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生孤注掷温柔-第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琚坐在嵌着天然蟠龙出水纹大理石面板的紫檀御案前,手持金络象牙玉兰蕊羊毫朱笔,把黄绫玉版名册上十个名字逐一往下看。试卷他历来不耐烦细瞧,那些陈词滥调圣贤言论,在风流自赏皇帝陛下眼中,有如粪土,一钱不值。但是他心里也清楚,这个形式省不得,否则不定闹出多大风波。所以我们的万岁爷,从十六岁亲政算起,这活儿干了好些回,有时候挑三份书法最好的,有时候拿三份篇幅最短的,有时候干脆闭着眼睛抽签。当然,更多的时候,他压根儿懒得翻卷面,直接勾三个名字顺眼的。
十位进士的名字按姓氏笔画顺序排列,依次为横、竖、撇、点、捺。这十个人里头,自然少不了因额外“关照”提上来的。同样,也自有那凭真本事过关斩将闯进来的。
第一位,叫做王宗翰。皇帝看到“宗翰”两个字,眼睛里立刻仿佛揉进了沙子,紧接着头也疼起来。第二位,叫做元觺麟。皇帝正头疼呢,被元字后边一片蜘蛛网晃花了眼,直接跳过去了。第三位,叫做劳晤厷。皇帝想:“劳晤厷,劳无功,是个没福气的。”第四位,第五位……如此直看到第六位:李子周。嗯,这三个字倒清爽得很。
周者,全也。昨日右相和兵部尚书又来唠叨,说西戎兵眼下虽然退了,不定什么时候还会闯关,定要加强战备云云。赵琚听得心头烦闷,瞅着这个“周”字,便觉暗合心意,竟是十二分顺眼。再看看籍贯,越州人氏,也符合国舅的要求。因为上一轮状元刻意点了蜀籍士子,又对蜀籍考生多有倾斜,寓籍士民意见很大。这些人真闹腾起来,破坏力同样不可小觑。为平衡起见,宁书源建议皇帝今年点一个寓籍的状元。
行了,就是他。朱笔一圈,在李子周名字上边批了“状元”二字。
十月初八,秋试放榜。前三榜录取进士共计五十四名,后三榜录取举人共计三百八十名。新科状元乃是越州彤城士子李子周。
礼部送榜的官吏披红挂彩敲锣打鼓登门,直把人震得耳朵疼。街坊邻里看热闹的将整条巷子堵得水泄不通。子释眼晕半天,才想起来给送榜的人派发红包。
十月初九,皇帝在西京南郊新建的皇家花园“鸾章苑”召见新科进士,赐闻喜宴。席间和在座各位精英栋梁亲切交谈。温言勉励一番之后,开始闲聊。一会儿说桌上美食,一会儿论园中花卉,一会儿讲玄秘奇谈,一会评逸闻掌故。好在皇帝陛下总算记得皇家体统,没扯到香词艳曲上去。饶是如此,那些十年寒窗苦读圣贤出来的栋梁们也多数目瞪口呆,接不上茬儿。
倒是年纪最小的新科状元李子周,平素跟着家中兄长耳濡目染,几乎每个话题多少都能应上几句,把个赵琚弄得心头大喜:人才啊!正眼一瞧:仪表堂堂,气度从容,端的是年少有为。不禁心旷神怡龙颜大悦,当场赐了秘书省从三品司文郎的清贵职务。听说状元郎仍然租住民居,又赏了三进三出一所大宅子。
一个月后,当子释站在位于西京东南“恩荣坊”高级住宅区一座大院子里,看着内务府派来的小吏们打起飞脚帮忙搬家,竭力讨好圣眷方浓的新科状元,还觉得似乎在做梦。
——这富贵逼上门来,真真直叫人来不及晃神哪……

三兄妹足足用了小半天,才把占地十余亩的宅子整个参观了一遍。
皇帝赏赐住所,不着急的内务府拨钱现盖,要得急就直接采买。这屋子原主人也曾十分兴盛,到这一代衰落下来,子孙分家不匀,干脆卖了祖宅分现钱。装修布置都很见工夫,虽然细节处多有不如,整体规模和昔日彤城李阁老府邸却不相上下。
三个人都有些兴奋。看罢前院的大堂、偏厅、书房、抱厦,到了第二进院子。只见正面五间正房四间耳房,东西各三间厢房,两间耳房。又有月亮门通往两侧偏院。整个院子回廊环绕,中间一大片空地,本是大型聚会时摆宴席搭戏台用的。子归拍着手道:“太好了!正好做个练功场,那边树上挂几个靶子。”
第三进院子后边一溜后罩房,院中假山池沼俱全,颇得园林之趣。子释道:“我就住这儿了。每天上假山亭子晒晒太阳,下来坐池子边儿喂喂鱼。”
双胞胎一齐摇头:“不行。”
子归道:“后院潮湿,屋子里见光少,容易受凉。”
子周道:“而且于礼不合。哪有叫兄长住后院的道理。”他在中央机关上了几天班,说话走路,越发一板一眼。
子释叹道:“听这口气,也不知你是兄长还是我是兄长。”
子周窘了:“大哥——”
哥哥妹妹都笑起来。
“大哥,子周说得也有道理。他如今可是名动西京的新科状元,堂堂秘书省司文郎身份,你非要住这儿,万一让御史台参他个‘不敬兄长’的罪名,多丢人呐。”
子周更窘了。看着眼前这对无良兄妹,无奈道:“大哥,你现在天天闷头校书,不见人不出门。喂鱼晒太阳,我看就是说说。真要住在这后院里,我怕你不定什么时候发了霉……”
子归啐他一口:“去!说点儿吉利的!童言无忌大风吹去……”
最后,还是按照规矩,子释住了东北角的正房,子周住东厢,子归住西厢。三人站在当中大坪里,四顾冷清空旷,那点兴奋劲儿过去,都觉得有些心酸悲凉。子归勉强笑道:“大哥,咱们是不是也该招些仆从佣人,把大户人家的派头再撑起来?”
在一对双胞胎心中,过去十余年少爷小姐富贵生涯,远不如近几年逃难亡命,挣扎谋生来得刻骨铭心。见多了生离死别,也明白了生命可贵。习惯了自力更生,更懂得了众生平等。那些虚名形式都无所谓了。只是如大哥所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过于清高,远离流俗,反而给自己添麻烦。
听了妹妹的话,子释也笑笑:“你管家,你看着办。”
没过几天,尹富文登门拜访,差点嚷起来:“新科状元,朝廷命官,家里一个使唤的人都没有,成何体统,传出去叫人笑话!”当场命身边随从尹兴回去,从家中领了六个仆人过来。对子周道:“我也不送什么了,就给你几个人使唤吧。他们都是在尹府多年,稳重可靠的下人。你天天按时去衙门点卯,家里就剩了大哥和妹妹,总得有人帮忙干些粗活。”转向子释,“我知道你怕麻烦,可是这么大个院子,总不能连个应门的都没有?后园那许多花草,也得有人侍弄……”
看兄弟两个都不反对,又冲子归道:“贴身伺候的人,还得自己挑才行。要买丫头小厮,跟尹兴说一声,叫他带你去。你挑好了,交给牙婆调教几天,再送到府上来。”
子归只好点头道谢。
尹家送的六个仆人,不可能往回退。退回去意味着不合格,必定使当事人受到严厉责罚。子归跟他们对答几句,口齿清晰的两个放在前院门房,略识文字的两个跟二少爷出门,剩下的两个替大少爷打理花园。六人皆兼任其他一切杂务,归三小姐统管。
六个都是粗使男仆,似乎确实需要几个干细活的丫头小厮。可是提起买人,兄妹仨都没什么兴致,这事也就放下了。
要说钱,三兄妹不成问题。除了子释收入不菲,子周也开始拿俸禄了。锦夏朝一向厚待官员,从三品文职月领俸银一百五十两,绝对属于高收入人群。兄弟俩都把钱交给妹妹,随她支配。三人均不是积财敛财的性子,收入增加,支出随之看涨。一般人瞅着,这三兄妹过得普通。家里没有富丽摆设,身上没有值钱配饰,穿的不过是素衣布裳,吃的也不过是家常菜肴。非得跟他们住一段才知道,人家过的是什么日子。
还是在花桥巷王家租住的时候,有一回尹富文派尹兴给子释送书,结果突然下起了大雨,于是被留下吃饭。这顿饭吃完好些天,尹兴啃着自家主人赏下来的鸡鸭鱼肉,还觉得味同嚼蜡。尹老板听说这事,跌足大憾:早知有如此待遇,就亲自走一趟了。
尹兴道:“也不过是些青菜豆腐,怎么那般好味道?”
尹富文哼一声:“他那个豆腐,是叫‘南记’作坊的南麻子另起炉灶磨浆点卤单做的,连用的豆子都不一样,更别说弄些个干贝草菇熬汁汆汤了。别地儿上哪儿吃去?”
“那爷怎的不也这么弄来吃?”
尹老板苦笑:“我几时有他那个闲工夫巧心思?最近倒是不闲了,可架不住人家有个兰心蕙质勤快体贴的好妹妹啊。再说了,我就是再有钱,也不敢像他那种花法哪!还要不要养家糊口了?!……”
正月里王葆夫妇来拜年,带了一匹布作贺礼。原先把李氏兄弟作为女婿候选人都有些犹豫,嫌他们外来人没根基。如今可想都不敢想了,只求能偶尔到状元门庭走动走动,抬一抬身价。他们带来的这匹布,是锦院出品的“素云罗”,以长锋细纱棉加上等蚕丝精纺而成。除了送到宫里,就只有少量卖给贵族富豪。这“素云罗”既轻且软,冬暖夏凉,不易起褶,又舒服又好看,宫中专用于给皇上娘娘们做里衣中衣。往外卖是三两银子一尺,裁件衣裳至少花掉普通人家一年开销。
子归偶然在王家见到一点边料,托王葆买了一丈,得到子释衷心赞赏。反正又不是穿不起,难得大哥喜欢,从此兄妹三个贴身衣裳都是这“素云罗”了。故此王氏夫妇带的贺年礼,就是一匹“素云罗”,价值纹银一百五十两。小户人家如此重礼,和尹老板上门献殷勤性质大不相同。子周看着大哥,子释使个眼色,子归捧了银子上前,像从前一般行礼致谢。
“……我们兄妹此地举目无亲,蒙大叔大娘怜惜看顾,这份恩情尚无从回报,怎能收二位的厚礼?况且本是托大叔帮忙购置,衣裳年年要做,常常麻烦大叔,哪能贴了力气又贴钱呢?……”
子释暗中微笑颔首:家里有个漂亮能干聪慧贴心的妹妹,真是福气啊!又看看子周:嗯,有个基本听话有出息能挣钱的弟弟,也挺福气。里子面子都全了,总算这大哥可以当得省力又省心了。当然,自己有意识的培养功不可没……一个声音小小的冒出来: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