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宋仕途-第3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就是说,刊登这等私人消息,他也很无奈呀,若不是你沈大人慷慨把印刷机器公开,又岂有这等窘况?好吧,说来说去,反倒是他沈欢的错了!气急败坏的沈欢,又只能更加抓狂了。没法子反驳欧阳发,只能提防了,提防这家伙,就得提防家贼一般,免得又把自己的某些事卖了出去!

    随着消息的散发,谁也不会想得得到…………包括沈欢,它会造成那般大地轰动,当然,这已经是说它的结果了。它引起了颇多人的猜测,甚至是嫉妒。

    现在的《海州日报》,规模越来越大,发行销售的渠道也越来越得力,在京城的众人,终于不用像以前一样等待别人带回报纸了。因为它已经主动卖到了京城。随着印刷机器的公开,各出也出现了报纸这类东西。为了适应形势,京城地《文艺》杂志,在司马康等人地支持下,又出出一支编辑力量,从事编辑刊行了《京城日报》。

    与海州一样,做的是日报,因为与欧阳发关系莫逆,得到了大量办报地经验,这《京城日报》也办得有模有样。至少在官家的眼中,看完《海州日报》,就论到它了。通过它,也能了解一些开封地消息。不过不得不说,作为舆论,政治对它有着莫大的影响,有些事,有些话,他们说起来,有诸多顾虑,不比《海州日报》那般通过,全因它就在京城,不得不顾忌!

    八月初地京城已经有了点凉意,酷热还有一点尾巴,夹杂在其中,人们就麻烦了。白日热得很,晚上就凉了,稍不注意,就要着凉生病,实在令人讨厌。

    天气变化多端,体现在衣服的变换上。对于衣服,最没有感觉地就是王安石了,他可以一身衣服穿上经年,而不怕别人的笑话,应该他已经习惯了。

    这一天,他在王家,穿着一身长衫,有点邋遢,平常威严的脸上,却是有点欢欣了。通过《海州日报》,他知道了自己女儿怀孕了的消息。当时第一眼的感觉就是愤怒,堂堂报纸,没连私人小事都登了上去,而且是他女儿的身份,给人暴出来,总感觉有点没面子。放下愤怒,就剩喜悦了。

    三年多了,眼看就要三年,他的女儿,嫁人之后,总算传出有喜的消息了。而且又一年未见,远在千里之后,这份喜悦,就更难得了。说回来,还又得感谢报纸,不是它刊登出来,以他与沈欢的关系,等对方想起报喜家书,还不知要什么时候呢!

    “好了好了,璇儿终于有喜了!”最高兴的还是王夫人,作为女人,当然知道身为妻子的不容易。王璇她最疼爱的女人,嫁出去几年,还没有一个子女,看在眼里,她是急在心上,却没有办法。随着女儿到了千里之外,她这份担忧,就更甚了,时常与丈夫提起,只能互相叹气。现在。通过报纸,总算看到了令他们喜悦的消息。

    “真是菩萨保佑呀!”王夫人眉开眼笑了,她可不管什么政治不政治,只知道,两儿两女都是她身上掉下的肉,没道理不疼爱。

    一家子窝在后院,这会儿肯定谁也不会想得到堂堂参知政事王安石也会露出温柔的笑意。王旁自不必说了,对于妹妹与沈欢。他都没有什么意见。就是王,再不满沈欢,这会儿也只有为妹妹高兴。

    “夫君,你说是否要差人送些礼物过去?”王夫人期望地问道。

    王安石咳了一声,道:“这些小事,夫人看着办便是了。如何去做,只管吩咐下人去做。或者不用差人。只需通过邮政驿站送过去即可。海州那边,亦有邮政驿站,可以相通。”

    王夫人喜道:“这邮政驿站还真是好东西!”

    这下子其他三个男人都沉默了,场面一下子静了下来。王夫人也意识到自己说错了话,邮政驿站是司马光鼎力办出来的产物,而司马光现在与王安石,已经像死敌一般了。双方在朝堂展开了殊死的搏斗。大家都不满对方,想要打压下去。

    “唉!”王安石叹了一口气。面对家人,不必像在外头一样诸多包裹。与司马光走到这步田地,他也绝对想不到。可是。现在双方已经骑虎难下,只有硬撑下去了。

    王夫人也叹了一口气。不理会这些,自顾走开了。

    三父子难得聚在一起,有不少话要说,却难以说些什么。王与王安石共同进退,至于王旁,随着年随日长,也越来越有主见了。虽没有入朝做官,在做起舆论来,却也有他的名声了。“元直,现在报纸办得如何了?”到了冠礼之年,王安石给王旁取了表字,这个“元直”就是他的称呼了。至于抱了什么寓意,一个“直”字就完全可以显示了。至于报纸事务,则是王旁的新事业…………他跟着司马康等人在《文艺》杂志做了多年,完全熟悉了刊行地事务,可以独挡一面了。

    这不,《文艺》杂志要在办杂志之外另办一份报纸,需要有人去支持。司马康有报纸在身,又要帮着修史,没有多少时间了。选来选去,王旁最合适不过了。于是,《京城日报》的主持人,就落到了王旁的头上。

    这些日子,日报也办了几期了,效果还算不错,不过明显受杂志的影响,论文多过新闻,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写新闻需要记者,这一点,还有待培养。

    其实让王旁做这个支持人,有是有点复杂的。报纸作为日发一期的刊物,比杂志的宣传作用还要大得多,是舆论地有力工具。王旁身为王安石的儿子,有舆论工具在手,是否会为其鼓吹呢?

    在这一点上,为了体现报纸消息的公正性,不少人反对把报纸交到王旁手上,最后还是司马康一力挺了下来,认为王旁为人正直,处事公正,不会为了私亲,坏了大事。这下场面就好看了,司马康是司马光的儿子,王旁是王安石的儿子,双方的父亲在朝堂上已经闹得像死敌一般了,现在,一个的儿子要支持另外一个地儿子做更大的事业,这种情况,还真有趣!

    在《文艺》杂志里头,除了沈欢,就属司马康与欧阳发的威望最高。沈欢不必说了,作为创始人,总有点特殊的地位。自前几期之后,杂志就交给另外两人打理,杂志能有现今的规模,还是他们努力的结果。因此,在一定意义上,后来的编辑,最信服地还是他们。

    现在欧阳发远走海州,连后来加入地大文豪欧阳修也走了,那么《文艺》杂志最说得上话的就是司马康了。他鼎力支持,别人也只能同意了,何况作为敌人儿子地他都同意了,外人更没有反对的理由了。于是王旁上任了,拉了几个编辑,从事《京城日报》地创刊。

    提起报纸,王旁满是热情,不由露出了笑意,道:“父亲,报纸还好,渐渐上了轨道。”

    “那就好!”王安石淡淡地说了一声。

    王旁犹豫了一下,道:“父亲,其实报纸与杂志不同,它更重事件,是为新闻。以后也许论文要少许多了,应该不会对父亲的变法大事造成什么议论地影响。”

    王安石应了一声,不知想什么去了。

    王旁又道:“新闻最重公正客观,至于报道什么,是事实就是事实,其他就难论了……”

    “知道了,这你不必多说。”王安石打断了他的话,“元直,你长大了,有主见了,你认为该怎么做就怎么做吧。至于为父这里,哈哈,反对之人还少吗?”

    王旁愕然。

    王安石突然又道:“对了,听说官家也知道沈子贤有后地消息了,据说会赏赐你们的妹妹呢!”

 第二百三十三章 封赏

    赵顼确实有赏赐沈欢一家子的意思。

    他也是从报纸上得知沈欢有后的消息,当时也愣住了,最后才为这位早就结实的亦臣亦友的沈欢高兴。接着就是思虑了,有后对于人生来说,是一件大事。相信很多与沈欢有关系的人都会趁这个机会送点礼物来做贺礼。

    他该不该也送点什么呢?

    赵顼犹豫了,他贵为帝王,每个举动,就算没有深意,别人也会揣摩成很多原因。赏沈欢,在别人眼里,意义就重大了。他有点懊恼,这个皇帝,做得还真累!连送点什么,都要考虑个一

    其实更懊恼的是他不知该送什么。钱财的话,说实在的,他也知道,这点沈欢是看不上的。若是官职,也太没道理了,没有借口呀,让对方到海州,本来就有借贬的借口保全的意思,如果这个时候赏赐,这一年的工夫,就白费

    烦的厉害的他,竟然找来司马光,询问自己该怎么做。

    “官家,你……是在问臣吗?”在福宁殿里头,司马光差点站不住了,一个鞠躬,很是生硬。他怀疑自己听错了,刚才官家竟然问他沈子贤快有后了,该如何赏赐?

    “不错,正是问司马相公。”赵顼点头说道,“你也知道,子贤什么都不缺,朕该给他什么才好。”

    司马光顿时哭笑不得了,都有点无语了。这个天下,竟然有这样的事,臣子家要生孩子,作为帝王竟然还要问另一个大臣该赏什么?若是往年,司马光早就义正词严地反对了,会以财政结局为借口。又谏一番要节约。

    好在如今朝堂总算宽裕许多了,特别是今年以来,财政不大拮据了。不论如何,他免役钱越收越多——民间愿意交钱不愿服徭役的百姓越来越多,也接受了这个免役钱的说法。而有了免役钱,就能招收更多的厢军去服役,一结算,还有结余。这样一来,又加上省掉数万厢军的军饷。这些钱财,就可观了。若再算上邮政驿站裁掉的厢军,这些钱,数目可就大了。

    这不,今年以来,这些零零总总,财政就多出了几百万贯,而开支又相对往年来说减了。这样一个算法。哈,大宋朝堂地日子总算有点好过了。至少今年的司马光不像去年一样到处相办法抠钱了——当然,这一切,也是王安石变法举措的作用,可是,大多法令,司马光依然不敢苟同!

    正是因为这样。官家说要赏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