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路隋行-第8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也未必太过于因小失大了吧。”鱼俱罗在旁禁不住低声嘟囔道,“一个被废已久的前朝皇后,一个反叛的孙女,并且两个都是尚未成年的女娃儿,咱们发现她们,又有什么可向皇上禀奏的?”

    “鱼将军此言差矣。”屈突通见杨广脸上也流露出不虞之色,微微一笑,耐心解说道,“且不说当今天子圣明过人,听了王爷的禀报定会详询究竟,单只说司马皇后和尉迟芳林二人,也决非泛泛之辈。司马皇后的父亲司马消难现如今在南陈,位至国公,朝廷决不至对他的女儿等闲视之;尉迟芳林的祖、父辈虽尽皆故去,然其姐,前朝天左皇后尚在万善尼寺出家修行,况尉迟家族名满天下,朝廷如能善待尉迟迥的后人,必能在天下人面前彰显出朝廷的大度、宽仁,皇上岂会对此视若不见呢。”

    “可是,昨晚在甜水路出口处截杀本王的赤髯少年不正是屈将军怀疑过的‘江南岸’酒楼上的那人吗?他既在石屋院附近现身,不就足以表明,这座石屋院极有可能就是南陈奸细的一处窝点吗?”杨广也心有未解地向屈突通问道。

    “来自南陈,未必都是南陈朝廷的奸细。”屈突通目视着杨广,一字一句地答道,“先前我怀疑此人,其中固然有因他出身广陵首富之家的缘故,但大半是由于发现其形踪诡异,且身负武功,才将他列入了重点关照的行列,并没就此认定他就是杀害会真大师的疑凶。赤髯少年和花姑有所勾连,并意图加害王爷,只能增加了他身上的疑点,却仍不足以表明他和花姑两人就是南陈朝廷的奸细,更不能据此认定他二人就是杀害会真大师的真凶,至少末将是这么认为的。”

    “那,对此,不知屈将军又作何解释呢?”鱼俱罗伸手从怀中掏出那方包裹着死蝙蝠的巾帕,递给屈突通,反问道。

    屈突通先是不明所以地展开巾帕,待发现巾帕包裹着的是一只死蝙蝠时,紧蹙双眉,将那只死蝙蝠翻过来,掉过去仔仔细细观察了多时。

    “喏,这就是它留下的齿印,难道这还不能证明会真大师就是死在了它的啮咬之下?”鱼俱罗有意把自己被蝙蝠咬伤的那只手伸向屈突通,向他展示着自己手上那道尖利的齿痕。

    屈突通曾亲自查验过会真和尚脖颈上的伤痕,凭着记忆将两处伤痕比对了移时,方抬起头来,向杨广说道:“王爷,据末将观察,鱼将军手上的这两道蝙蝠啮痕虽观其形状,与会真大师脖颈上的两道齿痕极其相似,但论其深浅、大小,却颇多区别。至少,鱼将军手上的两道啮痕决不至致人非命,而末将曾详细查验过会真大师的尸身,发现除了脖颈上的两道齿痕外,别无一处可致人死地的伤痕,据此只能推断出会真大师之死,与其脖颈上的两道齿痕有关。”

    “即使果如你所说,我手上的这两道齿痕不足以致命,但却也能看出此种蝙蝠的啮痕与会真大师脖颈上的极其相似,会不会是花姑等人豢养在甜水路暗道之中的这群蝙蝠当中的蝠王咬死了会真大师呢?”鱼俱罗不服气地争辩道。

    “蝠王?”屈突通恍然有所悟地点点头,旋即说道,“那也得捉到那只蝠王再下定论,否则只怕会被其所惑。”

    杨广大瞪着一双眼听了半天,也没听出个所以然来,为避免出现上回贸然入宫邀功遭到斥责那样的结果,他思忖再三,还是决定采纳屈突通的话,立刻入宫求见父皇杨坚,重点向他禀奏在石屋院发现司马皇后和尉迟芳林两人之事,遂冲屈、鱼二人说道:“事不宜迟,咱们在此徒作口舌之辩,于查案丝毫无益,两位将军不如现在就随本王入宫,面见父皇,将此事的前因后果详细向他老人家禀奏明白,听候圣意裁断。”
………………………………

第138章 主仆也有亲疏之分

    杨坚昨夜一晚未睡,独自在武德殿批阅奏章,直至鸡叫三遍,天光大亮。

    两个月前,他采纳了长孙晟提出的对突厥“远交近攻,离强合弱”的计策,派遣太仆卿元晖出使突厥达头可汗牙帐,欲行离间之计,诱使达头可汗玷厥与沙钵略可汗摄图争夺突厥大可汗之位,以阻止沙钵略兴兵南下,侵略大隋北境。

    然而,昨日元晖风尘仆仆地赶回长安,却给杨坚带来了一个不太令人满意的结果:达头可汗虽然欣然接受了杨坚差元晖赐予他的狼头大纛,但却未对其侄沙钵略可汗摄图表露出丝毫的敌意,反而向元晖询问起了隋朝每年准备向突厥贡献多少钱帛。

    如此看来,作为叔父的达头可汗至少在隋朝使节面前,表现出了对沙钵略可汗的绝对忠诚和服从,离间之计并未收到预期的成效。

    实际上,杨坚自从决定采纳长孙晟的建议,分化瓦解突厥各部,就已经改变了他与高颖最初议定的先与突厥一战,待北境安定后,再南下攻陈的既定方针。

    如果说,他利用宇文阐之死,授意会真和尚杜撰出了南陈妖孽弘圣宫杀人的神话,还只不过是想借此收拢朝野人心,并无兴兵攻陈的实际打算的话,那么,待会真和尚离奇地横死于大庄严寺之内,近些天来,关于会真和尚横死的各种传言在长安城内大街小巷中流传得到处都是时,杨坚感觉到自己已渐成骑虎之势,如不立即兴兵攻陈,便难以自圆其说了。

    倘若真的要发兵攻陈,就必须先解决好后顾之忧,确保突厥不会趁大军南下之机,发兵来犯。

    基于这样的考虑,杨坚再次采纳了长孙晟的建议,决定对沙钵略派其弟处罗喉来长安索贡不给予答复,以尽可能地拖延突厥五可汗大军联合来犯的时日,同时仍寄希望于达头对沙钵略能起到一定的牵制作用。

    同时,杨坚也深知,单凭一面狼头大纛和对处罗喉父子避而不答,是断断不可能挡住突厥数十万铁骑南下的,他必须加强北境幽并等地的驻防军力,并想方设法向沙钵略可汗传递这么一种信号:大隋对突厥已高度戒备,随时准备歼灭一切来犯之敌,唯其如此,软硬兼施,才足以震摄沙钵略,使其不敢轻易发兵南下。

    由此,杨坚心中便就有了关于派次子杨广出镇并州,加强北境防备的想法。

    杨广是除太子杨勇以外,年纪最长的皇子,且早已领受了并州总管之职,在决定兴兵伐陈的同时,差他出镇并州,无疑是震摄突厥的最佳选择。

    但是,当杨坚向独孤伽罗透露了自己的这个想法,欲征得她的理解时,却遭到了她的极力反对。

    独孤伽罗提出的理由也很充分:杨广年纪太小,即便他人到了并州,也很难使得沙钵略相信,一个顽童能对他构成什么威胁;并且,幽并等州现已有阴寿、虞庆则两位大将率领十万大军驻守,杨广出镇并州的同时,朝廷如不能另遣大军增兵北境,就更无实际意义了。

    杨坚明白,爱妻之所以极力反对要儿子出镇并州,实则大半舍不得她这个最为疼爱的次子离开自己身边。他自己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眼下,杨氏宗族中虽有杨弘、杨雄、杨爽等多位兄弟子侄可以代替杨广出镇,可是一想到北周朝廷虽分派宗室诸王镇守各地,却仍以真正为朝廷建树起强有国的屏藩,而正是由于北周皇室嫡枝人丁凋弱,才使得自己有隙可乘,代周开隋,杨坚决心不顾爱妻的反对,执意派杨广出镇。

    决心虽容易下,但一旦付诸实施,杨坚内心深处,作为父亲柔软的一面却随之显现了出来。

    皇子出镇,自然要下恩旨,准其开府建衙理事的,杨坚首先想到的却是该为杨广挑选一个怎样的孔武有力且忠诚可靠的卫士长,以确保儿子的人身安全。

    首先进入他脑海的人选自然是骑**绝,且熟知突厥各部落情形的长孙晟。但长孙晟是目前朝内唯一一位突厥通,自己还要指着他在身边出谋划策,及时应对突厥方面可能出现的各种变化,长孙晟至少在短期内不可离开长安。

    其次,杨坚想到的一位人选便是随侍他左右,曾对他有过救命之恩的右卫大将军元胄。可一来以元胄如今的身份、地位,要他去做杨广的卫士长,在旁人眼中,难免有降黜之嫌,也极容易招致其他几位皇子的议论,认为他这个当父亲的过于偏爱杨广,以至于将自己的贴身护卫也派给了杨广;更重要的是,没有比杨坚更了解元胄的了,这是个只懂得与人拚命的主儿,一旦犯起浑来,只有自己才能约束得住他,而杨广身边最需要的则是像长孙晟这样一位文武双全,既能保护他的安全,又能时时替他拿主意的人,元胄实在难以担当此任。

    经过再三考虑,杨坚最终把目光投向了他的另一个亲信――李圆通身上。李圆通单论其勇,决比不过元胄,单论其智,也无法和长孙晟相提并论,但李圆通却有一样长处,是元胄和长孙晟都远不及他的,那就是他原本系杨坚府中的给使出身,与杨勇、杨广等皇子自幼熟识,相伴长大,他说的话,即便是身为储君的杨勇也颇听得几分,更甭说比杨勇小着近十岁的杨广了。有他陪着杨广出镇并州,便如同杨坚本人陪在杨广身边一样,倘若到了紧急时刻,李圆通能起到长孙晟和元胄都难以起到的作用。况且,李圆通如今的官职是左卫长史,命他改任晋王府司马,属于平调,再合适不过了。

    可是,事情并不像杨坚想的那样顺利,当他向李圆通私下里透露出想调他随杨广一道出镇并州之时,李圆通当时并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却转过身,便将杨广即将出镇并州的消息透露给了秦王杨俊。而杨俊得到李圆通向他透露的这个消息后,立马伙同杨秀、杨谅三兄弟到正阳宫找到了母亲独孤伽罗,众口一辞地也强烈要求出镇外藩,为朝廷效力,令杨坚无形当中陷入了家务的困扰之中。
………………………………

第139章 这下可以堵住兄弟们的嘴了

    杨坚明知是李圆通素与杨俊要好,是他私下里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