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路隋行-第20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场相较日间更加惨烈的攻防战就在树林外展开了。

    三座隋军方阵呈品字形布列于树林外的空地之上,相互间的距离保持在二三十米以内,结成方阵的隋军将士矛头一致冲外,组成了严密的防御阵型,迫使突厥骑军只能弃马步行,加入战团,一时间面对十倍于已方的敌军轮番进攻,倒也能应对自如,立于不败之地。

    然而,待两军相持至后半夜,隋军终因寡不敌众,在突厥军士十几次的轮番进攻之下,渐渐显露出了疲态,有那么几次,除达奚长儒亲自居中指挥的那座方阵外,另外两座方阵险些被源源不断涌来的突厥军士攻破,十几个回合下来,两座方阵当中的隋军将士死伤也接近了一半。

    任由此态势进展下去,撑不到次日天亮,三座方阵中的两座就会被突厥人攻破,从而面临着全军覆没的命运。

    当此危急关头,达奚长儒举目四顾,一眼望见了亲临阵前督阵的染干,正在几百名突厥军士的团团簇拥下,驻马于一处高坡之上观战。

    擒贼先擒王。达奚长儒心头一喜,旋即大声下达军令道:“全军向我靠拢,结成一座方阵,随我冲。”

    三座隋军方阵得到主将将令,迅速聚向一处,结成了一座方阵,在达奚长儒的率领下径直扑向高坡之上的染干。

    突厥军队立时察觉出了隋军的意图,从四面八方纷纷汇聚而来,堵住了隋军的去路。

    “尔等鼠辈,挡我者死。”达奚长儒急欲速战速决,大吼一声,舞动手中长矛,奋不顾身地头一个从方阵中冲杀而出,跃入了敌军阵中。

    主将尚且如此,隋军将士人人奋勇争先,跟在达奚长儒身后扑入了突厥阵中。

    突厥阵中,早有人认出达奚长儒是这支隋军的主将,呼喝一声,随即便有上百人将达奚长儒围在了中央。

    达奚长儒面无惧色,将手中长矛抡将起来,右刺右突,上撩下挡,以一人之力对战百人,非但没落半点儿下风,反而迫得突厥连连后退,渐渐逼近了染干所在的那处高坡。

    染干自出娘胎以来,还是头一回亲眼目睹如此激烈的格斗场面,坐在马背上,两眼紧盯着人群之中天神下凡一样的达奚长儒,浑然忘记了纵马躲避。

    达奚长儒迫得众突厥军士退至高坡下,陡然大喝一声,高高地飞身跃起,竟踩踏着敌军的肩膀飞掠而过,像一只大鸟似地直扑向驻马于高坡上的染干。
………………………………

第324章 守城重于救人

    染干不意高坡下于众人严密包围之中的达奚长儒竟能突然飞掠而起,破围而出,直扑向自己,急切间正要拔转马头逃走,耳边忽然传来一声闷哼。他稳住心神,回头观瞧,却见达奚长儒前胸被一杆长矛洞穿,从半空跌落了下来。

    “王子但放宽心,有末将在此,定保王子无虞。”原来,以长矛洞穿达奚长儒前胸的正是辅佐染干,统掌先锋大军的那位突厥老将。

    染干惊魂方定,一眼望见达奚长儒中枪坠地,不由得转惧为喜,从身旁亲兵手中要过一柄马刀,策马向前,就要亲手削下达奚长儒的首级争功。

    “王子小心。”

    突厥老将的话音未落,突然见中枪坠地的达奚长儒一跃而起,前胸处犹插着那杆长矛,抡起手中长矛,一把将染干跨下战马的两只前蹄扫断。

    那匹战马前蹄已断,扑通一声向前跪倒,顺势将马背上的染干甩了下来。

    变起仓猝之间,包括那位洞穿达奚长儒前胸的突厥老将在内,高坡上所有人等都被这惊人一幕给惊呆了。未等他们缓过神来,达奚长儒已用自己的身体死死将染干压在了身下,怒目向周围的突厥将士断喝道:“尔等速速退下,否则我便立即拧断了他的脖子。”

    染干虽非无能之辈,但一来年少,临阵经验远不如达奚长儒丰富,二来转瞬间已被达奚长儒死死压在了身下,一丝也动弹不得,纵使身上有些功夫,到了此时,也施展不出,更为重要的是,他已被达奚长儒同归于尽的强大气场完全震摄住了,哪里还能动手反反抗?

    高坡上的突厥将士眼见身为先锋主将的染干被血人般的达奚长儒压在身下、牢牢制住,登时慌了神,以那名突厥老将为首,一干人等缓缓向高坡下退去。

    达奚长儒胸前致命处被一枪洞穿,血流如注,用足最后一丝力气拚命将染干压于身下,堪堪捱到了高坡上只剩下了他和染干两人,终因失血过多,再也难以支撑下去,眼前一黑,栽倒在地,失去了知觉。

    万幸的是,被他死死压于身下的染干在一片漆黑之中竟没有及时发现达奚长儒已然人事不醒了。待他察觉出不对,试探着奋力从达奚长儒身下挣脱,撒腿跑下高坡时,跟随在达奚长儒身后的隋军将士也有十几人冲上了高坡。

    达奚长儒用自己身负重伤逼迫高坡上的敌军后撤,也为全军羸得了宝贵时间,使这支千把人的隋军队伍面对数十倍突厥军队的围攻获得了一线生机,免遭全军覆没,经过一整夜的奋力厮杀,陆陆续续冲上高坡与他会合一处的隋军将士虽仅有不到三百人,但同时也令突厥人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当经过近一天一夜的昏迷,于和突厥铁骑相遇、交战的第三天清晨苏醒过来的达奚长儒睁开双眼时,饶是他身经百战,也不由得被眼前的场景惊呆了:高坡之上,满目都是敌我双方军士的尸身,围拢在自己周围,用身体护住自己的只留下了几十名身负重伤的隋军将士。再定睛往这些将士身上看,达奚长儒不由得淌下了两行热泪:这些尚有一口气在的麾下将士身上尽皆伤痕累累,负伤之处各人尽管不甚相同,但这些将士身上却有一个共同之处,每个人的双手都露出了森森白骨,白骨之上还沾着敌人的斑斑血迹。。。。。。

    达奚长儒眼含热泪,挣扎着坐起身,挨个抚摩着每一名有幸在这场恶战当中存活下来的将士,他难以想像,在自己昏迷的这一天一夜时间里,这些将士经历了怎样的一场恶战,才杀退了突厥人的进攻,保护着自己支撑到了现在。

    “大将军派援军来了吗?突厥人已经撤兵了吗?”达奚长儒强忍着胸前的伤痛,向这些将士问道。

    “将军,突厥人是被咱们这些人给赶跑的。”一名失去双腿,年纪仅有十六七岁的小兵脸上洋溢着兴奋的神情,脆声应道。

    时间闪回到两天前,奉旨镇守弘化城的右武候大将军虞庆则于达奚长儒所部在周盘遭遇突厥铁骑主力的当日午后,就接到了达奚长儒的求援信息,然而,当虞庆则从达奚长儒派回弘化城求援的斥候口中得知了南下来犯的是突厥大可汗亲领的主力部队时,他未假思索,当场就做出了一个令人难以相信的决定:紧闭城门,坚守不出,同时,指派自己尚未动身北上的儿子虞孝仁立即赶回长安,向朝廷禀报突厥主力从弘化方向大举入侵的讯息。

    虞孝仁手持父亲亲笔拟下的紧急军报,临行前不无忧虑地曾提醒虞庆则:“蕲春郡公(达奚长儒)是太子一向亲信敬重的猛将,父亲要是坐视他所部受到突厥主力围攻而不发兵出城相救,会不会被太子怪罪呀?”

    虞庆则显然已想到了这一层利害关系,阴沉着脸回了儿子一句:“皇上只交给我两万兵马,守城重于救人。要是太子有所怪罪,皇上跟前为父自有说辞,你年纪尚轻,于这些关节利害知道得甚少,今后须当时时留意,方不致因小失大,白白丢了自家性命尚不知因何缘故!”

    虞孝仁好心提醒父亲,却换来了一通训斥,委屈地瘪了瘪嘴,没敢多说什么,打马出了弘化城,一路纵马向东,返回长安报信去了。

    更令虞孝仁感到莫名惊讶的是,大隋朝的开国皇帝隋高祖杨坚接到他父亲发回的军报后,竟对虞庆则未发兵救援达奚长儒一字只字未提,当即命传刚刚出使东北诸部返回长安的长孙晟进宫议事。

    据此看来,父亲果然是老谋深算,猜中了皇帝的心思:守城胜于救人。损失两千人的一支军队相比被突厥攻下弘化城而言,实在是不值一提啊。虞孝仁亲身经历了这件事,对其父凭添了一份敬仰之心,又从太子那里得知腊月初八长安城中并无异动的信息后,便急匆匆地策马离京,赶去并州向杨广复命去了。
………………………………

第325章 腊八施粥会

    太子杨勇因成功地预防并妥善处置了腊月初八长安城中的异常举动,近两日未得休息,今日入宫较以往晚了一个多时辰,却在东宫见到了前来向他打听腊月初八长安城中动静的虞孝仁。

    他以腊月初八当天,长安城中一切如常,并未查知有歹人举办什么佛祖贺道会为由,三语两语打发走了虞孝仁,却因从虞孝仁口中意外地得知了突厥大举南下入侵的消息,自己也急忙更衣已毕,入宫见驾。

    十多天前,当杨勇接到杨广向他报警的那封亲笔信之初,的确实实在在吓了一跳:一切果如杨广信中所做推断,有人胆敢在长安图谋造乱的话,那么他这个亲领禁军的当朝太子身上的责任就太大了。

    于是,杨勇一点儿也没敢大意,当即传请京兆尹苏威来东宫会商应对之策。然而,当苏威奉命来到东宫时,杨勇并没有拿出杨广写给他的那封亲笔信给苏威看,而是以目下朝廷南北两路用兵为由,要苏威统领之京兆衙门加强对进出长安城的各色人等的来往盘查,并明确指示苏威,自即日起,严禁任何僧尼信众进入长安烧香礼佛。

    苏威虽隐隐从太子不同寻常的指示当中察觉出了其中必有原因,但杨勇既不肯向他明说,作为臣下,苏威也不便向太子细问究竟,只答应一一遵命照办,便离开东宫回京兆衙门做出相应部署去了。

    待苏威一离开东宫,杨勇即命早已等候在侧室的舅舅左领军将军独孤陀和不久前因查破会真和尚一案刚刚晋升为左卫右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