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谋小计五十年:诸葛亮传-第18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修远因好奇,在那小吏吩咐众人退后时,他却凑向前去看稀罕,不想冲天火焰忽然窜出,险些烧着了眉毛,吓得他连奔带跑,慌乱地喊道:“娘!这不是凡火,是天火!”
  众人都笑开了怀,诸葛亮举起羽扇拍拍他的肩,笑道:“傻小子,可是出丑了!”
  火井喷出的火焰仿佛喷薄的君王气势,长久也不见熄灭,热浪一波连着一波,灼烧着周围的空气,已有官吏开始擦汗了。
  诸葛亮看得出神,因对旁边的司盐校尉王连道:“临邛像这般火井有多少处?”
  王连盘算了一下:“约有一百来处。”
  “水井呢?”
  “也有一百来处。”
  诸葛亮奇道:“可巧了。”
  王连笑道:“是巧,火井水井数目相当,两井可互助之。”
  “怎么说?”
  “火井出火,水井出盐,用火井之火煮水井之水,一斛水可得四五斗盐,若用柴薪煮盐,则一斛只得两三斗,因有火井助力,盐利可增两倍。”
  火井噗噗地吐着赤焰,看得久了,眼前浮动着明亮的黑影。诸葛亮稍稍偏过头:“临邛有火井与水井正好相配,用火井煮水井之盐,借助天力,大省人力。”
  “恐怕只能省一半,”王连道,“有些火井敞口太大,纵广有五六尺,火力不免受损,时断时续,既不好支盐具,又不能连续煮盐。”
  诸葛亮默默地想了一会儿:“把井口改小一些吧,天力缺损,人力何不补之?”
  王连认真地思考着:“嗯,好,我去想想法子。”
  “火井之火本强于常火,除可用来煮盐,也可炼铁。”诸葛亮转脸对司金中郎将张裔道,“君嗣以为如何?”
  张裔忙道:“军师所言甚是,我也正想这么做。”他本来极白,像一只白葫芦,因身处在喷火的火井边,受不得那炽热,豆大的汗珠子在白生生的眼皮上粘着,乍一看,还以为他掉着凄惶的泪。
  诸葛亮叹道:“临邛盛产铜铁,铜山铁山遍布,当年文帝将临邛铜铁山赏给幸臣邓通,邓通却赁给卓王孙,岁取千匹为赁金。后邓通钱流通天下,卓王孙也因此赀累千万,富可敌国。”
  “卓王孙?”修远悄悄地嘀咕着,“好耳熟的名字。”
  张裔笑嘻嘻地说:“卓文君听说过么?”
  “知道,和司马相如私奔的女人。”修远说起这段历史风流掌故,露出义正辞严的神情,“不合礼,纵是才高八斗,拐走人家女儿总是不好。”
  张裔心底里嘲笑他固守道德,故意用夸张的语气说:“卓王孙便是卓文君的父亲。”
  修远恍然大悟,他一巴掌拍在大腿上:“原来司马相如凤求凰,是看中卓王孙家的铜山,他好深的谋算!”
  顿时,笑声像喷火般肆虐开去,王连抹着泪花儿,哎哟地笑岔了气:“修远小哥果有识见,真真戳穿了千古佳话,至此后,如这般的美谈,皆不可信也!”
  诸葛亮温和地斥道:“偏你嘴多,诸位大人在议正事,你却说甚不着边际的混话!”他收敛住神色,语重心长地说,“卓王孙假邓通之力而豪富,以国家之赋中饱私囊,私库膨胀,国库虚弱,富家获益,民利单薄,故而盐铁铜诸物必须官有,断断不能归私门。”
  众官吏都敛了笑,一片认真的附和之声。
  诸葛亮举起羽扇,轻轻地拂向王连和张裔:“你二位虽一人司盐,一人司金,然皆为五金官长,该当精诚合作……嗯,临邛遍布铜铁山,铜铁皆可制兵,如今边域不宁,铜铁采制都得用起来!”
  张裔笑得软绵绵的:“这个自然,既是军师提到制兵,我倒是想起一个人,若能用他助军冶兵,事半功倍。”
  “谁?”
  “蜀中制兵能手蒲元。”
  蒲元的大名和事迹,诸葛亮早有耳闻,他是巴蜀一带闻名遐迩的制兵大师。传说他锻造刀剑的工艺有如鬼斧神工,可远媲春秋时的干将莫邪,若能得蒲元襄助冶炼兵器,自然会大赞军功,诸葛亮点首道:“君嗣所荐甚好,我当向主公言明。”
  那火焰慢慢缩小了,汹汹余威却还在井边徘徊,仿佛贪婪的舌头,因留恋光明的甜味儿,久久地不肯回到黑暗的深洞中去。
  ※※※
  方正的成都城像敦实的脸庞,少城是精致的左脸,大城是憨厚的右脸,合起来四四方方,分开看却不对应。郫江是绕着脖子的丝巾,检江却是锦绣腰带,两条江都在腰际结出活扣,两江之上横跨着七座桥,相传为秦代蜀郡太守李冰主持修建,以对应天上的北斗七星。分别是冲治桥、市桥、江桥、万里桥、夷里桥、长升桥、永平桥,历史久远的桥梁像七位不张扬的勇士,静静地保护着成都的锦簇富庶。
  皂盖马车从江桥上辚辚压过,缓缓地进入了大城南门。修远趴在车板上,虽在张望着成都城的满目繁华,却还在回想临邛火井,脑子里不时跳出一朵嗞嗞响的火花儿,像一只油焖的耗子。他在意识里伸出一只手摁了摁,又从指缝间蹦跶而起。
  他扭过脸来,身旁的诸葛亮安静如渊深的古井,白羽扇放在膝盖上,手上捧着一卷王连写的《益州盐铁考》,有时翻开,有时放下思考,全然不知身处在闹市街头,也不知膝上的羽扇正慢慢地滑了下去。
  修远悄悄地捡起羽扇,没敢打扰诸葛亮,他蓦然发现诸葛亮好像生了白头发,鬓角有浅浅的银色从耳际滑向发冠。也许是车窗外漏进来的一线柔软的白光,那白光是绝情的刀,车厢偶一颠簸,便跳上诸葛亮的脸,在他的眼角划下川字细纹,仿佛忧心忡忡的泪痕。
  修远想这一定是错觉,先生才三十七岁,怎么会就老了。可他越看越觉得那白发和皱纹是真的,他心里涌出难过的泉水,恨不得把那白发拔掉,让皱纹长在自己脸上。先生永远不会老,在他心里,先生永远是当阳的血雨腥风间救赎绝望的动情微笑,无论过去了多少年,那白衣羽扇的优雅一如当初地完美,永恒如一句不会更改的誓言。
  “你老盯着我作甚?”诸葛亮轻软地说。
  修远吓了一跳,他像被窥破了坏事的小童,局促地缩了一下,将羽扇还给诸葛亮:“先生,你、你怎么知道我在看你?”
  诸葛亮将文书一卷,拿过羽扇轻轻一挥,玩笑道:“我背后有眼睛。”
  修远不好意思地笑笑,他偷偷地打量诸葛亮的鬓角,着实想将那根白头发拔下来,心里痒痒的,意识里已调好了浓墨给诸葛亮染头发。
  马车停了,诸葛亮举起羽扇敲了他一下:“小子今日古怪,被火井吓着了不成?”
  修远憨憨地一笑,陪着诸葛亮走入左将军府,迎面来的亲随急惶惶地说:“军师,主公正找你呢!”
  诸葛亮点点头,急急地走到正堂内,刘备和法正并肩而站,对着的墙上垂着一面硕大的地图,回头看见诸葛亮进来,刘备招招手。
  “第一件,”刘备把一封信递给他,语调略有些沉重,“是件丧事。”
  “丧事……”诸葛亮惊愕,信拆开了,是关羽从江陵寄来的。信里说的是东吴镇守荆州的鲁肃已在十天前于陆口病故,东吴遣了使者来荆州报丧。
  信在一瞬间像被海水打湿了,变得重不可承。诸葛亮觉得眼睛有一些疼,许是案查临邛火井时太久,虹膜中还残存着灼热的火影,视线一瞬间竟染了白雾。他忽然意识到,那个温和严谨,急公好义,始终坚持交好西蜀的鲁子敬原来已不在这世上了。
  “孔明节哀。”刘备轻轻地搭上他的手腕。
  诸葛亮感激刘备的体恤,他镇定着心神:“主公,我们该遣使往江东吊丧。”
  “我也有此意,”刘备一声惋叹,“可惜了鲁子敬,皆因他竭力维护,两家联盟方数次于濒绝处起死回生。”
  诸葛亮想起鲁肃之死,一方面惋惜朋友的没世,一方面又为孙刘联盟的前途生出隐忧。毕竟江东臣僚中,能像鲁肃一般力挺联盟者实在是寥若晨星,他又看住那封信,用不畅爽的语气说:“接任鲁肃的人……是吕蒙。”
  吕蒙!这个名字他心底激起了不小的漩涡,也许不止他,刘备也对吕蒙很敏感。两年前,正是他率兵夺下荆南三郡,颇让刘备的心里梗了好些日子,吕蒙在江东阵营素有强硬派之谓,他和坚持结盟的鲁肃不一样。东西平分荆州后,鲁肃镇守之地与关羽所镇之地疆域临界,关羽自负骄傲,素爱陵人,鲁肃为了孙刘联盟,甚至不惜委曲求全,善加抚慰,以求欢好,孙权对此很为不满,称鲁子敬为盟友之情背弃忠义之节。如今江东的荆州守将换成了吕蒙,他能容忍关羽的跋扈么,能将联盟的旗帜持之以恒地打下去么?
  诸葛亮陡然生出天下从此无子敬的悲哀感,他再看了一遍关羽的来信,竟生出了荒唐的妄想,希望关羽能在信中提及江东换将后,他会相机采取新的应对策略,可翻来覆去,也只看见平淡的叙述之言。除了对鲁肃的死,关羽在字里行间透露出哀悼之情,对吕蒙接任一事言之甚略,像是谈及寻常茶饭小事,他不禁提吊起一颗心。
  “吕蒙接任鲁肃,他和鲁子敬不同,主公可去信云长,请他务必着意。”诸葛亮放心不下,到底要向刘备寻得支持。
  刘备对吕蒙印象太深刻,不可不有防备心:“我知道,我会提醒云长。”
  他收回那封信:“这件事先搁下吧,第二件事……”他却不说,把目光望向法正。
  法正领会得,他举起手,轻轻覆在那面大地图上:“第二件是为汉中。”
  诸葛亮望向那面地图,目光在山川河流间缓慢过渡,这是很详实的秦陇巴蜀舆图,他从汉水的源头一直摸索看去汉水入江之处,已明白了刘备的心思:“主公欲取汉中乎?”
  还是法正说道:“曹操自夺汉中,不因此势以图巴蜀,而徒留夏侯渊、张郃屯守,身自北还,此非其智不逮而力不足,以有内忧也。近两年之久,汉中屯守不变,曹操仍无南略之谋,莫若因其疲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