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胜利之钢蚁雄心-第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备当孔家的女婿了。

    随着车子的移动,刘郧才发现汉口租界与上海租界,居然大同小异,无论建筑风格、城市格局,还是行人、有轨电车,都是那么眼熟,对了,连印度阿三,外国血统的巡警,都与上海外滩的有几分神似,而且与上海外滩最大的差别,就是各类的教堂雄峙林立。

    善解人意的孔大小姐,巧笑倩兮的望着刘郧,“你是不是觉得这里很眼熟,或很像上海外滩,对,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江外滩”。

    随后孔玉玲略作了解释,“自汉口开埠以来,英、俄、法、德、日,甚至比利时,都在汉口设有租界,这些年来虽说比租界、德租界、俄租界和英租界,陆续被取缔,但是仍有法租界和日租界存在”。

    “而且,近几年国民政府,成立了汉口特别市,就是采取特殊管理办法的意思,所以对于租界以前的一些人事,及其管理办法依旧延续,甚至很多的人事与面貌,大多与上海租界基本同步”。

    难怪如此,不就是民国版的“一国两制”么,刘郧如是想到,教堂又是怎么回事,对了,孔大小姐不是神学博士么。

    孔玉玲果然是神学专家,对于汉口的教堂如数家珍,1862年湖北代牧主教,意大利人明位笃,将主教座堂由湖北应城迁至武昌,1876年在汉口建成圣若瑟主教座堂,1880年成立汉口天主堂医院,1902年基督教会在汉口开办仁济医院,从此教堂在汉口大为兴旺。

    另外,自太平天国后,洋务运动兴起,张之洞在汉阳开办钢铁厂和兵工厂,这些厂子又需要引进外国技术,导致流落在武汉的外国人日益增多,而且这些人,又大多聚集在汉口租界一带。

    因此,汉口至今有大小教堂十多个,例如俄国的阿列克桑德聂夫教堂,英国的格非教堂和大通巷福音教堂,德国的田二河天主教堂,以及法国的圣母无原罪教堂等,至于野鸡类的教堂就更多了。

    至于刘郧在沿途所看见的,一些类似于教堂的建筑,并不是真的教堂,而是一些教会医院建筑,教会学校建筑,甚至一些神学院建筑,比如信义会滠口神学院,所办的《信义报》报馆建筑。

    一行小车穿过了租界区,越过江汉路与码头铁路,最后停在正汉街的滨江延伸段旁,此地正好面临长江,比邻龙王庙,风景秀美,视线开阔,放眼望去,正好隔着江面,远眺龟山和蛇山。

    汉口的孔氏别墅,占地600多平米,是以砖木结构为主的西式洋房,主楼高三层,西北两面为主立面,其转角处是四层的圆形塔楼,整个建筑的造型,有些类似英国的乔治亚风格。

    进门之后才发现,这栋别墅的大门,及其墙柱上一些不起眼的部位,居然有一些奇怪的标志,有点像蒲扇,孔玉玲微笑的解说,这是壳牌石油的标志,刘郧在恍然大悟之余,又纳闷孔家也卖石油。

    在仆人们的热情接待下,大家先要解决肚子问题,再由孔玉玲安排一行人的房间,她本想将刘郧安排在楼上,与她自己的卧房相邻,某人的脸皮,似乎还是薄了些,有些尴尬的婉拒了。

    一阵忙碌之后,天色渐晚,因杨恺与张伯玉即将远行,刘郧与孔玉玲想陪着他们说说话,而庞语嫣早已疲倦不堪,倒头便睡,庞学忠也是个忙人,第二天还有事,身体也不比年轻人,自觉的回房了。

    杨恺倒好说,准备坐船逆江而上,先回荆州老家看看,再去湖北荆门的行政公署报到,如果顺利的话,随后就去沙洋镇任副县长,如果还要去湖北省政府报到,恐怕还得来武昌一趟,不过这些都是题外话了,毕竟好几年没回家了,想先见见父母也是人之常情。

    张伯玉这厮,却是一个没心没肺的东西,这厮竟然借口汉江上的轮船小,一路回去很危险,不愿意从汉江直达汉中,而是决定先坐火车去西安省城报到,再回汉中行政公署报到,顺便回老张家探亲,一切办妥了,再去西乡县当他的官,美其名曰,先公后私。

    刘郧倒觉得张伯玉有意思,这厮就是个官迷加懒人,孔大小姐坐在一旁,也不怎么插话,只将张扬二人的行程记好,吩咐仆人明早就去购票,再准备一些武汉特产,以便给这俩人送行。

    杨恺对于过去的事情,也是一笑而过,反而祝福孔大小姐,与意中人白头偕老,还特意的瞄了瞄刘郧,某人又开始喝水了,假装什么都没看见,大小姐自己倒是落落大方,点头致谢。

    张伯玉倒是欲言又止,最后还是忍住了,反而朗爽的哈哈大笑,警告刘郧不许欺负他的表妹,否则他这个大舅哥可不好惹,在汉中的老张家,认识很多陕西刀客,若不怕千里追杀,可以试试。

    其实刘郧也很奇怪,也曾问过张伯玉,既然与他表妹自幼要好,为什么不走在一起,那厮表情似乎有些奇怪,说是在他的眼里,孔玉玲就是他的亲妹子,天底下,哪有哥哥娶妹子的。

    这个回答令人很无语,不过在21世纪也是这样,自小玩得很好的男女伙伴,等到大家长大了,走不到一起的比比皆是。

    第二天一大早,庞太师去四川会馆拜码头,至于孔玉玲、刘郧和庞语嫣三人,先去正汉街的码头送杨恺,再去京汉铁路送张伯玉,随后,庞孔俩女去孔氏产业转转,庞刘俩人就去汉阳兵工厂报到。

    俩人转过龙王庙,越过汉江水面,首先看到的就是汉阳钢铁厂,十几个冒着黑烟的高烟囱,令人一见难忘,刘郧却知道,这就是华夏近现代觉醒的标志,正坐落在湖北长江边上的龟山脚下。

    该厂兴建于1890年,由湖广总督张之洞兴建,1893年正式建成投产,有生铁、钢铁和熟铁等六个大厂,以及机械和铸件等四个小厂,从广义上来讲,还应包括大冶铁矿,以及江西萍乡的煤矿。

    看到刘郧怔然出神,庞太师还以为这厮没见识,不知钢铁厂的重要性,于是大致的讲了讲,该厂每年产铁十万吨,钢五万吨,是华夏目前最大的钢铁联合体,也是汉阳兵工厂的底气所在。

    面对如此黑烟弥漫的景象,刘郧已经捂着鼻子皱眉不已,庞太师却有些洋洋自得,丝毫不觉得空气污浊的问题,还吟出一句当地的谚语,“地处三江口,坐地拥兵,天下有”。

    这句话刘郧也知道,说的正是武汉三镇,尤其隐指汉**有龙气,天下群雄中,谁若占据于此,谁就有问鼎天下的资格。

    此谚语源于明末清初,左良玉父子盘踞于此,谋士为投其所好,而自编自导的绮语,后来这句话又被吴三桂看重,因此“三藩之乱”,基本就在这一带僵持不下,直到这厮病死也没能真正占领。

    到雍正年间,因年羹尧曾在此当过统领,又成了年某人造反的铁证,直到满清末年,又成中伤曾国藩和张之洞等,一干汉臣的武器,幸好张之洞遇大事不糊涂,没有因为谣言而避讳退让。

    因此,才有如今武汉三镇的繁荣,以及汉阳钢铁厂、汉阳兵工厂,这一片“十里工业走廊”,撑起了华夏的最后一点脊梁。
………………………………

第三十五章 研发小组

辛亥革命时期,武汉三镇倒真形成了,“坐地拥兵,天下有”的格局,革命军占领武汉三镇不久,满清就果真灭亡了。

    “争霸天下”根本就是无稽之谈,三年后中日大决战,才是刘郧真正担心的问题,钢铁可是一个现代国家的骨骼,1937年华夏的钢铁总产量,不过几十万吨,日本却高达950万吨,连人家的零头都不如,至于武器生产和军队训练,更加相去甚远了。

    也不知南京政府吹嘘的“黄金十年”,是怎么黄金起来的,比起1911年的钢铁产量,毫不占优势,简直就是白活了,难怪小鬼子要打上门来,刘郧很想亲自问问孔财神,莫非全靠什么中美银本位制,导致华夏货币升值,形成了如今一片繁荣的假象。

    理论上来讲,刘郧手上的蚂蚁机器人,在原料充足的情况下,一年可以生产几万吨钢铁,嗯,目前还是10级,若能升到100级,谁说比日本的钢铁少,然而究竟如何升级,他一时也没什么头绪,难道去找长孙明月,要一块陨石,好像也不靠谱。

    汉阳兵工厂紧邻钢铁厂,30年代的汉江上,还无大桥联通,主要是靠渡船交通,刘郧与庞太师下了船后,没走几步,就到了国民革命军汉阳兵工厂,门口还有卫兵把守,闲杂人等不得轻易出入。

    庞学忠抖抖索索的拿出证件,卫兵还没看完就惊喜的说道,秦国洞长官静候各位已久,一个电话过去,很快就有一个年青人跑来,立刻带着庞刘二人,去了秦厂长的办公室。

    俩人刚踏进办公室,秦少将就哈哈大笑,分别拉住刘郧与庞学忠,久久不放,很高兴的说道,“谢天谢地,你们终于来了”。

    庞学忠与刘郧都有些受宠若惊,甚至忘了回礼,秦国洞也察觉自己失态了,连忙要俩人坐下,一边吩咐先前的年青人,钱秘书,打电话通知德国专家过来开会,一边亲自给庞刘俩人倒茶水。

    刘郧实在抢不过老上司,只好享受少将厂长的热情服务,秦国洞似乎真的很高兴,问起话来竟不歇气,诸如刘庞二人怎么来的,现在住在哪里,今后有什么打算,这里的生活习不习惯等等。

    搞得庞刘两人头大的时候,洋专家与土专家已经都到了,经秦厂长介绍,德国钢材专家李·汉斯,德国机械专家冯·施诺德,以及本土火炮专家胡佑兵,本土汽车专家张斯理。

    李·汉斯其实是炼钢顾问,由汉阳钢铁厂所聘,由于汉阳兵工厂的废品率,一直是居高不下,最后被专家组鉴定为,钢材质量不合格,所以兵工厂的领导小组,才专门请他兼任兵工厂的顾问。

    冯·施诺德是真正的兵工专家,曾在德国毛瑟兵工厂供职,是协助华夏仿制德制1924式毛瑟步枪,也就是现在的中正式步枪,顺便维修兵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