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贞观帝师-第1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让敌人看到了好处和自己的差距,恐怕就要想方设法的弄到制作的技术了,到那个时候,只凭一道旨意必定是不行的。丢失了技术,大唐在军械上面的优势就会荡然无存,夏鸿升认为,这些东西至少也应该做到同灌钢、百炼钢一样的保密等级才行,而且,一定要扭转上层的观念。那些先进的技术一定要保证只能留在大唐的疆域内。历史上,日本的遣唐使到中国之后,学习了灌钢和百炼钢技术,将唐刀等武器带到了日本,在日本经过改良之后形成了独特的炼钢法,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日本刀工艺,流传了下去。但是在国内,炼钢法的发展却逐渐放缓,到了后来的明代,倭寇之所以如此难以荡灭。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武器之利,所以在与明军的作战中占据了上风。

    要是没有遣唐使从大唐学走的炼钢方法,日本根本不可能发展出比中原更加先进的炼钢法来,技术的泄露。导致了原本落后了无数年的日本在很多方面直接站在了同大唐同样的起跑线上。

    可是现在李世民还没有认识到这一点,那些大佬们都没有认识到,特别是那群文官,都认为圣人仁德,大化胸怀,对于其他国家的使着来请求学习技术。非但不引起警惕,却反而洋洋得意,大度把技术都给他们。

    同大度的对他国共享技术的危害成正比的,是匠人或者医者等各个方面的人对于自己的技术的保密,导致了后世多少先进的东西反而失传!该保密的地方不保密,不该保密的地方,却能死守着带进棺材里面。

    “呵呵,夏大人客气,夏大人为国费劲心思,设计的那些兵械,哪一样不教人惊叹?今日夏大人又要打制甚子?尽管吩咐下来便是!”中校署令不大不小的恭维了夏鸿升一下,说道。他是中校署令,从八品下,而夏鸿升则是四品的折冲都尉,而且还有爵位在身,并且明眼人都能够看得出来,夏鸿升正在渐渐成为皇帝眼前的红人,这从那次屈突通病逝之后,皇帝除了那些大佬们之外,就只传召了夏鸿升一个人过去就能够看得出来。所以对于中校署令来说,夏鸿升是他的一份机缘,夏鸿升喜欢格物,而他又负责这些器具的打制,若是能够因此而结识,日后若是夏鸿升有所提携,便是他的出头之日了。所以对于夏鸿升让打制的东西,中校署令也是分外上心,欲图借此机会同夏鸿升建立起来良好的关系。

    实际上,朝中有这种思想的人也不在少数,夏鸿升年纪轻轻便已经是男爵了,而且有了四品的实职,是一个十分有前途的人,那些在官场上混迹了一辈子的人,对此是十分敏感的。不过夏鸿升却也并没有因此而恃宠而骄,一来他现在官职还小,还用不着自污以保身的时候,二来,他心里清楚,李世民如此待他,看中的也是他那层出不穷的新想法而已,能够从新的角度给李世民带来灵感。

    所在目前夏鸿升仍旧坚持着自己不得罪人态度,不管事朝廷上的大佬,还是底下的小官,只要没有涉及到自己,那就能不得罪就不得罪,现下还远远没有到不得不给自己树敌的地步呢。毕竟,多一个朋友,就多一条路子。

    “那就有劳署令大人了。”夏鸿升笑着拿出来了几张图纸来:“还请署令大人随我往匠人处一去,这上面还有许多要交代的地方。”

    虽然觉得这种保密程度还不行,可是现下却也无可奈何,观念要一步一步的扭转,需要时机,让李世民认识到技术的外泄对于大唐的危害,夏鸿升再趁机提出自己的建议。这倒不是夏鸿升奸猾,而是后世里干工作的职场经验,有时候领导的思想很固执,你不能直接上去触霉头,要旁敲侧击,迂回达到自己的目的啊!

    从将作监出来,夏鸿升先去军营里面转了一圈,然后看看时间,便又匆匆往醉仙楼去了。今天是几个纨绔在一起签订合同的日子,夏鸿升身为大股东,怎能不在场呢!

    到了醉仙楼,李恪等人已经在那里等着了。

    “小弟有公务在身,来的迟了,诸位兄台恕罪。”夏鸿升一边说着,一边从齐勇手中拿过了嫂嫂缝制的背包来坐下,从里面掏出来了一叠叠纸来,放到了众人面前的案几上面。

    “酒坊管理制度……”李恪挠了挠头。

    “员工管理制度……”李业诩眨了眨眼。

    “员工薪资待遇及业绩奖惩制度……”程处默往桌子一放:“这啥玩意儿?”

    ……

    众人分别拿起那一叠叠纸张来,将那上面的名字一个个念出来,然后将不解的目光都投向了夏鸿升来。

    “这酒坊是咱们兄弟自主操持的头一个产业,自然应该尽善尽美。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这些制度就是在酒坊中不论是下面的杂役,还是咱们,都要遵守并且维护其权威性的规矩。有了这些规矩的约束,咱们的酒坊才能够蒸蒸日上,不发生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情,就算是以后做大了,发生了,也有所凭依,知道该怎么处理。”夏鸿升向众人解释道:“诸位兄台还是先看看吧,看完之后就明白了。若是其中有不解的地方,小弟当为诸位解答。”

    “鸿升,这每月休假两天,休假时间可自定……这是什么说法?”李恪已经看起来了,抬头向夏鸿升问道:“那些杂役也有旬假?”

    夏鸿升点了点头:“杂役也是人呐,也需要休息,两天的旬假,时间让他们自己选择,让他们能够得到休息,转换心情,更好的投入工作中去,也耽搁不了酒坊的事情。而且,包括那些薪资待遇和奖励,都是为了留住人心,想要酒坊更好的办下去,下面的员工必须与酒坊一心才行。”

    “静石倒是精通御人之道啊。”程处默做出一副了然于胸的样子,点了点头说道。

    “也不是御人之道,只是将心比心而已。”夏鸿升摇了摇头,说道。

    众人一时间也不说话,都拿着夏鸿升根据后世里的规章制度结合大唐的具体情况改良出来的制度看了起来。

    “这些制度,到时新奇的紧。”看完之后,李恪抬起了头来,说道:“能把规矩想到这种程度,鸿升你这脑子也真是神了。”

    夏鸿升笑了笑,不要崇拜哥,哥只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啊!
………………………………

第122章 间谍

又是朝会,夏鸿升最痛苦的时刻,照旧靠在柱子上打盹儿,朝堂上并没有因为屈突通的病逝而停摆,在一众大臣到屈突通家中祭拜了屈突通之后,这件事情也就慢慢的不再被提起了。人走茶凉,屈突通的名字在朝堂上最后一次出现,也只是在宣读李世民对他的追封和赐赠谥号的时候了。一切仍旧如平时一般运转着,世界从来不会因为一个人的出现和消失而改变它的步伐。

    李世民在朝堂上宣布了将要派出使节前往岭南安抚慰问耿国公冯盎,下面有人赞同,有人反对。李世民只是摆摆手压下了,却没有告诉他们在江、岭等数州已然开始有兵马正做好了进攻岭南的准备,更没有告诉他们,会有几十个人深入南越之地,对谭殿一部进行斩首行动,从而对冯盎形成威慑,震慑冯盎以及他手下的人,不要有什么歪心思。

    迷迷糊糊的打盹儿到听见王德那有悖于太监身份的雄浑一嗓子退朝,夏鸿升总算是陡然一下清醒了过来,随着一众大臣走到了太极殿外,然后故意放慢了脚步,落到了最后面。等一众大臣们都走的差不多了,夏鸿升便又折返了回去,回到了太极殿外面,向外面的禁卫说道:“劳烦这位禁卫,还请通告一声,夏鸿升求见陛下。”

    那禁卫点点头,便转身进去了,没过一会儿,那禁卫就又出来了,将夏鸿升带了进去。

    “何事?”李世民一手拿着奏疏,一手拿着朱笔,见夏鸿升过去拜见了,就问道。

    “臣是来向陛下汇报工作的。”夏鸿升恭恭敬敬的躬身说道:“陛下让臣负责对梁师都展开心理战,现如今臣已经培训出来了头一批细作,不过人数有些少,臣准备先行派去一批细作,详细看看朔方的情况,然后再根据朔方的具体情况制造舆论。”

    “怎么。朕转交给你军报难道还不能让你知道梁师都的情况?”李世民眉头一挑,一双眼睛鹰眼一般的就看向了夏鸿升。

    夏鸿升不急不忙,拱手躬身答道:“陛下,臣想要知道的。不是梁师都的军营怎么布置,不是梁师都又招募的多少兵卒。臣需要的是那些街坊里间的传闻,那些小道消息。朔方的百姓吃什么,嘴里说了什么,梁师都的部下又祸害了那家的良家子。这些才是臣需要的。而且,不是微臣口出狂言大不敬,陛下派去的细作虽然传回来了不少的军报,但是其发挥的作用也仅仅局限于此了,而这远远没有达到一个合格的间谍能够发挥的作用。”

    “间谍?”李世民脸上露出了饶有趣味的笑容来,放下了手中的奏疏和朱笔,挑着眉头对夏鸿升问道:“何谓间谍?朕的细作又怎么局限,不合格了?今天不给朕说出个所以然来,朕就下旨把你送去朔方做细作。”

    “呃,陛下请听臣解释。”夏鸿升顿时一脸黑线。纸上谈兵咱擅长,要真是给派去了,那估计就回不来了:“间谍其实就是细作,只是臣不愿意叫他们细作,因为细作这个词带有不好的意味,把他们所做的事情定义为了偷偷摸摸,卑微的事情。其实,细作,也就是见间谍所能够发挥的作用极其重大。比起细作,臣更愿意称呼他们为间谍。所谓间谍,是指从事秘密侦探工作的人,从敌对方那里刺探机密情报或是进行破坏活动,以此来使其所效力的一方有利。间谍的人身及心理方面的风险程度极高。他们必须取得对方的信任方可实现目标,刺探机密,必要时,为了达成目标,他们要牺牲自己的亲情,友情。甚至同伴的生命,乃至于自己的生命。他们需要去深入敌对势力,采取非法或合法手段、通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