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路隋行-第4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蒋山脚下,贺若弼得报,南陈已调集约十万兵马齐聚蒋山西麓,列摆开阵势,准备与隋军一决雌雄。

    贺若弼此时麾下所带不过八千兵马,听得敌军十万兵马前来接战,心下不禁暗吃了一惊,一面派出军士向杨广请求增援,一面带领几十名亲兵登上蒋山观敌瞭阵,察探敌军的阵形。

    有打探敌情的斥兵陪同贺若弼登上了一处山坡,手指另一侧山下,向贺若弼详细解说着南陈各路迎战兵马的驻防情况。

    “将军请看:山脚下最南面白土冈一带驻扎的是南陈中领军鲁广达所率的二万兵马,向北依次为镇南将军攀毅所率一万兵马、忠武将军孔范所率二万兵马,南陈全军统帅——骠骑将军萧摩诃亲率中军五万兵马驻扎在最北面。”

    贺若弼顺着斥兵手指的方向看罢移时,嘴角不禁泛上了一丝笑意,一言不发地率领麾下诸将下了山,返回中军大帐会商退敌之策。

    岂料贺若弼率领麾下诸将刚刚回到中军大帐坐定,就见有军士神色慌张地来报:“禀将军,南陈鲁广达部前来袭营,前锋已冲至我右军营中。”

    隋军右军统军主将系大将员明,听此消息,急忙站起向贺若弼抱拳请令道:“将军,请允准末将即刻回营率军迎战吧。”

    贺若弼因方才在山上听斥兵报称,仅白土冈鲁广达所率一支南陈人马就达二万之众,尚是已方全军人马的两倍不止,唯恐员明一路兵马出战有失,遂暂时中断了与诸将的会商,亲自率领诸将三路人马齐出,前来迎战鲁广达所部。

    鲁广达位列南陈宣帝一朝四大名将之一,加之所率兵马在人数上占优,因此不待隋军在山脚下扎下营垒,即亲率五千精兵自山上密林中冲锋而下,对隋军右侧大营发起了猛烈的进攻,意欲打贺若弼一个措手不及,给渡江隋军一个下马威,同时也想在南陈后主陈叔宝为自己洗脱因其子鲁世真投降隋军带来的嫌疑。

    及至贺若弼、员明闻讯后从中军大帐紧急召集三路兵马赶去接应右军迎敌,为时已有些过晚了。

    隋军右营已被鲁广达亲自率军突破,数千南陈军士受到陈叔宝战前颁下的嘉奖诏书:斩杀一名隋军军士者,赏绢一匹,晋一级的激励,人人奋勇,个个争先,如一群饿狼般手挥刀剑冲入了隋军营垒之中,逢人便砍,举刀就杀,不到一刻钟的功夫即有二百多名隋军将士倒在了他们的刀剑之下。

    然而,第一轮冲锋过后,无论鲁广达怎么呼喝、指挥,他手下的那些将士们只忙碌于埋首互相抢夺隋军将士的人头,好回去请功受赏,大都不肯继续向隋军大营发动进攻了。

    此时,恰遇贺若弼、员明率领援军赶到,两军接战,就在蒋山西侧山脚下展开了一场激战。

    经过近两个时辰的浴血奋战,隋军终于打退了南陈军队的进攻,将鲁广达率领的五千南陈精兵赶回了蒋山东侧。

    贺若弼于战后即命查点隋军伤亡情况,结果经此一役,隋军战死于沙场上的共计二百七十三人,这也是自昨日渡江以来,隋军遭遇伤亡最惨重的一场战役。

    为防止敌军利用其优势兵力,卷土重来,贺若弼随即召集众将,紧急议定了利用敌军在蒋山东侧摆开了一座一字长蛇阵,各路人马首尾难以兼顾的破绽,随即集中全军兵力,选择孔范所部作为突破口,对南陈军队迅速发起反攻。

    当日日暮时分,隋军八千将士在夜色掩护下,出其不意地对蒋山东侧山脚下的南陈军队发起了进攻。

    孔范作梦也没想到,自己统军驻扎之地距萧摩诃中军最近,却最先受了敌军的猛烈进攻,慌忙之间也来不及率军就近向萧摩诃一路靠拢,反而带领着本部兵马向南一路溃败,投奔鲁广达所部去了。

    而身为南陈全军统帅的萧摩诃却因发现自己的夫人顾姿儿和皇帝间有男女奸情,正在帐中独自喝闷酒,听到有军士来报,隋军趁夜来攻,醉眼迷离之际,正欲命人抬刀备马,出帐迎敌,早被隋军大将员明假扮成南陈军士的模样混进帐来,用掌中宝剑架在了萧摩诃的脖颈之上。可怜一代名将,就这么稀里糊涂地做了隋军的俘虏。

    主将被擒,南陈各路兵马失去了统一指挥、调度,加之最先被隋军突破的孔范一路兵马像没头苍蝇似地胡乱奔逃,引发了南陈各营中一片混乱,故而,贺若弼率领八千隋军,仅用了一夜功夫,就大败南陈十万兵马,兵锋直指南陈帝都建康。

    与此同时,隋朝东路军主帅杨广也率领五万大军自**桃叶渡渡过了大江,随即命行军总管杜彦率领二万大军赶往新林与韩擒虎会合,自西南向建康发起进攻。

    自两百多年前永嘉之乱后从不曾被北朝兵马攻下过的南朝帝都建康此时形势已岌岌可危,面临着随时都有可能被隋朝两路大军攻破的命运了。

    困守台城的南陈后主陈叔宝在城破国亡的危难关头,反而激发起了他心底的一丝血性,不仅不肯听从江总、施文庆一干近臣要他放弃建康,离京保命的劝谏,而且颁下一道诏书,急命京畿的佛寺道观里的僧、尼、道士尽皆应征执役,紧急征集了数万乌合之众,妄图据城死守,与隋军展开一场殊死较量。


………………………………

第706章 台城魅影

    隋军自开皇九年除夕夜渡江,至正月十六日已东西两面形成了对南陈帝都建康的合围之势。建康城内人心惶惶,即边王公将相在内,都不知明日一觉醒来,会不会成为隋军的阶下之囚。

    就在陈叔宝下诏,命建康城内的僧尼、道士尽皆执役,拟与城外隋军展开一场殊死较量的同时,这一日傍晚,座落于建康台城以南不远柳树巷内的镇东将军任忠的府中,来了一位不速之客。

    “裴直阁此来,可是圣上有诏谕给末将吗?”任忠在自家正厅见到这位不速之客正是与自己私交甚好的直阁将军裴蕴,忙屏退随侍人等,向他问道。

    裴蕴伸手摘去头上的风帽,露出一副高深莫测的笑容,反问任忠道:“蛮奴,萧摩诃数天前在蒋山已做了隋军的俘虏,你是不是也想步他的后尘哪?”

    任忠听出裴蕴话中有话,心念一闪,忙向他问计道:“时至今日,不敢欺瞒直阁,蛮奴上有老母,下有妻儿,于今之际,唯愿保全一家老小性命而已。只是苦于往投无门,故而至今仍困于此城中,还望直阁能指点迷津。”

    裴蕴虽与任忠素来交好,却也不便直接劝他归降隋朝,遂觑着他的脸色,有意试探他道:“蛮奴不是曾向圣上献计,欲率一支兵马直袭晋王所部,北上渡江去徐州吗?尔今建康危如累卵,蛮奴正可护从圣上从城中突围而出,彰显前朝名将本色,何故但以家小为念,不思报效朝廷呢?”

    任忠怫然不悦道:“直阁有话就请直说,用不着如此揶揄末将。数天前事犹可为,然而如今建康已被东西围困,蛮奴一人有何能为,能挽狂澜于既倒乎?”

    裴蕴察言观色,确认任忠所言非虚,方煽风点火道:“漫说将军名列前朝四大名将之一,身怀效忠之心,屡屡建言献计被拒,分明是见疑于当今,不为当今所用,即连在下久在宫中当差,夙夜辛劳,恁多年来却仍只是个直阁将军,怎比得了江总、施文庆之辈,仅凭作得一两首艳诗,就高居于台阁、中枢,想来不免令人心寒哪!”

    “直阁所言极是。据说萧郎在蒋山被擒后,归降隋军,仍不失位居开府之位,不知可有此事?”

    “怎么,蛮奴也有意步萧郎之后尘,向隋军投诚?”裴蕴不动声色地继续试探任忠道。

    “虽有此意,奈无中人可通消息,却也难矣!”任忠早已瞧出裴蕴此来,非同寻常,存心引他先把话说明,遂故作叹息道。

    “将军话既说至此,在下瞒无可瞒,不妨直说了吧:在下早在当今继位之初已暗通长安,今将军若肯向隋军投诚,在下倒可做得这中人,替将军传递心意,不过嘛。。。。。。”

    “不过什么,直阁明说就是。”听裴蕴亲口说出他早就私下里投靠了隋朝,任忠暗吃一惊,当即追问道。

    “萧郎投隋,实因其夫人与当今有染,一气之下弃陈投隋,蛮奴前数日还向当今建言献计,如今欲要投诚、归降,只怕还需拿出一份诚意方可。”裴蕴悠悠地说道。

    “直阁但有所命,末将无不倾力报效。”任忠肃然站起,抱拳应道。

    次日,陈叔宝正独坐台城,为调兵派将抵御隋军攻城劳心伤神,却见镇东将军任忠贯甲直入禁宫来见,不由得精神一振,忙向任忠问道:“将军一身戎装来见朕,莫非是欲率军出城与隋军决一死战乎?”

    任忠慨然答道:“正是。然则尚需陛下颁下重赏以励三军将士方可。”

    任忠既为建康城内唯一一位不曾败于隋军手下的大将,他既来主动请缨出战,区区犒赏又算得了什么?陈叔宝正愁身边无良将可统军出城迎战隋军,今见任忠主动进宫请命,不由得转忧为喜,当即命蔡脱儿拿来两箱金锭,交给任忠激励将士出城御敌,并与任忠约定,如能打退隋军,后续还有重赏。

    任忠带着两箱金锭告辞出宫,率领本部兵马直奔遭到隋军最猛烈进攻的朱雀门而来。待他率本部人马行进至朱雀门前,即向把守城门的孔范诈称自己奉旨出城迎战隋军,诓使孔范打开了城门,随即振臂高呼一声:“陈叔宝荒淫无道,人人尽可得而诛之,隋军弟兄们,快随我杀进城去,活捉陈叔宝吧。”调转刀头,带引着城外的隋军杀进了城来。

    陈叔宝自任忠走后,便满怀期望地在台城盼望着任忠尽早给他带来退敌的捷报,可左等右等,一直等到天将傍晚,也没等到任忠传回的捷报,正在满腹狐疑之时,忽见孔范披头散发地跑进宫来向他禀报称,任忠不但已率部向城外的隋军投诚,而且正引导着隋军突破朱雀门,向台城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