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现代战争-第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德军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希特勒野心不大。希特勒只想把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和波兰纳入德国的版图,称霸欧洲大陆,因此德军的建设也立足于此。德军是有能力实现和捍卫这个目标的。德军还可以把法国纳入德国的版图,这就是德军能力的上限了。如果希特勒在闪击波兰后坚持与英法讲和,那么战争就会止于闪击波兰。因为英法是不会为了解放波兰而与德军血战的。但德军占领法国后,就没有人知道希特勒的野心到底有多大了。如果德军以主动撤出法国为条件要求英法承认波兰并入德国,那么战争就会止于闪击法国。德军占领法国迫使英国必须战斗到底,如果德军主动撤出法国,那么英法主战派就会被绥靖派和中立派所打压。苏联想趁火打劫是德军闪击苏联的一个原因。德军占领法国,英国战斗到底,苏联想趁火打劫迫使希特勒放手一搏。希特勒也知道德军只能把波兰并入德国,法国都是必须吐出去的。如果希特勒想把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波兰、法国、英国和苏联都纳入德国的版图,那么希特勒至少要等到德国研制出原子弹才会闪击波兰。德军只能把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和波兰纳入德国的版图,却被迫与法国、英国和苏联交战,这是德军失败的根本原因。德军建设的战略假设是把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和波兰纳入德国的版图,而实际情况是被迫与法国、英国和苏联交战。战略假设与实际情况相差太大是德军失败的根本原因。

    秦始皇就是要统一六国,秦军建设的战略假设是统一六国,实际情况也是与六国交战。战略假设与实际情况相符是秦始皇成功的根本原因。打击匈奴没有纳入秦军建设的战略假设中,因此匈奴成了秦朝的边患。秦始皇不得不抗击和驱赶匈奴。

    军队建设的战略假设直接决定可能发生的战争的胜败。德军建设的战略假设是把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和波兰纳入德国的版图,因此德国海军没有必要与英国海军一样强大,德国空军不需要远程轰炸机和远程战斗机。事实上,德国海军的水面舰艇被英国海军各个击破,德国空军败在远程轰炸机和远程战斗机上。美军建设的战略假设是同时打赢两场局部战争。因此,在面临大国的全面战争时美军需要代理人。日本是美国在亚洲的代理人,北约是美国在欧洲的代理人。解放军建设的战略假设是打赢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更确切地说是武力统一台湾。因此,解放军在建设“军中之军”,解放军的海军不需要远洋能力,解放军的空军也不需要与美国空军看齐。台湾不远,解放军的海军不需要远洋能力也没有远洋能力,结果南海问题日益复杂。解放军的空军也不需要与美国空军看齐,结果美国仗着海空优势抓住台湾问题不放。南海问题和台湾问题互成犄角之势,中印边界问题和东海问题也掺合进来,造成中国已经不敢轻易说出“不惜一切代价统一台湾”的话了。因为“一切代价”太高了。

    解放军建设的战略假设必须改变,否则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会推迟。解放军建设的战略假设应该是同时打赢四个大国发动的针对中国的侵略战争,或者是打赢与超级大国的全面战争。战略假设应该这样假设,只是在实施中循序渐进,不急于求成,不搞军备竞赛和对抗,更不打冷战。

    (欢迎阅读我的另一本书《未来战争论》,已经完成)

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 大西洋海战2:地中海战役

    英国地中海舰队和意大利海军在地中海较量。双方围绕马耳他进行了一系列战斗。

    1940年11月11日的晚,英国“光辉号”航母隐蔽航行到距离塔兰托170海里的地方,20多艘舰载机利用月光,分两批对意大利的塔兰托海军基地实施了突袭。21架英国飞机在65分钟内击沉战列舰1艘、击伤战列舰3艘、巡洋舰和驱逐舰各1艘,仅有2架被击落。塔兰托海战开创了航母用舰载机攻击港口的先例。英军在塔兰托重创了意大利海军,使意大利海军变得小心谨慎。

    1941年3月,意大利1艘战列舰、8艘巡洋舰和多艘驱逐舰组成的舰队,前往希腊攻击英国护航运输队。意大利舰队遭到了皇家海军地中海舰队的截击,两艘巡洋舰和两艘驱逐舰被英军击沉。英军的胜利使意大利的舰队躲在港里几个月不敢出海。但意大利蛙人用人工鱼雷击沉了英国的“伊丽莎白女王”号战列舰。

    1941年12月,意大利蛙人在亚历山大港用人工鱼雷击沉了“勇士”号战列舰。

    两栖登陆作战

    二战前的军事理论家们对两栖登陆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但二战期间两栖登陆作战得到了广泛的运用,逐渐占领了主导地位。两栖登陆要求各参战部队密切配合,协同作战。要确保两栖登陆顺利进行,首先需要海军掌握邻近海域的制海权。二战期间,战列舰的作战地位已经被航空母舰取代,但是战列舰对敌方岸防工事的炮击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诺曼底登陆中,盟军利用战列舰火炮口径大、射程远、破坏力强的特点,对德国守军岸防工事进行了炮击,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当地面部队登陆后进入到敌方一定的纵深后,水面舰艇的火力就受到了限制,这时就需要空军的支援。通常地面部队为空军指明目标后,从航空母舰上起飞的舰载飞机就会飞临对方的阵地目标上空进行轰炸和打击。

    两栖作战中联合特混舰队具有头等重要的意义。军种间的矛盾让联合指挥的原则很难向战略的高度发展。但联合军种的战术原则得到了证明。两栖作战是一种陆海空协同的“立体战争”,对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战期间登陆的装备有了很大改进。平底登陆船可以将部队直接送上岸,士兵连鞋都不会湿。攻击舰是最主要的两栖作战用舰船,能够从出发地运载士兵、装备和补给到达登陆地点,然后攻击舰上的登陆艇把登陆部队送上岸。远洋坦克登陆艇可以把坦克和火炮直接送上敌方滩头。装备有火炮和火箭发射器的登陆舰只可以在登陆行动中提供火力支援。

    在敌国海岸成功登陆的关键在于海陆空三军的密切协作。这种密切协作必须在从计划到登陆行动,再到后续的地面作战的全过程中始终贯穿,成功的两栖登陆作战比其他的作战形式有更重要的意义。两栖登陆作战是盟军二战中战略方针的基石,是盟军手中最有威力的工具。

    使用陆军的代价往往较高,空降和两栖登陆都是伤亡大的作战方式。虽然我们总是希望将敌人的岸防力量摧毁之后再登陆,但敌人的岸防力量总是不容易被摧毁。导弹可以精确摧毁岸防力量。如果岸防力量被动地承受导弹的攻击,那么岸防力量将被彻底摧毁,两栖登陆将不会有人员伤亡。因此,即使在丧失制海权和制空权的情况下岸防力量也必须能够对海和对空作战。地对空导弹和地对舰导弹必须成为岸防力量的主要武器。单兵式近程防空导弹和反坦克导弹也必须大量装备岸防部队。地面效应舰艇和坦克的出现将使两栖登陆变得简单和容易。近程导弹则是对付地面效应舰艇和坦克利器。

    

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 大西洋海战3:潜艇战

    英国是个岛国,非常依赖海上运输。德国一开始就以破坏英国海上运输为主要目标。德国认为迫使英国屈服的唯一方法就是使英国的贸易航线瘫痪。

    不够重视

    1939年9月3日,英国对德宣战的当天,德国U30潜艇用鱼雷击沉了英国的“雅典娜”号客轮,船上112人丧生。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第一艘被击沉的客轮。

    二战初期,交战双方都没有重视潜艇。德国造船厂全力建造水面舰艇。大战开始时,德国海军只拥有56艘潜艇,而能够前往大西洋作战的只有22艘。英国只准备应付一场小规模的反潜战。皇家海军认为只要对商船队进行武装护航,再配上潜艇探测器和美国人发明的声纳,德国潜艇的威胁可以忽略不计。

    “雅典娜”号被击沉后,英国决定把商船编组,进行武装护航,然而英国的护航舰船十分短缺。因为大多数的舰船都有其他的任务。英国商船队全部由航速为9到15节的船只组成,只有一艘商船改装的巡洋舰为它们护航。很多商船只能独自航行,它们成为了德国U型潜艇的猎物。德国潜艇可以在海上航行几个月,只要有充足的补给,随时可以对英国的商船发动进攻。

    二战爆发初期,部署在大西洋上的17艘德国潜艇先后击沉了英国海军的“勇敢”号航空母舰和“皇家橡树”号战列舰。

    1939年底,德国潜艇就击沉盟国和中立国船只114艘,总吨位达42万吨。潜艇部队司令官邓尼茨认为,只要大量地、持续地击毁英国商船就可以迫使英国屈服,而击毁英国商船最重要的作战武器就是潜艇。德国在战争初期希望用水面舰艇击毁英国商船。但英国集中力量将德国的大型水面舰艇各个击破。因此,潜艇成为击毁英国商船的王牌武器。

    像25年前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样,德国潜艇取得了令人瞠目结舌的战绩,艇员的士气随着每一次胜利而高涨,他们凯旋回到基地时就成了英雄。英国曾经试图用航母打击德国潜艇,但结果是灾难性的。英国“无畏”号航空母舰在进行反潜巡逻时遭到了攻击,3天后就被德国的U…29潜艇击沉。冬季的寒冷天气加上1940年春挪威战役的打响才使德国潜艇有所收敛。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水雷被证明是打击潜艇非常有效的武器。而在二战中英国人的水雷只炸沉了1艘德国潜艇。德国却把水雷用作打击商船的工具。二战初期的4个月内,德国人的水雷炸毁了79艘盟国的船只。很多船只被磁性水雷炸毁。英国人不得不用电磁线圈绕满船体的外壳,以抵消钢铁船体的磁性,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