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贞观帝师-第66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目共睹。甚至于民间还有了‘得入国子监,不若上泾阳’的说法来,朕也是有所耳闻的。你为何又要大费周章?”

    “回岳父大人,这专业,取专精于一业之意。选择了某一种专业之后,日后之所学,便只有这一样东西,将这一样东西往极深处去探究,去钻研。这是书院划分专业的意图所在。”夏鸿升对李世民答道:“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有限,不可能同时去学习、研究许多东西。十分精力专心于一道,则一道可通达,十分精力分心于数道,则数道皆知而不深,杂而不精。学子们刚开始的时候,所学的东西比较浅显,而学过四年,往后再学,就比较深入,比较艰难了。此时若是再很分心其他,那便不能深入。随着学科的精深,对学子所投入的精力的多少也要求提高了。所以这时候划分专业来,学子选择其中一样,继续深研下去,将全部精力投入此中,方能在这一方面有所突破和建树。这就是术业有专攻。就好比阎立本阎国手的画作,阎大人将毕生之精力投入其中,揣摩精研,方能有如今在绘画上之成就,有了国手之美誉。若是他今日画画,明日射箭,后日习武……那又如何能有今日之成果?小婿在泾阳书院划分专业,就是这个道理。”

    “术业有专攻……这话倒是在理。”李世民点了点头,说道:“多则杂,杂则乱,乱则只得粗浅,不得精深。专供一道,方能于此道有所建树。不过,既是如此,那为何不一开始就分开专业,各自为学?为何反又要拖到今日才分?”

    “这也是办法的事情。”夏鸿升摇了摇头,说道:“请容小婿先给岳父大人说一个听来的笑话来。”

    “笑话?”李世民有些意外,点了点头,笑道:“讲来听听。”

    “是!多谢岳父大人!”夏鸿升点头说道:“说有一愚人,朝出垦田,午时而返。腹中大饥,取饭而食。连食六碗而不觉饱,乃食七碗,腹犹果然。大喜,谓众人曰:吾有妙计,可节粮而饱腹。众人奇之,问其何策,乃曰:唯食其七碗而已!众人哂之而去。”

    李世民听之,不禁哑然失笑,摇了摇头,说道:“果真愚人……贤婿之意,朕明白了。先前所学之物,便相当于那前六碗饭,有它们垫着底儿,往后面去的那‘第七碗’才能吃饱。”

    “正是如此!”夏鸿升点头说道:“凡入泾阳书院之学子,都无半分基础。故而初入书院,只得从基础学起。学得四年,根基既成,方能分选专业,继续精研。泾阳书院如此好的条件,却要花费其中的四年来学习基础,当真是有些浪费了。若是学子们能在进入书院之中,就已然学完这些基础的东西,那么进入书院之时,就可以直接选择不同的专业来专门学习。就能将不同之专业,更加深入的去研究了。”

    李世民听了夏鸿升的话,微微一愣,继而又笑道:“故而,贤婿才会让泾阳书院的学子去你那庄子里的学堂上面教授,就是想要学堂中那些稚子,在达到可以进入泾阳书院进学的年岁之前,就将那些根基部分的学问给学完?”

    “什么都瞒不过岳父大人!”夏鸿升一笑,答道:“小婿正是这么个心思。倘若这些浅显的基础的学问,能够在普及教育的阶段学完,那么进入泾阳书院之时,就可以直接选择专业。考入泾阳书院的,直接进入所选之专业就学,专研一道。没能考入的,却也都有了这些基础的学问,有同现如今在泾阳书院读罢四年的学子一样之水平。在泾阳书院专研几年,再行选拔,若是考上,则可以留下继续更加深入的研究某一领域,成为这一领域中最最拔尖的。而没有考上的那些,相较于常人,要已经在某一方面拥有了较高的学问或技能。如此一来,可以形成三级之结构。普及教育阶段完成,却没有再继续向上读者,这部分人最多,是社会中的基础,是直接实施劳动的人。泾阳书院四年结业者,因其拥有比常人更高的专业水平和技能,故而在社会中带领那些直接实施劳动的人。泾阳书院七年结业者,其为学问和技术的革新的主要人手,深入研究并突破现有,使学问和技术进步。简而言之,三级学子中,第一级者知何用,会使用现有的学问和技术。第二级者懂何故,明白这些学问和技术背后的道理和缘由。第三级者知何去,突破现有的学问和技术,探究更深入,更进步,更先进的学问和技术。比方说第三级者研究出来了一种新的技术,第二级者去学习这种技术,然后带领第三极者在实际中应用这种技术。反过来,第三级者在实际中检验这种技术,将问题反馈给第二级者,第一级者继续完善它。三级之学子无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是分工不同而已。”
………………………………

第888章

    其实,夏鸿升所言的三级学子,就是类似于后世里的高等教育阶段的三级教育,即是职业技术教育、本科教育,还有本科以上高等教育三者。职业技术教育,培养实际应用人员,本科教育培养专业理论技术人员,以上的硕博等高等教育,培养该领域中高精尖人才。高精尖人才革新技术,本科教育学习和推行技术,职业教育培养技术的实际应用者,反过来,实际应用者将技术在实践中的问题进行反馈,改良。一个代表实践,一个代表推行,一个代表突破,三者相互配合,缺一不可才能有技术的革新和进步。

    当然,这是对高等教育阶段中的最理想化的教育状态。即便是在夏鸿升所处的后世里面,高等教育阶段也没有真正实现这一状态。

    实际上,在高等教育阶段内,职业技术教育得不到重视和推广,往往同初等教育混为一谈,本科教育又门槛过低盲目扩大,挤占了职业教育应有的范畴,这些是后世里高等教育领域中所存在的问题。

    所以,夏鸿升也对李世民说道:“当然,这是一个极其长远的设想,中间还有许多问题不太明晰,小婿也不敢妄下定论。不过,就目前而言,划分专业,做到术业有专攻,却对大唐是大有裨益的。大唐想要一直保持先进和进步,必须是各个方面都先进和进步的,才能使得整个大唐一直进步。因为每一件事情,每一种技术,每一样器物,都不是单独一门一类能够完成了,而是多种门类共同作用的结果。就拿火炮来说吧,就算是打铁打的再好,光是打铁也做不出来。炼钢炼得再好,光是炼钢也同样做不出来。火药威力在大,单独有火药也做不出火炮来。火炮的成功,是从炼钢、铸铁、火药……乃至于炮手本身的素质等等,这么多方方面面的东西集合到了一起,才能做成的。但是现下,大唐的各个行业相差之大,就那这次选择专业来说,想要学文的一科就占了六七成人数,而工学、医学之类,却一个人都没有。陛下,大唐就像是一个大水桶,这个大水桶里面能够装多少的水,不是看其中的那些木板做得多长,相反,却是取决于这个木桶最短的那一块木板啊!构成任何一个组织或国家的各个部分,往往是优劣不齐的,而劣势部分往往决定整个国家或组织的水平。”

    李世民微微颔首,思索了一阵,点了点头,说道:“贤婿所言,不无道理。不过,贤婿想要以划分专业之举,促成大唐各个方面,更行各业均能有所精进。此举心意虽好,然方才贤婿也说了,学文者十之六七,工者农者医者之类空无一人。这岂不同没有将专业划分开来没甚子差别?反而会还不如不划分开来。不划分开来,学子这些都要学,还能学些个这些方面的学问。而今划分开来,学子都选择了去学文,这些东西反而更加无人问津了。”

    夏鸿升点了点头,说道:“所以,小婿须想些办法,劝说和引导学子们,吸引一些学子去选择那些遭受冷遇之专业。”

    “如何吸引?”李世民好奇问道。

    “小婿正在思索,眼下小婿自己能够办到的,唯有三条而已。”夏鸿升叹了口气,对李世民说道:“小婿准备告知书院学子,工、农、医、艺这些专业,所有进学过程中之花费一应全免,且每个学子每月由书院补贴一比不菲的钱财来。卒业之后,书院亦会帮其安置立业,提供一切便利。”

    李世民想了想,点点头道:“这倒也不失为吸引学子选择这些专业的法子。”

    “可惜这些力度却还是不够。”夏鸿升摇了摇头,看向了李世民去。

    盯了好一会儿,李世民终于被看得不大舒服了,皱了皱眉头:“你盯着朕作甚!”

    夏鸿升眼珠一转,冲李世民谄媚似的笑了起来,讨好说道:“这个这个……岳父大人!军机坊中,需要人才吧?司农寺里,只怕也欠缺能够指导百姓正确耕种的人吧?还有军中,大唐军队众多,光凭那些自发而成的道士们充作军医,似乎也不大妥当。道士们虽然自发愿意充作军医来,可到底不是军伍中人,调动起来,也不太气势……陛下,您看这……”

    李世民一听夏鸿升操起了奸商般的劝诱的语气来,登时就心中警惕,此刻又听夏鸿升这么说,稍微一想,顿时就明白了夏鸿升的企图。

    “好你个夏鸿升!又将注意打到朕的头上来了!”李世民顿时吹胡子瞪眼,指着夏鸿升说道:“朕看你是想要吃了朕这二百廷杖了罢!”

    夏鸿升刚要说话,却忽而听见门口传来一声柔柔软软又带些嗔意的声音来:“父皇!……”

    “哎!是朕的闺女来看朕了……呵呵……”李世民瞬间就改了脸色,笑得眼睛都挤成两条缝儿了。

    “女儿到后面找了母后,随母后一通过来看看父皇,怎的一进门,就听见父皇要打女儿的郎君来?”李丽质一边有些委屈的说着,一边挽着长孙皇后走了进来。

    “哈哈哈哈,长乐,你许是听错了。朕何时要打你郎君了?”李世民大笑起来,一边说着,一边看了夏鸿升一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