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路隋行-第36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道歉,还望兄弟你切莫挂怀。它日但得机缘,本王仍盼望能与兄弟你共同做出一番大事来。”

    李靖正欲躬身抱拳答话,不想却被汉王杨谅跑过来,抢过话头,同杨广玩笑道:“怎么,二哥对李靖还不死心,临行前犹在想着从小弟麾下挖人哪。”

    杨广笑而不答,冲李靖挥了挥手,示意他暂且回避,独对着杨谅叮嘱道:“你毕竟年幼,日后遇事多向两位行台仆射请教,务须三思而后行。突厥方面前几天我已向你有所交待,两三年内尚不至有大的变化,而昨日我已托高句丽的王叔高连升返回故国,去劝说高汤晋京朝见父皇,在我走后,你也可多加关注此事,倘若真能促成此事,幽州可以从此无忧矣。”

    杨谅双手抱拳当胸,正色答道:“小王谨记二哥教诲。”

    杨广一向对这个年纪最小的弟弟颇有好感,此时见他在自己面前有意摆出一副僚属领受上司命令的架势,忍不住走上前伸手刮了一下他的鼻子,存心逗他道:“我可记住你这句话了啊,要是日后你在并州捅下篓子,可别怪我事先没提醒过你啊。”

    和杨谅哥俩一通玩笑过后,杨广暂时将对高连升的怀疑抛在了脑后,逐一和前来送行的李彻、李雄、杜彦牵手话别,殷殷叮嘱他们在留任河北期间,务必要竭心尽智,辅佐汉王镇守好北境,确保一方平安。李彻等人也向杨广表示,他们会一如既往地替朝廷镇守好边关,以不负晋王所托的。

    眼瞅着日影西斜,经段达等人提醒,杨广这才正式辞别了前来送行的众人,翻身上马,回头朝并州城的方向深情凝望一眼,扬鞭策马,南下而去。

    就在杨广从并州启程,返回长安赶赴新任的第二天,虞孝仁陪同愁眉苦脸,满腹心事的高连升也离开了并州,一路向东,返回高句丽劝说高汤亲赴长安,朝见大隋天子去了。

    半个月后,当他们即将进入高句丽国界时,虞孝仁却被镇守边关的高句丽军士挡在了国门之外。

    “你是隋朝将军,未经国王诏准,不得擅入我国境内。”领头的一位高句丽将佐操着半生不熟的汉话对虞孝仁说道。

    “我哪儿是隋朝将军,分明是你们王叔店里的伙计嘛。”虞孝仁眼巴巴地望着高连升,希望他能开口替自己说说话。

    孰料,高连升冷笑一声,只改用高句丽话向那将佐吩咐了几句,看都没再看虞孝仁一眼,就头也不回地带着随行的几名伙计扬长而去了,单把虞孝仁丢在了高句丽国界之外。

    “高连升,王爷真没错看你,你分明就是高句丽的细作,你快给我回来!”虞孝仁一急之下,冲着高连升的背影大呼小叫起来。

    而他的这通大呼小叫换来的,除了高句丽军士的几句斥责之外,却对高连升没有产生丝毫的效果。


………………………………

第578章 复设江陵总管

    杨广一行尚未返抵长安,朝廷就明发了一道诏旨:复设江陵总管。

    江陵本是后梁国都所在地,前朝宣帝执政期间,为防范后梁暗中联合南陈造乱,曾将后梁君臣赶到了随州,并在江陵设立总管府,统辖重兵,监管后梁。

    直至开皇二年间,后梁公主萧厄嫁给了隋朝的晋王杨广,两国既是宗主、附庸的关系,又成了儿女亲家,加之当时的后梁国主萧岿采取了亲隋远陈的图存策略,每年都要亲赴隋都长安朝见杨坚,贡献颇丰,所以,杨广和萧厄在并州成亲后不久,杨坚就下诏恩准萧岿将国都挪回了江陵,并撤销了隋朝的江陵总管及在江陵驻扎的重兵,以示对后梁的亲善。

    然而短短的三年之后,萧岿于开皇五年间驾崩,后梁质隋的太子萧综被杨坚送回江陵,扶持他继位做了后梁下一任的国主。萧综继位之初,犹对隋朝唯唯诺诺,时不时地派出朝中重臣来长安呈献贡物,但时隔数月,杨坚就屡屡接到密报,称萧综默许其王叔萧岩私下里恢复了和南陈的往来,并且一再拒绝了隋朝提出的要其向长安派出王子质隋的请求。

    后梁占地和兵力虽极其有限,却扼守长江中游要地,既能成为隋朝攻灭南陈的前沿,如其倒向南陈,则不免会成为妨碍隋朝突破长江天险的一道重要屏障,因此,杨坚果断地采纳了高颖等人的建议,做出了复设江陵总管,对后梁重新实施监管的决策。

    在江陵总管的人选确定一事上,还出现了一个小小的插曲。

    由于江陵总管手中握有重兵,担负着监管后梁的重任,杨坚原本想派自己的亲侄子杨雄出任此一职,却没想到镇守西北的秦王杨俊闻知朝廷即将复设江陵总管的消息后,竟率先上章,举荐其妻兄崔弘度出任此要职。

    崔弘度当时在出镇东都的太子杨勇麾下任许州刺史,政绩颇为突出,杨俊在自己上章举荐崔弘度出任江陵总管的同时,还写信给太子杨勇,请他也在这件事上多替其妻兄多说些好话,尽力促成此事。

    杨勇因欲拉拢同样曾立下军功的三弟杨俊(西北攻灭阿波一役)来牵制杨广,防止杨广一人独大,故而慨然答应了杨俊的请求,上章给杨坚,盛赞崔弘度文武兼备,不但精擅治州理政,更曾屡次率军平定过其治下的民乱,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能臣。

    由于有太子杨勇和秦王杨俊的接连保举,加之考虑到崔弘度是杨俊的妻兄,朝廷至亲的外戚,杨坚便打消了册任杨雄来出任江陵总管的念头,下诏调任崔弘度为江陵总管,给其兵马三万,负责监管后梁朝中动静。

    客观论说起来,崔弘度的确称得上是一位才能出众的州刺史,也不乏统军带兵之经验,可偏偏他身上有一条致命的弱点:过于自以为是,且对下属极其严苛、残暴,这就给了萧岩、萧综叔侄以瞒天过海的机会。

    崔弘度初到江陵上任之日,萧综亲率后梁群臣出城十里,迎接崔弘度,自执下礼尊奉崔弘度,并且主动让出自己的王宫以供崔弘度麾下的三万隋军驻扎。

    崔弘度在长安陛辞之时,曾听杨坚亲自嘱咐过他,称萧综为人行事与其父萧岿大不相同,与南陈朝廷颇多私下来往,提醒崔弘度切不可放松了对他的监管,甚至必要时可上章建言朝廷,发兵灭了后梁,以除后患。

    尔今崔弘度见萧综对他执礼甚恭,并且甘愿让出自己的王宫来给隋军当做军营,表现得像是惊弓之鸟一般,于是不自觉地便产生了轻视萧综的心思,向朝廷上章称,后梁国主萧综胆小怕事,一见朝廷大军压境,即吓得主动让出了王宫,据此观之,他即便有反叛之心,也无率军造乱之胆略、能为,请皇上尽管放心,有他率领的三万兵马在,后梁决不至有事。

    杨坚接到崔弘度的上章之日,恰逢杨广一行返抵长安,便传命杨广独自入宫,到临德殿见驾。

    依隋制,凡是藩王、重要的外臣回京,须先奏明皇帝,经皇帝允准后方可回自家府邸。因此,杨广命段达等人将王妃萧厄等家人护关回晋王府的同时,带着王韶等几位主要的行台僚属首先赶到了大兴宫门外等候皇帝传诏。

    如今听到父皇只命自己一人入宫见驾,杨广当即遣散王韶等人,独自跟随着前来传达诏命的苏仪儿到临德殿来见父皇杨坚。

    迈步进入大兴宫的正门时,杨广才倏地想起:那名首先发现张须陀的京兆衙门的狱卒不正和负责在此把守大兴宫正门的禁军将佐薛世雄是同名同姓吗?于是,便向苏仪儿打听道:“苏公公,不知这大兴宫的正门仍由薛世雄带人把守吗?”

    苏仪儿因原任长秋监使杨约新近调任到大理寺做了少卿,正一心巴望着能加官晋级,弄个长秋监副使什么的做做,又早已获知杨广此次回京前,已被任命为手握重权的雍州牧兼内史令,若得他替自己在皇上面前说上一句话,自然胜过他人十倍,便存心讨好杨广道:“王爷有所不知,薛世雄早在妖人高德上书,劝皇上退位的当日,就被娘娘下旨收监了,若不是后来有人在皇上面前帮他说话,皇上、娘娘格外开恩,只发落他到京兆府做了一名狱卒,恐怕他的脑袋早就搬家了呢。”

    杨广听了苏仪儿这番话,心下恍然:原来发现张须陀越狱的那个狱卒薛世雄就是原先带人把守宫门,行事十分认真刻板的那个禁军将佐啊。

    “咱家现给王爷道喜了。日后但有用得着咱家的地方,王爷尽管吩咐就是,咱家愿为王爷出力、效命。”苏仪儿趁机向杨广表白道。

    “苏公公是父皇跟儿前的红人,我哪敢吩咐公公办差、做事,公公客气了。”杨广心不在焉地和苏仪儿客气地寒喧着,加快了脚步,向临德殿大步走去。


………………………………

第579章 二王同日抵京

    出乎杨广意料的是,当他走进临德殿时,却一眼望见秦王杨俊也站在殿内。

    父皇杨坚正手拿一道奏章,向杨俊询问着什么,殿内除他二人之外,只有尚书左仆射高颖一位朝臣陪侍在侧。

    只听杨坚冲杨俊问道:“依朕观之,你的这位妻兄颇有些狂妄自大啊。此前,朕屡屡得报,查知萧综、萧岩确和南陈朝中暗地里往来密切,不无叛隋投陈之意。怎么,崔弘度到江陵上任还仅十几天的功夫,就上章给朕,信誓旦旦地宣称萧综决不会叛隋呢?”

    杨俊显然也是刚刚返抵长安,一副风尘仆仆的模样,又因才一入宫见驾就受到父皇的当面责问,一时不免有些慌乱,匆匆和走进殿来的杨广交换了个眼神,赔笑答道:“父皇明察,儿臣这就写信给崔弘度,问明个中详情,再据实向父皇禀明。”

    “不必了。”杨坚冲杨广招手示意,要他站到杨俊的上首去,这才拦阻杨俊道,“崔弘度既是你第一个举荐给朕的,且又是你的妻兄,朕还把他交给你来节制,再过几日,朕就有诏旨给你的。”

    杨俊虽碰巧和杨广同日抵京,却不知父皇传召他回京所为何事,此时听杨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