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贞观帝师-第2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纲看完之后,李承乾就开始眼巴巴的看着李纲,那副眼神虔诚而可怜。李纲摇摇头笑了下,还是抬手将书稿递向了李承乾:“太子殿下这几日读书也颇为刻苦,老夫也不能不近人情。且休息一下,看完再行讲授吧!”

    “承乾谢过师尊!”李承乾喜出望外,立刻起身向李纲长揖一礼,然后上前双手从李纲的手中接过了书稿,立刻回去坐下看了起来。

    李纲则走到了夏鸿升前面,说道:“静石,老夫听闻你欲完成此书之后集辑成册,刊印出来?”

    “回李师的话。学生正有此意。”夏鸿升点了点头,对李纲说道:“学生也是寒门出身,幸得师尊提携,承蒙陛下看重。才有了学生的今日。可天下寒门士子却不是都有学生这么好的运气的,大多数寒门士子在求学阶段生活极其清苦,居无定所,食不果腹乃是常事。故而学生想要借此刊印此书的机会,来带出一种风气来,也算是为天下寒门士子的生机做出一些贡献。”

    “哦?”李纲好奇的看看夏鸿升:“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静石有此心思,难能可贵。不过,静石欲如何操持?”

    “稿费!”夏鸿升对李纲说道:“李师,说来您许是又要觉得学生逐利了。不过,学生以为,农人种田,收获粮食,这叫有所回报。养了羊群,卖给屠户,换来钱财过活,这也是回报。屠户杀羊卖肉,得来钱财,又有所回报。这世上有付出就应该有所回报,学生认为这是至理。士子学文,有了自己的想发,或者也能想起来这么些有趣的文章话本来。若是他们自己留着了,那便没有甚子话可说。可若是能够叫天下人都看到,那就能给许多人带来不少快乐。就好比这本《三国演义》,若是学生自己留在手里自己看了,那是学生自娱自乐,并没有创造出什么价值来。可若是学生让许多人看了,能给许多人带来文化上的享受,这就是有了价值,那学生就应该得到回报。故而,学生以为,如今也有了快捷的印刷术了,完全可以将那些士子所书写的文章刊印出来,其他人想要看,就付钱来买这些书籍文章的。所得利钱,除去刊印所需之资,其余的便可以交给书写这些文章故事的人,因其付出了心血脑力,带给了看书之人愉悦,所以就应该有所回报。如此一来,文人可以通过写书、出书来挣得钱财,既有了钱财过活,读书学习之余也能补贴家用了。李师,您不知道,像是学生这样的寒门士子,因其要治学,故而没有太多的时间劳作,也因而不会许多谋生的技艺,因而往往被人所说,百无一用是书生啊!”

    “荒谬!”李纲眉头一拧,立刻低声喝道:“真是荒谬!无论是那嚼舌之人,还是你此举!文人治学,岂能丢了风骨,以文逐利,岂是学者风范?!”

    夏鸿升料定此举一定会受到阻力,可见李纲如此斩钉截铁,还是禁不住的感到失望。

    这本事一件好事啊!

    “西市头儿上,早间会有长安城外的农人起早来卖菜,因为新鲜,所以颇受长安城中大户人家的喜爱。这些大户人家的庄子大多不在城中,家中虽也有种植,可终究没有西市头儿上种类多,于是生意还也可以,每天几个时辰过去,菜就能卖完了。”夏鸿升没有直接反驳李纲,而是说道:“总会有几个人守在那里,蓬头垢面的,抢在乞丐前面把掉落在地上的那些烂菜叶子给拾走。他们自然不是读书人,读书人干不出这样的事情来。因为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他们宁愿饿死自己,也不愿意放下脸面的去捡拾那些烂菜叶子。”

    “哦?不是乞儿,不是书生,那所捡者何人?”李纲知道夏鸿升是要说些什么,于是捋须问道。

    “去捡的那些,都是家中老父老母!”夏鸿升鼻子发酸,眼中含泪:“家嫂也干过这样的事情。当初在鸾州,学生在书院读书,无事生产,家中食不果腹,家嫂只得去地中捡拾些剩下在地里的烂菜叶烂谷子,回去家中自己却不舍得吃上一口,又不敢对学生明言,只说是家中搜寻的陈年余粮。学生就那么信了!”

    说着说着,夏鸿升眼中泪水就涌出来了。不为别的,就为嫂嫂对他的这份亲情,这份责任。

    “静石……”李承乾起身来,拍了拍夏鸿升的肩膀:“都过去了……”

    “李师,倘若当时学生靠着写些东西换取来资财来,又何须让家人遭受如此之罪?不仅如此,或许学生还可以因此能够有些余钱,去好好买一套文房四宝来,去多找一些书籍来读,去多拜访几个先生求教……学生还是靠着嫂嫂的养活,算是长大了,活下来了。可是饥荒里饿死的寒门士子,冬月里冻死寒门士子不知凡几,不知凡几啊!”夏鸿升深深朝着李纲躬身长施一礼,声音坚定的说道:“李师,此事学生必要将其做成!也知道定然会遭到无数读书人的指责,甚至于名声扫地,受尽天下人诟骂。然此乃天下寒门士子之利,吾必逐之,虽千万人吾往矣!”

    李纲没有说话,只是摇摇头叹息了一声,抬手在夏鸿升的肩膀上面拍了拍。虽千万人吾往矣!何等气魄与胸襟,不能叫人小看,不能叫人侮辱啊!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嫂小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拂泪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小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直至今日,承乾方才知道这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里面,又藏了多少天下寒门的悲苦……唉!”李承乾在旁边摇了摇头,一息长叹。

    却见李纲已然愣住了,神色定定的,口中喃喃有声:“八月……八月秋高风怒号……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猛然间,李纲瞪起了双眼,一双手猛地转身过去抓住了李承乾的肩膀,惊问道:“这……此诗何人所作?!……”

    李承乾还没有见过李纲如此失态过,一时间被吓了一跳,连忙答道:“回李师的话,此诗乃是去岁秋学生邀夏侯游园赏菊之时,母后问夏侯心中所愿时,夏侯作此诗以明志……”

    李纲没有说话,猛地又一下转过了身去,疾走至于案前,铺开一张宣纸,提笔一挥而就!
………………………………

第254章 李纲神助攻

夏鸿升也没有想到,李承乾会记下来那首诗作来。当初在御花园里面秋游赏菊的时候,遇见了长孙皇后。头一次见到历史上面这么有名的长孙皇后,不禁有些激动,一时间没有收住,结果装的比有些过头了,引起了长孙皇后的警惕。为了化解她的警惕,于是便灵机一动吟诵了这首诗来,没曾想到李承乾竟然记忆的这么清楚,如今却成了一个神助攻。

    李纲奋笔疾书,顷刻之间洋洋洒洒就将这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给书写了下来,笔力苍劲,笔势厚重,一看之下一股沧桑凄然之感透纸而来,却又令人觉得内敛沉郁。顿挫之间,恰巧合了杜甫诗作沉郁顿挫的特点,因而更加显得相得益彰。

    写完之后,李纲默默凝视着那张字良久,这才转身过来,长叹一声说道:“老夫惭愧啊!枯度一生,竟不知道寒门疾苦……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好气魄!好愿景!此事,老夫当助尔一臂之力!”

    “李师深明大义,学生感激不尽!”夏鸿升躬身行礼,这件事情有了李纲的帮助,阻力会大大的减小,以李纲的名望和在儒林之中的地位,以及他在天下士子心中的号召力,都是无可匹敌的,便是连身为孔子后人的孔颖达,也难以企及。若是得到他的肯定,那这件事情就不会被定性为有辱斯文,不会被天下士子所反对。

    李纲摇了摇头,对夏鸿升说道:“此事阻力必定不小,你待如何操持,回去之后还是先拟出个章程来于老夫过目,再一同商量。”

    “是!”夏鸿升点了点头,心中兴奋。

    这也是他的收心之举,夏鸿升如今也需要积攒他自己的名望和号召力。若是此举得以推行,则他在天下寒门士子的心中的地位将会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号召力得到极大的提高。而有了名望和号召力,那些士子们才会相信他。

    《三国演义》以后的刊印。不仅会将夏鸿升的才名再次提升,同时还会拉开大唐文化出版业的序幕。

    于是趁热打铁,夏鸿升再次向李纲说道:“李师,学生便是准备将这《三国演义》作为抛砖引玉的砖石来。以此书开文人稿费之先例,希望可以以此获取寒门士子的效仿。自然,学生会去想陛下奏请此事,晓之以利弊,奏请陛下同意成立印书局。专司书籍刊印收售之事,操持售卖书籍之收入与发补稿费相关事宜。因为这本《三国演义》极为重要,故而,学生斗胆想请李师为此书赐下序、跋,还望李师成全。”

    李纲略一沉吟,然后捻须笑道:“呵呵,这序跋却是不急,老夫且先应承下来此事了。不过,到时候轮不轮得老夫,却也不敢妄下断语啊!”

    夏鸿升一愣。却听李纲又笑道:“陛下对此书可是厚爱的紧呐!专门命了人誊录,早已翻看数次,且还劝课诸位皇子浏览此书。若是静石能向陛下晓之以利弊,恐怕到时候……呵呵呵……”

    什么意思!也就是说到时候李老二可能会亲自给这本书写序或跋么?!夏鸿升的心头瞬间热了起来。

    “也罢,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此真乃大宏愿耳!老夫如今也难得热血一回,这便同尔共走一遭!”李纲面带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