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农业中华-第8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宋教仁叹了口气。不说话。

    王麟倒是很欣赏地道:“早就听说张大人是调查教授,学以致用,这是办学的根本。不过也请理解宋校长,民国初建,颇多不容易。”

    张春点头:“谢谢王校长,这也是我的办学的宗旨。”

    “实干兴邦,空谈误国。”宋教仁长叹了一口气道:“难怪季雨霖状告你,也被黄总长压下来,黄总长对这里希望颇高,我也不能不给支持。留日留美的学生,你先挑。不过你也要给我几分面子,看你的这架势,我的教授就都没了。”

    张春呵呵笑了。

    江汉大学选址在督署旁边原来的一所法科学校。张春和丽质随着宋教仁到了武昌后,就在江汉大学里面的一所小别墅里面住下来,这是原来校长的住所。陪同来的有春丫和朱小芳和一个叫做谭玲的留日学生,她现在化学所当研究员。朱小芳这个漂亮的洋娃娃近几年成了熟练的外交专家了。

    清子也随同一起到了武昌,不过刘铁已经带着部队前往宜昌一线抵抗出川的川军。刘英刘铁被分开在两个地方,而且都是最前线。

    宋教仁对江汉大学希望很高,请张春来一方面是因为如果江汉大学成立,张春就是江汉大学农学院院长,另一方面也是想张春过来讲学几天。宋教仁性格也许过分刚烈,但是做事却极为认真,直接住在办公室里,工作日夜不停。

    来的江汉大学任职的留日留美生挺多,还有宋教仁请回来的日籍和美籍教员。

    张春和丽质的英语和德语都很流利,但是日语不行,所以谭玲是翻译。朱小芳年纪虽然小,但是英语法语德语意大利语都说得十分流畅,这和她活波,喜欢与人交流有关,他把几个洋娃娃的语言家底全部集中在了自己身上。

    四个人彻底把哪些请来的教员镇住了,因为这完全是美国和日本高等学府教授的水平和架势。

    张春来武昌还有一个任务是为农学院聘请教授。

    对这几个教员,张春还比较客气,直接送走了。对刚留学回来的学生就没有那么客气。问的问题都非常专业。然后叹了口气问他们有没有兴趣到农学院进修。显然他么没有当教授的资格。

    王麟在旁边只有苦笑。别人本来就是高等学堂出来的好不好。

    江汉大学来了两个非常厉害的教授的消息在武汉学界飞传。中华大学的陈时特地拜见,不过他现在有能力办的是中学部和小学部,正在筹建大学部。他是一个法学学士,有点话不投机的样子。

    张春答应在江汉大学和中华大学各讲三堂课。

    在江汉大学主要讲的是水稻田环境研究、农家堆肥微生物环境研究,食用菌落生长介质环境。谭玲补讲棉籽榨油中棉酚的化学特性与危害。

    在中华大学讲的都是《农村问题》里的内容。第一场讲的就是中国土地改革史,第二场是中国农村人群结构分析,第三场讲的是农村组织与村民自治。

    江汉大学听课的都是原本是用来当老师的留学生和教师。一场课一下,能够理解的人并不多。但是反响很大,因为张春毫不掩饰对西方学术的鄙视。

    但是真正引起震动的是在中华大学的演讲,因为他用详细的数据和资料展示了中国农村贫困差距与土地兼并带来的悲惨景象,并提出了其不合理性和造成的原因。不过人们最期待的第三课仅是讲了农村组织结构的历史演变和保甲制度,略微提了一下自治并不能解决农村问题,因为保甲制度实际上也是自治的一种方式。解决办法却没有说。

    江汉大学是没有印发讲义的,张春说自己的这些研究很大程度上属于国家机密,能听进去多少算多少,而且张春也没有讲得很清楚。印发讲义是不可能。

    农村问题的三个讲义却是印发给了有兴趣的人。

    张春不顾老师和学生们的不满,弯腰谢礼。回到了中华大学。

    刘英和宋教仁也参加了听讲。

    原来在前线力主北伐,黎元洪又把他调回武昌,任都督府高等顾问,明升暗降了。刘英听说张春在中华大学演讲,所以和宋教仁一起跟了回来。

    回到住处,在客厅落座后,宋教仁问:“张先生话犹未尽,关于土地兼并,不知道有没有解决的办法。”

    张春笑道:“孙先生已经提出过了,就是土地国有化,只差怎么实行而已。”

    宋教仁一笑:“总统提是因为你在民立报的文章,但是你也知道,这很难实现。”

    张春便沉默不语。

    宋教仁也知道多说无益。张春现在也没有叫总统而是先生,那就是他还没有认可民国政府。

    刘英笑道:“我倒是听说张老弟的辖区进行了土地分配,我的参谋李明毅的家里的地就被分了。”

    张春笑道:“我的辖区有两个条件,一个是光铭兄替我完成的,民国不可能下如此狠手。第二个就是我花了很多钱,十年的积蓄都没有了,我现在是身无分文。民国没有那么多钱。”

    宋教仁问刘英怎么回事。刘英就把火烧云龙镇,以及李家的事情讲了。

    张春只是默默地听着,没有插嘴,一脸的平静。

    宋教仁叹了口气:“这个我民国真做不到。这件事就不要提了。”

    刘英来,又给了军部的命令,部队全部改新军制,张春任新民守备团团长,季雨霖部也改成了国民革命军第八师,刘铁所部改为第三十团,刘杰改为第二十九团。张春的部队脱离第八师,成为地方部队,免得季雨霖一直惦记着。这是黄兴的功劳。

    刘杰的二十九团已经正在奉命后撤,驻守沙洋。与拖船埠只隔了一个周湖。不过守备团只占领了拖船埠,所属乡村没有触及,只是为了给新民镇一个防御。所以除了拖船埠,其它的都属第二十九团的辖区。

    也许是与黎元洪和民国政府之间并不是那么信任,刘英和黄兴是见过张春的军工,可是刘英没有说,连黄兴都没有说。守备团的保密工作做得很好。虽然有人见到了新枪支,但是也没有多大的反响。

    没过两天,宣统皇帝正式下诏退位。授权袁世凯组建临时政府。孙中山随机宣布辞去临时大总统的职务,参议会选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

    张春就直接乘船北上,带了九个愿意到农学院读书的留学生。

 第六十四章 发动机

    张春的船过刘家榨的时候,刘家榨的码头正在改建,沙洲渔场的一个大型的船屋上似乎正在实验一种蒸汽机,冒着滚滚浓烟。刘家榨,一些妇孺已经回来了,因为刘英发现没有比张春控制的地面更加安全繁荣的了。不过也仅仅是不适于在外面闯荡的那批人。刘家的主业也转移到了汉口和襄阳,这是不想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举动。

    刘家榨已经交给了张春,土地和人口,因为刘蕴玉一把火,把刘家榨烧成了一片废墟,已经给不了什么财产了。

    刘家榨的码头条件新民镇要好,因为主河道就靠着河岸,那里有一座小山的石壁露出来,河流被固定在那里,形成一个面积很大的深水河湾。

    刘家榨的对面就是沙洲渔场,全部是很多小沙洲和浅水湖泽。以前雨季时,南河的河水会翻过沙洲,从这里漫过来汇入云龙河,现在除非是下特大的暴雨,这种现象几乎不可能出现了。不过这片湖泽范围很大,除了沙洲,围绕着石女山半圈,几乎都是这种环境,面积有几万亩,这一大片地区全部成了沙洲渔场的势力范围。这一丛丛的芦苇荡中,多了一些打渔的渔民。

    在河荡中实验的蒸汽动力船屋很显然是徐振鹏不甘心的举动,他严格意义上来说还是个军人,是个有着海军梦想的军人。在张春前往武昌的时候,徐振鹏已经提议自己任军事分院的院长,整个学院还是另外请一个德高望重的先生为好。

    只是这次武昌之行,连教授都没有请到,只带回来了几个学生。

    张春站在船头,颇感兴趣地看着冒着黑烟的船屋上跑来跑去的技术工人和渔民,显然他们遇到的麻烦不小。

    张春感到好笑。见到徐振鹏后,就笑骂道:“徐先生以为河荡是大海啊,弄那么大的蒸汽发动机,也不管船受不受得了。”

    徐振鹏也有些尴尬:“这个是想做个技术准备。”

    张春点头道:“技术准备是可以的,不过我们制造大型设备的能力不够,小型的可以啊,你可以让他们弄一个小型的内燃机。先进不说,也可以适应小型的渔船。把它改成巡逻快艇。我答应你成立一个水警队。”

    徐振鹏拍了自己的脑门一下,为自己没想到这一点而小懊悔了一下。他很快就笑了问:“校长人选有没有着落?”

    张春叹了口气,介绍后面的九个学生道:“这是刚招进来的学生,进工科学习几年,就是不错的研究员。七个留学日本,一个留学英国,小何是留学美国。这位是学院的校长徐振鹏先生。”

    “校长好。”徐振鹏的情况朱小芳早就透了一个底朝天。所以九个学生都非常尊敬。

    军事分院已经搬到了紫林,不过以前的兵器局改成了军事工程院。实际上分成了两个地方,战术指挥和军事工程。精工所整体进了军事工程院。农学院工科已经细分机械制造、机电、工厂化管理等专业,是为了外面的工厂准备人才,小凤坡和断崖铜铁厂划入了农学院,作为工科实习基地。那里工业发展前途不是很大,但是作为培训基地是足够了。

    军事工程院只接受研究生,所以农学院的工科隐然分为民工和军工两部分。

    军事工程院除了兵器局以外,还有以前的弹药所,主要是化工人才。由于研制火箭弹时,牵涉到飞行控制和空气动力的问题,后来和商科抢来了一些数学人才。所以军事分院抽调研制火箭弹的化工、精工、数学研究员专门组成了飞控所。除了研究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