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明朝做塞王-第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楧心头一蒙,我这才刚来没几天怎么就要让我回去啊,但还是领旨谢恩,道:“儿臣领旨,愿父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宣旨太监一把扶起朱楧,道:“王爷快起来吧。”

    朱楧顺势站起来,道:“敢问公公,我父皇和母亲是否安好?”

    宣旨的太监立即作揖,道:“奴婢不敢当。皇上和娘娘都安好,娘娘十分想念王爷,奴婢来之前,娘娘特意嘱咐奴婢告知王爷早日回京。”

    朱楧想起这个对自己疼爱有加的母亲,心中不免一恸,道:“我也很想念母亲啊,有劳公公了。公公在此先稍住两日,本王安排一下就随公公回京。”

    宣旨太监躬身,道:“奴婢谨遵王命。”

    王爷要回京面圣了,王府里自然又是一番忙碌。老朱给朱楧设计的体系十分完美,就算是朱楧不在王府里,肃藩的各项工作也能有条不紊的进行。

    朱楧决定这次只带黛奴回去,一来是黛奴想回去看看娘娘,二来京城毕竟是蓝幼澄的伤心地,况且她是蓝玉的女儿,就这么堂而皇之的被朱楧带到京城实在是有些不妥。

    为了弥补蓝幼澄,这两天朱楧都留宿在蓝幼澄的房间里。蓝幼澄躺在床上,搂着朱楧的脖子撒娇,道:“王爷这一走怕是要几个月才能回来,会不会想起奴婢啊?”

    朱楧笑道:“你把本王伺候的这么舒坦本王怎么能不想你,本王不带你去京城还有一层意思你可知道?”

    蓝幼澄将头靠在朱楧的胸膛上,道:“奴婢当然知道,王爷是想让奴婢给王爷看好我们肃藩的钱粮账目。”

    朱楧一个翻身将蓝幼澄压在身下,道:“我就知道瞒不过你这个鬼精灵的眼睛,我好不容易把财政大权收回来,你可得给我看好了。出了本王外,账目的事不能跟任何人说。”

    蓝幼澄抬头亲了一口朱楧的嘴巴,道:“王爷放心吧。王爷如此信任奴婢,奴婢铭感府内,就算是玉皇大帝下凡,也休想从奴婢嘴里问出一个字。”

    朱楧笑道:“你这个小丫头片子就是会讨本王的欢心,本王可警告你,你要是敢趁着本王走的这段时间偷男人,本王就从新把你发配到奴隶营中去。”

    蓝幼澄脸色一变,带着哭腔,道:“在王爷眼里奴婢就是这种不知廉耻的女人么?既然王爷如此不信任奴婢,那奴婢只好以死明志。”说罢,想要翻身起来。

    朱楧一把把她摁在床上,道:“你们怎么都那么喜欢以死明志?本王故意在逗你你难道听不出来?本王的女人怎么可能会看上别人!”

    蓝幼澄哭道:“奴婢生是王爷的人,死是王爷的鬼。哪能当的起王爷开这种玩笑?况且………”

    还没等她说完,朱楧一口堵住了她的嘴。

    第二天,朱楧带着黛奴和怀恩以及一众护卫随着宣旨太监入京了,这次是顺江而下,速度要快很多,经过十几天的跋涉,朱楧等人顺利来到了京城。

    第一件事自然是要去拜见老朱。朱楧穿好朝服,来到了阔别已久的紫禁城谨身殿,见到朱元璋后,纳头便拜,道:“儿臣拜见父皇,愿父皇万岁万万岁!”

    朱元璋面无表情的看了一眼朱楧,道:“起来吧,你一路走来辛苦了。”

    朱楧慢慢站起来,道:“谢父皇,儿臣想念父皇和母亲,归心似箭,不觉辛苦。”

    朱元璋没由头地问了一句:“你的屯田办的怎么样了?”

    朱楧就知道老朱肯定会过问这方面的事,对此早有准备,道:“回父皇,儿臣已经开垦了五百万亩良田,且已经全部播种,目前水利系统也已经兴修完毕,预计明年便可实现粮食自给,不再劳烦父皇挂心。”

    朱元璋微微点了点头,自己的孩子能自立,不再依靠家里,这是每个父母都乐意看到的,但所谓爱之深,责之切,老朱认为朱楧的做法隐患很大,所以忍不住要提点他一下,道:“朕听说你那里差点闹兵变,可是真的?”
………………………………

第四十四章 说服老朱

    朱楧一脸自信,十分轻松地说道道:“只不过是一个千户痴心妄想,儿臣的仪卫司早就掌握了他们的动向,布了个局,便将他们一网打尽,没有造成任何损失。”这句话半是承认,半是邀功。他了解老朱,自己的儿子能眼明手辣,遇事果敢,那可比做个乖宝宝让他高兴。

    说实话,老朱对朱楧处理这次兵变还是满意的,事先严密监控,掌握了对方的一切动向,然后将计就计,将其一网打尽,没有造成任何波澜。可谓一切尽在掌握之中。儿子能有如此心机和手段,老朱也就放心让他守边了。

    但是老朱因为年轻的时候吃的苦太多了,所以不想让自己的儿子们吃一点苦,有一点危险,在他看来,朱楧虽然平定了这次兵变,但如果不改变做法,还会有第二次、第三次兵变,到时候,他就不一定能应付的了了。

    朱元璋摆出一副教训的口气,询问道:“你可知道这次兵变的根源是什么?”

    朱楧早就料到老朱会这么问,对此做足了功课,道:“无非就是有人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想要蚍蜉撼树,这世道不自量力的人太多了,父皇登基后,不是还有人想着造反吗?”

    朱元璋明显对他这个回答不满意,沉着脸训斥道:“你将军户都变成自己的佃户,让他们给你种田,他们没了地,心中就会不稳。若诸位王公大臣都像你这般将地圈了去,那天下的流民就会越来越多,你真的不怕他们造反?”

    朱楧抬起眼来直直地看着朱元璋,眼神中满满地是坚毅和自信,道:“不怕!”

    朱元璋愣了一下,他从来没有见过有人用这种眼神看着他说话,确切的说是从来没有人敢用这种眼神看他,但堂堂的大明天子,怎么也不能被一个藩王压下去,脸色一边,立即威严万分,道:“为何不怕?”

    朱楧只说了三个字:“有粮在。”

    朱元璋一愣,他是何其聪明的人,经朱楧这么一说,立即明白了朱楧的用意。所谓竖起招兵旗,自有吃粮人,只要你手里有粮有饷,还怕招不到兵吗?有了兵和粮食,就算有个别的跳梁小丑不服气又如何,发兵灭了他就是,何惧之有?

    老朱当年打天下的时候实行的就是寨粮政策,说白了就是抢粮,只准自己辖区内的百姓留够自己家吃的口粮,剩下的全部征用,借此加上屯田才养活了庞大的军队,统一天下。没有强大的兵力,再会打仗也没用啊,王保保、张定边也不是吃干饭的。

    不过老朱为人还算厚道,得了天下之后,为了报答应天府附近的百姓对他的支持,减少了这一带的税赋。

    朱楧看着老朱的神情,知道他已经明白了几分,趁热打铁道:“父皇。儿臣以为,天下的人口总数短期内是不会有多大变化的,但依照儿臣的方法,短期内天下打出的粮食就会增加很多。这样一来,平均到每个人头上,分到的粮食也就会多。虽然这些粮食都是在儿臣手里掌控的,但若是那个地方有了饥荒,儿臣顺手就能拨粮赈灾,不会造成大面积的流民。儿臣以为,稳定人心的不是土地,而是粮食,若只有地没有粮,老百姓一样会流亡,一样会造反。”

    朱楧熟悉明朝末年的历史,崇祯年间,全国出现了大面积的干旱,赤地千里,这时候土地倒是不少,可是打不出粮食来又有何用?照样造成了大面积的流民,最后还推翻了明朝。

    经朱楧这么一点拨,老朱彻底明白了,点了点头,道:“善。吾儿有这种见识,为父也就放心了。”随后换了一副和颜悦色的神情说道:“你这次回来,出了觐见朕跟你母亲以外还有一件事要做。”

    朱楧愣了一下,不知道老朱葫芦里卖的什么药,道:“敢问父皇,是何事?”

    朱元璋慈眉善目的笑道:“成亲。”给儿子娶媳妇儿,不管是帝王还是百姓家,都是一件大喜事,都值得人高兴。

    “成亲?”朱楧着实吃了一惊,这封建社会的包办婚姻真是突如其来啊,自己一点风声都没听见,终身大事就这么定了?

    朱元璋笑道:“不错。女方是指挥使孙继达的女儿,朕见过了,很是端庄秀美,你母亲也同意,这件事就这么定下来了。”

    这件事发生在几个月之前。指挥孙继达是跟随朱元璋打天下的老人儿,在朱元璋屯兵定远时期就前来投奔。前文说过老朱是个很实际的人,所以他喜欢实在人,你若是在他跟前吟两句后世的著名诗词歌赋,他压根就不会正眼看你,因为他知道,这都是用来无事消遣的东西,根本不顶屁用。但你要是在他困难的时候,贡献出几石粮食,他的内心就会记住你的好。

    孙继达就是这样的实在人,当年老朱在鄱阳湖与陈友谅大战时,一段时间粮草供给不上来,孙继达就献出了自己私藏的四十船粮食,由此获得了朱元璋的好感。自此以后,朱元璋从不称呼孙继达的名号,而是亲切的呼其“老孙”。

    几个月前,孙继达前来京城朝见朱元璋。朱元璋一时兴起,就和这位老哥们拉起来家常,问道:“老孙有几个儿子?”

    孙继达回答道:“臣有九子二女。”朱元璋正愁自己的儿子没媳妇儿呢,按照自古以来的观点,一个人的品德性格与他的家风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老朱认为孙继达既是实在人,那他的女儿的品德也差不了。于是就命孙继达召他的女儿前来觐见。

    孙继达的两个女人颇为端庄秀美,动静有度,老朱一见之下十分喜欢,就将大女儿孙云琦许配给朱楧,二女儿孙云珠许配给朱栴。

    孙继达的两个女人颇为端庄秀美,动静有度,老朱一见之下十分喜欢,就将大女儿孙云琦许配给朱楧,二女儿孙云珠许配给朱栴。
………………………………

第四十五章 大婚

    朱楧也十分想念自己的母亲,在这皇城内,全心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