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路隋行-第4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是由于江总的一力阻挠,尽管包托尚书左仆射袁宪、御史大夫姚察、领军将军周罗喉在内的一干南陈朝臣通过各自私下的渠道得知先帝陈顼亲手创建的秘密谍报机关“雁巢”几乎是一夜之间被杨坚父子连根拔除,多达五千多名南陈派往江北的细作、暗探同一天被杨隋处斩的消息后,还是相继向皇帝上章,要求南陈后主陈叔宝举兵伐隋,兴兵问罪,为死于杨氏父子屠刀下的江左子弟报仇雪恨。然而,他们所上报的奏章甚至无法传递到陈叔宝手中,就被江总唆使执掌机枢要务的佞臣中书舍人施文庆给扣下,随手扔进垃圾桶里了。

    袁宪和姚察是文臣,不见皇帝批阅自己的奏章,不明就里,在自己家中摇头抱怨几句,也就算了。单只名列南陈宣帝一朝四大名将之首的这位领军将军周罗喉原就力主延续宣帝一朝对北朝所持的进攻态势,今见数千名派往江北的细作被诛,包括自己在内的多名朝臣接连上章请战皆没有回音,便动了私自打探原委的心思,经向一位要好的中书省官员打听方知,多日前所上的请战奏章皆被江总唆使中书舍人施文庆扣下,压根没有进呈皇帝御览。

    这一下周罗喉可火了,他原就瞧不上施文庆的为人,今听说自己的请战奏章被他半道扣下,随手丢进了垃圾桶里,更是气恼难捺,当日即直闯台城,排闼直入中书省,劈面一把揪住施文庆,咆哮着喝问其为何敢擅自扣下自己所上奏章。

    施文庆纯系一舞文弄墨之文人,哪经历过这阵势,浑身哆嗦着向周罗喉解释是尚书令江总指使自己这么干的。

    周罗喉当时也是在气头上,竟一把抛下施文庆,打听了江总正在宫中陪皇帝陈叔宝与一班宫女、文臣会文赛诗,出了中书省衙署,转身直入光昭殿前,在陈叔宝面前结结实实告了江总及施文庆一状。

    陈叔宝当时正与贵妃张丽华、孔龚两位贵嫔坐在光昭殿内观赏宫女和文臣分做两班,竟诗会文,突然见周罗喉凶神恶煞似地直闯进来,向自己告发尚书令江总唆使中书舍人施文庆擅扣大臣奏章,请治二人欺君之罪,一时间不明所以,遂命人将施文庆从中书省衙署传来,细问究竟。

    施文庆奉召来到光昭殿,见皇上和江总都在场,而周罗喉一方只有他老哥一人,不由得动了陷害周罗喉的心思,痛心疾首地指天起誓称自己在中书省从未见过周罗喉所上的请战奏章,并反咬一口,指责周罗喉擅闯中书机枢要地,殴打朝廷官员,请皇帝治周罗喉大不敬之罪。

    陪坐在一旁的江总听施文庆一点也没敢向皇帝透露实情,颇喜施文庆头脑灵活,遂附和着他向皇帝表示,自己也从未见过周罗喉所上奏章,怕是其中产生了误会,并有意当着陈叔宝的面儿给周罗喉赔不是道:“周将军莫恼,待我今日回省后查明原委,给将军一个说法。”

    陈叔宝实则并非一昏庸无能的君主,怎奈他继位做了皇帝之后,满腹心思都用在了女色和会文两件事情上头,根本无心理会朝政,此时见身为朝中首辅的江总主动向周罗喉赔了不是,也未认真追究周罗喉擅闯台城之罪,反倒兴致颇高地邀请周罗喉一同留下观赏文臣和宫女两班人竟诗会文。

    周罗喉眼见皇帝无心举兵讨伐杨隋,气得当场拂袖而去。

    若是江总是个宽宏大量的人,这件事说到底起因在于他和关自在早年不合,又不满其近年来屡屡擅自行事,不愿皇帝发兵为他的属下报仇,向杨隋讨要说法,和周罗喉并无直接的瓜葛,但是偏偏江总早就存心对周罗喉、萧摩诃等一班元勋宿将下手,好杀一杀他们的威风,树立起自己在朝中的威信,所以当时虽未对周罗喉怎么样,却也埋下了要寻机惩治周罗喉的心思。

    其时正值隋朝在江陵(后迁至襄州)设置山南道行台尚书省不久,而南陈统军驻守九江,与隋朝隔江对峙的始陵王陈叔慎不过是个十三四岁的半大孩子,一听说即将与隋朝打仗,就接连不断地发奏章回建康,请兄长陈叔宝尽快给自己派一位能征惯战的大将协助自己统军与隋朝对峙,力保大江中游重镇不失。

    江总趁此机会遂向陈叔宝举荐周罗喉担任九江郡守,协助陈叔陵对阵隋朝的秦王杨俊。

    周罗喉明知这是江总存心报复自己上回闯宫告他欺君罔上,欲把自己排挤出建康,但因虑及陈叔慎所言非虚,杨隋确已增兵大江中游,仅凭一纸诏书就灭了后梁,九江的形势的确岌岌可危,遂顾不得与江总计较个人恩怨,当即遵旨领命,回府收拾了行装,带领十几名亲兵就欲奔赴九江上任。

    周罗喉一行骑马出了建康城的西门,未走多远,就听身后有人高声呼唤道:“将军且留步,我来也。”
………………………………

第673章 萧如水渡江求兵

    周罗喉闻声勒住马缰,转身定睛观瞧,只见从建康城内飞也似地追出一人,眨眼间就来到了自己马前,躬身抱拳施礼道:“‘雁巢’大护法萧如水参见周将军。”

    周罗喉上下打量萧如水,见他约三十岁上下的年纪,生得一副文弱书生模样,却口口声声称自己是“雁巢”大护法萧如水,不由得一怔,随即沉声问道:“你既自称是‘雁巢’大护法,必是新近从江北返回江左,为何不去台城晋见当今皇上,反而从城里跑来寻我?”

    萧如水原是那晚带人至杨俊府中劫走司马珞和了尘二人不成,反中了张衡设下的圈套,险些被白发梁默一路赶至江陵城外,生擒活捉,仗着用暗器打伤对手,才侥幸逃脱。萧如水在只身逃跑后,随即渡过大江,来到九江向在当地驻守的南陈军队请求发兵,接应后梁宗室弃隋投陈。

    怎奈统军驻守九江的南陈始陵王陈叔慎根本不认得萧如水,而萧如水来得仓猝,随身不曾带有任何表明身份的信物,这样一来,无论萧如水如何劝说,陈叔慎始终抱持一个态度,要么萧如水向其出示能够表明其确为“雁巢”大护法的有力凭证,他才考虑答应萧如水的请求,要么就请萧如水直接到南陈帝都建康,面见现在南陈朝中执掌“雁巢”事务的尚书令江总,向他禀知一切。

    萧如水起初担心九江至建康相距也有数百里,来回往返至少需要十天半个月的时间,自己若再去建康求援,会贻误了接应萧氏宗室弃隋投陈的时机。要知道为了谋划此次后梁起事反隋的行动,整个“雁巢”组织可是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如今成败全系于他一人身上,萧如水一时心中犯起了犹豫,宁可滞留在九江继续劝说陈叔慎回心转意,也不敢轻易离开九江,致使自己与萧岩等人失去了联络,导致功败垂成。

    就这样堪堪在九江苦等过了开皇七年的元旦,仍不见陈叔慎有松口答应发兵过江的意思,又经打听得知,后梁国灭后,秦王杨俊虽接管了后梁所有的军队,但对后梁宗室及文武群臣还算是优待,保证了他们一如既往的行动自由和财产安全,后梁国内局势总体尚属稳定。

    在此情况下,萧如水亲自渡江,潜入江陵城内,秘密会晤了萧岩,当面告知他自己将前往南陈帝都建康,求见南陈皇帝陈叔宝搬取救兵来接应萧岩率领后梁宗室弃隋投陈,请萧岩务必耐心等候他的消息。萧岩此时深恨隋高祖仅凭一纸诏书就灭了后梁,不给自己执掌后梁朝政的一丝机会,当即向萧如水表示,愿率后梁宗室及百姓弃隋投奔南陈,以图复国的机会。

    得到萧岩的亲口承诺后,萧如水不辞劳苦地再次渡江,向陈叔慎讨要了一副通关文碟,马不停蹄地即赶赴建康来求见江总。

    然而令萧如水大失所望,甚至感到欲哭无泪的是,待他风尘仆仆地赶到建康,到江总府门外报出姓名、身份,提出有要事求见江尚书令时,江总府上的家仆只用冷眼瞧了他两眼,对他摆出一副爱理不搭的样子。

    待到萧如水反应过来,用身边仅有的一把佩剑向江府家仆行贿,央得他们进府向江总通传了自己前来求见的消息,结果只换来了家仆奉命出来的一句回话:“我家老爷有命,请尊驾出示‘雁巢’大护法的官凭,尔后方予以接见。”

    萧如水登时哭笑不得,有意施展轻功,直闯进府中强行求见江总,又担心如此行事会惹恼了江总,于自己求他发兵接应后梁宗室弃隋投陈的大事不利,没奈何只得每日苦等在江总府门外,瞅准江总出府外出的时机,拦马求他接见自己,听自己陈说原委。

    没过几天,还真的被萧如水抓住了一个机会,拦在江总马头前,亮明自己的身份、姓名,恳求江总给自己一个向他当面禀报的机会。

    可他不报出自己是关自在最得力的助手还好,江总一听他是关自在的左膀右臂,连一个当面禀报的机会都没给他留下,当即命令亲兵将萧如水从自己马前拉开,挥鞭策马,扬长而去了。

    萧如水怎么也想不到如今在南陈朝中执掌“雁巢”事务的最高长官竟会因为与自己的顶头上司关自在之间的旧有恩怨,置朝廷公务于不顾,一气之下,也想就此撒手不管,到天台山找自己的师父独静头陀一同归隐山林。

    恰在这时,他无意中从一个路人嘴里听到了南陈朝中四大名将之一的周罗喉即将赴九江统军的消息,于是,萧如水便抱着碰碰运气的心思,从城内追出了城外,前来向周罗喉请求援军来了。

    周罗喉听萧如水报出“雁巢”大护法的身份,遂向他问明此次前来建康求见江总而不得的经过,不由得对他的遭遇产生了几分同情,便命随行的亲兵让出一匹马给萧如水骑,请萧如水边跟随自己奔赴九江上任,边向自己详细禀明前来建康搬取援军接应后梁宗室弃隋投陈的前后原由。

    当周罗喉从萧如水口中得知,后梁王叔萧岩已与他约定,将率领后梁宗室及百姓至少数万人弃随投陈时,不由得大喜过望,当即请萧如水随自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