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贞观帝师-第7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唐呢。远去波斯呢?中间这么远的路途,十万大军要消耗多少补给?给这十万大军押送粮草辎重的民夫又得多少?况且,仅仅组建骑兵部队是不够的,同时还需要步兵配合,因为需要陌刀兵布阵来配合骑兵。这样算下来,唐朝至少要动员五十万左右的兵力亲赴大食,才能同大食决战。就问波斯国主,若是他,会出兵么?当然,若是这中间的所有消耗,包括士兵在路上出个意外什么的补偿,帮他波斯作战时造成伤亡的补偿,对大唐耗费如此多国力的补偿,都足够多的话,那咱们才出兵。”

    说罢,不等李世民开口,又继续说道:“自然了,陛下,咱们大唐有火器,又有精良的装备,其实倒不必真的要那么多人。这不是波斯不知道么?咱们就得让他以为真的需要那么大的消耗才是。这是要尽可能多的赚他财富嘛!其实,就算是大唐真的出兵帮助波斯攻打大食,也真用不了这么多消耗。只消一支舰队足矣!而且小婿还有办法,让舰队中间不必担心补给的问题。这只是大唐真要出兵帮助波斯的时候,才说的话了。”

    “所以贤婿的意思是,支持王玄策的建议了?”李世民笑着问道。

    夏鸿升理所当然的点头称是,说道:“那是自然。王玄策献计,使大唐接受波斯的朝贡,答应帮助波斯。整个计划分作五个阶段。头一阶段并不出兵,而是将大唐的武器卖给波斯极其周边各国,派出军事顾问,同时利用军事顾问身份混入间谍,将波斯和大食的间谍网完善。在第一个阶段中,大食和波斯已然被大唐了解了透彻,而大食同波斯也在长期的僵持中互相消耗国力,必同大唐相差更远。第二个阶段,大唐便可腾出手来,兵出波斯,在波斯占得一块飞地。一边驱逐大食,一边蚕食波斯。待大唐将大食驱逐占领,大食自然是大唐的地盘。第三个阶段,大唐便可以原先大食的土地为根基,直接参与到波斯之地极其周边的利益链条之中。经过长期的消耗,及大唐的蚕食,波斯断然不可同大唐为敌。而大唐便可借拯救波斯于水火中之威望,逐步引导、教化其民,使波斯亦同于阗等西域小国一般以学习大唐教化为荣,学汉字,说汉语,行汉俗。第四个阶段,大唐谋划波斯,使波斯亦成大唐囊中之物,成大唐之波斯道。第五个阶段,大唐军队自陇右道及波斯道东西两向而出,将中间之土地,尽收为大唐国土。他的想法很大啊,小婿十分赞同!”

    李世民笑了笑,去听旁边的李承乾问道:“那为何咱大唐不一路往西打过去?还要费这个事?”

    这话问得夏鸿升一脸黑线,听得李世民顿时眉头就皱起来了。

    “承乾,这便是你同那王玄策的差距啊。”李世民摇摇头,叹了一口气,说道:“也是朕让你处置的政务还是太少……”

    “太子殿下,光论大唐现在的军事条件,往西一路打过去自然是没有什么问题的。那拜占庭还能凭借着粗糙加工的石油抵抗大食几百年的,咱大唐的军备又领先太多,倒不是问题。可这作战,尤其是长途作战,可不是只看军事力量就可以的。”夏鸿升对李承乾解释道:“打一场,甚至打一百场胜仗容易,可打完之后呢?且不论打仗打的不止是军事力量,还要打经济、打民心、打后勤……单从战胜之后,大唐现在有能力打下来那么多的土地,可是有没有能力去管理,去控制那么多土地呢?就算这些问题全都不论,大唐若一路西征,战线越拉越长,每个占领的地方都要驻兵,都要选派官员,如此一来,等到西征的大军到了波斯的时候――呵呵,国与国之间,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恩?”李世民听到夏鸿升的话,突然转头了过来:“国与国之间,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此言精辟!承乾,这句话你须牢牢记住才是!”

    夏鸿升对李世民行了个礼,又继续对李承乾讲道:“到时候面临一路西征锐不可当的大唐军队,波斯和大食势必联手。太子殿下,是西域诸国联手起来难对付,还是波斯和大食联系起来难对付?更别提更西边还有个东罗马帝国,若此三国结盟,大唐势必在西线陷入苦战,而西线却又没有经略稳固的大唐地盘可供大唐立足,大唐如何能坚持长久?而若是依王玄策之计,那么大唐就可以在波斯之地现有一块飞地,供大唐经略,成为大唐在西线最坚实的根基。大唐才能够立足于其地,再行后法。而且,到了那个时候,经过如此多年同波斯及波斯周边各国的军备竞赛,大唐从波斯获得了大量的资源和财富,已然更加强大了,足以支持远征了。呵呵,说不定到时候,只怕用不着真打,其他的西域诸国自己就归降了。太子殿下,让波斯先将咱们大唐供养得更加富强,再回头去收拾被榨干的波斯更好,还是大唐一路突破重重困境,艰难的杀伐过去同波斯和大食对抗更好?”

    李承乾终于恍然大悟:“自然是先榨干他!”
………………………………

第975章 陆路不行有海路

    “承乾啊,日后做事说话,须想好了再说,莫要再说话不过脑子。”李世民见李承乾终于明白了,于是对李承乾说道。

    “是儿臣想的太简单了,谢父皇教诲。”李承乾躬身行礼说道。

    李世民点了点头,又看向了夏鸿升,问道:“方才贤婿说,若是大唐出兵,也有法子解决大唐同波斯之间路途极远的问题。却不知道是何办法?大唐同波斯之间,只怕不下万里。贤婿难道还能挪地成寸不成?”

    夏鸿升咧嘴一笑,说道:“挪地成寸,瞬息万里,小婿可没有这等本事。不过,小婿可以从不同的方面看问题嘛。有一个词叫做思维定势,所谓思维定势,就是按照积累的思维活动经验教训和已有的思维规律,在反复使用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定型化了的思维路线、方式、程序、模式。它导致了人们想问题往往容易局限于其原本的、固定的方面来想。比如说这远征波斯吧,包括岳父大人您,也一上来就考虑到大唐与波斯万里之遥,将士一路往西,长途跋涉,粮草补给后勤乃是大困难。这是因为,自古以来,征战皆在陆上、江上,您的想法就被局限在这上面了。可岳父大人您想,现在从大唐到波斯,可并不只有这一条路啊!”

    李世民一愣,突然一拍大腿,说道:“海路!”

    夏鸿升点了点头,对李世民说道:“陛下果然思维敏捷。小婿的办法,正是海路。从路上,即便是商旅,最快要至少需要半年多的时间,才能抵达波斯。然而海商从泉州或广州、交州出发,便就是原先的海船,抵达波斯,所需的时间也比走陆路要减少个两三成儿的。更何况是改良过后的新式海船和新的航海技术?且海船载货量大,只消一条铁甲舰队,弄他千二八百的铁甲船组成成舰队,载兵载补给,从海商之路往波斯而去。海商往波斯去之路,到处都有停靠的海港。大唐的铁甲船太多,不方便停靠。那也不是没有办法。大唐铁甲船又先进又安全,威力又强大。完全可以组织海商来给大唐军队提供便利。海商出海最怕什么?出了风浪雷雨这些自然灾害之外,就是海贼了。而若有大唐铁甲舰队随着,哪股海贼敢来滋扰?所以大唐军队可以联合海商一同出海。军队为海商提供保护,海商则给大唐军队提供粮食,或是帮大唐水师在沿岸各港买入粮食淡水作为补充。如此一来,虽然大唐距离波斯甚远,却也不是不可一去了。”

    “不错!朕想起来,贤婿曾经进献地图的时候,给朕讲过。”李世民十分兴奋的搓了搓手,说道:“波斯之地有一大海湾,名波斯湾。海下及周边地下有极多的石油和矿藏,且极适合作为军港。若我大唐舰队进入此湾,岸上便是大食与波斯,以此湾仿琉球筑军港,则无论是对付大食,还是对付波斯,都极为有利。呵呵,结合王卿之策,那一块飞地,完全可以要在这个波斯湾沿岸,大唐军队便可从此登陆,以为大唐于波斯之地根基之所!”

    “正是如此!小婿便正准备向岳父大人提议,若是问波斯要飞地,就要在此湾沿岸适于登岸处!”夏鸿升见李世民这么快就同自己想到了一起,也是十分高兴。

    “哈哈哈哈……”李世民笑了起来:“大食骑兵虽不弱,可他的水师能有我大唐的铁甲船还厉害么?朕当可发大唐水师,收敛铠甲,暗藏兵锋,携带商货,以出使贸易,发展海商之由,携带国书沿途拜访而去。诸国哪个不知大唐威名,能同大唐交易,必然欣喜。如此一来,船队一路扮作大唐官商而去,中间不仅可昭示大唐富强,亦可远播大唐威名。待至波斯,卸去货物,亮出兵锋,实为大唐水师。”

    夏鸿升一听,顿时不禁感叹不愧是李老二,这法子比他的法子还要好,还要合理,还要一举数得。

    这分明就是后世里面明成祖令郑和下西洋之举。只不过比那更加高超和有意义。

    表面上看,是奉旨出事,发展海商。

    在沿途诸国来看,是大唐彰显富强,以为威慑。

    看看郑和下西洋时明朝的船队在沿途各国所受到的待遇,就知道大唐水师若是扮作那般出去,不会买不来粮食了。

    而实际上,却原来是一支远征的大唐军队!

    啧啧,倘若是后世里面郑和下西洋的船队,也能够实质上是一支远征军的话,那历史可就大不一样了!

    “岳父大人英明!”夏鸿升兴奋的说道:“岳父大人的办法比小婿的法子更好!若是以此理由,扮作大唐出使和开展贸易的船队,更是一举数得!其一,可鼓舞大唐海商,促使海商贸易更加繁荣。其二,可为大唐海商提起壮胆,威慑沿途海贼有所收敛。其三,可以途中发展外交关系,使更多的国家同大唐进行贸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