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行分化和破坏工人运动的卑鄙活动。他的这一背叛无产阶级事业的行为,无论在法国党内还是在国际范围内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在法国党内,以饶勒斯为首的右倾机会主义集团极力支持米勒兰入阁,认为这是形势发展的需要,是〃社会党的发展和强大的明显标志〃 ,它有助于无产阶级夺取政权;而盖得派和布朗基派议员则非常愤慨,为抗议米勒兰的入阁行为,退出了联合党团,单独组成了革命社会主义党团。1900年10月在巴黎召开的第二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就是国际范围内马克思主义者与伯恩施坦主义者的第一次正面交锋。在这次代表大会上,米勒兰问题成为中心议题。意大利社会党人恩利科·费利和考茨基分别提交了决议案。费利提案认为,在资产阶级制度下,要夺取社会权力,只有占据议席,而要这么做就要依靠党本身的力量,即依靠组成阶级政党的工人的力量,并且必须禁止任何社会党人参加资产阶级政府。社会党人对资产阶级政府应当保持不屈不挠的反对立场。考茨基提案认为,在政府实行集权制的国家里,政权是不可能一部分一部分地夺取的。个别社会党人参加资产阶级政府,不能看做是夺取政权的开始,只能看做是迫不得已采取的暂时性手段。在政治形势要求这么做时,这就是一个策略问题,而不是原则问题。大会围绕这两个提案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费利提案的支持者强调策略与原则的统一性,认为一个人〃不可能同时为两个阶级服务〃,参加资产阶级政府〃就会是为资产阶级的政策和罪行承担责任〃,米勒兰入阁直接违背了国际的原则,应该受到谴责。考茨基提案的支持者则反复强调米勒兰入阁是一个策略问题而不是原则问题;饶勒斯对考茨基提案表示支持,认为它可以被接受;有的支持者甚至认为,米勒兰入阁才表明他真正走上了一个战斗岗位。大会最后以29票对9票通过了考茨基的〃橡皮性〃提案,这一结局标志着以考茨基为代表的〃中派〃的产生。
在巴黎大会关于米勒兰入阁问题的争论中,基本形成了左、中、右三派。以费利、盖得为代表的左派从原则上谴责米勒兰的背叛行为,并坚决主张对米勒兰的叛卖行为予以制裁;他们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无产阶级革命,既与右倾机会主义划清界限,也同〃中派〃彻底分裂。以考茨基为代表的〃中派〃站在调和的、折中的立场上,制造各种听起来好像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而实际上则是地地道道的机会主义理论,这一理论的实质就是寻找各种借口躲避革命。以饶勒斯为代表的右派极力赞同和支持米勒兰的叛卖行为并为其辩护;他们公开否认资产阶级的自由主义与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之间在原则上的对立,否认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直接地反对无产阶级革命,主张资本主义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中、右三派之间的矛盾经过1904年第二国际阿姆斯特丹大会关于米勒兰问题的继续争论和1907年斯图加特代表大会、1910年哥本哈根代表大会及1912年巴塞尔代表大会关于帝国主义与战争问题的争论日趋激化,分裂日趋明显;修正主义集团逐渐地篡夺了第二国际的领导权,在国际中占据了统治地位。
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第二国际大多数社会党的领导人都背叛了第二国际巴塞尔代表大会所规定的革命原则和无产阶级的国际主义义务,公开站在本国资产阶级政府的立场上,打着〃保卫祖国〃、〃保卫国内和平〃的幌子,支持帝国主义战争;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右派堕落为公开的社会沙文主义者,〃中派〃则变成暗藏的社会沙文主义者。鉴于第二国际的大多数政党公开投入本国资产阶级的怀抱,转向社会沙文主义的事实,列宁宣布:〃第二国际(1889…1914)大多数领袖背叛社会主义,意味着这个国际在思想上政治上的破产。〃

二、对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的理论批判

1。卢森堡站在反对伯恩施坦的最前列

在资本主义时代发生新变化、马克思主义理论面临新挑战的情况下,伯恩施坦主义理论受到了资产阶级的欢迎,但同时也激起了马克思主义者的强烈不满,二者展开了对垒和较量。卢森堡、倍倍尔、考茨基、拉法格、普列汉诺夫等马克思主义者纷纷撰文,在抨击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的基础上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罗莎·卢森堡大学期间就认真刻苦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积极投身于波兰革命斗争。1898年移居德国后,加入德国社会民主党。这时正值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理论公开化,她立即参加了德国社会民主党左派与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理论的论战,坚定地站在斗争的最前列。在反对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理论的斗争中,卢森堡为捍卫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纯洁性,不仅对伯恩施坦的理论观点和策略主张进行了批判,而且在这一批判中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作了阐释。弗兰茨·梅林在给卢森堡的一封信中对此作了高度评价:〃在反对伯恩施坦的斗争中,您站在最前列。〃卢森堡在反对伯恩施坦修正主义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其重要文献首先集中于她1898年9月在《莱比锡人民报》上连续发表的论文,这组论文后来收入1898年出版的《社会改良还是社会革命》一书的第一部分。在这组论文中,卢森堡针对伯恩施坦《社会主义问题》对马克思主义崩溃理论、危机理论等的责难和怀疑,批判了他的修正主义论点,阐释了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理论。
在批判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理论、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命运作出思考中,卢森堡虽然在对一些理论问题的论证上还有不足之处,甚至在某些理论上还犯有机会主义的错误,但她始终是一位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正如列宁所说的那样:〃鹰有时比鸡飞得低,但鸡永远不能飞得像鹰那样高。罗莎·卢森堡。。。。。。虽然犯了这些错误,但她始终是一只鹰〃 。

2。倍倍尔对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理论的批判

奥古斯特·倍倍尔是德国和国际工人运动的著名领袖,德国社会民主党和第二国际的创始人和主要领导者之一。他作为一个革命实践家,在领导德国工人运动中,研读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大量著作,提高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在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方面也作出了重要贡献。当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理论观点产生后,倍倍尔就公开表明自己对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理论观点的态度,他说:〃我不赞成伯恩施坦的观点,在一些重要的问题上我同他有分歧。〃 就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理论问题,他在1899年德国社会民主党汉诺威代表大会上作了长达6个小时的报告,在1903年德国社会民主党德累斯顿代表大会上作了长篇发言,以大量的统计数字和详细的分析说话,驳斥了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理论观点。列宁赞誉他是〃捍卫马克思主义观点和为工人政党的真正社会主义性质而斗争的典范〃 。
在反对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理论的斗争中,当卢森堡明确提出要把批判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理论在德国社会民主党斯图加特代表大会上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的策略原则议题展开讨论时,倍倍尔的看法不同,他不主张在党的代表大会上来谈论这个问题。他认为,伯恩施坦所论及的并不是党的〃策略〃问题,而是党的〃基本观点〃问题,对伯恩施坦这些问题的态度,必须在报刊上加以透彻的讨论,特别是在伯恩施坦的观点在党内已产生影响的情况下,更应该在党的代表大会之外〃客观地进行争论〃 。因此,倍倍尔在党的这次代表大会之后通过各种方式对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理论进行了尖锐的批判,对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理论的根源及其实质作了深刻的剖析。
倍倍尔在德国社会民主党的两次代表大会上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德国社会民主党基本纲领的捍卫,成为与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理论进行斗争的旗帜。他对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理论的严厉而尖锐的批判,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留下了宝贵的篇章。

3。拉法格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独创性思考

保尔·拉法格是法国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活跃于国际国内政治斗争的舞台。他一生中同拉萨尔主义、巴枯宁主义、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作过坚决的斗争。在马克思主义面临新的挑战时期,面对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理论观点,他起初认为伯恩施坦的堕落是一种〃生理现象〃,是〃多年来精神过度疲劳的结果〃。但是,随着与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理论斗争的深入,他很快就认清了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的实质并与之作了坚决的斗争。在这一斗争中,他虽然没有能够提出新的理论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但是他却以对伯恩施坦修正主义哲学基础的剖析为前提,矢志不移地把马克思主义理论运用于不同的领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作出了许多具有独创性的思考。列宁赞扬拉法格为〃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最有才能的、最渊博的传播者之一〃 。

4。普列汉诺夫对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理论的批判

格奥尔吉·瓦连京诺维奇·普列汉诺夫是俄国马克思主义的先驱,他创立和领导了俄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团体……劳动解放社,积极参加过反对沙皇制度的革命斗争。从1883年到1903年,普列汉诺夫翻译和出版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许多著作,撰写了大量阐述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优秀著作,如《社会主义与政治斗争》(1883)、《我们的意见分歧》(1885)、《论一元论历史观之发展》(1895)、《论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问题》(1898)、《伯恩施坦与唯物主义》(1898)、《唯物主义还是康德主义》(1899)、《再论唯物主义》(1899)等。这些著作〃是整个国际马克思主义文献中的优秀作品〃 ,为捍卫、传播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可以认为,这一时期是普列汉诺夫一生中功绩卓著的时期。
当伯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