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路隋行-第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给其子大逻便,而是传给了其弟,也就是佗钵可汗;佗钵可汗不久前病亡,临死之前,特意叮嘱其子庵罗,要庵罗将可汗之位让与木杆之子大逻便,其时摄图尚是统驭突厥东部的一名小可汗,在他的叔父佗钵可汗死后,摄图主动找到庵罗,执意要庵罗自已继承大可汗之位,力劝其不要将可汗之位让与大逻便。庵罗一来因年幼不能服众,二来因有违父命,终觉对大逻便有愧,于是,在继承汗位不久,就主动提出,将可汗之位让与了同族兄弟中最年长的摄图。摄图英勇过人,在突厥各部中深得众望,他继任大可汗之位后,很快就平息了突厥各部间的纷争,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然而,这样一来,大逻便自是难以心服,便找到摄图,当众指责其篡夺了自己的汗位,摄图迫于众议,只得将大逻便封做了突厥的第三可汗,要他统领突厥西部疆域,大逻便也被人称做阿波可汗。”

    “本宫曾听人说起,突厥现有五位可汗,依将军之言,除沙钵略和阿波之外,不知其他三位可汗是谁?”

    “庵罗因让大可汗之位于摄图,被封做第二可汗,摄图的叔父玷厥原就在突厥西境为首,称做达头可汗,另有摄图的胞弟处罗喉,称做突利设可汗。五位可汗之中,除达头可汗在摄图继任大可汗之前就已位居汗位外,其它三位都由摄图所封。”长孙晟说到此处,有意停顿了下来,目光灼灼地望着杨勇。

    杨勇似乎从长孙晟的话中领悟出了什么,一时间思虑得又不甚分明,因此,只沉吟不语。下首坐着的杨广却冲口而出:“先生细说突厥五位可汗之家世关系,是否欲行离间之计?”

    长孙晟眼中精光一闪,旋即笑而不答,继续面向杨勇说道:“一月前,摄图放臣回长安之时,千金公主正竭力怂恿摄图联合其他四位可汗,共同发兵为周室复仇。现闻摄图已差处罗喉来长安,分明是其对我大隋尚心存忌惮,不肯轻易发兵来战。如朝廷不肯对突厥称臣纳贡,理应因势利导,早做决断才是。五位可汗之中,唯有达头可汗,论辈份、资历皆在摄图之上,而位居摄图、庵罗之下,可以为我所用。。。。。。”

    杨勇闻听此言,先是下意识地点了点头,继而又摇了摇头,并没有正面回应长孙晟,转而向他问道:“将军久留突厥,依你之见,宇文般若嫁与摄图之后,他夫妻二人日常相处得如何?”

    “千金公主何等的人物,殿下自不陌生。摄图得到如此一位才色双全的中土公主为妻,平素待她如同掌上明珠一般,虽尚称不上是言听计从,但只要是千金公主开口所请之事,摄图一定不会违拗的。”

    杨勇神色为之一呆,随即强挤出一丝笑容,向长孙晟致谢道:“有劳将军了。本宫因白日里父皇与大臣们论及北面之事,对突厥部族详情不甚了了,故传请将军前来,为本宫释疑去惑。方才听了将军一番言语,本宫对突厥之情形已有所略知,待日后有机会,本宫定当向父皇转奏将军之策,以不负将军一片忠诚之心。”

    长孙晟听出杨勇话中隐含有送客之意,忙知趣地起身告辞。杨广一眼瞥见鱼赞随着邹文腾返回了宜春殿,料想借粮之事已经办妥,遂也站起身向杨勇致谢告辞,带着鱼赞与长孙晟一道退出了宜春殿。

    “先生是独自一人来的吗?听说先生从突厥带回了几名突厥小厮,小王方才听先生讲说突厥源起,却从未见过突厥人长得什么模样,先生明日来府中授业,可否带上一两位,让小王开开眼界。”杨广一心记挂着长孙晟身边的突厥小厮,一退出宜春殿,张口就向长孙晟问道。
………………………………

第五十五章 胡儿师兄

    (求收藏、求推荐)奉车都尉只是个七品武职,长孙晟被杨广一口一个的先生叫着,颇不敢承当,又听杨广一心要见突厥小厮,只道他是少年心性,出于一时的好奇,哪里想到杨广会怀疑自己身边暗藏有突厥斥候,忙抱拳谦让道:“皇上只不过要某约略为王爷介绍些北地的风俗、人情,王爷大可不必以师礼相待。至于突厥小厮嘛,不必等到明日,现就有一位随我一同前来,此时正在东宫门外等候,王爷要见他,只须同某一同出宫便是。”

    杨广听得心头一喜,借着这个话题又向长孙晟探问道:“但不知先生此次从突厥一共带回了几位小厮,他们是自愿离乡背井,跟随先生返回长安的吗?”

    这句话问得过于露骨了些,长孙晟撩了杨广一眼,不明白这位初次谋面的小王爷为何会对自己身边的几个突厥小厮如此感兴趣,却也只能据实答道:“不敢相瞒王爷,随某回长安的共有八名突厥小厮,他们都是以往突厥各部落间发生冲突时战败一方的后代,随某回长安前,在突厥摄图部落中就在奴籍。某被摄图强留在突厥时,多承他们几个娃儿照料饮食起居,不忍他们继续留在突厥部落为奴受苦,于是便央得摄图允准,将他们八个尽数带回了长安。”

    “哦,原来如此。”杨广心中掠过一丝失望,心想:如果真像长孙晟所说,八个突厥小厮都是他提出带回长安来的,那么其中藏有突厥斥候的可能性就大大降低了。难道说是阿波可汗派来长安向朝廷贡献方物的使节随从中暗藏有突厥斥候?那也不对呀,听长孙晟方才所说,阿波可汗与摄图并不亲近,甚至彼此之间还有仇隙,他所派来的斥候怎么会主动与千金公主身边旧人的安若溪取得联络呢?

    他百思不得其解,也顾不得再向长孙晟一一探问八名突厥小厮各自的身世,只闷着头与长孙晟一道走出了东宫。

    东宫门外,鲜于罗和张须陀一见杨广和鱼赞从东宫门内走出,不约而同地迎上前来,鲜于罗牵过大青驴,忙不迭地就要服侍杨广上驴,打道回府。

    杨广抬眼四下张望,远远地瞅见东宫门外西边的拴马桩前,有一道身形瘦小的黑影手牵着一匹矮种胡马,长孙晟正向着他疾步走了过去。

    杨广摆手止住鲜于罗,径直跟随在长孙晟身后向拴马桩的方向走去。其时天已近三更,鲜于罗和张须陀生怕杨广有闪失,张须陀手擎着一支火把,鲜于罗忙撒开了驴的缰绳,两个人一左一右,紧随着杨广也跟了过去。

    长孙晟听到身后脚步声响,回头见是杨广带着两名随从跟在自己身后,甚是过意不去,忙向杨广施礼解释道:“我正要唤染干去见过王爷,怎敢劳动王爷亲自前来?”

    “染干?他就是随先生一道来的那位突厥小厮?”杨广挥手示意张须陀打着火把靠近拴马桩,借着亮光仔细地打量这名突厥小厮:只见他年纪与自己相仿,个头却比自己矮着一截,身着粗布短褐,光头没戴帽子,一头乌黑油亮的长发披散在肩头,越发衬托得身形枯瘦,甚至令人一眼望去,颇有几分弱不禁风的模样。然而,这突厥少年的目光却十分锐利,仿佛一对鹰眼,时刻都在注视着猎物,天生带着份机警和寒意。

    杨广与突厥少年四目相接,居然被他如矩的目光所摄,本能地将目光从他脸上挪开了,心下不免感到一分惊诧:这突厥小厮目光如此锐利,定非常人。

    “王爷,这是我在突厥收下的唯一一名徒儿染干。”长孙晟一面向杨广介绍着突厥少年,一面挥手命令染干上前来见过杨广。

    染干低下头,走到杨广面前,以手抚胸,向杨广鞠躬施礼,操着汉话一字一句地说道:“染干参见王爷陛下。”

    “错了,染干,只有对皇上才能称陛下,对王爷要称呼殿下。”长孙晟立马纠正染干,陪着笑向杨广解释道,“蛮邦小儿,有失礼冒犯之处,敬请王爷宽宥。”

    “染干既是先生收下的徒儿,按照拜入师门先后而论,也算得是小王的师兄,师兄免礼,以后咱们得多亲近亲近。”杨广有意和染干套着近乎,同时用眼角的余光不住向身旁的鲜于罗示意,要他靠近仔细打量染干两眼,看看能否辨认出染干就是七天前潜入王府,藏在安若溪宿房房顶上的那道黑影。

    鲜于罗最擅长领会主子的意图,当下会意领命,故意走近染干牵着的那匹矮种胡马,嘴里叨叨着:“叫我瞧瞧,这是头驴,还是匹马?”伸手就要去摘拴马桩上的缰绳。

    那匹矮种胡马一见有陌生人上来要牵自己,警觉地发出一声清亮的嘶鸣,两只前蹄陡地立起,直踹向迎面走来的鲜于罗。

    “小心。”

    说时迟,那时快,染干断喝一声,猱身窜至鲜于罗近前,一把将他推出了足有一丈开外,方才稳住身形。

    长孙晟也被眼前突如其来的一幕唬了一跳,见鲜于罗被染干奋力推开,并没有受伤,方长舒一口气,手指那匹胡马向杨广解释道:“王爷别瞧这马个头小,却最是认生,平日里除了染干和我两人,其他人都靠近不得它呢。”

    杨广两眼紧盯着鲜于罗,见他兀自立在一旁发呆,似乎全然没有辨认出染干是否就是潜入王府的那名不速之客,失望之余,尚没忘记由衷地夸赞染干道:“师兄果然身手不凡。先生,师兄的这一身功夫是得您真传吗?日后还请先生不吝赐教。”

    长孙晟摇摇头,答道:“染干自幼便是个没爹没娘的娃儿,一个人在草原上与虎狼为伴,天生的一副矫捷身手,若不是相中了这点,我是断断不会答应收他为徒,传授他骑射之术的。”

    杨广清楚地记得,就在方才,长孙晟曾说过,他带回长安来的八名突厥小厮都是战败被俘的突厥后人,尔今却听他说到这染干自小独自在草原上长大,心中顿生疑惑,此时碍于当着染干的面儿,又不便追问所以,于是当下便以天色已晚为借口,与长孙晟抱拳道别,并恳请他明日带染干一道来自己府中授业,以使自己能有机会进一步了解染干的身世、来历。
………………………………

第五十六章 鱼府掾的心机

    (求收藏、求推荐)杨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