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现代战争-第5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海战英国本土舰队损失较大,在战术上处于下风,但是德国公海舰队在战略上仍然处于下风。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在几次会战中都败给日军,在战术上处于下风,然而日军却在战略上失败了。

    战斗和战役的胜败直接等于战术的胜败,但并不直接等于战略的胜败。进攻方的锐气往往会给进攻方带来战争初期战术上的成功。防守方的节节败退往往会给防守方赢得战略上的成功。希特勒闪击法国,英法联军一溃千里,英法在战略上也是失败的。莫斯科战役中,莫斯科气温骤降,致使德军几乎所有武器都被冻得无法使用。天佑莫斯科,苏德的战略对比一夜之间被天气改变。这种德军的疏忽,上天的安排导致的战略胜败在战争史上并不多见。

    或许有一天地震、海啸、台风或火山爆发等自然现象会改变一场战争的战略态势。知己知彼,知天知地,百战不殆。然而知天知地何其难也。现在,天气可以预测了。但是地震、海啸和天体撞击等却不能准确地预测。敌方和己方的武器装备、战略战术和人员配置等都可以知道,但是敌国和己国的气象和地质状况却不能准确地知道。战争中充满了意外,如果大自然给出了意外,那么这种意外往往是致命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战场) 美日暗战

    绥靖政策

    1937年7月7日,日本对中国发动了全面进攻。英美等国的担忧与日俱增,但他们并不准备因为远在东亚的中国而冒险和日本开战,而是采取了和欧洲一样的绥靖政策,希望把祸水引向苏联。

    试探底线

    日本和德意两国签订了《反共产国际协定》,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放弃夺取西方国家在远东的殖民地的企图。因此,日本想试探一下英美绥靖政策的底线。

    1937年12月12日,日本飞机轮番俯冲轰炸停泊在南京附近江面上的美国炮艇“帕奈”号,最后“帕奈”号被击沉。日军明目张胆的挑衅,激起了美国人的震惊与愤怒,罗斯福向东京发出了抗议照会。然而,美国国内的公众舆论在最初的激动过后,立即恢复了惯有的冷漠。罗斯福认为,军国主义日本与纳粹德国、法西斯意大利同属一丘之貉,不久就会犯下滔天罪行。因此,美国应该有所准备。

    转变态度

    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血腥屠城6个星期,造成了34万无辜平民和战俘被杀。罗斯福依照惯性思维而做出的中国将要落入日本之手的预计。罗斯福意识到,日本的最终目标是要独霸整个亚洲和太平洋,并直接危害到美国的利益。同时,纳粹德国作为一个军事强国的重新崛起,已经使欧洲危机四伏。因此,罗斯福对中国的抗战采取了更为积极的态度。

    中国的抗日战争开始得到了西方盟国的支持。国民政府先向美国贷款,然后用贷款购买美国先进的武器和装备。20万中国人用铁锹和镐头修建完成了滇缅公路。美国人提供的军事物资源源不断的通过滇缅公路输送到中国。滇缅公路是中国抗战的输血管。

    “大东亚共荣圈”计划

    1940年7月,日本提出“大东亚共荣圈”计划。日本试图将自己变为一个不依赖于西方进口、在经济上完全独立的国家,而目标是立足中国大陆,进而在资源丰富的东南亚地区挤走英、法、荷兰与美国的势力,建立新帝国。日本首先从软弱的法国维希政府手中获得了军事基地。

    1941年7月,日本入侵并占领了整个法属印度支那。日本的行动影响到英美荷等国的利益。英美荷等国实施经济制裁,冻结了日本大部分的海外资产,让日本的进口猛然削减了90%。制裁没有让日本收敛,反而让日本认为不依赖于西方进口、在经济上完全独立的“大东亚共荣圈”才是日本的出路。

    因此,日本抛出了“ABCD包围圈”理论(A美国,B英国,C中国,D荷兰),为进行下一步的战争寻求借口。日本认为美英中荷四国在经济和军事等方面对日本形成了包围,限制了日本的发展,因此,日本迫不得已发动战争,突破包围。

    南下战略

    1939年5月,日本关东军与苏联红军在外蒙的诺门坎展开激战,关东军的两个整编师团约5万人全部被歼,日军最精锐的,也是唯一的一个装甲师团几乎全军覆没。这让日本在进入20世纪后,第一次尝到了战争失败的滋味。

    1941年,日本认为不依赖于西方进口、在经济上完全独立的“大东亚共荣圈”才是日本的出路。因此,仅对中国发动战争是不够的,日本决定继续扩大战争。但是,在向何处进攻的问题上,军国主义分子分成了两派。以关东军为代表的北进派,主张立足于中国的东北地区,趁着苏联国内实行肃反,军队力量被削弱的时候,入侵西伯利亚。但是,1939年诺门罕战役的失败使日军失去了北进的信心。南下派的观点逐渐占据了上风。

    日本本来想能够同美国达成妥协,但美国坚持日本必须从中国全面撤军的立场成为了双方无法逾越的障碍。

    1941年10月,日本头号军国主义分子东条英机上台。东条英机认为日本必须成为一个原材料能自给的国家。因此,东条英机答应美国可以从印度支那和中国的部分地区撤军,但美国必须取消对日贸易禁运,而且要帮助日本获得石油、煤炭和橡胶资源丰富的荷属东印度。这对于美国来说,是不可接受的。所以,东条英机认为战争是唯一的解决方法。

    山本五十六

    美军在太平洋上的主要兵力是海军,要想彻底打败美军,日本势必要在海上与美国进行决战。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对太平洋上的美国海军产生了兴趣。

    山本五十六曾数次赴美,对美国的经济和军事潜力都有着极为深刻的了解。因此,山本五十六最初竭力反对与美国开战,成为日本海军中坚定的反战派人士,甚至几乎遭到激进少壮派的暗算。山本五十六绝不是一个和平主义者,他只不过是反对与强大的英美开战。

    当日本大本营确立与英美开战的方针后,山本五十六便一改初衷,竭尽全力策划对美国的作战方案。山本五十六提出:以突袭手段力求在开战初期就一举全歼美国在远东的唯一海上力量——太平洋舰队,以确立起日本的军事优势,在随后的战役中日军不断对美国实施主动进攻,使它无法积蓄起足够与日本对抗的力量,从而赢得战争的胜利。

    山本五十六是著名的赌徒,曾被赌场以赌技高超为由拒接接待。山本五十六好赌的性格是他制定偷袭珍珠港计划的重要因素。

    借刀杀人

    英法对希特勒采用绥靖政策是想把祸水引向苏联。美英对日本采用绥靖政策也是想把祸水引向苏联。英法美想借德国和日本之手杀苏联。英法美借刀杀人的如意算盘换来的是法国灭亡和偷袭珍珠港。德国最终还是对苏联下手了,但英法美却不得不帮助苏联抵抗德军。日本始终没有对苏联下手,而是侵占了英法美在东南亚的殖民地和势力范围。

    现在美国又在搞借刀杀人。美国纵容日本军国主义死灰复燃,发展壮大。美国让日本重新武装起来,其真实意图是希望中国和日本再打一仗,达到削弱中国和继续控制日本的目的。美国又开始武装印度了,中国和印度再打一仗,是美国非常乐于看到的情况。第二次世界大战借刀杀人的经验告诉我们借来的刀总是先害己后杀人。日本重新武装起来后,其第一目标是成为政治大国摆脱唯美国马首是瞻的奴才形象,而不是去替美国人送死,和中国打代理人战争。印度武装起来后,其第一目标是称霸南亚,建立地区霸权,而不是进攻中国。日本要政治独立与美国继续控制日本相矛盾。印度要建立地区霸权与美国称霸全球相矛盾。所以借刀杀人这一招真的不好掌握。“刀”必须锋利和强大才能杀人,锋利和强大“刀”岂能甘愿受人利用?希特勒强大了先灭了法国,再打苏联。日本强大了先偷袭珍珠港,再打东南亚。绥靖政策从来都达不到借刀杀人的目的。

    诺门罕战役的失败使日军失去了北进的信心。一场局部战争的胜利避免了一场全面战争的爆发。在小问题上不能忍,在小问题上强硬就能避免大问题的发生。在小问题上隐忍不发,对方只会认为是软弱可欺,对方只可能得寸进尺,问题就会越来越严重。中印边界问题本来已经解决,解放军已经把印军赶了出去,但是解放军又撤走了,印度又侵占了中国领土,而且还建立了定居点。在中印边界问题上软了一下,迫使中国不得不再隐忍几十年。最终还是得用武力解决问题,除非印度良心发现。南海问题上中国一忍再忍,结果南海问题日益复杂,南海问题的复杂性甚至超过了台湾问题。美国通过《与台湾关系法》时本来害怕中国与其断绝外交关系,结果中国又忍了。美国有恃无恐地进行对台军售。中国人很能忍,中国政府也很能忍,忍的结果总是最坏的结果。朝鲜弱小而强硬,最后成了核国家迫使美国重新看待朝鲜。韩国弱小而强硬,大肆抢夺中国文化遗产,中国对此只是不屑一顾。

    忍是中国五千年来最大的错误,忍是中华民族最致命的民族缺点。中庸、随和、一团和气和井水不犯河水等来自于忍。很少有人揭发贪污腐败,因为贪污腐败一般不会直接损害到某个人的直接利益。即时有损害,中国人都是能忍就忍,忍无可忍时才去揭发贪污腐败。因此,中国历朝历代都摆脱不了贪污腐败的阴影。因为忍,所以中国人没有多少正义感、责任感和同情心。自己的利益受损了都可以忍,别人的利益受损时凭什么要冒着自己利益受损的风险挺身而出呢?一个人自己被打了都可以忍,当他看到歹徒在打另一个人时,他怎么可能挺身而出去制止歹徒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