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将门弱女-第38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举家南迁,咱们严家的百万藏书也无法带走。”
  严二官人这辈子做的正事就是替父亲打点书院,而那些典籍,都是经他登记入册。严氏书院如果没了,书籍毁了,他一生的作为也就化为乌有。
  严二官人沉吟良久,问道:“你们最缺什么人?”
  严氏说:“什么人都缺,最缺可靠的人!”
  严二官人一仰头:“你爹我不可靠吗?!”
  严氏愣住:“爹,你想干什么?!”
  严二官人说:“我给你祖父管了二十多年的书院,对人员登记审核自然在行。你既然说有内奸,我可以帮你管理户籍,检索可疑人物,排查奸细。”
  这回,轮到严氏着急了:“爹!这里日后要打大仗的,您可不能留下!”
  严二官人不高兴地说:“你一个女孩子家难道还管起爹来了?怎么能如此无礼?”
  严氏忙去拉严二夫人的袖子:“娘!您和爹赶快回去吧,这里的事可不是您们能做的……”
  严二官人叱道:“什么话?!你是我的女儿,才我一半的岁数,我该比你更能干才是!照你那么说,就是回家,也难逃劫难,还不如就在这里做一份事情,尽一分力量,比在后面干着急要好……哦,可以让你娘带着季严氏回去……”
  严二夫人又哭了:“你这是什么话呀?!咱们成亲这么长时间,哪里分开过一天?孩子也都大了,管不了他们了,我没事干了。你别想让我走,我就守着你了……”
  严氏抱头:“爹!娘!您们都回去吧!”
  严二官人一摆手:“好啦,你就别管了……”
  严氏跺脚:“我怎么不能不管?您们是我的爹娘啊……”
  严二官人拧眉:“那我们怎么能不管你?你是我们的女儿,虽然有些不守妇道……”他语气不满。
  严氏要哭了:“爹!我求您们了……”
  严二夫人擦了擦眼泪,竟然笑了:“你也有今天啊!过去我怎么求你来着?你从来不听话!就这么定了,我们明日出去租个院子,住下来。你有空就回来住,也有个落脚的地方,别天天宿在军营里……”
  严二官人望天长叹:“于礼不符,不足与人道也……”
  严氏绝望:“怎么成了这个样子?!”
  严二官人咳了一声:“我明天就开始去做事吧?你只要说出我的名衔,不会有人不服的。严氏书院可是有名的书院,你祖父是教授学问的,不管杂事,我怎么也该算是一院之长吧?……”
  结果说来说去,严二官人夫妇竟然在城中租了个院子,留了下来。季严氏每天都对季文昭哭哭啼啼,季文昭一直没有松口。听到了这个消息,季严氏就又对季文昭大哭说无人陪她回去了,路途遥远,她不能单身行走,她要和严二官人夫妇住在一起。
  季文昭想起当年自己是怎么一路到的边关,也觉无女眷陪伴,季严氏还是别自己走这么长的路。这个决定一下,他立刻觉得肩头的担子重了百倍:原来守城就没有完全的把握,现在妻子到了城中,竟只能成功不能失败了。
  季文昭终于在季严氏的依偎下长叹道:“那你就先……留下吧。”他说完忽然战栗了一下。
  季严氏破涕为笑,更加贴紧了些说道:“你不要担心我。我知道你,肯定会赢的。”
  季文昭咽了下口水,点头说:“是,我必须赢。”
  严氏无法说服父母,就放弃了。严二官人果然去管理户籍,他有经验,年纪又大,很快就成了城防户籍管理的主管。
  严氏带了张丁和几个严氏书院里的学子,请那个木雕店的老木匠同行,出城去了接近边境的山脉间。她带着人攀到高处,指点到地方,告诉老木匠她要做的机关,再让书院的少年们丈量出她要求的距离,做出记号,给老木匠讲解需要建造什么样的掩体。就这样,一连十几天,严氏走了七座山峰,标出了各处所需的布置。
  回城后,老木匠带着徒弟们做活,完成一车,张丁就带着学子们一同到山上去安装。在高处,老木匠依着山势,搭建了木头小平台。关键的台柱上系了绳索,一路横着拉扯到了木头掩体中。这掩体能容一人躲藏在内,向阳避风,顶部微尖。两个月后,山头上的布置就都到位了。
  按照严氏的要求,沈毅让人封锁了那片日后要阻击北戎大军的山区。严氏带着上千人到了那片破旧的城墙处,根据沈汶的设计,为与北戎的交战做准备。这段长城不知修于哪年,早已残破不堪,严氏指挥着军士们从别搬来大石,砍下树木,堆积在山坡上,还从山下背上来石板,浅埋在地表,并在要紧之处打下一些暗桩。这些事情做得既要隐蔽,又要完善。严氏尽量不暴露出太大的变动,准备到冬天时再回来多放些东西。
  沈毅开始扩充自己的卫队,他一个一个地将以前了解的人从各营挑选出来,短短一个月,就多了万人,再一个月,又加了万人,比当初沈汶建议的多了一倍。他还是领兵驻扎在城外,根本不进城,让城中的人摸不清人数,连镇北侯也以为他只多了千人。沈坚管着军需供给,他要是不说什么,谁也不会知道确切的兵力。
  燕城里的城建已经初具规模,经过一年多的磨合,现在各个建筑队已经成了熟练工,建设的进度加快许多。铁匠也打出了城门的巨大部件,只差最后的安装。
  燕城的大型基建自然是报给了皇帝,沈坚替镇北侯向皇帝解释燕城土木破旧,并再次指出现在北戎经历了荒年,很可能大举进犯,不得不防!这奏章自然被太子轻描淡写地一句总结泯没在其他奏章中,三皇子本来想特指出来,可是沈卓看了里面有城建的陈述,就说不用了,镇北侯在建城,别惹得皇帝不喜。三皇子就没有加批。
  张允铮顺利地接到了到达北部港口的货船,用车队将第一批武器和粮食运到了边关附近,藏在了几家李氏的商户民居里。然后他不做停留,马上从边关按照沈汶所说日后北戎的进军路线往酒窖去,沿路让人在所有山谷外都用红漆刷上了“北戎入谷必死”之类的话,算是将季文昭的策略付诸实施。
  他到了酒窖,就带着人搬运酒桶,运入山崖上的石洞,挖隐蔽的工事,在山谷南边出口处搭建脚手架等等,忙乱之余,还要经常去看老道士炼丹……每天他都会想起沈汶,心里对沈汶讲述自己干的事情,想象中,沈汶总是带着佩服的眼神笑着看着他……就知道吃的小笨猪,什么不都得靠自己?
  入春后,雨水丰沛却没有成灾,接着,该出太阳时出太阳,该下雨时下雨,到了六月,夏粮有了个好收成,一下子,灾情缓解,粮价开始落了。人们纷纷回乡种田,企盼秋粮也同样好。
  各地有了收粮运粮的大队商贾,遥远的南方山区,也出了更多的车马队,借着夏季的南风,再次将武器粮食海陆两栖往边关输送,前前后后送了两万强弩和百万多支箭和无数粮食。虽然这些事情做得尽量避人耳目,可还是有人注意到了,其中一个就是张允铮等人上船所在地的罗县令。
  他送出了指镇北侯和平远侯相互勾结的奏章后许久,终于得到了京城的回音,让他继续观察,有事随时上传,并给了他京城的联系人。罗县令注意到李氏的生意所在突然来了大量的车辆,押解的人都横眉立目,不让人靠近。过了半月,有大船到岸,那些人不许衙役上船,在深夜卸货,然后车走船离,很不光明正大。
  罗县令赶快向京城写奏章,指出平远侯和镇北侯有谋反之意,借商户站点传递武器粮食,居心叵测!他都不知道他说得有多么准确,这份奏章自然被太子视为珍宝,好好地保留了下来。
  ---------------
  严二官人夫妇和季严氏留在了燕城的信件传到严敬处时,已经是入夏。
  严敬读了信,觉得夏风都变得凉了。
  他再次将严大官人叫来,也找齐了门下的几个主要人物。
  严敬语气沉重地说:“严二官人决定留在边关帮助沈家军守城。”
  众人都惊讶,有人说道:“严二官人如此勇敢!”
  严大官人焦急地看严敬:“那……那……”
  严敬叹气:“她也留下了,要和修明在一起。”
  严大官人脸上苦成一团:“她怎么能这么干?!”
  严敬深吸了口气,对大家说:“你们去以我的名义,马上联系各个书院,建立起信件传递之通道,让他们注意北戎的动静,一有消息,就要鼓动全民抗敌,决不能束手待毙。另外,派人联系各地商家豪绅,宣扬北戎之掠抢野性,玉石俱焚之结果,让他们预备钱粮,如果有战事,要及时出钱出粮,资助军民,建立乡勇……”
  他曾位居高官,看事情总是从大局着眼。现在自己三个儿子走了两个,家和国的兴亡连在了一起,就更不能等闲坐视了,要真的有所行动。此时已经入夏,真有战事,就只剩下半年多,不抓紧时间怎么成?
  京城的叶大公子拿着一小本书册去找叶中书:“父亲,此文虽属‘路人’之名,可不是我们印的。我去问了,也不是京城几家人印的,看文笔,也不像……”
  叶中书接过来,慢慢地读了,点头说:“此路人非彼路人,文笔老练,坐实经典,非有二十年之研学功夫写不出这样的文字,只是在论点上,并无新奇之处,该是有人借了路人的名字和影响,明确强兵卫国之论……”
  叶大公子不解:“为何如此?此人若是有这样的文笔,该是比路人更有才名,为何不用自己的本名?”
  叶中书说:“当是不方便才对……”
  叶大公子恍然道:“那么这该是个有影响的人。”
  叶中书认可:“是,该是会让皇帝怀疑有结党之嫌的人。你不必指破此事,就任这些文字传播,这是想帮着我们的人。你上次说要找的说唱之人都找了?”
  叶大公子点头:“我在四城都定了人,说唱的本子也写出了好几部,到时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