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明朝做塞王-第19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善良,人也很安分,更加不知道朱允炆将来削藩的事情,所以就一直认为朱楧会老老实实地做一个藩王,那么她的儿子也只能做一个郡王了。

    朱楧还没有傻到直接告诉她自己将来要自立的事,没有任何意义不说,还容易吓到她,道:“爱妃放心吧,寡人是不会亏待王儿的,王儿和太子出生之后,寡人要送他们礼物,你说该送什么好呢?”

    王爷想着给自己的王儿送礼物,这比王爷送她自己礼物更让黛昱竹开心,低着头甜甜一笑,道:“那臣妾就斗胆替王儿向王爷讨要了。古人云‘君子佩玉’,臣妾没想着王儿能有多么大的出息,只想着他能做一个读书明理的君子,平安的过一生,请王爷送他一块宝玉吧。”

    “玉?”朱楧转着眼睛想了想,这确实是个好东西,很能拿得出手不说,还很有逼格,只是他自从就藩以来,是惨淡经营肃国,那些金玉之物全都卖了换农具种子了,一时之间还找不到合适的玉器来送给他这两个没有出生的孩子,道:“好,寡人就送他们两块宝玉,肯定会让王儿喜欢。”

    “臣妾谢过王爷了。”黛昱竹将头埋到他的怀里,甜甜一笑道。今天晚上又不能临幸淑妃了,人家刚怀孕为了自己这点欲望就扔下人家跑到别人的寝宫真的很不合适,所以……只能无耻的找她的两个贴身宫女代劳了。

    有道是福无双至,祸不单行,这句话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对的,但在有时候也是错的,比如说人要是运气来了,出门都能被钱砸中。

    朱楧在哈密待了一段时间,正在琢磨着派人购买上好玉器的时候,得到了一个足以让他兴奋地多喝二两酒的消息——于阗的头领艾买提遣使朝贡,表示愿意归附肃国。

    于阗是唐代安西四镇之一,在今天的和田附近,地理位置属于南疆,虽然也有农业和种植业,甚至会中原人的养蚕,但由于地理气候的限制,规模有限,整体来说整个农业还不发达。但是,于阗却又一样很重要的资源——玉石,著名的和田玉就是产自此处。

    朱楧虽然对这些金珠宝贝不感兴趣,因为拥有这些玩意儿虽然能让老百姓富起来,但是对于君王却不是战略资源,不顶吃不顶穿,有了灾荒难道还能吃这个不成。不过,不感兴趣不代表没有用,有了这些东西之后,最起码可以用它来换取别的地方的战略物资,让他们去把玩欣赏这些艺术品充高雅吧,寡人只要钱粮兵马这些实在的东西。

    由于朱楧还没有回敦煌,就劳驾了于阗的使者又从敦煌赶到了哈密。朱楧在哈密的大王宫中接见了他。这位使者很上道,一进朱楧的大殿,就急走两步,跪到大殿的中间,叩头道:“微臣叩见王上千岁,千千岁。”

    朱楧看着跪在地下的这名使者,眼睛里都放出光来,这可是笔巨大的财富啊,伸出手来,微微一扶,笑道:“爱卿一路远来辛苦了,你们于阗国主欲归顺我肃国的事寡人已经知道了。尔等深明大义,能够弃暗投明,寡人之心甚慰,今后尔等就是我肃国的大臣,寡人自不会亏待尔等。”

    于阗本来是东察合台汗国的一部分,元末明初的时候东察合台汗国内乱,哈密独立出去了,于阗本来也想着独立出去,没想到黑的儿火者对他们十分强硬,立即发兵攻打,不得已又重新投靠东察合台汗国。

    现在东察合台汗国被朱楧胖揍了一顿,国力大损,对这些地方诸侯的控制力大为减弱,他们又不安分起来。于阗国主艾买提经过再三权衡,认为依照目前的态势,背靠着强大的大明朝的肃国必将雄霸西域,与其单干过几天皇帝瘾,不如趁早归降肃国,还可以提高自己的身价,于是遣使表示内附,永永远远做大明肃国的臣子。

    于阗使者在地上重重地磕了一个头,道:“多谢王上恩典,我于阗今后愿意永世为肃国的臣子,若有二心,天诛地灭。”

    “好,好,好。”朱楧十分满意地点了点头,笑道:“使者远道而来请降是有功劳的,寡人封你为礼部正五品正郎,待寡人与众臣研究出于阗的安置之法后,就派你回去复命。”

    这位于阗使者乐坏了,单单来了一趟跑了个腿就得到了一个五品命官的官职,虽然级别不是太高,但他也知道,依照于阗国的那点实力,艾买提投降之后也得不到多高的官职,更何况自己?弄个五品官已经是烧了高香了,给朱楧磕了一个头,十分感激地说道:“多谢我王,我王千岁,千千岁。”

    朱楧哈哈一笑,十分开怀,漫不经心的摆了摆手,示意他退下。这位于阗使者就恭恭敬敬地退出殿外,到驿馆歇息去了。

    接下来就是商量如何安置于阗的事了,由于朱楧将肃国的主要官员都带到了哈密,因此肃国所有的军国大事都是在哈密处理的,无非就是多浪费点驿站的运输费。

    朱楧随即召开了临时御前会议,讨论于阗归降后的安置问题,安置办法的总体思路就是既要能让于阗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又要将于阗彻底消化,不能使用羁縻制度,只得一个宗主国的虚名。

    为了表示对这件事的重视,朱楧特地穿上了隆重的九章衮龙袍,端坐在大王座上,一脸严肃的向着众臣说道:“诸位爱卿,刚才寡人的思路已经说的很清楚了,请诸位爱卿讨论一下,我们该如何安置于阗国主。”

    刘邦有一句名言说得很精辟:“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古代的少数民族都是畏威而不怀德,看着中原王朝强大了,就赶紧归附,混个侯爵等爵位当当,等到中原王朝一衰落,就立马翻脸,比翻书还快。

    依照众位武将的意思,干脆就直接发兵占领,将于阗国主弄出来随便找个闲职安排着,但朱楧刚才的话实际上已经明显拒绝了这种粗暴的做法。

    他的思路很明显,就是想让于阗起一个很好的示范作用,让周围的大小国家都看看,跟着寡人干事多么的好,有多少肉吃,如果一上去就把人家的地盘抢了,那以后谁还会归附你?

    众臣叽叽喳喳地讨论了半天,最后还是满腹谋略的兵曹判书管子玉站出来,冲着朱楧作了一揖,道:“启禀王上,臣以为可以设立于阗卫,封艾买提为于阗卫指挥使。”

    话音刚落,就遭到了一堆大臣的反对:“不行!指挥使是可以世袭罔替的,这不就是羁縻制度吗?若是将来他们还有异心,我们收服其他们来就要费很大的劲了。”

    事实证明,在于别人讨论问题的时候,一定要听别人把话说完再动口,要不然会被打脸。

    果然,兵曹判书管子玉一听这话就一脸不高兴地叱道:“尔等莽夫,且待老夫把话说完再说。据臣所知,于阗国主艾买提今年已经五十五岁了,垂垂老矣。我们封他为于阗卫的指挥使,准予其世袭罔替,这样既可以安他的心,又可以向其他地方做出示范,让他们看到,归降我肃国之后,我王不夺其地。同时,我王可以将于阗国主的几个儿子都招到朝廷来任命官职,一来收买人心,二来起到牵制于阗国主的作用。等到于阗国主去世之后,我王在将于阗卫撤销,此时他的儿子们都在朝廷为官,想来也不会弄出什么乱子。”

    果然是老狐狸,朱楧居然不厚道的笑了出来,这条计策真是歹毒啊,所谓慢刀子割肉应该就是这种操作吧,这样既能达到使得于阗起示范带头作用的目的,又可以在将来轻而易举的收服它,心思单纯之人可想不出这样的妙计啊,十分高兴地点了点头,用赞许的目光看了看他亲自挑选的兵曹判书,道:“兵曹判书果然谋略过人,此计甚好。另外,寡人决定,于阗卫下辖五个千户所,其中的三个千户所有当地驻军组成,另外两个千户所由寡人派兵给予补充。”

    这位年轻的王爷更是狠毒啊,这样以来,就算于阗国主将来起了异心也不敢轻举妄动了,他的那三个虾兵蟹将组成的千户所,如何能吃得掉大明肃军的两个齐装满员的千户所?待到援军来时,他肯定就要被打包带走了。

    “王上英明。”众位大臣纷纷下拜,齐声附议道。讨论到这个份上已经没有什么可争议的了,以上的方略无疑是最好的方略,众人对此都表示认同。

    接下来,就是争一争于阗的玉石了,毕竟那个鸟不拉屎的地方也就这么一点值钱的东西,如今好不容易归附了肃国,怎能轻易放弃?

    众位大臣互相看了一眼,有偷偷看了看朱楧的脸色,见他的样子还算是高兴,说道:“启禀王上,在王上的带领之下,我肃国的工商业有了长足的进步,民间也有了专门做玉石生意的人,敢问王上可否将玉石的开采权让于民间,让利于民,以改善人民的生活?”

    靠。金钱真是这个世界上最有魔力的东西,可以让人一次次地铤而走险,这些人明明知道自己松口的几率不大,还一次次地尝试,真是难为他们了,什么让利于民?普通的老百姓能有资格有实力开采玉石吗?还不是那些跟你们有各种关系的商人才能开采?到时候你们官商勾结将国家的资源都弄到自己手里,让寡人像崇祯一样穷死,你们在转头投奔弄死寡人的李自成,然后再在回忆录、史书里将寡人大大贬低一顿,将你们的形象大为提高,你们名利双收,让寡人来当冤大头,想得倒美,直接板起脸了一口拒绝道:“不可,玉石乃是国家资源,只能由寡人派去的矿监专营,另外,若是外地有商人能为我肃国运来大量的盐和铁,那寡人也可以颁发给他一定期限的玉石开采权。”

    这个办法的灵感来自于老朱设置的开中法,即用厚利来鼓励商人们运来自己所需要的战略物资。封建社会的统治者虽然出于种种原因都在抑制商业和商人,但谁也无法忽视商人巨大的力量,因此,聪明的统治者都很善于利用商人的这种强大的搬运能力。

    这一下子群臣都傻了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