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贞观帝师-第27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众人都开始附和了起来。在下面叫喊着让说书的先生再讲上一段来。

    那说书的先生却是又躬身行了一礼,说道:“真是没法再讲了,鄙人也是得了一本《三国演义》的书来,这都是那书中所写的故事。鄙人还需要自己将其读记下来,才能够来与诸位分说。这后面的故事鄙人也还没有看到,记会,今日确实无法再讲了。明日,明日还是老时间,还是这里,鄙人再将后面的故事说于诸位知道!”

    “哦?!那先生的《三国演义》是在何处所得。世上可还有?”一个书生装束的人很是感兴趣的站起来问道。

    说书的先生拱手行了一礼:“好教这位公子知道,这书要找也不难,乃是长安城中有名才子夏鸿升夏侯爷所著,正在印书局里刊印着,鄙人是说书的,故而有机会提前看到此书。公子若是想要买来看,可以再等上些许时日,等书刊印出来,就可以弄到了。呵呵,听说。此书备受天家推崇,乃是夏侯爷亲手所著,更有陛下亲自写序,李纲老大人同颜师古老大人亲自作跋呢!”

    “什么?!”大堂之中哄的一声。纷纷议论了开来。

    说完了话,那说书的先生也不用收拾东西,又施了一礼,便径自离开了。

    待他离开之后,醉仙楼之中又恢复了往日的热闹来,不过食客口中所谈论的。却都变成了方才所讲的三国。

    “依某来看,那关羽恐怕是走不脱了。”其中一个人说道:“关羽虽然武艺高强,然而其过五关斩六将,途中也未及休息,又加之还带着刘备的二位夫人,恐怕不是曹军的对手。”

    “非也非也!依在下看来,曹孟德于关羽乃是真心爱惜,定然不愿意见到关羽丧命。再者,那夏侯惇定然不会是关羽的对手。”

    “在下以为,关羽也太过迂腐了,良禽择木而栖,曹孟德待他如此,又比刘备势大的多,怎可不知道好歹?”又有一人开口说道。

    话音刚落,就惹来的反驳来:“这位兄台此言差矣,关云长与刘玄德桃园结义,乃为兄弟,又岂能叛刘而归曹?若是那关云长真的归附了曹操,丢弃了道义,恐怕那曹孟德却也不会欣赏他了吧!”

    众人各抒己见,在醉仙楼之中讨论了起来。

    夏鸿升混迹在其中,一边笑着压下一口葡萄酿,然后又夹起一筷子菜肴送入口中,竖着耳朵听着众人的争辩。

    “公子之才,当真是冠绝古今,仅仅几个故事,便叫这些人沉迷如斯。”同夏鸿升一同出来的月仙笑道:“当初在洛阳,公子写与奴家的杜十娘,就已然轰动了洛城,如今这本《三国》,定然会使公子名传天下了!”

    “哦?那《杜十娘》竟然是夏兄所做?!”还没有等夏鸿升开口,一同而来的易秋楼就吃惊的看着夏鸿升,说道:“当时某在洛阳城,听闻了杜十娘的故事,义愤填膺,恨不得当即找出那李甲孙富等人给活活刮了,方解心头之恨。后来打听了人,方才知道那原来却只是杜撰出来的故事而已。却没曾想到,竟然是夏兄所做!”

    夏鸿升摆了摆手,说道:“不过是编造些故事而已,倒是易兄,一身正气凛然,心中有浩然之正义,领在下佩服。”

    “有人恃强凌弱,那锄强扶弱便就是分内之事,何足挂齿。”易秋楼摇头说道。

    “曾经听说过一句话,说是能力越大,责任就越大。说的大抵就是易兄这样的人了。”夏鸿升忽而想起来了后市里面的一句台词,于是对易秋楼说道。

    易秋楼欣然赞同。

    三人在醉仙楼里面吃喝了些东西,便就离开了。

    今日在醉仙楼中所见,让夏鸿升对用评书来宣传《三国演义》的效果感到十分满意。

    其实不仅仅是醉仙楼中,长安城中的各大酒楼、食楼、歌坊妓馆里面,都有夏鸿升派去的说书人。夏鸿升这几日转了个遍,那里面都是如此般情形。

    如今走在长安街头,已然总是能够不经意间听到有人谈论着三国的剧情经过了。

    先是长安城,接下来是洛阳,夏鸿升准备让这些说书人培养出更多的说书人来,让他们去各个大一些的城中去讲。也一定会有人效仿着这些说书人,去其他的地方来讲。评书人终会成为一种谋生的职业,而他们则将把这些故事带到大唐的各个地方。

    夏鸿升自己,看到说书宣传的效果这么好,也就不担心了。而是一心投入了印书坊的建设之中。

    这一次夏鸿升仍旧准备将那些纨绔和李承乾李恪等人都给拉进来,虽然这样人多分红就少了,不过却可以避免许多的麻烦。因为以后夏鸿升还想要借着印书坊来发大唐的报纸和刊物,来作为大唐知识分子讨论和展示的平台。一个开放的,包容的,客观的平台,对于知识的扩散和传递与普及,对于朝廷政策的正确解读和下行,以及对于朝廷收集民间的反馈和声音,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报纸刊物,会成为百姓了解朝廷的耳目,也会成为朝廷了解民间的耳目。然而,却也一定会遭到不少人的攻讦。起码,妄议朝政这一条就能让有些人揪住不放,攻讦印书坊与夏鸿升了。夏鸿升相信李世民能够看到这里面的好处,不会太过于干涉,可也要防备着有些人以此来大做文章。

    所以多拉进来一些纨绔,把李承乾和李恪他们都给拉进来,这样以后万一真的遭受到攻讦,也有更多人出来分摊影响,同样也能够得到更多大佬们的支持。所以夏鸿升的生意大都将这帮纨绔都拉入了伙,也正是因为此,所以他的生意才能够一直顺风顺水,没有谁出来为难。

    首先确定的头一个人就是长孙冲。长孙家在洛阳有造纸的产业,印刷最需要大量的纸张了,有了长孙冲的加入,这一方面就不用再发愁了。

    别看这些纨绔整天都是吊儿郎当的,其实正事儿上还是十分能靠得住的,让他们回去拜托家中长辈网罗一些善写的人,印书局开业,总不能只有一本《三国演义》。所以夏鸿升准备让他们回去找一些文士来,写几本话本、文论之类的书来,刊印出来到时候开业的时候也好撑一撑门面。

    印书坊可不止是用来印书,夏鸿升的打算可是要把印书坊变成大唐的出版社和“新华书店”的!

    这样定下来,夏鸿升这个文化大盗,也又开始琢磨着自己接下来该是盗用后世里的哪一本书了。
………………………………

第303章 书局的真正目的

“升哥儿,你说你要开个书肆?”李恪喝下一口葡萄酿,惊讶的问道:“那可是没有多少赚头的东西。且不说你待从何处找来如此多的书籍来,光是大肆卖书之举,也一定会引来不少人的诟病。你如今的身份名望,同那些书肆的小贩却是大不相同的,卖书的事情他们做的,你却做不得。”

    众人听了李恪的话,也都点头表示赞同,齐齐看向了夏鸿升来。

    夏鸿升笑了笑,摇摇头说道:“这些事情我当然知道,书肆刚开的时候,定然会惹来诟病,对此我也已经有所准备。不过,往长远处看,此举却是一件好事。我并非是要只做一个卖书书肆那么简单,而是要做成一个书局,从收集书稿,到印刷刊发,再到上架发售,综合全部环节,等到一定是时候,再行推出日报,月刊之类的文章平台,让天下只要是识字的人,都能够通过这一平台相互讨论,相互争辩,相互交流自己的所得,不拘是经史子集,还是山野闲话,不论是诸子百家,还是格物致知,全都能够通过书局的平台进行交流,让世人知晓。如此一来,民智可开,到时,朝廷的政令会通过日报迅速的被百姓所知晓,百姓的反应也会通过日报迅速的上达天听。如此以来,使书局这一平台,令其联系朝廷与民间,互为耳目,朝廷政令不再幽隐晦涩,为百姓所不知,因而为贪官污吏而蒙蔽。也使君王不再深藏宫中,不知道民意若何。这,才是我办这书局的目的。”

    “哦?”众人听了夏鸿升的话,都是十分好奇:“那日报是何物?月刊又是何物?!”

    “日报者,一日一报也。”夏鸿升笑着对众人解释道:“所载之事,多为前一日之要闻,又或者前几日之内的其他事情,将这些要闻、事情加以编辑,客观真实的记录所发生之事。加以评论。又或者刊登其他人之来稿,集录成版,连夜刊印,早晨即上市售卖。则为日报。人们通过阅读日报,可以知晓国家近几日来的情况,发生了何种大事,也可以知道近日里的趣闻故事,又可从中获取自己所需的一些信息。而月刊。则是一月一刊,个中内容同日报有所不同,日报主即时,在于一个快字,而月刊则主精集,内容多为学术性或者专业性较强的文章,供给特定人群阅读。”

    “原来如此!”众人恍然大悟,只听长孙冲问道:“如此说来,若真是以后这两样东西问世,则若我欲知道朝中新进发生的何事。则可买来一份日报读之便知。若是我想要看看诸子高论,则可买来一份月刊尽兴一读?”

    “不错,正是如此!”夏鸿升点了点头,然后问道:“如何?诸位兄弟愿意一同做否?此事也不强求,有想一起做的,那大家同来,若是大家不想,我可就要吃独食了。再者,不论诸位做与不做,还请诸位兄弟帮衬着找一批好的写家子来。最好是寒门,若是士族,怕他们会觉得这是对他们的折辱了。”

    众人都是若有所思,夏鸿升知道这事儿他们自己是拿不定主意的。还是得回去问家里人。于是也不再往下多说,只是招呼了下人过来,摆宴宴请了一群友人。

    宴请过后,众人结伴告辞而去,说是回去与家人商议,然后再做定夺。至于夏鸿升要的写家子,也会回去找的。

    众人各自离去,夏鸿升却叫住了李家的三兄弟来,等送走了其他人,才问道:“承乾,上一回王掌柜说的文武大会,你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