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贞观帝师-第4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敢情这回真是喝断片儿了。

    幽姬一翻身从床榻上坐了起来,方才那副幽怨的样子转眼就没了,媚笑着盯着夏鸿升上下看看,复又吃吃笑道:“公子到底是年轻力壮呢……”

    夏鸿升一低头,顿时赶紧四处寻着外衣,又恼羞成怒的瞪着幽姬。

    却听幽姬话锋一转,又笑问道:“公子昨夜说‘我本谪仙人,君山藏此身’,可是真的?”

    夏鸿升心下一沉,睁大了眼睛,然后缓缓转头看向了月仙。

    “昨天公子一口酒一首诗,出尽了风头,魏公子书玉称赞公子才思如神,犹如天上谪仙下凡……”月仙的眼睛明晃晃的,可不就是后世里面那种小女生看着自己的荧幕偶像的眼神儿么,声音也不似正常的略带冷清了:“公子就承认了,还说‘我本谪仙人,君山藏此身’!公子,您真的是……”

    夏鸿升拍了拍头,开始喝酒背诗词的事情还能想起来,再往后……一片空白了。

    “醉后胡言乱语,吹破牛皮,哪里能当得了真。”夏鸿升苦笑着摇了摇头。

    在月仙的帮助下穿好了外衣,夏鸿升准备离开,转眼又看见了桌子上面放着的软甲,于是又对幽姬说道:“昨天醉酒,想来也没说清楚。得谢谢你,多亏这件软甲,替我挡下了好几次流矢。轻便柔软,却又极为坚韧,箭射不透,刀砍不伤,果真是个宝贝。”

    幽姬看看桌上的软甲,摇了摇头,说道:“妾身要这个也没甚子用场了,还是公子留着用吧。算作妾身谢公子常放婉顺来找妾身玩耍。”

    夏鸿升点点头:“这件软甲穿着好似无物,有用的很,我也不给你客气了。多谢!”

    幽姬又是掩嘴吃吃的笑了起来,挪揄道:“公子同妾身早已是同床共枕的关系了,连妾身都是公子的,何况一件软甲?又何须言谢!”

    夏鸿升无奈的张了张嘴,却也不好说出什么来,只好转身离开了。

    却说此刻,夏鸿升在家里令喝醒酒汤,皇宫里面,却有人匆匆的跑去了两仪殿里。

    “父皇,孩儿昨日在夏侯家中,席间得了几首诗词来,觉得极好,于是特来与父皇品鉴。”李承乾的手中拿着一叠纸张,躬身对李世民说道。

    “那些人里能让你觉得极好的,只有那夏鸿升了吧!”李世民抬头对李承乾说道,然后又示意王德:“去,拿来给朕看看。”

    王德躬身领命,然后退过去走到李承乾面前,对李承乾行了礼,从李承乾的手中接过来了那一沓纸张来,然后回去交给了李世民。

    李世民没看内容,先翻了翻,说道:“这些都是夏鸿升一个人作的?”

    李承乾点了点头:“昨日赌酒,夏鸿升一口酒一首诗,整整十首,叫众人连喝十盏酒。”

    “身为太子,当用心学习,休要整日同那些纨绔厮混!”李世民眉头微皱,有些严厉的对李承乾说道。

    “父皇恕罪!”李承乾躬身施礼:“昨日夏侯于家中置办酒宴,邀儿臣同去,儿臣同夏鸿升交好,只能去了。请父皇放心,儿臣以后会注意的。”

    李世民点了点头,这才低头看向了那些纸张,一看之下,顿时“噫”了一声,然后带着吃惊的认真读了下去。

    “一口酒一首诗,首首绝佳,独一首挑出来,恐怕就能名动长安了。这夏鸿升倒是文采见长。”李世民翻看到一半,吃惊的说道:“此子倒也不愧坊间的称号。”

    说罢,继续往后读去,待看到最后一页,不禁两眼大睁,“嘶”的一声,然后复又将那最后一张纸从头到尾又看了一遍,忍不住道了声:“奇哉!此等气魄胸襟,凡人岂可存吁!天生我财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端的魄气!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又何其洒脱。佳作耳!此子之大才,又叫朕惊讶。”

    李世民将那最后一首连读了数遍,这才从中回味过来,将手中的纸张放下,说道:“此子真是天纵奇才,连朕也不得不承认啊!年纪轻轻,文才超凡不说,且又足智多谋,极有远见,这次讨伐突厥,又显老谋深算,思索缜密,李靖李勣都称赞其将来必为帅才。承乾,你能通其交好,做的很不错。况此子又极为年轻,日后必是尔肱骨之臣,你也须及早准备。”

    “儿臣谢父皇教诲!”李承乾躬身有行一礼,说道:“父皇,昨夜众人听了夏侯的诗作,顿时惊为天人,魏书玉还说他莫非是仙人下凡乎?夏侯醉酒,只是说了句‘我本谪仙人,君山藏此身’的话来,便睡着了。”

    “谪仙人?!”李世民猛然后背一挺,眼中顿时一凝。半晌,这才又靠在了座椅后面,又是半天默然,似是在思索甚子。

    又过去许久,方才听李世民又道:“原本朕还有些犹豫,不过倘若如此,倒也……”
………………………………

第597章 广撒网,多敛鱼

    长安又到了一年夏至,战争结束,大唐藉由此战打出了威名来,周边的其他国家纷纷来朝请附,四夷君长诣阙请李世民为天可汗,李世民还在哪儿装呢,说什么“我为大唐天子,又下行可汗事乎?”,群臣及四夷那自然是皆称万岁了。

    关于夏鸿升的封赏,李世民像是忘记了一眼,只字未提。而其他诸人升官的升官,赏赐的赏赐,唯独空起来了夏鸿升,也不知道李世民的葫芦里面卖得是什么药。

    而夏鸿升其实并不关心这个。

    官爵之位如今已经能够使他不会随便受到欺辱,而手中的钱财也已经足够夏鸿升拿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所以对于这一次征讨突厥,于夏鸿升来说所获取的也只是一种亲自参与大了重要历史进程大事件里面的那种玄妙感。

    夏鸿升关心的是,泾阳书院,今年开始要招生了――到九月,就开课了!

    距离开学还有三四个月呢,就已经有人前去报名了。

    在泾阳的管家不知该如何处置,所以派人前来告诉了夏鸿升。

    对于要不要设立入学门槛,夏鸿升已经思索了很长一段时间了,是让报名的人到时候直接入学,直到现阶段能够承载的人满为止。还是设立考试,通过考试者方能获得入学资格。二者各有利弊。若是只要报名就能进入,能够获得充足的生源,但是也带来的良莠不齐的问题。若是考试入学,泾阳书院又不是主打儒学的,那些报名的人进入书院所学的东西跟儒学的联系远没有想象的多,若是用儒学的东西来考试,则通过的都是儒生,而那些有其他方面天赋或特长的人则就被挡在了门外。

    思来想去,夏鸿升还是觉得应该考试入学。但是考的内容却要灵活,能体现一个人思维方式和创新意识,而不是局限于那一样学科。

    夏鸿升需要静下心来好好设置一些考题,但是还有另外一件麻烦事儿。

    夏鸿升年满十六,按说应该是到了束发的时候。但是由于夏鸿升父母早故,作为夏家唯一的男丁,夏鸿升须外出,须就学,又早早的入了朝堂做官,所以这束发是老早就束起来了。因其身份地位,再过一个月,原本束发的日子,就要加冠了。

    本来,寻常来说,男子十五六岁束发,取字,然后二十岁加冠,若是无取字,则令德操高洁的长辈赐字。但自汉亡之后百年魏晋南北朝,华夏文化受到了破坏和冲击,隋唐虽然恢复了汉礼,但也远不如之前那么严苛了。民间加冠,往往在十五到二十之间不定。倘若有特殊情况,需要其早日加入到家族的事务中来的话,这加冠的年龄也是可以提前的。最常见的是勋贵之家,若是其父亡故,长子未满二十却须继承家业的,便会提早加冠。另外一些家中,若是要让长子早日为家中做事,锻炼其能力,也会提前加冠。帝王之家,太子须提前加冠,其余皇子则不必,只是加冠之后须到各地就藩,除非皇帝批准,否则不能留居长安。

    夏鸿升原本同其嫂嫂相依为命,自然是夏家的家主,故而早早的就束发,现如今也是名副其实的家主,需要管理家中事务,亦是在外的门脸,所以也须提早加冠。

    再过一个月,就是夏鸿升加冠的日子,这种事情需要有名望的族中长辈主持,但是夏家如今也正儿八经来说也就只嫂嫂同夏鸿升二人,于是就需要请其他德高望重的长辈来主持。这事情,自然是落到了颜师古的身上。因为夏鸿升名义上乃是其门生,出其门下,师父师父,夏鸿升无父,便该由师来主持。

    夏鸿升本欲简简单单的,然而偏偏颜师古又是个大儒,这儒家的礼仪繁琐至极,却是麻烦的很了。

    就前几日,颜师古跟李纲还因为周礼和汉礼的事情找到了泾阳,找上了夏鸿升的嫂嫂。嫂嫂一介女流,哪里知晓甚子周礼和汉礼,只能让他们两人定夺。商量来商量去,决定还是周礼。

    夏鸿升嫌太过麻烦,但是就是这种社会规矩,夏鸿升也没办法。且这一切都是颜师古和李纲二人在打理,也不用他自己出力,只需等颜师古和李纲准备好了一切,自己对个人就行了,就更没法说出口。

    夏鸿升叹了口气,放下笔来,将纸张折叠住装入信封,然后走出书房,叫了那个从庄子上来传消息的小厮,将信封递给了他,说道:“这几日有些事情,过些天我便回去一趟。你把这信交给管家,让他照做便是。”

    小厮躬身行礼离开了。夏鸿升重又回去书房,继续坐下来想着入学考试的题目。

    在给管家信里面夏鸿升令管家再有报名的人,就带他们去参观一下泾阳书院,然后跟文武大会的时候一样给他们一块木牌,是报名的证明,然后让其到时带着木牌前去参加入学考试。

    至于管家让小厮带来的话里面隐晦所包涵的嫂嫂让夏鸿升抽空见见几个媒婆的事情,夏鸿升就当没听出来,自动给过滤了。

    嫂嫂的目的很明显,居心很叵测,就是要广撒网,多敛鱼,择优而取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