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农业中华-第10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个人像三个农民一样蹲在操场里谈事情。原来沙洋情况比新民镇复杂多了,各种团体都在组建。连农协会也是分了好几块,没有统一起来。虽然现在有军政府存在,矛盾闹不起来,但是暗流汹涌。黄元平的校长当不成了,他要组建两百人的警察以防万一。周希哲被调到警察学院当校长。

    见到丁槐走过来,张春站起来打招呼:“丁大人,您怎么过来了?不好意思,学生们在上课,学校办公楼还没建好,要不,我们在这里蹲一会儿?”

    丁槐见怪不怪,一路上的怪事太多,都麻木了。

    “都在谈些什么呢,要不我们回避一下?”丁槐又气又笑。

    张春看了看身边走过的学生笑道:“好像没有回避的必要吧,这样,丁大人家学渊博,经验丰富,说不定还能替我们出些主意。”

 第八十三章 拒绝

    丁槐现在也顾不得那么多,直接和几个人蹲在了一起。几个人谈的是警察学院的专业设置问题。

    张春更加注重的是警察学校的学科建设,他建议要开设法律、刑事侦查、经济犯罪侦查、公共安全安管理和法医。

    周希哲则想把法律分成诉讼和刑法,认为其他法律问题交给新民大学政法系,国外的法院和警察是分开的,周希哲认为这种方法要比国内的县官审案,衙役抓人,仵作验尸要先进。并且要把法医扩大成刑侦技术,因为他认为除了法医,还有很多验证的技术工作。

    张春提的专业是和黄元平以前商量过的,黄元平坚持认为,刑侦验证技术放在刑侦专业里就好了。

    丁槐看着很认真地讨论的三个人,丁槐没有学过洋学,但是他可是接触到了不少洋学生,也有在巡警学堂的先生。但是没有听说过把巡警的差事划分得这么细的,这还是训“狗腿子”?真要是这样读出来,不比京师大学堂的学生还牛气。不过他只是听着没有插嘴。

    最后张春听取了周希哲的建议。

    “法律系不改,警察必须懂法,不止诉讼和刑法,不过可以在这两方面加强,免得分散过多精力。这刑警更多的是搞侦察,刑侦技术当然的懂,这个是不能分开的。但是有一些专门的技术还是需要技术人员研究。比如子弹的弹道问题,发射后子弹上火药残留问题等等,都是很有用的。但是首先,刑侦系的学生必须要懂基本原理,不然你还破什么案。现在我们发下去的枪不少。”

    黄元平想了想:“还真是,以前仵作查刀口,查有些有毒就可以了,现在还真不行。”

    丁槐这时插了一句嘴:“枪总是要收回的,不然不是天下大乱?始皇帝还融兵铸十二金人呢。再说要是动枪,就是叛乱,杀头就是了。”

    张春就望着天空出神。他在回想后世的枪支问题。

    好久才苦笑了一下:“没那么简单,我们的国家太弱了,即便是我们统一了全国,完善了军队和警察,还会有外国人欺负,阴谋叛乱什么的。黄兴就有暗杀团,为什么别人就不会有?会有的。枪总是一个问题。”

    丁槐笑道:“张大人,我听说你擅自和百姓签土地约法,是离开政府另搞一套,还搞政治协商会,是另立政府。形同叛乱。不怕我抓你?”

    张春一笑:“这个约法只有三年的时效,赎买土地虽然我没有明着掏钱,可是实际上是我个人垫付,不然百姓生产的钱是分文无有。军政府只管三年,各方履行了约定,军人就回到军队,学生回到学堂。三年,中央政府总有个名目吧?”

    丁槐哈哈大笑:“你还擅自扩军,听说你有了两个团。”

    “也没那么多,一般的民兵要到地方维持治安,实际作战的士兵也只有一个团。”

    丁槐笑着说:“总是你有理,我这个大老粗,说不过你。我找你有事呢。”

    丁槐看着黄元平和周希哲,意识是说你们怎么这么不识趣。

    不过两个人都没动。

    张春对周希哲笑了一下:“你去学校那边,向蔡校长要人,把学科组建起来。我这里黄局长在就好。”

    丁槐开口就问了枪支的问题。

    张春不客气地拒绝了。

    “丁大人,这是新民大学新研究的枪支。也不是我不相信你,而是我不相信你的部队。这些枪支就是在我这里,也只有作战部队才配备。”

    “我需要训练一支亲兵,人数不会多,银子好商量。”丁槐实在是看中了那些枪支。

    张春还是摇头:“新民大学有些技术比洋人还要高,我不相信你能够抗得过洋人,不把枪给他们。我说实话吧,我也不相信袁大帅,因为他为了向洋人借款,什么都敢卖,何况是我这不值钱的技术。丁大人以为您能够扛得住这些压力?”

    “张大人就能扛得住?”丁槐脸色连续变动了好几次。

    “逼到最后,我会选择独立。不过现在还要看丁大人的,我不相信丁大人会卖国。”张春第一次收住了和善的笑容,神色严峻。

    丁槐良久地看着张春,看到的只有决绝,没有丝毫松动。

    丁槐叹了口气道:“算了,我没想到事情会严重到这种程度,难怪梁启超,蔡元培,甚至黄兴都维护你。我也不逼你了,我可能很快就要调走,眼不见为净。唉。。。。。。”

    丁槐回到了荆门,没有透露风声,但是却主动和洋人做起了生意。他答应帮张春弄一台洋人的汽车和炼油厂的技术资料,张春为他提供药品和医疗用品,也算是没有完全不给丁槐面子。

    由于丁槐的注意力转移,沙洋维持了一个稳定的局面,白朗在随县正在和地主武装做生死搏斗,暂时没有四处流窜的迹象。丁槐电告黎元洪,说暂时坐山观虎斗,可以派人招降。黎元洪虽然答应了,但是却在周边开始布置兵力。

    十二月,见势头不妙的白朗还是东进了。

    沙洋,造纸厂聘请的是武汉湛家矶造纸厂的一些技术工人,连机器也运了过来。沙洋商号的能量不小,这家造纸厂是张之洞主办的度支部官纸厂,不过辛亥革命后就停产了,也不知道这些商行动用了什么关系,连张春为他们能够做到这一点也感到惊讶。

    不过设备到了以后,民工所的人看着几个技工安装了一遍,知道了原理的民工所就瞧不起这种老旧的机器。不就是粉粹、制浆、抄纸、脱水、压光等工序,我们自己弄。

    来沙洋造纸厂,度支部厂的技工与不习惯,以前只造纸,废料全部扔进长江,废水直接排放。现在沙洋造纸厂建起了大型的沼气池,沼气池边上是发电厂、肥料厂。听说还要建造碱回收设施,划定了污水排放区域,修建了隔离的土坝,里面据说种植的就是芦苇以及一些水生植物。

    十二月,周湖不再放火烧芦苇,而是两千多人在湖区里收割。

    芦苇收割回来,叶子由几十个妇女用小刀剥光,只留下芦苇杆备用。

    芦苇叶子被堆起来,一层层用混入了学生带来的菌种的水浸透,发酵一段时间后,就进入沼气池。沼气池也放入另外一种细菌,沼气池就开始产生沼气。沼气被压缩机压缩进了高大的储气罐,连接着发电厂的输气管。

    新民镇送来的机器设备正在安装,确实比洋人的要精巧,而且还要复杂很多。

    跟着技术员的很多都是地主家的公子小姐,不过这个时代农村地主的公子小姐,还是懂得劳动的,只有极少数很有钱的人才享受这四肢不勤五谷不分的生活。

    在学生兵带动下,这些公子小姐们也没有了那么多讲究,成天嘻嘻哈哈地和大家混在一起,毕竟都是年轻人。真的打破了那条界限,也没什么。

    另一边的印刷厂已经快建完了。印刷车间,排版间的人也是各股东读过书的亲戚朋友。不过现在正在被学生兵们训着呢。

    沈集的水泥厂技术上学生兵没有插手,但是环保和废料处理却要求严格,让水泥厂的老板们多花了不少钱。不过一些小改造也让水泥厂的产量和品质高了很多,汉口的商人们也纷纷过来运货。

    不过凡属学生兵参与建设的地方都不愿意用沙洋的水泥,而是用从雁门口运来的水泥。

    沙洋水泥厂的老板们去了雁门口参观。回来直咂舌,说那就是花钱的货。原本打算扩大生产的老板现在不了,他们要攒钱换更好的生产线。而不是现在的“土炉子”。

    可是在外面人看来,沙洋水泥厂已经是先进得没法说了。厂区干净得不像一个工厂,而像一个公园。

    总的来说,筹建沙洋水泥厂的老板们还是高兴的,因为他们的产品在武汉打开了市场,销售非常不错,可以逐步还欠政府的钱了。

 第八十四章 郭华遇刺

    与沙洋相比,郭华所处的环境就复杂多了,这不就出事了。

    “怎么回事。”

    这是张燕第一次自请处分。

    郭华脸色苍白,躺在张春的怀里替张燕辩解:“这不关燕姐姐她们的事情。”

    一条白色的布帘子把张燕她们隔在外面,丽质皱着眉头:“刀上有锈,伤口要到医院清创才行。可以松手了,血管已经扎住了。”丽质的手飞快,掐断了针线。

    张春松开了按在穴位上的手,一条血管就缩回了肌肉之中。这是一条动脉,是主要的出血点。不过这还需要在医院将这条已经完全断了的动脉接上,不然整个右臂等功能都会受到影响。

    张春很快地拉上了郭华满是血迹的衬衣。郭华苍白的脸上出现了一阵红晕。

    情况紧急时也许没人注意。但是郭华不仅是半躺在张春怀里,还很长时间都露出了大半截胸部,要看,张春早就看光了。

    张春看了丽质一眼,见丽质显然还是有些吃味,尴尬地笑了一下,将郭华靠着船舱放下说:“你看看能不能帮郭镇长换件衣服。我出去看看。”

    船舱外,张燕和另外一个女兵愤怒地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