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明朝做塞王-第7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去,老子贵为王爷,正要打下万里江山,怎么能无后呢?那岂不是给别人干了吗?朱楧使劲儿的摇了摇头,实在是接受不了这个现实,不过转念一想,这具身体的年龄还太小,现在都不满十八周岁,说不定是因为年龄问题,等再过两年就怀上了。

    朱楧也只能暂时这么安慰自己,不过这事儿多少得长一个心眼儿,以后一定要注意观察,实在不行还是早点找人看看比较好。

    孙云琦看着朱楧十分痛苦,十分惊惧的表情,心头不由得一紧,小心翼翼地试探道:“王爷,您怎么了?”

    朱楧这才回过神儿来,讪讪的一笑,对孙云琦道:“王后不必自责,繁育后代是两个人的事,岂能都赖到王后的头上?再说,其他两位妃子和两位昭仪不是也没有怀上吗?”朱楧说到这里,脸上浮现出明显的失落之情。

    孙云琦冰雪聪明,如何不知道朱楧的心里在想什么,立即站起来跪在地上说道:“王爷切莫自责,一切都是因为臣妾等人无能,与王爷无关。”

    吟荷见王后都跪在了地上,自然也是慌忙下跪,道:“臣妾无能,请王爷恕罪。”

    朱楧看着这两个可爱的老婆,心里叹道封建社会的礼法真是吃人啊,本来是夫妻双方的事,女方愣是要把责任都揽在自己身上,立即扶住孙云琦柔软的双肩,道:“王后,爱妃,快快起来。本王没有怪罪任何人的意思,你们不用自责。父皇也是二十多岁才有了长子,本王还不到十八岁,着什么急?”

    这话说的有一定的道理,不到十八岁的孩子没有后代是很正常的,孙云琦和她的这位丫鬟互相看了一眼,然后缓缓地站起来,道:“谢王爷。臣、臣妾等一定努力。”

    朱楧不厚道地笑歪了嘴,对着孙云琦调笑道:“若说努力也是本王努力,王后如何努力啊?”

    孙云琦的耳根刷地一下子红了,将头扎地低低的,喃喃道:“王、王爷,臣妾的意思是……。”

    就在这时,听薇将纸笔全都拿过来了,捧到朱楧的跟前,跪在地上举起来,道:“启禀王爷,您要的纸笔。”

    朱楧扭头看了一眼桌子,淡淡地说道:“放在那吧。”

    听薇低着头,轻柔地说道:“是,妾身遵命。”随后恭恭敬敬地站起来,将纸小心翼翼地铺放整齐,然后又将笔和砚台摆到一边,看的出来孙云琦平时也是很喜欢舞文弄墨的,因此她的丫鬟对伺候主人书写这一套流程十分地熟悉。

    孙云琦轻挪碎步,轻柔地走到桌子跟前,亲自给朱楧研磨道:“王爷又要设计什么新鲜的东西了吗?”

    朱楧走到孙云琦的身边,一手拿起笔沾了沾墨汁,另一只手搂住孙云琦的小蛮腰,笑道:“本王是想和王后算一笔账。”

    “算账?”孙云琦瞪大了眼睛,有点不可思议却又带有一丝高兴地说道:“王爷要算账不是应该找贤妃吗?”

    朱楧搂着孙云琦的小蛮腰,将她的娇躯紧紧地靠在自己的身体上,顿时感觉一股柔软涌遍全身,道:“不是什么复杂的账目,用不着麻烦那个神算子。王后足智多谋,正好可以帮本王参谋参谋。”

    孙云琦将身体紧靠在朱楧宽阔的胸膛上,她的丈夫有了事愿意征求她的意见,这对她无疑是一种尊重,虽然还不知道朱楧让她参谋什么,但是孙云琦的心中早已升起了一丝幸福的甜蜜,柔声道:“王爷有什么事能用得着臣妾?臣妾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朱楧一手搂着她的娇躯,一手拿着毛笔在纸上写写画画,边写边道:“我肃国目前共有军士十二个卫一个镇夷所,共计六万八千三百二十人,再加上原来王府的护卫一万零五百人,以及本王在囚犯中征召的一万人,共计八万八千八百二十人;除去在平定西藩之战中阵亡的四千余人,还剩八万四千余人。王后以为这点兵马够用吗?”

    孙云琦一怔,随后一脸严肃的说道:“王爷恕罪,臣妾是后宫之人,不能干预军国大事。”

    朱楧朝她的小圆屁股上拍了一下,笑道:“只是同你算个账而已,又不是叫你参与机务,你怕什么?”

    孙云琦还是不肯松口,满脸正色地对朱楧说道:“回王爷,臣妾闲暇之余也曾读过一些史书,历朝历代后宫干政都是祸乱之源,臣妾不想做她们那样的人。臣妾时刻以刘秀的光烈皇后和李世民的长孙皇后为榜样,希望可以一生恪守后宫本分,相夫教子。”
………………………………

第九十八章 士官制度

    朱楧看着自己这个尚有一脸稚气的小王后,心头不觉一乐,又是一个天真的人啊,忍不住笑着开导她道:“王后所读的历史都是从何处而来?”

    孙云琦不知道他问这话是什么意思,略微思索了一下,还是有一说一,道:“自然都是从史书中而来。”

    朱楧搂住孙云琦的肩膀,另一只手还是不停地在纸上乱画,笑道:“也就是说这些事都不是王后亲眼见的,都是别人说给王后听的了。”

    孙云琦冰雪聪明,这个时候自然猜出了朱楧的话外之音,但她是个很有心思的人,不会直接说破,而是顺着朱楧的话往下说,道:“臣妾非千百年前所生之人,自然是没有亲眼见到了。”

    男人自古都是好为人师,朱楧也不例外,见到自己的王后表现出这么小白的样子,忍不住给她科普道:“有道是‘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王后既然不是亲眼所见,又如何确定书上说的都是真话。据本王所知,刘秀的实录是在他和阴丽华的儿子刘庄的亲自监督之下修撰的,书上怎么可能会说阴丽华的坏话。阴丽华若真的是人畜无害,又怎么会把郭圣通挤下台。李世民做秦王时,他的老婆难道就不想让他当太子当皇帝吗?长孙氏估计也没少干预李世民的军国大事,夫妻之间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有多少异谋,这些事外人又怎么会知道?”

    虽然觉得朱楧说的有道理,但孙云琦还是不想让他觉得自己对军政有兴趣,更何况她根本就没有多少兴趣,略微地点了点头,道:“王爷说的有理,可是臣妾乃是一妇道人家,对于军国之事确实不甚了解,不敢胡言乱语,怕误了王爷的大事。”

    朱楧拍了拍她的后背,温柔地笑道:“好了,本王也不跟你兜圈子了,直说吧,本王想要养士。”

    “养士?”孙云琦一脸诧异地看着朱楧,她不是没有听说过这个词,战国四君子都是以养士著称,然后他们养的不是鸡鸣狗盗之徒,就是虚伪矫饰之辈,真正能排的上用场的,也就寥寥数人,相反秦国没有出现养士专业户,然而它的军力和国力却是最强的。

    孙云琦实在是不明白一向以务实著称的朱楧为何突然慕起了养士的虚名,莫非真像书上所说的那样,再理智的人也逃脱不了虚荣心的作祟?

    孙云琦用一双滴溜溜的大眼看了看朱楧,用试探性的语气说道:“王爷为何突然想要养士了?王爷不是经常教导我们不要务虚名而取实祸吗?”

    朱楧捏了一下她的下巴,微微笑道:“王后放心吧,本王养士不是为了务虚名,而是图实惠。本王养的不是别的士,而是武士。”

    后世的朱楧经常逛一些历史军事论坛,看过众位网友对世界各国、历朝历代的军队素质的分析,能引起他极大兴趣的除了老朱创立的明军以外,就只剩下了三支军队,它们分别是唐军、德军还有日本军队。

    朱楧并不是崇洋媚外之人,对日本军国主义给中国造成的伤害也深表痛恨,但朱楧认为任何一个人或者一个国家的成功都不是完全偶然的,肯定有其自身的优势,与其无脑谩骂,倒不如冷静下来分析,以求取长补短。朱楧通过对这三个国家的对比,终于发现了它们的军队之所以比较凶悍是因为一样相同的东西——军士贵族阶层。

    唐朝本来就是贵族建立的朝代,其政权的支柱就是军事贵族阶层,唐代的名将中除了少数人以外,大多出身于豪门。

    这是因为唐朝的贵族并不是无脑的富二代,而是一群有着极强的上进心和热血精神的人,他们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接受教育,读书识字、骑马射箭、刀枪棍棒无一不精,这也是他们相对于平民的最大优势。在和平年代,他们可以凭借着自身的才学及家族的帮衬步步高升,在战争年代,他们可以凭借着自身的武艺以及家族可以负担的起的精良装备杀敌报国,建功立业。

    因此,唐代虽然大礼发展了科举制度,但由于有庞大的士族的存在,寒门出身的士人长期以来一直受到压制。到了宋代之后,经过朱温发动的白马驿之祸以及几十年的战乱,士族阶层受到了巨大的打击,这才有了科举制发展的光辉时期。

    德军之所以善战,除了武器精良外,也是因为有着自小接受良好的教育和训练,并且一直传承着德国铁血精神的容克军事贵族阶层。

    至于日本,许多人认为这是一个撞大运的国家,明治维新之前什么都不是,明治维新之后凭借着一定的运气,一跃成为了世界列强。

    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其实日本一直以来都算是一个中等强国,唐朝时,日本被唐军打的一败涂地,并不是因为他们太弱,而是因为唐军太强了,那时候的日本已经开始屡次侵略朝鲜半岛,还建立了自己的殖民地,甚至是拥有百济国这个附属国,怎么能说弱呢?

    元朝时,元世祖忽必烈两次征伐日本失败,大多数人都是认为其中的原因是日本的运气太好了,元军两次都赶上飓风,以致全军覆没,国内的一些所谓的爱国青年更是持这样的观点,将日本贬得一无是处。

    朱楧一直不喜欢这些观点,倒不是因为他哈日,而是他认为要想战胜对手,首先就要正视对手,只是一味地意、淫是强不了国的。

    忽必烈两次东征日本失败固然有台风等天气原因,但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