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网游之全球在线-第105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不是急着攻城,王贲可不会轻易放过他们。
“传令,全军休整三个小时,吃顿饱饭,下午两点,准时攻城。”王贲很是雷厉风行,刚一下马,就下达了全军命令。
“诺!”
随着一声令下,将士们从马背上卸下帐篷,在将官的指挥下,按照一定的规则,在指定位置撑起临时营帐。
辎重兵跟炊事员,更是娴熟地架起炊具,用泥土跟石块擂起临时灶台,从行囊中取出各色蔬菜以及处理好的肉食,开始埋锅造饭。
不到一个小时,一顶顶白色帐篷就支了起来。
别看只有七万大军,铺开来的帐篷却是连绵起伏,占了好大一片,密密麻麻,一眼望不到头,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煞是亮丽。
伴着袅袅炊烟,饭菜的香味也已在营地飘荡,勾起了将士们的食欲。
用罢热腾腾的饭菜,训练有素的秦军将士,除负责外围警戒巡逻的外,剩下的都抓紧时间进入营帐休息,为下午的大战养精蓄锐。
每多储备一分体能,在战场上,往往就意味着多一分存活几率。
很快,刚才还热闹的营地就归于平静,只剩下此起彼伏的鼾声。在军中,将士们早就学会了倒地就睡的本事,不浪费一分一秒的时间。
…………
营地不远处的安多城头,四万阿育王朝大军早已严阵以待。
昨天,己方先锋部队跟敌军交战的情况,早已传到安多城,震撼了整座城池。现在的阿育王朝大军,可一点都不敢轻视城外的这支敌军。
早前的嚣张气焰,也悄悄收敛了起来。
当然,他们还不至于畏惧。一则昨天比较是小范围的交锋,不能证明太多东西;二则他们聚城而守,占据地利之便,自然是有恃无恐。
双方的士气,都维持的很好。
…………
下午一点半,秦军营地响起号角声,这是起床号。
在这空旷、人烟稀少的青藏高原,号角声显得特别的悠远,有一股别样的味道。伴随着悠远的号角声,方才还寂静的秦军营地,瞬间活了过来。
半个小时一过,全军就已集结完毕。
效率之高,纪律之强,让人侧目,可见现身荒野之后,王翦他们这批秦将,没少操练大军,虽无什么实战历练,却着实不可小觑。
相信经过吐蕃之战,存活下来的都将是一等一的精兵强将。
贾诩的计谋果然高明,在消耗阿育王朝的同时,大夏还能达到练兵的目的,从两百万降军中,挑出真正的精锐。
“进攻!”
王贲骑在黑色战马上,长剑前指。
“杀!”
一万前锋部队扛着攻城梯,如潮水一般朝城墙涌去。
在青藏高原,因为环境的愿意,城墙一般以都是石块跟泥土简单混合而成,既不牢固,也砌不到太高,都城逻些城的城墙也只有六米高。
逻些城尚如此,更遑论小小的安多城了,城高不过四米。
兼且吐蕃王朝冶炼技术、筑城技术以及锻造技术等,均落后于中原王朝,城池防御体系普遍偏弱。
奈何吐蕃王朝地广人稀,筑成困难,除逻些城外,境内城池不超过三十座。如此,阿育王朝才不得不在这样一座在中原,跟乡镇无异的小城,就驻扎四万大军,实在是逼不得已。
在见到安多城的那一刻,王贲就心中大定。如果一切顺利的话,只要加把劲,他们晚上就可住进安多城中,不用在郊外承受风寒之苦。
昨天晚上,他们可算是见识到青藏高原的冰冷寒夜了。
第一千两百五十九章 羞煞老夫也!
青藏高原,风和日丽。
蓝天白云下,正进行着一场生死搏杀,距离王贲部攻打安多城已经过去两个小时,双方都死伤惨重,鲜血染红了大地。
在高原气候下,两个小时的连续厮杀对体能是个严峻考验。
王贲抬头望天,眼见天色不早,安多城依然耸立不倒,脸色有些难看,“传令下去,不留一名预备队,全员随我杀上去。”
“诺!”
军令一下,两万预备队全线压上。
王贲的决策是对的,事实上,阿育王朝大军已经到了崩溃边缘,两万生力军一冲上来,立即给予其致命一击。
再有王贲身先士卒,秦军士气高昂,就更势不可挡。
仅过去半个小时,城头就被打开缺口,王贲带头,率部冲上城墙,跟敌军厮杀在一起,尸体像饺子一样,不断从城头落下,垒上厚厚一层。
阿育王朝大军也是厉害,宁死不退。
双方围绕着城墙,展开一轮轮拉锯战,每一寸地方都要生死相搏,毫不退让,伤亡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扩大。
城墙之上已经被尸体填满,战士们只能踩在尸体上作战。
王贲见此,对敌军稍稍敬佩的同时,更激起心头怒气,如果这样还拿不下安多城,那他就太丢人了。
“杀!”
或许是受武安君白起影响,秦军以重剑士为主,而非刀盾兵。
重剑士,重进攻,轻防守,一旦出击,就有我无敌,必须要倒下一个。在王贲的激励下,秦军将士彻底豁出去了,舍命一搏。
这一下,阿育王朝大军终于被打怕了,看着同伴像麦子一样,一排一排地倒下,阵地接连失守,大军再无斗志。
“撤!”
守城军官下达撤退命令,准备退到城内作战。
王贲见此,喝道:“全军追击,不要给敌军留下在城中布阵的机会。”
如此,秦军就像跗骨之蛆,追着敌军,从城头一直杀到城内,从这一条街道杀到下一条街道,就跟阎王殿内索命的鬼魂一般。
直到夜间,灯火点起,城内各处依然传来零星的厮杀之声。
战争打到这一步,双方大军都被打散了,以营,甚至是队为单位,在街道、房屋等各处打斗,将整座安多城搅动的是天翻地覆。
原住民只能瑟瑟发抖。
入夜时分,王贲在亲卫的簇拥下,走进城主府,不再亲自上阵,而是指挥全军,对敌军残余进行有计划的绞杀。
这是一场没有战俘的厮杀,败者死。
眼见城中各处的厮杀渐渐平息下来,四万敌军除少数逃走或者藏在城内隐秘地外,悉数被斩杀殆尽,王贲顾不上休息,直接拨通父帅的通讯罗盘,报告了安多城之战的结果。
视频中的王翦没什么赞赏之语,只是点了点头,下令:“明天一早,派出部队,清剿周边村落,迎接大军主力到来。”
“诺!”
王贲却是习以为常。
在父子两人眼中,拿下安多城实在算不上什么值得夸耀之事。
就算如此,通过此战,王贲还是对敌军实力有了一个清晰认知,此一战,七万秦军阵亡近三万人,几乎跟敌军伤亡相当。
这样的战果,其实已经很难看了。
究其根由,除了阿育王朝大军比较强的客观事实,更重要的还在于,五十万秦军缺乏实战历练,严格来讲,这可是他们的首战。
“没见过血,终究是不中用。”王贲很不满意。
…………
次日,右翼军仅以半天时间就攻下安多城的消息,迅速传遍四路大军。
这一下,可将其他三路大军羞的五体投地。非常有默契的,三路大军的先锋官下达了同样的军令,“不惜一切代价,尽早拿下目标城池。”
秦军夺魁,他们总不能垫底吧。
四路大军的暗中较量,在这一刻才算真正迎来高峰。
意外也不意外的是,第二路打下城池的乃是左翼军,也就是田单统领的周军。不为别的,只因周军在四路大军中是实战经验最丰富的。
跟着是同样有一定实战经验的中护军,也就是宋军;充当中路军的唐军,很没面子的垫底,直到九月五日,才拿下目标城池。
消息一出,唐军蒙羞。
据悉,中路军统帅李勣,这样沉稳的老将,都气得暴跳如雷,直接将负责攻打城池的先锋官贬为最低一级的小兵,以儆效尤。
“连宋军都比不过,真是羞煞老夫!”李勣就差骂娘了。
程咬金跟尉迟敬德两员猛将也心有抱怨,埋怨主将李勣没派他们出战,否则的话,定然不让秦军专美于前。
………
成都,西北战区统帅部
唐军垫底,就连李靖都颇感没面子,当初安排唐军充当中军主力,李靖也是顾念旧情,哪里想到会是这样一个结果。
“真是。。。。。。”
李靖摇了摇头,实在不知说什么好。
就在此时,军师荀彧走了进来,“大帅,四路大军第一战的战损都已经统计上来了,请您过目。”
李靖收拾情绪,接过细看,良久才吐出一句:“意外,也不意外吧!”
秦军攻打安多城,折损近三万人,在四路大军中还算好的。最惨的就是宋军,不知是置气,还是怎么,足足折损近五万人,比敌军伤亡还大。
跟阿育王朝大军交过手的李靖,自然知道敌军的厉害,尤其是阿育王朝布置在边境的驻军,都是实战经验丰富的精锐部队。
能打成这样,李靖已经比较满意了。
荀彧建议说道:“大帅,首战就如此艰难,是否改变一下战术?”
在一开始的计划中,是四路大军左右呼应,结成一条长长的战线,由东往西,一路平推过去,直到将阿育王朝大军赶出吐蕃地界为止。
可以眼下的战损,这样刚正面,怕是会损失惨重。
“军师可有良策?”李靖不动声色地问。
荀彧回道:“我建议,命令右翼军派出一支骑兵部队,借道窝阔台汗国,突袭吐蕃后方,骚扰敌军粮道,以减轻前军压力。”
李靖听了,说道:“此事,容后再议!”
“大帅!”荀彧急了。
“军师,眼下伤亡惨重,全因大军缺乏实战。这正是练兵的最好时机,只要多打几仗,情况势必会有所好转。等待那时,才依军师之计也不迟。”
荀彧听了,疑惑看了李靖一眼,终究没有反驳,转身告辞离开。
李靖见了,在心中悄悄叹了一口气。贾诩制定的“绞肉机计划”,不仅四路大军不知,就连荀彧亦不知,只李靖一人有资格知道。
如果仅从常规战争考虑,荀彧的计谋自然是好的,可惜,这一场旷世大战,从一开始,就注定了是一场非常规战争。
目的不同,手段自然也就不同。
如此此时派军骚扰敌军粮道,很有可能让阿育王朝打退堂鼓,就此放弃吐蕃,那样一来,可就跟朝廷战略完全背道而驰了。
或许会有人问,就算阿育王朝撤兵,大夏也可乘胜追击,直接攻入阿育王朝本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