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网游之全球在线-第10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廷信赖的官吏。
在强大的大夏面前,这些世家是无力反抗的。
…………
处理完总督任命,对大周的接收基本就定调。
跟着就是对战俘的安置了,因为没爆发大战,据战后统计,大夏军各部在补充完战损之后,御林军跟丹阳军合计还有六十五万人等待整编。
跟前番一样,欧阳朔没急着整编军队。
因为灭周之战进行的异乎寻常的顺利,基本没爆发什么大战,欧阳朔当机立断,准备乘胜追击,跟着攻灭剩下的三国。
第一千两百四十六章 天竺幽灵
随着大周归降,所谓的四国联盟已经名存实亡。
在奔赴邯郸城的同时,欧阳朔传令鸿胪寺,往秦、唐以及宋三国再次派出使节团,请三国郑重考虑归附大夏一事。
“大夏一统华夏之势已不可阻挡,非人力所能逆转,朕不想徒增杀戮,不愿让华夏百姓在对抗天灾之后,再面临战争人祸。秦王(唐王、宋王)如愿归附,朕必以王侯之礼相待,望慎重考虑,给予答复。”欧阳朔如是交待。
六月一日,欧阳朔回到京师时,使节团也都返回。
到了六月五日,距离出使已经过去一周时间,三国依然没有答复。欧阳朔意识到,三国是不见棺材不掉泪,准备死扛一波了。
帝王对权势的眷恋,远比欧阳朔想象的要深,宁死不屈。既如此,那就只有在战场上见真章了。
…………
六月十日,经过短暂休整之后,河东军回到驻地河东行省,会同鹰扬军,对大秦王朝实施东西夹击,陈兵边境,虎视眈眈。
韩信依然统领豹韬军,监视大唐王朝。
保险起见,欧阳朔下令,着红鹰率领虎贲军第二军团,由鲁东行省西进,进驻中原行省,协助豹韬军,对大唐王朝形成威慑。
不用说,欧阳朔选择的目标就是大宋了。
为了减少伤亡,柿子当然是捡软的捏,三国之中,别看大宋王朝疆域最大,论综合国力,却是三国之中最弱的一个。
一则春申君在撤出荆楚行省时,将半个行省精华都带到鲁东行省,留下的只是半个空壳。
兼且大宋接收鲁东行省不过半年时间,期间还遭遇罕见天灾,损失惨重,根基不牢。不像秦、唐两国,虽然只占据半个行省,却深耕两三年时间。
二则相比秦唐两国,大宋既缺乏名将,将士也缺乏血性。
大秦有王翦、王贲父子,大唐就更不得了了,就算没了军神李靖,还有李勣、侯君集、尉迟敬德以及程咬金等大将。
相比之下,大宋能拿得出手的将领,可能就是赵匡胤这位帝王了。
为了攻灭大宋,大夏准备出动羽林军第一、第二以及第三军团,湘江军第一、第二、第三以及第四军团,以及虎贲军第一、第三以及第四军团。
合计十个军团,七十万大军。
整个六月中旬,大夏都在为灭送之战,以及可能爆发的秦、唐之战,做最后的准备,到了六月二十五日,诸军团已经一一就位。
粮食物资也都转运到位,大战一触即发!
…………
六月二十六日,徐达指挥羽林军三个军团,从湘南行省边境杀进荆楚行省。于此同时,张须陀指挥湘江军,从江川行省挺进荆楚行省。
孙膑指挥的虎贲军,则由皖南行省边境杀进。
三路大军,彻底封锁了大宋王朝的南面跟东面,准备由南及北,由东往西,稳步推进,采取蚕食战略,逼迫大宋投降。
欧阳朔有的是耐心。
于此同时,帝尘跟春申君,包括正在接受整编的【帝风】,发挥他们各自在荆楚行省的影响力,以为策动,为大军创造机会。
不甘心引颈就戮的赵匡胤,调度五十万大宋禁军,沿途阻截。
看情况,这就算不是一场势均力敌的大战,也是一场持久战,大夏就算占有兵力优势,也无法轻易攻克荆楚行省。
一旦战事拖延,等于就是两败俱伤。
就在此时,一直率部攻打吐蕃的李靖,终于查到隐藏在吐蕃王朝背后的幽灵,正是跟吐蕃比邻而居的天竺区阿育王朝。
提起阿育王朝,欧阳朔就头疼不已。
天竺区玩家数量跟华夏区相当,偏偏只有一座王城,而非像华夏区足足有九座王城。如此设定,造就了一个怪胎王朝。
五百万禁军集中于一城,是个什么概念?
就算到了盖亚七年,阿育王朝的禁军数量依然达四百五十万之巨。
因此早在去年,欧阳朔就意识到,未来大夏攻克天竺的最大障碍,不在孔雀王朝,也不在笈多王朝,而在一直不显山不露水的阿育王朝。
经过几年的拓展,阿育王朝以王城德里为核心,强势向周围区域扩张,时至今日,已经据有天竺区三分之一以上的领土。
不仅是大夏未来之患,更成了孔雀王朝跟笈多王朝的心腹大患。
据黑蛇卫打探到的情报显示,在覆灭所有的大型领地之后,孔雀王朝跟笈多王朝有联手趋势,目的,就是对付他们共同的敌人——阿育王朝。
有阿育王朝在一天,两大王朝就别想获得天竺区的话语权。
不曾想阿育王的野心竟如此之大,在本土应对孔雀王朝跟笈多王朝联手的情况下,还能抽出精力,将触角伸进华夏区。
这是欧阳朔绝不能容忍的。
看罢李靖呈上来的战报,欧阳朔沉默许久,冷冷说道:“阿育王,既然参和进来,就别想再全身而退,真以为有四五百万大军,就可以肆无忌惮吗?”
“来人!”
“在!”
“传令前线,不惜一切代价,务必在半月之内,结束灭宋之战。”
“诺!”
阿育王朝插足吐蕃战事,让欧阳朔意识到,必须快刀斩乱麻地结束三国之战,即便付出一些伤亡,也在所不惜。
惟其如此,才能整顿大军,全力应对阿育王朝的威胁。
欧阳朔实在不确定,阿育王朝是否会借着大夏陷入战争泥潭的契机,不断增兵吐蕃,对李靖统领的飞熊军,乃至对皇朝西境构成直接威胁。
这个险,欧阳朔不能冒。
“传鸿胪寺卿张仪!”欧阳朔跟着下令。
“是!”
稍倾,张仪就匆匆赶来。
前番鸿胪寺派出使节团,出使三国,全部无功而返,让张仪很是羞愧,刚一觐见,就向陛下请罪,“鸿胪寺办事不利,请陛下责罚!”
欧阳朔摆了摆手,不想去追究此事,只是盯着张仪,沉声说道:“再派一个使节团去一趟襄阳,跟赵匡胤说,限大宋十天之内主动投降;否则的话,一旦攻克襄阳,朕必灭赵氏满族!”
“诺!”
张仪心中一颤,后背一下就湿了,他从未见陛下如此震怒。
第一千两百四十七章 吐蕃生变(新年快乐!)
天竺区,阿育王朝,德里城。
年轻的阿育王看罢手中的华夏战报,眼中流光溢彩,“这一次,华夏中原大地总算是要掀起一场硬仗了,好,很好!”
以阿育王对帝王,对战争的理解,大夏跟大宋交战到这一步,双方已经不太可能妥协,唯有死战到底。
而这,势必又将影响到秦、唐两国的态度。
“这就是我们的机会!”
正如欧阳朔猜测的那样,阿育王是个非常有野心的帝王。三个月前,当吐蕃赞普松赞干布胆战心惊地跟阿育王朝取得联络时,阿育王就意识到,这是阿育王朝千载难逢的机会,一旦借机吞并吐蕃,王朝疆域将直接扩大一倍。
这样的诱惑,没有哪位帝王能够抵挡。
阿育王根本没有一丝犹豫,直接分两批,非常“慷慨”地往吐蕃王朝输送了三十万大军。在跟大夏飞熊军交战的过程中,又先后增兵二十万。
如此也就意味着,阿育王朝足足在吐蕃布置了五十万大军,已经超过了吐蕃王朝本身的军队数量。
为了减轻吐蕃王朝的后勤负担,阿育王甚至不惜从国内调集粮草。
阿育王如此不惜血本地支援吐蕃,当然不会存什么好心。所谓的合作,一定是建立在双方实力对等的基础之上,而阿育王朝的军队是吐蕃军队十倍之多,双方实力完全不在一个量级上。
实力上的巨大差距,也就意味着吐蕃王朝是在引狼入室。
等到松赞干布发现这一点,为时已晚,进驻吐蕃王城逻些城的阿育王朝大军,已经悄悄控制了城池要害。
“请神容易送神难!”
李靖是位经验丰富的大将,在发现吐蕃王朝军队的猫腻之后,没有急着进攻,只在边境安营扎寨,密切窥视敌军,悄悄打探敌军底细。
眼见如此,松赞干布曾跟阿育王提过,说“吐蕃危机已经基本解除,感谢阿育王朝的援助,此大恩,吐蕃必铭记于心。”
潜台词,就是希望阿育王朝撤掉一部分大军。
对此,阿育王却装聋作哑,以“劳师远征,需就地休整,补足物资”为由,继续在吐蕃王朝驻扎。甚至于说,阿育王还调遣五十万大军在边境驻扎,随时都可以杀进吐蕃王朝境内。
得到消息,松赞干布这才真正意识到不妙,却又束手无策,弱小的吐蕃王朝夹在大夏跟阿育王朝两大巨鳄之间,注定只能成为牺牲品。
而阿育王挥动的屠刀,远比松赞干布预想的要果决。
六月二十八日,就在大夏鸿胪寺再次向大宋派出使节团时,阿育王朝再次向吐蕃王朝增兵五十万,直接控制吐蕃王朝。
松赞干布,成了阿育王朝事实上的“傀儡”。
阿育王的谋划不可谓不毒辣,前番派出的援军,不仅控制了逻些城,而且借此机会,在吐蕃向导的引领下,摸清了整个吐蕃王朝的地理信息。
再加上两军“并肩作战”,让阿育王朝大军对吐蕃完成了事实上的渗透。
吐蕃之变,因为行事隐秘,暂时还不为外界所察,就连欧阳朔都不知道,就在六月底,大夏西境已经潜伏着一头猛兽。
…………
六月二十九日,大宋王朝,襄阳城。
欧阳朔发出的“七日限降令”,在大宋朝野掀起轩然大波,朝廷上下立即分成两派,一派主降,一派主战,很有“北宋特色”。
主降派不用说,自是畏惧大夏兵锋,不想陪着殉葬。
这也是无可奈何之事,连对抗大夏最坚决,拥有七十万大军的大周王朝,面临大夏的进攻都不战而降,更遑论弱上一筹的大宋了。
“我们也是不想让大宋生灵涂炭。”主降派大臣如是说。
主战派以武将为主,理由也很简单,“还没开打就投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