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话语操纵术-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也可以像欧洲人那样定义自己的工作时间,比如你可以每天只检查两次电子邮件,告诉你的同事们你会在哪段时间完全停止工作,这样你就可以从无穷无尽的邮件或电话中解脱出来。
    “当然,如果想要随时与商业伙伴保持联系,你也完全可以这么做,但一定要注意,你的商业伙伴可能未必这么想,哪怕是同一个部门的同事,也会有自己的工作习惯—而且他们的工作习惯很可能跟你完全不同。要想赢得这些人的支持,一定要学会尊重他们的工作习惯。在开始下达指令之前,一定要退后一步,琢磨一下对方的工作习惯,弄清楚怎样才能更好地激励他们,把他们变成你的支持者。
    用政府的话来说,这叫外交礼仪,所有外交官在驻外之前一定要接受大量相关培训,详细了解在派驻国哪些事情能做,哪些不能做。在今天这个时代,我们每个人都会在某种程度上扮演外交官的角色,所以千万不要忘记,在一个国家适用的礼仪在另外一个国家可能反而是禁忌。
    如何分析有代沟的人
    抛开国界和语言的因素不谈,即便是在同一个文化背景之中,我们也仍然有可能遇到一些巨大的鸿沟—比如代沟。尤其是在当今这个网络和电子商务时代,更是如此。新生代和婴儿潮一代几乎会在各种问题上的看法都不一致,婴儿潮一代如今都是大权在握,掌握着资金、营销、分销等主要环节,但在技术、学习方式、工作用语、商务礼节等方面,新生代已经向他们发起了反击。
    正因如此,你需要了解该如何跟不同年龄段的人打交道。有些话25岁的人千万不能跟一个50岁的人说,有些话50岁的人也不应该跟25岁的人说。我们将会在随后的内容中详细谈到这一点。
    不同年代的人沟通之所以出现问题,是因为很多人在跟其他年龄段的人沟通时往往没有想到对方的生活状态。人们往往会推己及人,会误以为很多人都在用跟自己一样的视角看问题,他们根本没有想到,自己感觉很正常的言行举止可能会让另一代人感觉难以忍受。
    打个比方,一位年长的人可能会认为年轻的小同事一定已经掌握了某些技能,所以他不会对后者进行任何的培训或告知。另一方面,这位小同事可能内心有很多疑问,但却不敢去问年长的老大哥,因为他害怕暴露自己的无知和稚嫩—事实上,很多刚刚参加工作的人都会有这种心理。有时候是年长同事的一些做法造成的,比如上次有小同事向他请教问题时,他会叹口气,说些类似于“唉,我还不如自己做呢!”之类的话。由此可见,这种影响是双向的。
    20几岁、30几岁、40几岁、50几岁的人都是怎么跟其他年龄段的人打交道的呢?下面是一些基本的原则。
    20多岁30出头的人往往比较直接,他们会很清楚地表明自己的需求,自己对同事、公司,以及自己的职业生涯的期待。一般来说,他们都是刚开始第一或第二份工作阶段,他们希望多积累一些职业经验,希望为自己的个人简历加分,所以公司的长远规划可能并不是他们所关心的问题。他们几乎每隔几年就会换份工作,一方面积累商业经验,一方面也会偶尔进修充电。在跟这些人打交道时,我的建议是:如果比他们年长,你就要学会扮演导师的角色,跟他们分享你的知识或技能。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你将赢得他们一生的尊重。
    30多岁接近40岁的人通常会处于职业生涯的中期,他们在公司中既会遇到比自己年长的人,也会遇到年轻的新同事。他们一般会处于第一或第二份管理工作阶段,正野心勃勃地向上攀登。他们可能在年轻时多次跳槽,现在他们最关心的是如何建立自己的声誉,通过在某家公司的业绩赢得业界的尊重,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他们甚至会不遗余力。
    到了这个阶段,他们往往会比20几岁时更有耐心。在跟这种年龄段的人打交道时,要学会帮助他们爬上高级管理层。如果你比他年长,不妨多指点或提携他们,如果你比他们年轻,你可以尽最大努力支持他们实现目标。
    无论从职业还是从个人角度来说,人到了50多岁之后,思想会跟年轻人大大不同。他们那一代人大都强调忠诚,如果可能的话,他们甚至会在一家公司一直工作到退休。他们在工作时不喜欢抱怨,而且也从来没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正因如此,他们可能对满腹牢骚的年轻人一百个看不惯—但很多20多岁、正处于人生黄金时期的年轻人往往都有这个毛病。对于年轻人来说,一定要尊重50多岁的上司或同事。记住,他们吃过的盐甚至比你吃过的米都多。就算你在完成某件任务时有更好的建议,也一定要小心,要讲技巧,在讲话的时候要考虑对方这么多年来的经历和积累。
    可怕的“关系砍刀”
    如果你的确想要破坏或彻底切断跟某人的关系,方法非常简单,你只要故意说错几句话就行了—哪怕一句也行。如果你不想这么做,那就要学会在开口之前先做个深呼吸,一定要留意自己所说的话。
    记住,千万不要跟年长的同事说这些话:
    ● 我想你肯定不懂这项技术,所以我把这项目交给其他人了。
    ● 你怎么一直迟到,是身体不太好吗?
    ● 你在这些客户身上投入的时间太多了,赶紧开拓新客户吧。
    ● 你们这儿还有年轻些的人吗?我们的团队需要一些新思维。
    ● 赶快,直奔主题,说重点。
    ● 我们已经不这么做事了,这样做太老套,像是上个世纪80年代的做法。
    千万不要跟年轻的小同事说这些话:
    ● 当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
    ● 赶快去,把事情做完……
    ● 我知道你以前从来没干过这个……
    ● 这可能有些太复杂,你经验还不够……
    ● 你怎么会这么想?所有人都知道这想法不太现 实……”
    ● 还是我来告诉你该怎么做吧,或者干脆我自己动手—这总比你自己琢磨容易得多……
    ●你在大学里到底都学了些什么?
    你是已经快到截止日期了,还是你的孩子感冒住院让你一宿未睡,或者是你已经达到极限了……不管什么原因,在开口之前,你一定要花点时间想清楚自己要说的话。
    想想看,有哪些话是你永远都不应该说的,把它们写在一张纸条上,然后把纸条撕碎,扔进垃圾堆。再写下一些你要经常说的话,把它们贴到你经常能够看到的地方—冰箱门上,卫生间里,反正就是一些你每天都会光顾几次的地方。
    艾伦的故事
    这种情况经常发生。一位年轻人要向一群高级管理层(年龄通常要比年轻人大很多)提建议,可结果却发现对方根本不买账。“老家伙”们可能已经习惯自己以前的做事方式了;而年轻人则认为老一辈的做法效率低下,明显已经过时了。
    我的一位客户的儿子—艾伦,就曾经遇到过这种情况。艾伦刚刚25岁,是一位IT高手,可在他的公司同事们看来,艾伦“乳臭未干”,只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小伙子。但作为一名技术高手,艾伦对IT行业的发展有着非常深刻的理解,他相信,市场上最近推出的一些软件不仅能够大大提高公司员工的工作效率,而且可以降低很多不必要的损耗。
    艾伦的上司对艾伦非常信任,他要求艾伦举行一次产品演示,来改变公司那帮“老家伙”们的想法。而艾伦也把这看成是自己在公司“扬名立万”的一次好机会,于是他一口应承下来,但当他开始着手准备的时候,他才发现,事情根本不像自己想象得那么简单。
    在准备过程中,他旁听了一些产品演示,结果发现,那些跟自己年龄相仿的演示人员经常会落得灰头土脸,他们的新理念根本得不到重视,甚至会受到羞辱。他可不想得到这种待遇。除此之外,他所倡导的新软件属于高科技,公司里的很多同事都不太熟悉,所以这很可能会让前来听演示的人感觉有些不大自在,甚至会感到紧张和焦虑,抵制是在所难免的。
    艾伦给我打来电话,告诉我他要做的事情,以及他可能会遇到的问题。他需要向公司高级管理层做一场演示,介绍一套新式的IT系统,希望能够以此提高公司的库存管理水平。我让他立刻列出新系统的一些优势和劣势。
    ● 优势 他认为这套新系统非常适合自己所在的公司,绝对可以大大提高公司的库存管理水平。
    ● 劣势 该系统非常昂贵,而且可能需要改变公司现有的许多工作流程,会让几个部门的人感觉不太舒服。除此之外,这次来听演示的人都对技术不太熟悉,他们很难接受一个年龄只有自己一半的年轻人的建议。
    艾伦预料到自己的演示可能会引起很多争议和不信任,但他同时也很清楚,如果能够克服这些障碍,赢得人们对这一项目的支持,他很可能会因此得到管理层的重用。于是我们开始规划这次演示。
    我建议他列出会参加演示的人,找出其中最有影响力的那些人,以及那些最可能提出反对意见的人。
    然后我让他分析一下有多少人的工作会受到这套新系统的影响,以及这套新系统将给他们带来哪些好处—比如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大大降低单位库存成本等。我给他看了WIIFM表格,然后他根据我的建议定出了一套演示策略。
    演示开始之前,艾伦找到了一些关键人物,大致谈了一下自己将要演示的软件。虽然他很清楚这套软件的优点和缺点,但他还是虚心听取了别人的看法,同时对他们的意见表示尊重。他事后给我打来电话,感谢我提出的建议。他告诉我感觉差不多可以开始做演示了。
    演示当天,艾伦在向大家表示欢迎的时候感觉充满自信。他很清楚,有些听众已经是自己的坚定支持者了,虽然有些人还没有被说服,但他大概也明白对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