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清烨曲-第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南怀仁当然晓得这事情八字还没有一撇,好言殷情招待我和李光地又吃了一顿下午茶,还好,比利时甜品还是很合李光地的口味的,巧克力和炸奶酪很正宗,咖啡虽然苦了点,南怀仁毕竟来华多年,还是藏了一些好茶,连同茶具还能让李光地暂时不嚷着要走。
“韦尔比斯特神父,有话您就直说,您也算宫里的老人了,对大清对皇帝都鞠躬尽瘁,安莎一个新来的女大夫,实在受不起您这样的款待。”
“安莎小姐客气了,听费因说小姐原本是要北上去俄罗斯,不知为何又来到了大清国?小姐对东方文化医学人文,似乎十分稔熟,莱斯这个姓氏仿佛出自德国,可小姐却一副英国人的做派,从前钦天监正汤若望大人是德国人,可他的行为学识似乎与小姐相去甚远?”
南怀仁真是明知故问,装模作样,显得很随和的样子,可每句话背后都明显试探个没完,呵呵,就算他晓得了我这身体是莫塞特家族的人又怎样,这里是东方,天主教和新教的尖锐斗争还能在这里上演不成。
“神父想问什么,安莎确实是英国人,来到这里纯属阴差阳错,对于您与耶稣会的神父们在这里的事业,我个人毫无兴趣,至于为了什么我会成为皇帝身边的御医,我想没必要跟您解释,因为跟您的传教事业毫无关系,我对东方文化的了解也没有必要跟您解释,今日应邀来您的圣餐会,纯粹是出于礼节,既然在中国人眼里都是洋夷,安莎理论上是应该站在您这边,您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尽管说,能帮的我都会尽力帮忙。”
我的话不卑不亢,南怀仁啜饮了两口咖啡,思索着应该怎么开口,我有点不耐烦,瞟了一眼李光地,看他也吃得差不多了,正要起身告辞。
南怀仁终于踌躇着说出了今日请客的目的—————既然皇帝陛下现在如此信任莱斯小姐,不知小姐可否跟皇帝陛下提一下建立教区的事?还有就是我等教士传教合法化的事?
我就知道,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他既然说出口,我倒不好直接拒绝了,组织了一下语言,还是有点说不出口。
“神父,安莎只是个六品御医,这种事…………”
我的话还没说完,突然发现南怀仁脸色不对,或许是我敏感,但作为一个外科大夫都看出来,这老头显然是积劳成疾。
油腻东西吃太多,又日夜操劳,脸色蜡黄发灰,他吃的不多,肚腹鼓胀,双手微微发颤,这可是中风的前兆。
我正想好心给他看看病,谁知,咣当一声,咖啡杯落地,我心里咯噔一下,不好,这真是始料不及,我还没来得及给这位耶稣会来华教士中的重要人物看病,这老头就倒下了。
然后,然后,几乎没我什么事儿,一群传教士涌进来,虽然我是医生,可天主教不允许女人给男人看病,好吧,我连一句话都没插上,就被拥挤的人群给推了出去。
我和李光地对视一眼,觉得没必要多事,传教士里也有男大夫,当然是这个时代的大夫,对南怀仁的身体一阵放血瞎折腾之后,无奈,伊大仁和徐日升主张去宫里请个太医来看看,顺便也要禀报皇帝南怀仁的病情,钦天监也不能无人顶替。
张诚和白晋则主张暂时不要禀告皇帝,可回头看了一眼我和李光地,脸色发白,这还用问,我现在是御前行走的太医,这事情当然瞒不住。
我和李光地看那群洋人的眼神,心知肚明,人家有些机密要商议,不愿意你听到,好吧,我们很识趣,直接出门往楼下走,还是快点离开吧,我知道李光地要溜的原因,因为没吃饱,其实我肚子也饿了,所以我们两个就心照不宣了。
不想出南堂大门,还没走上十步,就看见一群人披麻戴孝抬着一口棺材要往教堂里送,这,明显是冲着这群洋人来的,为首的女人哭哭啼啼,要死要活。
我抬头看看天色,阴霾,有点要下雪珠子的意思,今天这怎么了,巧合,还是人为,南怀仁前一秒倒下了,后一秒就有人给送棺材,真不是好兆头。
我和李光地躲闪着纸钱,可我的运气实在不好,不小心撞到一个捧遗像的少年,帽子给碰掉了,露出德兰女公爵的那双家传碧瞳。
这可不得了,洋教士,这群哭丧的人差点冲我来,幸而我忙戴上墨镜,李光地穿着官服,对这群悲伤的送殡群众还有点威慑力。
慌里慌张地穿过了好几条胡同,上气不接下气地确认没有危险了,我才抓着李光地的手臂,站在一户人家大门前喘气。
“这,今天这是怎么了,这鸿门宴就不该来,吃没吃上什么,这正题还没说就倒下一个,怎么回事,出来又遇上送殡的,晦气。”
李光地却任由我把他当倚靠的架子,握着我的手里有点潮热,等我的气喘匀了,他才递给我一张白手绢,扶我在胡同口石狮子边坐下,说:“你知道刚才那抬棺材的是什么人吗?”
我一下有些恍然,回头,明白李光地话里的意思,冷笑了一下,问:“原来李大人知道怎么回事?”
李光地也没什么可隐瞒的,因为不关他的事————是内务府火器局戴翰林家的人,南怀仁上书说戴梓暗通东洋,而且证据确凿,有张献忠养子之子陈宏勋为人证,还有私通书信,皇上只能降罪,命大理寺对戴家抄家流放。
等等,火器局,翰林,戴梓,南怀仁,我有点明白透彻了,这叫报应吧,你因妒成恨,搞得人家破人亡,人家全家还没流放,南怀仁自己就倒下了,人家家里死了老人,抬棺讨要人命来了。
我还没想完,忽然听见不远处南堂大门方向几声鸟铳响,然后就看到一大队巡防营的官兵过去了。
我拉上李光地赶忙起身,口里道:“坏了,要出事,快过去看看。”
没等我们前后脚赶到,南堂门口已经乱成一片,幸而巡防营来得及时,抬棺的人还没冲进去,里面的传教士也不敢出来,只是戴家两个戴孝捧灵的少年情绪激动,跟官兵起了冲突。
老百姓围了一圈,一会子我看见费因和白晋偷偷摸摸从后面银帽胡同后门出来,往紫禁城方向去了,想必是南怀仁病得不行,请御医去了。
城防官却要抓戴家闹事的少年,女人们拉扯着官兵,双方僵持不下,我在人群缝隙里看到了戴家捧灵那大一点的少年,那双眼睛里迸发的熊熊烈焰,这样一双决不屈服的眼瞳让我一下子涌出了无数的同情心。
“各位京城的父老乡亲,我阿爹被一个外来的洋夷嫉恨冤枉私通叛党,天理何在,如今我父亲因罪还关在大理寺天牢,我祖母因此病逝,我们就是要抬着她老人家的灵柩来找这些洋人讨要说法,是中国人的都为我们孤儿寡母说句公道话。”
这下可是群情激奋了,连我都被少年几句话点燃内心的那一点华夏故情,巡防营的人看样子要动手赶人,我连忙拉拉李光地的衣襟,悄声在他耳边说:“这事情好像要闹大,虽然不关我们的事,可是,这事情一旦闹得群情激奋,对皇上的声誉不太好。”

☆、第五十三章  非我族类

第五十三章  非我族类
这些洋人没功也有劳,南怀仁无论做了什么,眼看是报应到了,戴家也获罪死了人,这两败俱伤的事我看就不要再继续延续仇恨了,要不再搞出人命,顺天府也不好交代。
李光地这会子对我有点青眼,抚了抚胡子,思索了半晌,点头,上前,他穿着官服,城防官也认识他,知道这位翰林虽然没有官复原职,那也是在南书房行走的人物,满脸堆笑,上来打千行礼,李光地这会子十分儒雅亲切,对周围百姓慷慨陈词:“各位百姓,戴家的男女老少,这抬棺索命的事差不多就行了,戴翰林还在大理寺天牢里,说什么也得给他留条后路不是,李某不才,刚进南堂办了点公事,钦天监那洋人也算得了报应,刚刚病倒了,所以,这事儿就到此为止吧,这真的要闹到巡防衙门,谁都讨不到好处不是。”
李光地不愧是官场老手,说话真是大大有水平,这番话一出口,百姓就纷纷点头散了,戴家闹事的人群也显得没那么义愤填膺了,只是那捧灵少年还有些不依不饶,还是要往南堂里冲,正巧宫里来了人,巡防营管带一看不能不管了,劈头就要拔刀,少年血性上来,正好一头撞在管带的刀背上,立刻血流不止,晕厥过去。
我仰头,看那走近了的太医,正巧是秋元晋,这真是无巧不成书,这老头本来就糊涂,下轿来一看,说:“这伙乱民,扰乱京城治安,熊管带,没事,是他撞你刀背上的,没你的事儿,本太医可以作证,来人,抬到巡防营大牢里,关几天就不闹了,过两天就打发戴翰林一家子流放宁古塔了,看他们还闹腾不。”
我不想跟这老头纠缠,便埋头躲到一边,看巡防营装模作样抓了个满头是血的孩子回去交差,戴家无奈,抬着棺材不知该怎么办,突然看见穿黑教袍的白晋出来,有些哭丧着脸叫秋元晋快点,南怀仁病重了。
戴家这才打算不闹了,可自家孩子被抓,几个女人和家下人哭得有气无力,只能先把逝者抬回去安葬了再说。
我和李光地没理会秋元晋,有些担心戴家被抓的少年,在街边草草吃了些炸酱面填肚子,李光地要去衙门点卯,没忘记我欠他的涮羊肉和沁芳堂,我打着哈哈,却还不想回宫,只推说今日宫里不该我当值,便一个人打听着往戴家宅子去了。
这南新路戴家老宅两进四合院里当然是灯火通明,男女老少看着不像是在为老太太办丧失,而像是在为自己办丧事。一个个都哭丧着脸,他们的命运也仿佛清晰地写在脸上,流放宁古塔,意味着什么。
我捂紧了风帽,固定好茶色墨镜,生怕人家看出我是洋人,幸好德兰女公爵的头发长过肩膀后就变成了棕色,混合茶色丝穗子,还能蒙混过关。
我只能借口说是李光地府上的,戴梓和李光地在南书房共事过,又都当过翰林,所以戴家的人却没怀疑我的身份,还千恩万谢李光地今日管了闲事。
戴家主母便对我说了戴梓获罪的起因经过,我这是不听不知道,一听吓一跳,我的老天爷,这真是天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