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路隋行-第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了,待传上饭后,你便退下歇息去吧,换个人在本王跟儿前侍候。”杨广醒悟过来,向鲜于罗是探问不出究竟的,遂温言向他吩咐道。

    稍顷,丁三儿亲自带着厨上的两名小伙计给杨广端来了热气腾腾的饭菜。杨广只拿起两枚剥好的茶叶蛋放进嘴里嚼着,思量着要不要派人到长孙晟府上打听打听消息,就见李渊一身软甲,面色阴沉地走进了寝殿,在殿中央站定,看也不看杨广,面无表情地唱道:“圣上口谕,晋王杨广接旨。”

    杨广嘴里正嚼着茶叶蛋,被李渊突如其来地一声,惊得险些噎住,忙端起一碗羊奶将嘴里残存的茶叶蛋送进肚里,站起身,面向李渊,直通通地跪倒在地,口称“杨广接旨。”

    “着千牛备身李渊即刻带杨广至正阳宫面君,不得迟误,钦此。”李渊转述完简短的皇帝口谕,勉强从脸上挤出一丝笑容,宽慰杨广道:“阿纵莫慌,吃完饭再随我入宫不迟。”

    杨广不明白大晌午的,父亲杨坚传召自己入宫是为了何事,且听父皇口谕中有叫李渊带自己入宫的话,暗猜必不是什么好事。他对李渊向存戒心,也不肯向他探问究竟,当下只冷冷地向李渊回道:“饭就不必吃了,请表兄宽限片刻,容本王更衣。”

    萧萧、瑟瑟这时赶了进来,张罗着服侍杨广漱洗更衣已毕,又不放心杨广一个人跟着李渊入宫面君,紧赶着跑去将刚刚回房躺下的鲜于罗叫起,随同杨广一道进宫去。

    “阿纵,府中断粮之事,你为何不向我明说?”三个人未出晋王府多久,李渊便忍不住向杨广问道。他因从张须陀处得知昨晚杨广前往东宫向太子杨勇借粮的消息,今日一早跑去向姨母独孤后禀报消息,反被当时也在正阳宫的姨父杨坚点名要他亲自带杨广入宫来见,心知这回难免开罪于杨广,于是,就思忖着趁未入宫之际,当面与杨广把话说开,稍作弥补。

    杨广听了李渊的问话,却没想到他就是透露借粮消息给父母的人,反而对自己府中消息走露得如此迅速感到惊讶不已:如果说几天前,安若溪堕胎及有不速之客潜入府中的消息在府外传散开来,其间尚有一夜之隔,这回自己三更天才出了东宫,父亲母亲显然一早就得知了自己到东宫借粮的消息,难不成这消息自己插上了一双翅膀,自己飞到了父母耳中不成?

    鱼赞这老儿昨晚还言之凿凿地声称太子决不会向父皇母后透露自己向他借粮的消息,待入宫面君回府以后,一定要把他找来,痛斥一番,方解胸中这口恶气。

    李渊存心想向杨广解释自己为何要把借粮之事禀奏给皇帝皇后,见杨广并不理会自己的质问,阴沉着脸不知在想什么,忙又说道:“早知府中因增添人口断粮,王爷不如及早对我明说,由我出面向太子讨要千牛军士的粮晌,弥补府中这几天拉下的亏空,岂不是更稳妥些?”

    他一语双关,既委婉地提醒了杨广,呆会儿入宫见皇帝皇后,要把府中断粮的原因归结为府中增加了一百多吃粮军士身上,又向杨广表示出自己无意为难他,反而愿意替他弥补过失。

    怎奈杨广切齿痛恨地并不仅是这一件事,而是对自己府禁不严,屡屡走漏消息耿耿于怀,哪里能体会到李渊这番用心。
………………………………

第五十八章 自有姨母照应

    (求收藏、求推荐)杨广跟随李渊来到正阳宫,见这座皇帝皇后共同的寝宫正殿里不单只坐着杨坚夫妇二人,太子杨勇侍立在杨坚身前,当朝两位宰相,尚书省左、右两位仆射高颖和苏威陪坐在旁。最令杨广感到惊讶的是,长孙晟竟也赫然在座。

    怪道是奉旨来自己府中授业的第一天,长孙晟就爽了约,原来是被父皇召进了宫。

    杨广见正阳宫中有三位臣子在场,不由得缓下了一口气来:依他想来,父皇、母后还不至于当着臣下的面儿太过给他这位皇子、王爷难堪吧。

    “臣李渊奉圣上口谕,带晋王杨广入宫晋见。”李渊一丝不苟地向前躬身回禀道。

    “叔德可以退下了。”杨坚偏过头看了与自己并肩而坐的皇后一眼,语调平和地向李渊吩咐道,紧接着冷冷地冲他身后站着的杨广说道,“阿纵且跪在殿柱旁,你的事过会儿再说。”

    杨广虽然年幼,自尊心却一点不比别人差,听到父皇不问情由,径直命令自己当着几位臣子的面儿跪下,不由得涨红了脸,张张嘴,想要替自己辩说两句,可目光一与杨坚向他投来的目光相接,被父亲威严冷峻的目光激得心中一凛,什么也没敢说,老老实实地走至殿柱旁,撩衣跪了下来。

    “今年关中大旱,京师米贵,更有一干奸商囤粮惜售,哄抬米价,据方才独孤所言,昨日长安东西两市米价已高达斗米一千五百钱。”在杨广到来之前,殿内,杨坚似乎在与两位宰相会议政务,说到此处,杨坚的目光有意在杨广身上掠过,略一停顿,接着说道,“今日一早,朕便得报,朕的次子,晋王杨广府中竟然也断了粮,如无断然采取措施,严加整治,任由米价这么涨下去,只怕要累及朝局安稳了。无畏,你兼领京兆尹,对此有何打算啊?”

    苏威情知今日之事实由晋王杨广府中断粮,向东宫太子处借粮而引发,却不便说破,当下站起身,拱手答道:“皇上,臣今日就分差干员分赴东西两市,会同两市市令,对所有粮行米铺严加督责,令其开仓放粮,敞开供应粮米,如发现有蓄意哄抬米价者,即行拘拿、问罪。再者,民部也归臣该管,臣入宫面君之前,已传命民部,令其从东都征调粮米供应长安,只是,三门峡槽路不畅,东都粮米运至长安,最快也得半月之后了。”

    “嗯,独孤,”杨坚对苏威的应对还算满意,继而转向高颖说道,“朕意,少府新铸之‘开皇五株’今日便可正式开铸,三日内须运往各州、郡、县及各处通行关卡颁示范式,以新钱冲抵旧钱,平抑物价。另,府兵军士取消与主将同姓,兵民混编合籍之事也须加紧推行,大战在即,既要保证战力不减,又要兼顾各地收成,不给敌邦以可乘之机。皇后,朕这番处置如何?”

    谁都知道,这位隋文帝杨坚称得上是史上最大一位妻管严,他也是除了近一千年之后的明孝宗以外的,唯一一位长期与皇后同居于一座寝宫的皇帝。皇后独孤伽罗的政见主张在某种程度上左右着整个朝局的走向。

    然而,独孤后一向禀持的都是只参政,不干政,今日原本只是为了儿子杨广恣意挥霍府中钱货,导致王府断粮一事,丈夫传召杨广入宫面训,恰逢两位宰相入宫禀政,她便破例坐在一旁听听而已。

    此时,听到丈夫征询自己对朝廷政务的意见,独孤后忙敛容推辞道:“臣妾一女流之辈,哪儿敢妄言朝政?见地伐位居东宫,一向奉旨参掌朝政,陛下何不问问他对此事持何见解?”

    使人鸩杀北周末帝宇文阐虽是杨坚一手所为,而替丈夫打扫战场,却是独孤后一力主持。从授意杨广接杨丽华到晋王府与他同住,到派外甥李渊亲率千牛军士进驻晋王府,加强对杨丽华的保护,同时也切断杨丽华与北周旧臣的联络,都由独孤后亲自操持。她深知杨广与杨丽华姐弟情谊深厚,有些话不便向杨广明说,曾暗自向李渊交待下,凡是晋王府发生的一切事情,都须即刻向自己禀报。

    可出乎她意料的是,今日一早,李渊遵命急急忙忙地入宫来向自己禀报晋王府断粮之事时,偏偏杨坚因起床迟了些,还呆在正阳宫没有离开。

    她也闹不清丈夫出于什么样的想法,竟要前来告密的李渊传达口谕给杨广,并带他入宫面君。如此一来,不是明白无误地告诉了杨广,就是李渊泄露了他府中断粮的消息吗?独孤后满心指望着,杨广能在劝说杨丽华改嫁李渊这件事上助自己一臂之力,倘若因为这件事,使得杨广心中对李渊起了嫌恶之心,自己先前的一番措置岂不前功尽弃了吗?

    出于对告密者李渊的回护之心,独孤后才不失时机地有意将杨坚的注意力引向了太子杨勇身上。眼下唯有杨勇能够为李渊开脱了。只要杨勇肯当着杨坚的面儿承认是由于自己的疏忽,延误了对李渊所率一百名千牛军士所需粮米的拔付,那么不但杨广会避免因恣意挥霍钱货遭到杨坚的严厉责罚,进而不致迁怒于李渊的告密行为,而且也能顺水推舟地解决了晋王府断粮危机,可说是一举两得。

    “启奏父皇,阿纵府中断粮,实因儿臣一时疏忽,没有及时命人向晋王府拔付长姐侍从及千牛军士当供给之粮米所致,这件事的责任都在儿臣身上,与阿纵无干。”杨勇果然颇能领会母亲的心意,开口便将所有责任都揽到了自己身上。

    杨坚睨了殿内坐着的三位臣子一眼,加重语气纠正大儿子道:“见地伐,你可听清楚了朕方才问的是什么话吗?此刻朕与两位宰臣议的是朝廷政务,用得着你如此心急地抢着替阿纵自担罪责?”

    事态发展到这个地步,独孤后不能不开口说话了:“皇上差矣。臣妾听说阿纵府中所缺粮米在一百斛以上,而昨日太子只拿得出五十斛借给兄弟,即连东宫粮米储备尚不充足,不正切合了陛下方才与两位仆射所议的米政吗?”

    她张口直指皇帝责备太子的话错了,殿内的气氛登时变得紧张了起来。
………………………………

第五十九章 杨坚的脾气

    (求收藏、求推荐)“哼,府中只添了一百多丁口,就闹起了断粮,叫朕的颜面往哪儿去放?”杨坚对独孤后的话充耳不闻,怒冲冲地转向殿柱旁罚跪的杨广发起了脾气。

    高颖和苏威是何等聪明的人物,一见皇帝一家人彼此之间闹起了搁气,不约而同地当即起身向杨坚提出了告辞。

    “也好,独孤、无畏,你二人就按方才议定的各条,即刻差人去办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