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贞观帝师-第6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夏鸿升笑问道:“好,本侯且问,诸位可曾去那渭河公园中游玩过?”
………………………………

第859章 公益之利,在人在己

    听到夏鸿升的问话,众人不解其意,只是都点了点头。? ? 火然? 文  ???.? a?n?en‘

    渭河公园风景如画,不亚于皇宫之中的御花园。却又是个任谁都可以去赏玩的地方,他们自然不会没有去过。

    夏鸿升笑了笑,说道:“这渭河公园,便正是大唐皇家酒坊、茗香居还有玻璃坊等几个长安的商家,合伙出资所修建。于是长安有了这四时渭河之景,周遭百姓有了一处可以游玩的绝佳之地。诸位可知,修筑渭河公园,这些个商户,总共出资了多少钱财么?”

    众人自然不知,于是都摇了摇头。

    夏鸿升伸出了一只手来,伸开五根指头,往前一伸,又转过手背再是一伸,说道:“这个数,再多五倍。”

    “什么?!”众人俱都是一惊,夏鸿升的手五根指头来回一次,就是十万贯。再多五倍,那就是六十万贯!

    见众人吃惊的样子,夏鸿升笑道:“诸位可能会诧异,这几家商户花费了六十万贯的钱财,修建了一个园林般的景致。这景致就在那里,谁都可以去看,谁都可以去游玩,这里面分文不取,到底是图个什么。那本侯便要告诉诸位,不拘是大唐皇家酒坊,还是茗香居,又或是玻璃坊,从这渭河公园上所获之利,早已远远超过了六十万贯之多了。”

    “哦?!”众人又是一惊,六十万贯,可绝对不是个小数目。而夏鸿升又说获利早已经远超六十万贯了,不得不叫人惊疑。

    “诸位既然去过渭河公园,当见过渭河公园入口的地方,有一巨大的石碑罢?”夏鸿升问道。

    众人点了点头,其中一商人答道:“回侯爷的话,去渭河公园的时候,见过那石碑。上书功德碑,写大唐皇家酒坊、茗香居及玻璃坊等商户捐建渭河公园之事。”

    “那本侯再问,渭河公园之中,往来赏玩之人多不多?”夏鸿升又笑问道。

    还是那人,点点头再答:“多,多得很。那个词叫甚子来者?往来如……”

    “往来如云。”旁边一人提醒道。

    “对!对!往来如云!”那商人恍然大悟,想了起来,连忙答道。

    夏鸿升笑着点了点头,对众人说道:“此便是获利之处了。”

    众人一听,皆是一愣。片刻之后,又神色各异了。有的依旧茫然,有的却似乎深思。

    “侯爷的意思是,前去渭河公园游玩之人,皆知渭河公园为大唐皇家酒坊、玻璃坊,茗香居等商户所出资捐建,使得长安有了一处绝景,百姓有了一个去处。如此一来,所有前去过渭河公园的人,皆感这些商家之恩德,于是愿意同其生意。这些商户通过此举,被去过渭河公园的百姓口口相传,大获名气,而那些去过渭河公园之人,则皆成其客人矣!这些商家虽花去了六十万贯的资财,但是所换来的名声和客官,却又带来了远超六十万贯的收获来!”方才的那富态老者眼中一明,立时说道。

    夏鸿升两手一拍,笑道:“老先生果然不愧是商界前辈,眨眼间便看出来了其中的好处。似为长安百姓修建渭河公园这般公益之举,其利之所在,无非在于四句话――名声聚集眼光,眼光看到形象,形象塑造口碑,口碑换来流量――这话诸位可能听不懂,且待本侯细细说来。所谓名声,便是一个商户的名气,以及百姓对此商户的评价。所谓人云亦云,三人成虎啊,口口相传之言,往往最为可怕。传其好,则人人称其好,言其坏,则很人人以为坏。人们自然愿意去同好的商户做生意,而不愿同坏的商户打交道。就拿渭河公园来说,那几家商户建造了渭河公园,百姓皆可去游玩,里面又景致绝佳,游玩之时,就会念及此乃那几家商户所建,才又了这么个好去处。于是这名声传来传去,就随着每个到过渭河公园的人的口中传遍了开来。传的广了,名气就大了。且传的都是好话,那么哪怕是第一次听说这几家商户的人,也就会认为这些商户很好,那么有了相关的生意的时候,就会先想到这几家来。这就是名声。”

    众人似有所明悟,却又不大清楚,是以都仔细听着。

    夏鸿升继续说道:“而有了名声,人们认为这些商户很好,有了相关的生意的时候,就会先想到这几家之后,自然就会来打交道了。这时候,就是一家商户展示自身之形象的时候了。所谓形象,最重要乃是经营之物的好坏,还有对待客人的好坏。经营之物没有残缺,没有瑕疵,一分货值了收的一分钱,客人就会觉得这家商户做生意是有良心的,不以次充好,不骗人。而对待客人彬彬有礼,待人接物都做得周到,客人同商户打交道,觉得舒适,心里高兴。那下回有了生意,自然就还来――东西又真又好,招待有礼周到,为何不来?此之所谓商户形象。”

    听到这里,已经有不少商户睁大了眼睛,眼中活泛起来了。

    “这个口碑就好理解了。客人在这家商户买的东西好,受到的招待好。结束这次生意之后,出去说起来,总不会故意去说你不好。每个同这商家打过交道做过生意的人都说你好了,那这家商户就有了口碑,在旁人心中就得到了信任。客人信任商户,生意自然就好做,自然就越做越大。就比方说泾阳集上,大老远的有人从长安跑来,专门等早上去尝一碗左边第三家的胡辣汤。为啥?因为他做得地道,好喝的名声传出去了,客人来喝过之后,是真的好喝,于是就有了口碑了。口碑一旦立起来,那客人自然是闻风而来,络绎不绝。”

    众人眼中明晃晃的,显然是总算明白了夏鸿升的意思。他们自己,也知道泾阳集上左边第三家的胡辣汤,也都是常客。这么一比方,要是再不理解,那生意也做不到这么大了。

    却听夏鸿升继续解释道:“至于最后这流量嘛,呵呵,诸位可理解为客人与商家生意往来之数量。一家商户有了口碑,就如同那碗胡辣汤一样,人们皆知其地道好喝,那自然是老客回头荐新客,新客络绎成老客。如此循环往复起来,源源不断,生生不息!这,便是公益之利处所在啊!”

    众人都听了明白,就开始有些躁动了――明白了其中的好处之后,自然就激动了起来。也大抵猜到了夏鸿升的打算了。
………………………………

第860章 愿掏腰包

    “这就是商户去做做公益的好处。”夏鸿升见堂中的这些商户已然明白了其中的门道,决定再给他们填把火――毕竟,公益这种事情大家受益,这几年有幸于李世民在夏鸿升的影响下,虽然没有从政策上明确的表示农商并举,但是实际上已经少了不少的抑制。拜此所赐,这些商户们赚的可不少。让他们多放放血,造福一下百姓,也是一件大好事。

    于是夏鸿升又继续说道:“公益活动虽然并不能够直接带来钱财利润,然而,其对于一个商户的潜在促进力却是非同一般的。它不但促进商户良好社会形象的树立,且也间接为商户带来了更大的市场。一个商户,短期内,能够获利不难,难得能够几代人,数辈人一直获利。而长期的获利能力是建基于商户良好的形象和口碑上的。如何能长久的维持口碑和形象?让百姓觉得这个商户是个有担当的商户,从而长久的同商户做生意呢?参与公益活动,就是获得社会亲和力和百姓的认知一个重要途径。这不仅有助于树立良好的商户形象,扩展商户的继续发展空间,同时还能增加一个商户口碑的美誉度和忠诚度,扩大这个商户极其产品的市场。商户积极的去参加公益活动,顺应社会主流的道德价值取向,不但能增加商户社会形象的美誉度,同时可以对内提高凝聚力,激励手下伙计的士气,促进商户自身的生长。亦能够使商户的生意伙伴对商户产生更大的认同及信赖,从而提高商户在多层面上的交易胜利概率和降低直接交易本钱。另外,诸位也都知道,咱们做生意,许多时候,许多情况下,有很多事情都要同朝廷,同官府打交道。而这公益活动,也是一个商户公共关系的重要媒介。咱们不拘是有了哪样新的东西去卖,亦或是到了另外一处开分号,都涉及与当地之官府、百姓及民间各界之公共关系。这一点的重要性,本侯不必多言,诸位都是心里有数的。一个商户若是平日里能多参与些公益之活动,在民间有了极好的口碑,百姓拥戴,自然生意能兴隆。而其良好的形象,也容易同官府打交道。诸位试想,一个商户满是骂名,为人所唾弃,而一个商户全是美誉,为人所交口称赞,哪个官府更愿意同其打交道?政事上面,朝廷要得民心,才能稳天下。咱们行商的,也是要得民心,得了民心,百姓才会去照顾商户的生意。咱们商户才能生意不断,获利不断呐!而公益活动,正是商户能够收买民心之举。”

    听着夏鸿升的话,堂中的一众商户们神情越发激动了起来,眼中也越来越亮。

    顿了顿,夏鸿升从堂中众人的脸上缓缓扫过一遍,又慢语说道:“诸位啊,本侯可是将经商之久长法说与了诸位了,能不能把握住,学会了,就看诸位的眼光长远与否了。”

    “侯爷!”方才那富态老者神态有些激动的站了起来,对夏鸿升躬身行礼说道:“侯爷您的意思是,咱们这些商户,合着伙出钱,助县衙将这五所学堂给修建起来,然后也学皇家酒坊、玻璃坊和茗香居这些个商户一样,将咱们出了钱的商户给录于功德碑上,立于学堂之前,教人都知道,这几所学堂都是咱们这些商户捐资所建?”

    夏鸿升点了点头:“不错,正是如此!不错,也又不止于此。”

    那老者又再一次躬身行礼,郑重其事的说道:“还请侯爷细讲,吾等当洗耳恭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