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谋小计五十年:诸葛亮传-第26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真希望这场战争能快点结束,他想回到蜻蛉,扎猛子游泳,捕野味,他一定会娶了雍瓮的女儿,生很多很多儿女,拉着他们的手,不厌其烦地讲述南中蛮夷的由来。那是很久很久以前呵,有一个女子在河边浣衣,水里漂来三节大竹,竹节里竟然有一个婴孩,女子把这婴儿带回去抚养,后来这孩子长大成人,勇武过人,深得当地种落拥戴,因他由竹而来,人们称他为竹王,他便是南中第一个王。竹王把当年包住他的竹节丢出去,竹节落地的地方长成了一大片竹林,后来便蔓延成如今南中枝繁叶茂的森林海洋。
  故事真美呢,像诗,适合在月亮饱满的夜晚娓娓道来,说故事的他可以在动听的讲述中慢慢地老去、死去,死在优美的传说中,是何等奢侈的幸福。
  八月到九月间,蜀军将孟获一路赶往了东面,再往东五十里便到了滇池,八百里滇池仿佛一枚千年沉碧,波光粼粼地映出南中澄明的天空。龙佑那想不到哪里还会有比南中更干净的天空,天色蓝得心旷神怡,云朵白如纤尘不染的丝绵,这样完美的天空下不该有战争,那该属于甘甜的爱情,让浪漫的情歌自由地飞扬,仿佛暖风,峭峻的山峰也柔化了轮廓。
  便在本月,牂牁郡和益州郡的平叛军已处置好本郡叛乱事宜,也正往西开拔,东西两路蜀军对孟获形成了夹击之势,只待中军主帅一声号令,负隅顽抗的蛮夷王将遭到第五次失败。
  战争也许真的将结束了,蜀军不想在南中耗下去,他们想回家了,蛮夷不想与朝廷继续作战,他们也想回家了。
  龙佑那想起他听说过的一个传说,很多年前汉人和夷人本是两兄弟,后来闹分家,兄弟不和,彼此生了仇隙。兄弟动起了手,汉人大哥打败了夷人小弟,夷人小弟一怒之下,带着一家老小和拥趸南下,他们走啊走啊,有的走得很远,有的体力不支,在沿途上寻得佳地居住耕织繁衍,南中蛮夷便是迁徙来的夷人小弟的一支后裔。
  既然是兄弟,会有分歧,会争吵,急了会动粗,也总会有和睦相处的一天,同是华族,身上流着同一个祖先的血液,没有消解不了的仇恨。
  龙佑那胡思之际,却听见有人喊他,呼他去中军帐。他去到中军帐时,诸葛亮正和成都来的使者叙话,见他来了,并不急着和他说话,仍对那使者道:“上覆陛下,臣定于本年内复返成都,望陛下放心,南中叛乱已粗定,至于朝中纷争,”他停了停,这次却是用对使者的口气说,“你回去时,我会把处置之意交你带给陛下。”
  “再有,陛下欲遣曹魏降人李鸿来见丞相,问丞相当在哪里相见?”
  诸葛亮详思:“不日我将回朝,可将此人南遣。稍后,或可在中途得见,具体之地,临时再定。”
  使者颔首:“下官也不多留,陛下问事很急,明日便回成都。”
  “有劳。”诸葛亮道。
  使者参礼出了营帐,诸葛亮这才看向龙佑那,和悦地说:“有幅图想请你看看,若有不妥处,不吝指点。”
  龙佑那懵懂着,修远已捧着一卷布帛过来,便在他面前缓缓铺开,长有四尺,果真是一幅画,那画分了几层,工笔细腻,纤毫毕现,可见下了极深的功夫。第一层是日月星辰,穹天阔地;第二层是盘桓在云端的行龙,那龙之下跪着两个蛮夷,一男一女;第三层是女子在江边漂洗衣,从一节竹里抱起一个婴孩;第四层是一群汉人,簇拥着乘马幡盖的朝廷官吏,车马之侧是丛林高山,似是朝廷官吏案巡南中;第五层是朝廷使者向蛮夷首领赠送锦帛,周围是牵牛负酒的蛮夷百姓。
  “这是……”龙佑那惊讶了,他指着第二层和第三层画,“是我们夷人的先祖。”
  诸葛亮笑道:“这么说,我没有画错?”
  “是丞相所画?”龙佑那更吃惊了。
  诸葛亮遗憾地一叹:“画了五六日,断续而成,奈何我杂事太多,不能一气呵成,不免有诸处缺漏。”
  龙佑那却看不出这幅画里有缺漏,只觉得说不出的好,那五层画像水般流淌而下,把故事和道理次第展开,他由衷地赞道:“真好。”
  “这是我为南中百姓所画图谱,望战事克定后,南中家家悬之,户户铭记。”
  “丞相是为南中百姓粗定纲纪?”龙佑那有些懂了。
  “也为夷汉一家,为太平永固。”诸葛亮沉稳地说,他举起羽扇指着那画卷,“龙生十子与竹王诞世二说,若并无差错,我便定下此谱。”
  龙佑那摇摇头,他抚了抚画绢:“能送给我么?”
  诸葛亮微笑:“现在不成,过些日子,待该归顺的人皆归顺,便绘此图谱广宣,到时可给你。”
  说起该归顺的人,龙佑那也知那是说谁,偌大的南中除了顽固不化的孟获,诸种落都纷纷倒戈,他不禁心事沉沉。
  “还有一事要烦你相帮。”诸葛亮将一块黑糊糊硬邦邦的物件递了过去。
  龙佑那捏在手里,一种柔韧而坚硬的感觉硌着手心。那材质似用粗藤编织而成,却密不能透,拗也拗不弯,他心中一惊,脱口道:“是藤甲……丞相自何处得来?”
  “昨日我军与孟获交战,不知他从哪里寻来一支援兵,身上便着此甲胄,刀砍不进,箭射不入,不得已退兵回营。张翼将军遣斥候寻来藤甲碎片,诸将皆不知是何物,故而请你来一问。”
  龙佑那道:“那一定是牂牁罗甸的藤甲兵。”他翻着藤甲,“这藤甲的材质取自牂牁特产的青藤,取其粗长合适者编织成甲,浸入桐油中,泡满整整二十四个时辰,取出晾晒旬月有余,再浸泡,再晾干,如此反复数次,历一年方得一甲。”
  修远惊呼道:“要花这么长时间?”
  龙佑那点头:“正是,藤甲制艺极难,着身后刀枪不入,所向披靡,为我南中青壮奉为神物,普通人求一甲而不得。”
  诸葛亮把藤甲碎片拿回来,坚韧的甲片在书案上匍匐成一个敲不破的龟壳,他盯着甲片上锃亮的油光思索了很久,半晌说道:“多谢指教。”
  龙佑那见诸葛亮并没有询问如何对付藤甲兵,他隐隐感觉出诸葛亮也许已拿定了主意,小心地问道:“丞相莫非想到如何破袭藤甲兵?”
  诸葛亮默然地看着他,没有情绪地叹了口气:“是,只是踌躇不能决。”
  一场大火忽地在龙佑那的胸中烧起来,充满血腥味儿的黑烟呛住了他的七窍,他几乎不能呼吸,蓦地跪下去:“求丞相放过他们吧。”
  诸葛亮并没有阻拦龙佑那的求告,倏然一叹:“你很聪明……我亦深知此举涂炭生灵,故而踟蹰不定。”
  “那丞相便不要行此策。”龙佑那切切地道。
  “我可以不行此策,若是孟获能于阵前悔思,彼方与我方共成盟约,善莫大焉。”诸葛亮略一顿,他认真地凝视着龙佑那,“龙佑那,你是秉持良心的南中夷人,我希望你能达成此景。”
  ※※※
  蜀军撤退了,甲仗旌旗丢了一地,本来严整的军阵因为逃命散开了花,尘埃一层层扬起来,仿佛逃兵不慎丢出去的魂,身体已慌不择路地奔去千里万里,魂却收不回来了。
  “追!”火济高亢地呼喊。
  “再看看吧。”孟获提醒道。他上了诸葛亮的当太多次,心里的忌惮太深,魂里总绷着一根草木皆兵、风声鹤唳的脆弱神经。
  火济傲慢地说:“不用看!”他压根不听孟获的警告,指挥藤甲兵倾巢追踪,油亮的藤甲奔跑起来,哗啦哗啦仿佛水声搅动。几千藤甲兵挤在一块儿迎敌,活似一片片刷了新漆的门板,四四方方,唯底下伸出两只赤裸的足,上边扣着被锥形帽罩住的脑袋,像长了方背壳的青色乌龟。
  矮个子的火济像一只烧焦的葫芦瓢,水洗不净,布抹不亮,天黑一些,人模样也瞧不真切。他的长相太南中,便像从南中的土里长出的一朵莴苣花。
  他本依附牂牁郡太守朱褒,原想在叛乱中分一杯羹,可朱褒太不经打,三五下便被马忠打得落花流水。马忠一路跟着叛军余孽穷追不舍,火济本想拼死抵抗一阵,可兵败如山倒,他连和蜀军正面交锋的机会也没有,便被败军的恐慌逼出了牂牁郡。穷途末路时,却听说越嶲郡有孟获在与蜀军进行殊死决战,孟获也听说南中渠率还剩下一个火济愿与蜀军作战,两下里一拍即合,不顾路途竭蹶遥远,东西两边会合在一块,碰出了蛮劲十足的火花。
  藤甲兵是火济手中的王牌,这是孟获看中火济的重要原因,对火济而言,昔日在南中传说中威风八面的蛮夷王孟获却是一只被猫追得无路可去的野耗子,孤家寡人、众叛亲离,除了火济能与他联手,别的种落渠率早就倒戈诸葛亮了,颇让他颜面扫地。如果说过去火济对孟获还有些神秘崇敬,现在却一点儿尊敬也没有了。他认为自己比孟获强多了,蛮夷王的头衔该让给他火济,而不是已成秋后蚂蚱的孟获。
  两边联军和蜀军的第一次交锋,虽是小规模作战,火济那支诡异的藤甲兵让蜀军束手无策。蜀军一向秉承以尽可能少的牺牲换取尽可能大的战果,既不能战胜敌人,又会有覆败之嫌,蜀军便主动撤退了,这让火济很得意。他觉得蜀军不过如此,甚至后悔自己当初不该听风是雨,随大流逃出牂牁,早知和马忠拼一拼,也许此刻安坐牂牁万寿指挥若定的便是他火济了。
  “下一次定让蜀军全军覆灭!”火济曾大言道。
  他的嚣张让孟获很不舒服,可势单力薄的孟获再不是过去一呼百应的精神领袖、能在联盟会上当众诛杀不服从的种落渠率。屡次的败仗早让他昔日的威风丧尽,他快要成南中的笑柄了,也不得不受恼人的掣肘。
  火济一意孤行倾巢追击败退的蜀军,他毫无办法,也只有硬着头皮随大部队紧蹑。
  这一路追击犹如乘风行舟,蜀军跑得痛快,藤甲兵追得欢畅,竟不知追去何方、追到何时,还以为是赶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