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风暴-第1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俞国振策办的三种刊物,在柳如是的努力之下,已经流行起来。象《风暴集》,它是三种刊物中销量最少的,出版的频率也最低,是双月刊,两个月才有一期,但因为它是面向读书人中较高端的,所以定价较贵,每册是一百文。就是这样,《风暴集》如今的销量,也达到了万册之多,每期的营业收入,近千贯铜钱。
    《风暴集》给予的稿费也是极优厚,象方以智,因为连接着在《风暴集》上刊发他的《物理小识》,如今仅润笔就收到了超过三百贯,以字数来算,他总共也就是发了三万余字,每万字便是百贯,这使得他在应天城过得甚为阔绰。
    因此,俞国振并不指望《风暴集》能赚什么钱,关键是要能在上层读书人中树立起品牌,同时不断地潜移默化他们,让他们更容易接受种种新生事物。
    “《民生杂记》亦是极受欢迎,仅应天城中,便能卖出六千册,长江沿岸富庶诸府,《民生杂记》远比《风暴集》要好用,其中连载的故事,极是受人欢迎……小官人,你可知道《民生杂记》在哪儿卖得最多么,竟然是青楼烟huā之地!”
    听得这个消息,俞国振也是一愣,然后笑了,这既在他意料之外,也在他意料之中,青楼烟huā之地,正是各方文人士子流连之所,另外那些识文断字的商贾,稍稍有些余钱的贩夫走卒,也都是喜欢在这样的地方。那些心伤身世不幸的歌伎舞女,那些感叹怀才不遇的文人士子,对于各种才子佳人金凤玉lù的最是感兴趣。
    故此,《民生杂记》的售量,高达三万份,而每月一期的《民生杂记》售价也比《风暴集》便宜,五十文一册,这样每期的账面收益就是一千五百贯。
    但这两者实际上都不赚钱,真正赚钱的,还是《民生速报》,每十日就有一期的《民生速报》,售价才是五文,大开的纸两张,一共是八个版面。第一版是朝廷邸报里的一些消息,这算是为了应付官府,第二版则是里巷奇谈,第三版则是各地物产,最后四版,更是无奇不有,甚至还有店铺的广告。
    《民生速报》的售量是七万份,在这个缺乏娱乐的时代里,《民生速报》可以说是最大众化的娱乐工具,从官场上的变动,到各种小道消息,应有尽有。巨大的销量,再加上广告收益,这份报刊每月竟然能净赚到三百贯左右的钱财,再用这笔收益,弥补另两种刊物的亏空。
    “《民生速报》竟然被你经营成这规模了?”俞国振也为柳如是的成就感到惊讶:“你是如何做到的,别的不说,仅那些稿子……便准备不过来吧?”
    不象《风暴集》主要由如今读书人中精英分子供稿,也不象《民生杂记》那样俞国振早就准备好了稿子,《民生速报》的稿子应该是柳如是一手搜集的。她再聪明黠智,也不可能一个人将记者采编编辑校对的所有活儿都做完。
    “这可不是奴一人的功劳,小官人莫非忘了你的三位红颜知己?”
    俞国振愣了愣:“谁?”
    “自是那三位huā魁娘子,小官人可是秦淮河畔第一风流人,将她们送到奴这来,奴又不好支使她们做别的事情,自然就只有这个了。”
    话语里多少有些醋意,以柳如是受过的教育和身份,嫉妒俞国振的正牌夫人方子仪,她没有那个心也没有那个胆,可嫉妒一下这三位huā魁娘子,那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俞国振拍了拍脑袋,自己倒真将这三位给忘了。
    “她们做事如何?”
    “初时有些不适,但后来都好了,然后由婉容姐出面,邀各处青楼里的姐妹们撰稿,里巷奇谭逸闻趣事,这不就来了么,那些姐妹们也可用这个,赚丝子脂粉钱。”
    俞国振哈哈笑了起来,他却没有想到这一点,确实,王微bō与顾横bō倒还罢了,那马婉容在这欢场多年,人脉极广,召些青楼娘子执笔,既有润笔又有雅名,那些青楼翘楚哪个不踊跃?
    而她们执笔写的文章,逐香之客又如何能不捧场?
    只不过,这就当真是“妓者”为记者了,但此时的“妓者”可比后世某些专以造谣生事为业的同行,可要干净有操守得多了。
    “如是好心窍,这种法子你都想得出来。”俞国振夸奖道:“我在钦州,每三十天有一船自广州来,在广州都买到了《民生杂记》。”
    “小官人去了钦州许久,也不知那钦州是什么模样!”柳如是颇为好奇地道。
    “是倒是好地方,不过,如是要去的话,每日里可都得戴着头巾,免得日头暴烈,将你晒黑了……哈哈。”
    “小莲晒黑了么?”
    “她在那边带着几十个孩童,每日晨昏才出来活动,倒是未曾晒黑。”
    “小官人果然将家学开到了钦州啊。”柳如是抿嘴笑道:“便是朝廷,也没有小官人这般注重教化的。”
    “朝廷只管能不能写八股,却不管能不能当好官,还有更多当不了官的读书人如何安置,这些人除了读书,一无用处,便只有寄身于百姓身上,为非作歹欺压良善……”
    “好了好了,知道小官人见识广,奴是一女子,却不晓得那么多呢。”柳如是轻轻白了俞国振一眼。
    她其实是有大志向的,常恨此身非男子,但在今天,是她极喜庆的日子,只想说些喜庆的事情,而不愿讨论那些纠结无比的国家大事。
    “是是,这不是怕求田问舍,让如是小瞧了我么?”俞国振哈哈一笑:“说实在的,我huā钱如流水,在钦州已经huā掉了十几万两银子,如今囊中空空,就等着如是这女陶朱来替我分忧呢——家中有多少钱财可以动用?”
    “女陶朱却不是奴,是那位李家的大小姐吧。”柳如是又是一个轻轻白眼。
    “李家大小姐,那是谁?”俞国振这一次是一下子就想到了,无非是李广堰,在应天城中,得了他几句提点,还专门要将成衣工坊开到襄安来的那一位。只不过当时俞国振拒绝了,不曾料想,这点小事,柳如是却还记在心上。
    不过记起归记起,当着柳如是的面,是绝对不能承认的。这并不是畏女如虎,相反,这是懂得如何哄女人,须知再大方的女人,也不爱自己所喜之人在面前赞别的女人。
    他的反应让柳如是果然高兴,抿嘴笑道:“小官人佯装呢……那位李大小姐倒是个能人,小官人提点她几句,加之huā魁八艳大会评比,她如今声名在外,衣裳都卖到了成都府。不过此人倒是厚道,前些日她才让人在应天城中与我们交割了一批铜钱,足有三千贯,说是今年的分红。”
    看起来这李广堰果然有经营头脑,成衣制造竟然真给她做起来了。
    说完李广堰,柳如是才将家底告诉俞国振,在俞国振离开时,细柳别院可支取的钱财,折成银两共是两万五千余两。这大半年时间过去,几处收益,特别是棉布的收益上来,细柳别院织的布如今在应天极为有名,甚至还销到了松江,被称为“细柳布”每匹价值,几与绢同。再加上珠场的收益,俞国振手中,已经又有六万九千两银子了。
    放在别家,不到一年赚得四万四千两银子,那是相当会赚钱了,可在俞国振看来,这钱还是不够!!。

一八四、千秋一道统(四)
    原本这个冬季,夏安笼罩在湿笼的yīn云之中,但俞国振回来之后,天空难得地晴了,在抱怨了好些时日之后,襄安镇里的百姓纷纷将自家潮濡的被服拿出来赶日头。
    托俞国振的福,因为细柳别院要养这么一大批家卫,所以也带得襄安左右的百姓生计变得好起来。象是杀猪的雷九,以往只是走村过户,哪家要杀猪便去帮忙,换些猪下水罢了,可自从俞国振练家卫以来,每日里都从土桥运猪来杀,那猪下水也被他卤制起来,到附近的镇子码头去贩卖,家财据说也已经在数千金了。
    因此,家家户户收入到了,生计自然也更好。冬日里的棉被里塞的不是芦花,而是棉絮,六斤的九斤的,盖得身上一冬天也不会伤风感冒。
    雷九腆着肚子,慢慢地行在襄安镇的街上,周围时不时会有人向他招呼:“雷大官人。”
    “哈哈。”
    他确实是升格了,家里有了些钱,原本镇上称他为小九的邻舍们,如今改口称他雷大官人,就是他自家婆姨,现在在chuáng上也是心肝啊肉啊的扭得欢,生怕他多了些钱后去娶个小妾。
    不过……娶个小妾似于不错,镇上稍有家当的,哪个不是三妻四妾,这年头,大姑娘不值钱,弄一白nènnèn的养在别宅里……
    璐!”
    就在雷九想入非非之际,迎头却撞着一个什么东西,还不等他清楚过来,又是一瓢冷水当头洗落:“兀那小九,敢来讨老娘的便宜,莫非是发达了便瞧不起老娘?”
    正眼一瞧,却是镇子里的宋妈妈,雷九方才一头撞着的,她手里拿着一个扁担,正气呼呼地望着雷九。
    “什么小九,本官人大号奔霄,雷奔霄!”雷九恼怒地道。
    “切,你那点底细,老娘还不知晓,打小就是个蠢人,故此小名便是一个笨儿,只不过这两年托了俞小官人的福,有了点身家,便改笨为奔,又添了个霄字……可在老娘眼里,你还是当初的那雷小九雷笨儿!”
    雷九苦笑,这宋妈妈可是个泼辣人,往常爱贪些小便宜,喜欢小偷小mō,整个襄安镇上,她可谓吵遍诸fù无敌手。只是这两年为细柳别院做些浆洗缝补之事,生计渐好,少与人吵了,只是偶尔还拿他这样的大老爷们练练嗓子,免得丢了当年的本领。争是争不过的,可被撞了一下,又被浇了一头冷水,不说一句又对不住自己。
    “宋妈妈,若不是吃了我的卤杂,你如今还缩在灶堂前发扒呢,哪有精神在这里与我吵架?”
    “你这憨货,若不是小官人指点,你那猪脑子能想到把自己的下水弄去做卤杂?”
    他二人吵步嚷嚷,从他们身边经过的一辆马车上,某人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