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路隋行-第40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吃同睡。”

    杨广听得眼前一亮,旋即问张衡道:“那么梅二如今已经被严密监视起来了,他们还怎能将司马珞和了尘送往江左呢?你既说心意不是‘雁巢’中人,那她又怎会找得到梅二的呢?”

    “倘若梅二真的是‘雁巢’中人,自会有其同伙暗中接应,帮他把心意要送司马珞和了尘去江左的讯息传递给其上司,甚至是关自在本人的。至于心意究竟是何身份,尚需对她接下来的举动继续监视,才能得出结论。”张衡似对这两个问题早有准备,未假思索即脱口答道。

    两人在王府正殿内正谈着话,忽见刘方进殿来报:屈突通已到殿外。

    杨广冲张衡作了个手势,暂时中止了两人的交谈,吩咐刘方请屈突通进殿相见。

    “末将重回王爷麾下效力查案,不胜荣幸,今日受招前来向王爷报到,今后有何差遣,敬请王爷传命就是。”屈突勇昂首阔步走进正殿,冲杨广抱拳说道。

    “屈大都督别来无恙乎?这位是雍州别驾张衡张建平。屈将军请入座说话。”杨广大笑着与屈突通打着招呼。


………………………………

第638章 好熟的邻居

    “末将奉命前来向王爷禀报差使,不敢坐着说话。”屈突通仍挺身站在杨广面前,朗声说道,“禀王爷,今日末将已得到太子殿下传命,为王爷准备下了这几年清查南陈细作一案的卷宗、资料,请王爷示下,要将这些卷宗、资料搬到何处供王爷查阅过目。”

    “你不是也带着本部人马调归本王节制,随本王继续查案吗?查阅卷宗的事且不忙,屈将军请坐下说话。”杨广再次请屈突通入座说话道。

    屈突通这才勉强坐到了下首。

    “屈将军,今日请你来此,只为本王想当面问一问,目下你手里有正在盯着的南陈细作吗?”

    屈突通本能地挺身站起,抱拳回禀道:“回王爷,末将受太子殿下所命,只负责对长安城内的南陈细作进行监视、跟踪,谨防他们在帝都生事作乱。目下末将手下正对五名有南陈重大嫌疑的长安居民实施监视、盯防,其中三人已可初步判定应是‘雁巢’中人。”

    杨广面现惊喜,忙催促着屈突通详细说说这五个人的具体情况。

    屈突勇自开皇元年间跟随杨广查破石屋院一案,这几年来一直在跟随太子杨勇清查南陈细作一案,今日向杨广禀报起目下正在监视、盯防的五名嫌疑人来,自是如数家珍,滔滔不绝,不用杨广、张衡二人插言问话,便已将五名嫌疑人的家世出身、日常活动规律等情况禀报得一清二楚了。

    杨广听罢屈突通的禀报,并没从中听到任何有关“梅氏坟典行”和心意的信息,不禁失望地和张衡对视一眼,向屈突通追问道:“在已可初步判定其为‘雁巢’中人的三个人中,有没有发现有到过长安新都西市中‘梅氏坟典行’的,或是和万善尼寺有牵扯的?”

    屈突通笑着答道:“不瞒王爷,末将麾下的军士早就发现王爷派人在暗中监视万善尼寺的心意师太了,不过不知王爷派人监视心意师太是怀疑她与‘雁巢’有涉。王爷所说的三个人末将都曾亲自带人监视、跟踪过,他们三人皆是酒肉之徒,从不去寺庙的。王爷方才提到西市里的什么坟典行。。。。。。”

    张衡忙插言提醒他道:“‘梅氏坟典行’。”

    “对,就是这个‘梅氏坟典行’,三人中其中一名叫方士宏的,是个读书人,好像常去这家书肆,但除了到店里购书之外,从未见过他与店中的掌柜打过更多交道。”屈突通曾亲自跟踪方士宏到过“梅氏坟典行”,答得十分笃定。

    “你能确定方士宏是‘雁巢’中人?”杨广眼中放出光来,紧盯着屈突通问道。

    “因方士宏家就住在天牢附近,从开皇二年间萧无垢被人在天牢灭了口,末将就亲自带人盯上他了。可这么多年过去了,除了曾见他常常到书肆购书以外,并没见他有过出格的举动。要不是曾有其同伙一口咬定他也是‘雁巢’中人,末将还以为盯错人了呢。”

    “所以,你们监视他这么多年,一直没有动他,是吗?”张衡冷冷地问屈突通道。

    “是啊,当初发现方士宏时,末将还满心以为捉了条大鱼,谁知几年监视下来,却发现他就是个穷酸的士子,不像是个有份量的角色。”屈突通不明白杨广和张衡为何偏偏只对方士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嘟囔着答道。

    “这几年来,你们从未发现过关自在在长安城内活动的迹象吗?”杨广在心里牢牢记下了方士宏这个名字,继续向屈突通问道。

    “去岁太子殿下奉旨审讯逆臣刘鲂时,末将也参与了。当时据刘鲂供述,关自在曾屡次派人潜入他府中,向他传达指令。并且刘鲂供述,从来都是关自在主动找的他,他却不知到哪里去找关自在。可惜呀,刘鲂不久就死了,否则从他嘴里还能审问出更多有关关自在的消息。”屈突通说着,惋惜地摇了摇头。

    杨广今天是第二回听人说到舒国公刘鲂多次接受过关自在下达的指令了,不知为何,他竟忽然想起了十几天前在弘圣宫正殿上咬舌自尽的苏仪儿:苏仪儿是刘鲂生前安插于宫中的眼线,这一点毋庸质疑,且从那只恶鬼找他帮忙,在临德殿外的房梁上吊挂女人所穿亵衣这件事上推测,多半那只恶鬼正是以苏仪儿暗中充当刘鲂在宫中眼线一事要挟他为非作乱的,像充当外臣在宫中眼线这样的事,他确信,是刘鲂和苏仪儿之间最大的秘密,可那只恶鬼又是怎么知道的呢?

    “王爷,如此看来,舒国公刘鲂在关自在眼中的份量还不轻嘛,居然劳动他亲自向刘鲂下达指令,并且还不止一回。”张衡听了屈突通的禀报,似有感慨道。

    杨广陡然从沉思中惊醒过来,见屈突通没什么更多的事情要向自己禀报的了,遂向他说道:“屈将军既已来找本王报到,不妨就留下一同听听此案其它方面的查案进展情况吧,也好心中有数,日后不至于几路人马相互冲突。”

    屈突通领命,重又坐回了下首。

    “建平,信州那边传来什么新的讯息没有?”杨广转向张衡,问道。

    张衡这才想起,怀里还揣着一封虞孝仁请营州驿站用六百里加急发回王府的书信,一边摇摇头,表示鲜于罗和萧萧目前还没有消息报回,一边从怀中摸出书信,起身呈给了杨广,向他解说道:“下官一时给忘了,这封信三天前就已到了王府。。。。。。”

    杨广知道这几天张衡同时要兼顾维持京城治安和协助自己清查关自在一案,百忙之中不免有一疏,并没责怪他,面带微笑地从张衡手中接过书信,展开观瞧。

    看着看着,杨广的脸色变得阴沉了下来,将虞孝仁写来的这封信看罢,顺手交给张衡,气哼哼地说道:“建平,你也看看罢。这个高连升是不打算再回长安来了。”

    张衡展信观瞧,看罢虞孝仁这封向杨广控告高连升在高句丽国境抛下自己,独自回国的信,立马起身,拱手向杨广再次致歉道:“请王爷治下官办差疏漏。阅罢虞将军这封书信,使下官想起一件事:高连升也住在亲贤里,且与梅氏兄弟的家宅仅有一墙之隔。”


………………………………

第639章 南辕北辙

    杨广一时没想明白,张衡为何在看罢虞孝仁写来的这封告状信后,会立马想起向自己禀报高连升和梅氏二兄弟是邻居的事来,瞪着眼睛注视着他,想听他做出进一步的解释。

    “王爷,从虞将军的这封信看,高连升似乎是畏罪逃回了高句丽国内,可下官细细想来,高连升身为高句丽王高汤的嫡亲叔父,他替高句丽充当在长安的眼线早就是公开的秘密了,且高句丽早在开隋之初便已向朝廷上表称臣,与我大隋并非敌国。如此情势下,高连升又为何急于逃回高句丽去呢?王爷不觉得这件事颇有蹊跷之处吗?”

    “可这和高连升与梅氏兄弟是邻居这件事有什么关联呢?建平,你莫不是想说,高连升与梅家比邻而居,他也是‘雁巢’中人吧?”杨广听了张衡的一番解释,颇不以为然,半开玩笑地打趣他道。

    “前几年,末将奉太子殿下之命,还真的查过这位高句丽的王叔。”屈突通忽然插言道,“结果前后查了近一年,也没查出个什么名堂,高连升几乎从未向高句丽国内传递过有价值的讯息。”

    杨广禁不住提醒他道:“屈将军,你带人查过高连升贩养在‘高记皮货行’里的那些只‘海东青’吗?就在前不久,本王还请他帮忙,用‘海东青’来向长安传递信息呢?”

    “从来都是用信鸽来传递信息,末将还是头一回听说用猎鹰来报信的,原是末将大意了。”屈突通面色一红,也起身向杨广谢罪道。

    “下官虽不敢断言高连升和梅氏兄弟比邻而居,他就一定是梅氏兄弟的同伙,但也要提醒王爷,莫要忽视查破‘雁巢’一案的任何线索。”张衡言辞恳切地劝醒杨广道。

    “唔,‘高记皮货行’开在长安东市,高连升却在西城安了家,建平,你说得也有几分道理。”杨广听张衡说得郑重,静下心来想了想,沉吟着说道,“不过,高连升如今已抛下孝仁,一人逃回高句丽去了,无论他心中所惧何事,就目前而言,似乎他已不具备在长安为非作乱的条件了吧。所以,暂且不必放更多的人手监视高宅,只需命人在监视梅宅的同时,稍加留意高、梅两家有无暗中往来即可。建平,你说呢?”

    张衡凭借着自己的直觉,虽认为高连升与梅氏兄弟比邻而居决不是巧合,但因高连升本人现在万里之外的高句丽,一时难以查出他和梅氏兄弟之间是否有暗中往来,只得点头对杨广的主张表示了赞同。

    就在屈突通奉命赶到晋王府向杨广报到,与杨广和张衡二人碰头会议案情的同时,太子杨勇已前往临德殿向杨坚辞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