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路隋行-第4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毕竟是一代开国君皇,隋高祖杨坚还是很能克制住自己私欲的,他既不会为了张丽华而迁怒于杨广、高颖,也不可能背着独孤伽罗做出什么更加出格的事,比如,江南出美女,纵然秘索张丽华而不得,杨坚完全可以另行挑选江南美女充实后宫,但他并没有这样做。

    同江南美女相比,杨坚更为看重的是江南衣冠士族。他深知,近三百年来,南朝之所以自视为华夏正统,皆由于永嘉之乱后,大批的汉人士族随晋王朝南迁,给江左、江南带去了先进的文化,并帮助自东晋以来的历代王朝稳固了其在南方的统治。其间虽有诸如前秦南征、侯景之乱这样的动荡、变故,但在衣冠士族的极力扶持下,南朝始终屹立不倒,和北朝对峙长达百年之久,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基于对江南衣冠士族的重视,杨坚在得知杨广率军攻占建康的消息后,下达给他的第一道旨意便是待平陈后,须将江南衣冠士族尽迁至关中、京畿一带,争取要他们改为隋朝效命。

    同时,杨坚也没忘记在长安的馆舍里,还软禁着一位江左名儒许善心。在从东都返回长安的次日,便亲自驾临馆舍,来劝说许善心降隋。

    “许夫子,怎么样,三个月前你与朕立下赌约,若朕半年内平定江南,你便自愿改为我大隋效命。今日朕亲自来请你践约来了。”杨坚命人在许善心的宿房中摆设下丰盛的酒菜,笑容可掬地劝降他道。

    “既是在下主动提出与陛下立下的赌约,陛下今日亲至馆舍来命在下践约,在下自无话可说。然须请陛下先答应在下一件事:可否容在下略尽臣子之心,对先朝有个交待,尔后再更换朝服,奉陛下为主。”许善心面对得意洋洋的隋高祖杨坚,表现得很平静,从容答道。

    “但不知许夫子对南陈还要有什么交待呀?朕前日已下诏,册封陈叔宝为长城公,他也欣然领受了这一册封,君皇尚且如此,你又何必多此一举呢。”杨坚不以为然地举出南陈后主陈叔宝的例子,继续劝说许善心道。

    当杨坚提及陈叔宝时,许善心整衣起身,肃然而立,冲杨坚长揖倒地,恳切地请求道:“但请陛下给在下七天的时间,七日之后,在下必当易服入宫,改奉陛下为主。否则,就请陛下派人来为在下收尸吧。”

    杨坚见他说得郑重,不知他在七天内要为南陈做些什么,便带着几分好奇答应了他,同时也密嘱驿丞严密监视许善心在七天内的一举一动,随时来报。

    结果,待到第二天一早,驿丞就入宫来向杨坚报告,称许善心向他借了馆舍的正厅,由他亲自动手,将正厅布置成了一座灵堂,并在灵堂正**奉上了南陈自陈霸先以来的历代君皇灵位,他本人则披麻戴孝,独坐于灵堂内,为南陈守起了灵。

    其时已有大批的江南衣冠士族迁至了隋都长安,杨坚得报,听说许善心在馆舍中替南陈皇朝戴孝守灵的消息后,心生一计,遂颁下一道诏书:任由新迁居于长安城中的江南衣冠士族前往馆舍凭吊南陈皇朝,长安各个衙署皆不得阻拦。

    虽然杨坚欲使计来拉拢人心,可眨眼间七天过去了,据奉旨一直在馆舍中监视灵堂内动静的驿丞回报,除了许善心一人七天来几乎粒米未进地在灵堂内为南陈皇朝守了七天灵以外,尚没见一位江南衣冠士族前往馆舍凭吊。

    杨坚闻听此讯,不禁拍案长叹道:“朕平江南,唯获许善心一人而已。”

    到了第八天一早,大兴宫的宫门尚未开启,杨坚就在正阳宫中得到报告,称宫门外有一自称名叫许善心的人,身着布衣麻履,前来叩谒求官。

    杨坚大喜,于当日召集百官至大兴殿,当众任命许善心为通直散骑侍郎。许善心从容领旨,当即更换朝服,坦然改奉杨坚为主,归降了隋朝。同时,也给后世留下了一段佳话。

    许善心降隋不到半个月后,杨广携业已受封为隋朝长城公的南陈后主陈叔宝一道返回了长安。杨坚特命许善心做为隋朝的大臣,代表自己出城迎接陈叔宝,欲瞧瞧许善心如何对待这位先前的旧主。

    结果,许善心在灞桥驿内见到陈叔宝,立而不跪,口中但称长城公而不称万岁,一切举止言行,尽依隋朝律令,不禁令杨坚蔚为叹服,深以能得许善心辅佐为幸。

    陈叔宝既自建康台城内御花园那口枯井中被高颖带领军士打捞上来,俘获那一刻,就一心以保全性命,苟活于世为念,自然对许善心对自己所持态度的前后改变并不介意,在他的引导下,进大兴宫面见杨坚,由杨坚在长安城中赐下了一座宅院,安享他的余年,直至十几年后在陪驾东巡途中病死于东都洛阳,得谥号曰炀。


………………………………

第714章 红拂蓄发

    隋高祖杨坚发三路大军一举殄灭南陈,实现了南北统一大业,于三路行军元帅班师还朝之时,自然少不了要大封有功之臣。

    中路军行军元帅、秦王杨俊被委以重任,接替广平王杨雄出任雍州牧并继续兼任秦州总管,执掌关中所有州府,这样一来,杨俊就成为了实际执掌包括长安宿卫在内的权势显赫的朝中数一数二的实权人物。

    西路军行军元帅、清河郡公杨素晋封为郢国公,江陵总管,赐假一月,居京荣养。

    中、西两路大军其它诸位将领皆依三路元帅广陵议功会议上确定的立功位次,受到了相应的封赏。

    杨素自开皇四年被其夫人郑祁耶告发免官以来,夫妻二人遂反睦成仇,杨素虽慑于郑氏夫人出身名门,且与当今皇后独孤伽罗私交甚好的威势,不敢公然提出与她离婚,却也分居经年,平日里只在府中前院书房中饮食起居,与夫人很少见面、往来。

    虽则如此,郑祁耶也给杨素立下了一道规矩:不准在外沾花惹草、私自纳妾。

    杨素与杨坚大不相同,本是风流倜傥一名士,要他只守着郑祁耶一个女人过活,简直比杀了他还难受。特别是近几年为了与夫人怄气,他专门在府中蓄养了十几名年轻美貌的侍女,整天在府中打扮得花枝招展来往于厅阁廊道之间,用以向夫人示威。结果,搞得夫人对此恨得咬牙切齿,杨素本人也心痒难捱,又不敢逾越雷池一步,省得再叫夫人到皇后面前再告他一状,叫他再丢了官。

    此次率军伐陈,得胜而归,杨素在还朝面见皇帝时,曾委婉地向杨坚提出,求皇上允准他纳两房小妾,以酬其功劳。怎奈他命不逢时,正赶上杨坚自己密索张丽华而不得,哪有心思顾及杨素纳妾这种小事,竟充耳不闻,未置可否。

    杨素大为失望之余,又心生一计,欲将府中姿色最出众的侍女冯小惜,也就是后世风尘三侠中的红拂女献给皇帝,以换得皇帝下旨允准自己纳妾。

    本来,如按冯小惜在杨素心目中的位置,杨素无论如何也舍不得将她奉献给皇帝的,然而,自从两年前出了张仲坚行刺他那件事后,虽然冯小惜在这件事中纯系无辜,本是出于天真,不知张仲坚暗恋自己,才答应了与他私奔到一个清静的所在,向他学习精妙剑法的,但是事后却因张仲坚行刺不成,独自逃跑,使得杨素将一腔怒火都撒向了冯小惜身上。

    在信州遇刺后不久,杨素不仅将冯小惜打发回了长安的清河公府,不准她在自己身边服侍,而且特别交待,尽派冯小惜干些粗使仆妇做的粗活,以示对她的惩罚。

    冯小惜无端遭此横祸,本欲趁杨府仆从押送自己回京之时一走了之,却因念及杨素于她幼时危难之际收留下她的一份情谊,遂忍气吞声地返回了长安的清河郡公府,在府中做起了一名粗使侍女。

    冯小惜受此不公处罚,心中既感委屈,又因与一向要好的萧萧等人分离,在由郑祁耶一手把持的清河郡公府中无人可诉心中的苦闷,闲来无聊之时,便以蓄发为乐,在两年时间里,蓄起了一头长达七尺的秀发。

    每逢早晨出工前,冯小惜便需花费近一个时辰的功夫,将秀发团团盘起,用布层层包好,以免叫郑祁耶发现,强令她剪发,只有到了夜晚回到自己那间简陋而狭小的宿房之中,冯小惜才得以解开头上的束缚,任凭自己那一头乌黑柔顺的秀发散落及地,借助一面磨得发亮的铜镜细细地孤芳自赏,聊以为乐。

    可哪曾料想,郑祁耶因心想着冯小惜姿色虽然出众,却是犯过被杨素发落回长安府中做粗使侍女的,故而对她很少正眼打量,自然也没有发现她暗地里蓄起了一头长发,而杨素一从广陵前敌得胜回府,在书房院内见到正在打扫庭院的冯小惜的第一眼,就敏锐地发现冯小惜脑后层层盘着一大团头发,遂趁当晚无人之际,命人悄悄将她唤进书房来,强命她打开头发让自己观瞧。

    这一看不打紧,眼瞅着冯小惜那一头长可及地、乌黑发亮的秀发,杨素不由得想起了不久前他前往广陵参加三路元帅议会时无意见听到的一个传闻:据说在渡江伐陈前,当今皇上杨坚曾传下密谕给晋王杨广,要他率军攻占建康后,秘密将陈叔宝的宠妃张丽华送至东都。

    杨素了解,张丽华能受到陈叔宝的专宠,除了她有一副倾城倾国的容颜之外,她那一头长达过丈的秀发尤其令陈叔宝迷恋不已。

    若是能将眼前这个与张丽华相似,同样蓄着一头秀发的美丽侍女献给皇帝,以换得他下旨允准自己纳妾,对他来说,岂不是一件一举两得的好事?杨素打着这样的主意,遂一面吩咐冯小惜从今以后再不必做粗使侍女了,尽管在他府中养尊处优即可,一面暗地里找来技艺高超的画师,私下里画了幅冯小惜的肖像,揣在怀里,入宫来见杨坚献宝。

    当杨素神秘兮兮地在临德殿内请求杨坚屏退随侍诸人,从怀中掏出冯小惜的肖像,展开在杨坚的面前时,他满意地看到,皇帝眼中冒出了他身为一名好色的男人,对此十分熟悉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