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风暴-第5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才写了三个字,他想想不对劲儿,自己这岂不就是按照俞国振的吩咐,在写什么劳什子的回忆录么?
    放下纸笔,他拿回了那《襄报》,开始浏览起上面的其余文章来除了介绍金陵小朝廷的内容之外,这张报纸上还介绍了一个内容,就是虎卫海军开赴广‘州府,接收了广州城的城防
    “方孔炤?”
    崇祯看到了这个名字,他对此人有印象,被杨嗣昌攻击后下狱的湖广巡抚,但在杨嗣昌死后,颇有些人在崇祯面前重举荐方孔炤,说他军政皆为通才,可以力挽狂澜,但崇祯因为他与俞国振的亲戚关系,而未采纳其议
    崇祯看了一眼时间,方孔炤动身去接收广‘州府,是崇祯十五年十二月十日的事情,以襄的消息传递度,此刻已经确认他到了耽罗——显然,比起金陵的那些人在不知他死活的情形下就推举福王为帝,还象征性地遥尊他为上皇,襄多少还留给了他面子
    在崇祯自己看来这是留给他的面子,却不知道实际上是因为襄计划中便是乘着金陵内讧之机,兵不血刃接管两广
    “两广总督沈犹龙,也不知他会如何应付方孔炤……报纸上说,护送方孔炤前去的有襄水军南海舰队一部,虎卫两万人,这么多人马,沈犹龙只怕无力与之对抗……”
    如同崇祯所想,两广总督沈犹龙确实无力与虎卫对抗,事实上,因为商贸往来的关系,整个广‘州城对于襄来说,几乎是不设防当第一艘襄船靠岸之后,这座城便已经落入了襄囊中
    在沈犹龙看来,进入广‘州的就是乱军,俞国振只是一介武夫,他指派虎卫来接管广‘州,根本不是他所说“备寇”,而就是乘乱拥兵割据扩大地盘
    沈犹龙心中恼怒至极,如果是因为战斗不利而失去了城池,他还聊可自慰,自己毕竟尽力了,但这样兵不血刃被人夺了城,除了证明他无能之外,只怕青史上还要怀疑他与“乱军”有所勾结因此,他拿定了主意,当见到此次乱军护送而来的方孔炤时,一定要痛骂对方,唯有如此,才能彰显自己的气节
    只不过连接着十天,方孔炤都没有见他,他被软禁在衙门里,每日虽然可以派仆人上街买菜,但他自己却被禁止出门
    直到今日,他才听得通禀:方孔炤来见
    他已经准备了许久要痛骂方孔炤从逆的,但是听到方孔炤真来见他,他心中又有些感慨
    “沈年兄,这几日实在是忙碌,未能及时来问候,还请军门休要怪责”
    方孔炤与沈犹龙都是万历四十四年的进士,双方有这一层的关系,以前多少也算是熟人见他向自己行礼,沈犹龙傲然不回礼:“不敢当阁下年兄之称,沈某乃大明进士,阁下是南海伯重臣,年兄之称,还请休提”
    “沈年兄是大明进士,那如今天下板荡,沈年兄可有力挽狂澜之能?”方孔炤早就知道他会责骂,因此也不着恼,反问道:“京畿失陷,闯逆横行,中原一带,民众困苦,关外建虏,虎视眈眈,金陵诸公,私心误国如此局面,沈年兄若能有为,愚弟愿附骥尾,为年兄效力”
    “你……你言下之意,你现在所作所为,倒是忠心为国?”
    “愚弟待罪之身,窜斥之臣,若非心念国是,岂会再为逢妇?愚弟愿意经诗于林泉之下,帆篷于江湖之上,逍遥快活,岂不胜过如今整日忙碌,却还不为人所解,甚至见识如年兄者,亦误会愚弟”
    “误会?”
    “自然是误会”
    “沈某乃朝廷钦命之两广总督、广州巡抚,你将我软禁于此,纵容兵士横行不法,骚扰乡里擅委官吏,这一切,都是误会?阁下短短十日之内,已经兵临数县之一,经阁下大印委派官吏过数百,这一切,都是误会?”
    方孔炤此来,自然带有大印,他的印章上所刻为“华夏大明两广总督”,原本只是“华夏两广总督”的,但因为他的坚持,便又加上了“大明”二字而跟随他来的,除了两万虎卫之外,还有总人数过三千的工作组——按照襄在昌化的经验,五百人一个工作组,再加上五百人的虎卫部队,大致就可以控制一个中等规模的县象广‘州府这样大的府城,当然所需的人手多些
    有了足够的人手,方孔炤接管广‘州城防之后,首先第一步就是派兵将各级官员、胥吏尽数集中拘禁,占据了各处衙门,由他带来的人员接管了整个广‘州及周边属县的政权而工作组也直接下到下边的乡里,开始控制基层,罢免里正、保长之类的旧基层力量
    他们做的第一件事情,仍然是修路,这不仅仅是为了便于商品流通,同时也是便于政权对于偏远地方的控制
    这个过程当然不是全部和平,其中少不得有人反抗,或者背地里设绊子,对于这些人,方孔炤不愧是当过一任巡抚的,他毫不手软,直接执行“战时军事管制条款”,公开宣判处刑,严重者直接处死,轻微者也是流放海外,接上船送到南海群岛去
    这些事情,沈犹龙都听说了,因此对于方孔炤的自辩,他觉得既好气又好笑
    “沈年兄果然消息灵通啊,不过沈年兄尚有不知道的消息”方孔炤微笑着道:“其余的话就不多说了,愚弟我这次来,是送年兄上路的”
    “上路……果然丧心病狂”听得“上路”二字,沈犹龙不但不惧,反而觉得自己松了口气,他厉声道:“你身受先帝之恩,如此倒行逆尸,沈某虽死,必变为厉鬼取你性命”

五七四、迅雷掩耳岂及时(二)
    “这个,年兄似乎误会了。”
    方孔炤原本性子方正,但是这些年在新襄,看到了一个和他原想想象中完全不同的世界,让他的性子也不由得微微发生了变化,变得善谑起来。
    因此,他方才说送沈犹龙“上路”,就是知道沈犹龙会误会。看到沈犹龙破口大骂,方孔炤不但没有生气,反而笑眯眯地看着沈犹龙的怒火。
    沈犹龙虽然也是江南文脉,但似乎不能算是东林一党,而且他到广‘州之后的一些政策,颇有向新襄学习之意,只不过时日太短,而新襄的生产力又太过强势,得不到核心技术的沈犹龙,只能鼓励商人建一些已经被新襄淘汰了的水力纺织机之类的东西罢了。
    还算是一个能吏,故此,方孔炤觉得,这个人还可以一用。
    自从决心为俞国振效力之后,方孔炤就一直在考虑,如何替俞国振招徕更多的人才。对于俞国振目前所重用者大半都是他自己培养出来的人,方孔炤有些担忧,他害怕因此而使得儒家的根本在新的时代丢失掉。
    这也是他与张秉文接受俞国振邀请的一个重要原因。
    “误会?你不是来送我上路么?若看在同年的份上,就赠我一杯鸩酒吧。”
    “呵呵,不是这个上路,而是请年兄去一趟基隆,同时请年兄替我拜谒天子。”
    “基隆……天子?”
    沈犹龙听到前一句时还想大骂,但听到后一句时。他愣了一下:“你要放我去金陵?”
    “金陵中的乃是福王,不是天子。”方孔炤道:“天子自在海外。”
    “你是说……俞国振他已僭位?”
    “年兄啊年兄,我是说,崇祯天子尚在!”方孔炤到这时才将底牌掀起来:“大明崇祯天子,闯逆攻入京师时,南海伯遣人将天子救出,如今送到了耽罗岛羿城。我想来想去,只有年兄最适合替我去拜谒。”
    “这……这……这怎么可能?”沈犹龙脑子里一片嗡嗡声,觉得自己似乎听错了。崇祯竟然还活着,这怎么可能,而且是南海伯俞国振派兵去救出的。这又怎么可能!
    沈犹龙算是崇祯相当信任的地方官员,他被派到广‘州来当这个两广总督,很大程度上就是要负责监视俞国振的动向。
    当崇祯陷入困境的时候,向亲信的宣大太监杜勋求救,结果杜勋投降了闯逆,向关宁军求援,结果吴三桂用了一个半月时间仍然未到京师,向史可法求援,结果史可法除了痛哭流泣之外就根本无法向北前进半步——唯有他所猜忌的俞国振,却派人去将他救了出来!
    这一时刻。在沈犹龙这种传统士大夫同时又不失政治权术的人心中,俞国振形象之高大,简直比起古之圣贤也毫不逊色了。
    但旋即他就想到一个问题:“方植夫,你是不诓我?若真有此事,你为何不早说?”
    “我早说才会被你当成诓骗吧?”方孔炤笑眯眯地道:“你会相信我?”
    “如此说来。你来广‘州是奉了圣命?”
    “那倒没有,这是我们原先的计划,若是京师不守,无论天子是否能救出来,两广我们都要控制在手中。”方孔炤并不隐瞒:“别人都是一己私心,真正愿意为国者。唯有俞济民,若不控制住两广,俞济民如何能北伐中原,恢复故土!”
    沈犹龙不是蠢人,对此也是赞成,他将信将疑地看着方孔炤:“天子真无事?”
    “不唯天子,便是皇后、太子,还有几位王子公主,都被救了出来。”方孔炤道:“如今恰好有船要去耽罗岛,因此安排你去,你在天子身边,也能安抚天子,免得天子性急焦虑。”
    崇祯性子急躁,是全天下皆知的大毛病,沈犹龙哑了好一会儿,终于想到俞国振将崇祯放在羿城的用意。他又变了脸色:“南海伯欲挟天子以令诸侯?”
    “我们在来接收两广之时,可曾用了天子名义?”方孔炤道:“年兄,天子的脾气你是知道的,若是让天子回到陆上来,他是能成事还是能坏事?别的不说,只怕立刻有人要在天子面前进谗言,要夺俞济民兵权,要俞济民出钱出粮……你敢说天子不会听?”
    沈犹龙顿时又无语了,崇祯的脾气,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若真让他回到金陵发号施令,自然是要坏事的。
    “年兄此次去,可以在基隆看看,如今的基隆总督,乃是前钦‘州知州王传胪,俞济民夺得基隆也只是区区三四年的光景,你看看他将基隆建成了怎么一个模样。另外还有耽罗的羿港,俞济民是崇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