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路隋行-第5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们的朝廷又是被谁给灭的?无论是河北、关东、还是如今的江南,已经尽沦为了这些关陇胡虏的征服之地。你却还在执迷不悟,要替这个杨广的鹰犬苦苦求情吗?”

    “叫这些人统统退到堂外,否则,我立时便要了张仲坚的性命!”李靖扣在张仲坚咽喉处的手指稍一用力,痛得张仲坚闷哼了一声,他借机大声冲蔓娘叫道。

    “二小姐,你可瞧得真切,李靖这小子根本就不会顾忌你的性命。兄弟们,暂且都退下。”蔓娘唯恐李靖伤了张仲坚的性命,一面吩咐人都退下,一面还不忘挑唆道。

    蔓娘的话对冯小惜果然起到了作用,她凝视着李靖,颤抖着声音问道:“李靖,我要你亲口告诉我,你答应娶我,真的只是为了诱捕张仲坚,除此之外,对我,就没有一点儿真情实意吗?”

    李靖避闪着冯小惜的目光,一言不发。

    “我明白了。”冯小惜强忍着泪水,走近李靖,问道,“就算是为了我,求你今晚放过张仲坚,行不行?”

    李靖看着抵在冯小惜后心处锋利的剑锋,心中犹豫移时,终于还是默默点了点头。

    冯小惜见李靖点头答应了自己的请求,心中略感欣慰,转身向蔓娘说道:“命你们的人撤到二里以外,过会儿我同你们一起走。”

    “小惜,你真的愿意和大哥在一起?”在李靖挟持下的张仲坚惊喜地向冯小惜问道。


………………………………

第858章 募得谋士

    杨广从牛首山返回建康的第三天正午时分,诸葛颖如约赶到了建康总管府来见杨广应征。

    当他来到建康总管衙署门外,却发现这里的气氛似乎有些不对:衙署门外整齐地排列着两列骠骑营军士,不时地有一些王府的僚属和仆从进进出出,在忙碌着什么。

    诸葛颖向守门的军士报出姓名,声称要求见晋王,只见那军士冲他翻了翻白眼,训斥他道:“王爷哪有空见你?速速离开此地,否则小心将你拿官治问!”

    “这位军爷,请代在下通传一声,原是晋王邀在下今日进城来见他的……”诸葛颖陪着笑脸请求那军士道。

    那军士上下打量了诸葛颖两眼,晃动着手持的长戟,正欲驱赶他离开衙署门前,就听身后有人呵斥他道:“大胆,还不退下。”

    那军士闻声转身观瞧,登时吓得脸色煞白,老老实实退在了一旁。

    原来,从衙署中走出来的不是别人,正是晋王杨广。

    诸葛颖抬眼瞧见杨广一身出门的装束,忙上前施礼参见道:“草民诸葛颖见过晋王殿下。”

    杨广笑呵呵地上前扶起诸葛颖,说道:“若先生再来得迟些,小王只怕就要派人前去请先生到广陵相见了。就请先生与小王同船返回广陵去吧。”

    杨广的贴身近卫郭衍闻言,即命骠骑营军士给诸葛颖牵过一匹战马来。

    诸葛颖本想问问杨广为何急于返回广陵,话到嘴边,才想起凭自己的身份,似乎不宜问及此事,只得冲杨广拱了拱手,说声:“诸葛颖遵命。”与杨广一前一后在衙署门外翻身上了马,在两队骠骑营军士护从下朝着建康北门方向走去。

    待一行人出了城,赶到江边,诸葛颖看到江边早就停泊着一只楼船以及几条“黄龙”战船,杨广在江边下了马,与前来送行的张衡、裴蕴等人道了别,拉着诸葛颖的手一同登上那只楼船,在船首坐定,方开口向他解释道:“昨日得报,朝廷派来的钦差已抵达广陵,故而小王今日走得匆忙了些,只能委屈先生与小王同船返回广陵了。”

    诸葛颖因在三天前听杨广说起过,此番邀自己入晋王幕府是为了在江南更好地推行均田制一事,此时听说杨广携自己返回广陵是为了去迎接朝廷的钦差,不禁问道:“朝廷派钦差来江南,可是为了在江南推行均田制一事?”

    “正是。小王今日之所以特邀先生同船共渡,正欲向先生当面讨教一二,关于如何在江南各地推行均田制一事,不知先生有何见教?”杨广亲手给诸葛颖端上一碗茶水,问道。

    诸葛颖忙起身逊谢,恭敬地从杨广手中接过茶碗,说道:“此前已蒙王爷开恩,宽赦了草民的族人,草民已感激不尽。如今哪敢在王爷面前搬门弄斧,妄议国是?王爷但有吩咐,草民定当全力照办就是了。”

    “哎,小王邀请先生加入幕府,看中的一则是先生深明事理,大义灭亲的坦荡之举,二则是对先生的先祖诸葛武侯仰慕既久,欲邀先生到小王身边来出谋划策,参赞公务。先生不必推辞,但说无妨。”杨广请诸葛颖在自己下首坐下,诚恳地说道。

    “那,草民就斗胆献拙了。”诸葛颖推辞不过,撩衣坐下,拱手向杨广问道,“不知王爷以为,如在江南推行均田制,需首要解决之事为何?”

    “三天前在牛耳村时小王曾听许公和先生说起过,莫非是清除与官匪勾结,暗中向百姓强征粮帛的蠹虫?这件事我已命人着手在办了。”

    诸葛颖微微摇了摇头,说道:“清除隐匿在民间的蠹虫固然重要,然而若不能使江南百姓相信朝廷推行均田制的诚意,草民以为,均田制仍难以顺利实施。”

    “依先生之见,如何才能向江南百姓显示出朝廷推行均田制的诚意呢?”杨广向前探了探身子,关切地问道。

    “要使朝廷在江南推行均田制的诏旨真正在江南各地得以落实,草民以为,首要之事是用人。”诸葛颖前来应征前已和许德言反复讨论过此事,此时娓娓向杨广解说道,“只有起用一批真正与朝廷同心同德,不惧难,不畏死的忠贞之士深入江南各地督促落实朝廷诏命,才能保证均田制的顺利实施,向江南百姓显示出朝廷推行均田制的决心和诚意。”

    “哦?先生以为,能替朝廷尽忠效命的忠贞之士是否应当首先从出身于江南的儒士中遴选呢?”

    “草民在牛耳村也曾听说过,王爷招贤纳士,礼祟江南贤士的种种事迹,然则在推行均田制一事上,草民以为,恰恰不能任用江南儒士来督促落实均田制。”诸葛颖见杨广面带不解,遂耐心向他解释道,“江南儒士向有出身高门与寒门之分,其中出身高门者,其家往往拥有成千上万顷良田,朝廷推行均田制就是要将本属其家的田地均分给庶民百姓,自不宜任用这部分人来督促均田制的落实;而出身寒门者往往长期受到当地高门望族的压抑,如任用这批人为朝廷效力,难保其不会挟怨报复,纠枉过正,因此,草民所说的忠贞之士应当首先从河北、中原一带征招,而非江南本地。”

    杨广听了诸葛颖的这番话,似乎和自己先前向朝廷建言的用江南人来治理江南的思路不甚相符,沉吟着问道:“如依先生所说,那么小王此前向朝廷建言的,任用南陈降将和江南儒士来治理江南,岂非是错了?”

    “非也,王爷建言任用南陈降将和江南儒士来治理江南,无非是欲安抚江南百姓之心,而仅就推行均田制一事而言,因事关民间各方切身利益的调整,似任用它方士人为宜,其中原委自不待草民细说了吧。”

    “如依先生所说,岂不是要在江南各地的州县衙署使用掺沙子的办法,一则继续任用南陈旧臣降将来抚绥地方,二则需从河北、中原等地选拔一批忠贞之士,专一负责督促落实均田制?”杨广半信半颖地盯着诸葛颖,自言自语地说道。


………………………………

第859章 李靖获罪

    出乎杨广的意料,从长安赶来广陵传达朝廷拟在江南首推均田制诏命的钦差竟然是杨广的表兄,现任卫尉卿的唐国公李渊。

    卫尉卿在隋朝是负责宫中宿卫的官职,皇后独孤伽罗在建言废黜太子杨勇,另立次子杨广为东宫太子,受到以朝中首相高颖为首的群臣抵触而未能遂愿之后,特调亲信的外甥李渊回京任职,本意是欲加强身边的护卫,提防太子杨勇。

    因此,按常理而言,不远千里赶来广陵传达一道关于朝廷诏准在江南推行均田制的诏旨,本不该派李渊这样一位钦差前来。

    杨广正是由于听说已抵达广陵传旨的钦差是自己的表兄李渊之后,才格外加了份小心,将张衡和裴蕴两位身边最重要的僚属尽留在了建康这个迭发命案的是非之地,自己独自返回广陵前来迎接钦差的。

    趁着与新招入幕府的诸葛颖同船共渡的机会,杨广向诸葛颖详细询问了如何落实朝廷诏命,在江南各地顺利推行均田制需注意的事项,心里大致有了底,遂命人先在广陵总管府为诸葛颖安排下住处,带他先去歇息,自己则带着郭衍径直来见李渊接旨。

    李渊与杨广兄弟二人自开皇初年长安一别,至今已有十几年未见了,兄弟二人久别重逢,自是不免一番相互寒喧问候。

    在两人寒喧问候已毕,李渊并没有请杨广排设香案,跪接诏命,而是屏退一应随侍诸人,单独将杨广一人留在了议事厅内,向他问道:“阿纵,怎么没见李靖在你的身边随从护卫?”

    杨广见李渊也不向自己传达诏命,一开口说询问李靖的去向,心中大起疑惑,笑着答道:“哦,有一桩公案,我派了李靖的差使。怎么,莫非表兄此来,还另有差使不成?”

    “阿纵,这件事只能你知我知,在我临来之前,娘娘交待的有话,倘使泄露了消息,你我俱都吃罪不起。”李渊压低了声音,表情严肃地对杨广说道。

    杨广心里陡地一紧,知道此时自己不便主动打听事由,只坐直了身子,静听李渊接着说下去。

    “近日从关外传来消息,称彭国公刘昶之子刘居士化名杨钦,潜逃至关外东突厥牙帐,游说都蓝可汗起兵攻隋。娘娘特命我来此捉拿刘居士结义兄弟李靖回朝,审明详情。”李渊郑重地说道。

    刘居士游说突厥起兵攻隋?

    杨广吃惊之余,脑海中不禁掠过了数年前那个唆使人在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