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黄河鬼事-黄河古事-第16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闻的腐臭气味,我看到了那个小孩儿,还有一道缩在角落里的身影,洞里光线不好,不过我能隐约认出,那好像是老苟。
    “找到你爷爷了?”我转头问苟半仙。
    “要不是把老爷子找回来,我们也不会这么惨。”苟半仙叹了口气。
    老苟是被排教的人弄走的,这么长时间以来,苟半仙一直都在找,他去排教问过,但是排教肯定想让老苟推演一些事情,不肯放人,明着不肯放,苟半仙只能暗地里想办法。老苟自己也想逃出去,最后里应外合,总算是把人给弄出来了。然而老苟脱逃,排教马上去找,接着就牵连到了苟家,家里实在呆不下去,苟半仙带着孙子还有老苟东躲西藏。我跟弥勒在卧龙滩这边转悠了几天,苟半仙发现了,不过风声鹤唳,他不想冒险,一直在观察,直到确定没有什么意外,才让孙子过去把我们引来。
    “你爷爷,是怎么回事?”我说着就皱起眉头,老苟的状况非常差,不知道身上什么地方烂了,臭气不断。
    “我们神卦门的人,都是这个命。”
    排教逼着老苟推演一些事情,有些事不能说,但被逼的没办法,老苟迫不得已还是要吐露一些,所谓的天机不可泄露,那并非一句空话,尽管只是模棱两可的说,然而还是要遭到天谴。老苟在排教呆了一段时间,身上烂的千疮百孔,伤口养都养不好。如果不是苟半仙想办法把他弄出来,估计再熬一段时间也得死掉。
    “试试这个药。”我把随身带着的伤药递给苟半仙,这是赛华佗亲自配的药,比河凫子七门祖传的伤药还要灵验。
    苟半仙接过药去给老苟换,老苟没力气说话,但还能认得出我。苟半仙换完了药,抱起他孙子,守在老苟身边,一家人看上去凄凄惨惨,很可怜。苟半仙支支吾吾了半天,最后不好意思的提到了续命图的事,这是我对他的承诺,苟半仙说自己无所谓,只是想讨一张图,让老苟能续一命,多活几年。
    “这事,我放在心上了。”我道:“迟早都会兑现。”
    “那就先谢谢了。”苟半仙连声道谢,接着想了想,道:“我孙子过去引你的时候说的话,那不是玩笑话,我推演过,是有个人已经死了。”
    “谁?”
    “她。”苟半仙在地上写了个“她”字,道:“一个对你来说,重要的人,我算不出她到底是谁。”
    这个她字,让我联想到了女人。是谁死了!?我脑子里一阵模糊,难怪在听到苟半仙孙子说出那句话的时候,会隐隐的不安。
    小九红?七七?苗玉?对于我来说,她们不管出现的时间长短,无疑都是重要的。这个消息顿时让我如坠冰窖,坐卧不安,心里的寒意一股接着一股。
    “老弟,你这个人,真的有点复杂,有的事,连我爷爷也推演不清楚。”苟半仙道:“说到底,我们苟家是想帮你的,当时不管事儿是怎么个来龙去脉,要不是你把我爷从霸坑鱼肚子里放出来,天知道他老人家还得在里面被困多久。但是老弟,我们尽力,推不出个十成十,能说出来的,会告诉你。”
    “是不是?还有什么事?”我望着苟半仙,觉得他既然开了头,后面肯定还有别的内容。
    “这话,不知道该怎么跟你讲,每个人以后的路,其实都有定数,别的事,不多提了,我就觉得,你能应付的过去,只有一件事,你一定一定要牢记在心。”苟半仙郑重其事道:“别的人,你不用考虑,水来土掩么,只有一个人,是你毕生的死敌,你要全神防备。”
    “是……另一个我?”听到苟半仙的话,我就有了很强的预感。
    “没错。”苟半仙道:“这个事,是排教的红娘子逼着爷爷去推演的,但那人的命格也被抹掉过,爷爷推不出。那人迟早会到大河滩来,他要找一个东西,一旦让他找到,就算当年七门的庞大出来,也收拾不住他,你切记!”
    “他已经来了……”我心里泛起一股掩饰不住的担忧,以为那个像我的人寻找的,大概是禹王留下的九鼎,但苟半仙说不是。
    我跟苟半仙聊了一会儿,问他以后的打算,苟半仙垂头不语,现在排教正四下搜寻他们,日子过的很不安稳。
    “这些是是非非,真的不想再搅合了。”苟半仙摸摸那孩子的头,道:“想过几天安稳日子,刀口舔血不是常事,活了一把年纪,才知道踏实点比什么都强啊。”
    我们的谈话就说到这里,苟半仙给我留了个地址,是他们苟家还没发迹之前的老家,他想带着老苟还有孙子回老家隐姓埋名去生活。
    当天夜里,我送苟半仙他们三个走了十几里路,让他们趁夜远走,然后跟弥勒顺原路返回,这片河滩也没有什么价值了,我们也得离开,在河两岸关注河底九鼎的势态。走到半路的时候,头顶骤然闪过一道雷,雷声就那么一响,好像震的大地一阵抖动。
    “惊蛰了。”弥勒抬头望了望天,道:“过了子时了,这会儿已经到了惊蛰。”
    惊蛰一到,就代表整个冬天彻底的过去,我还没来得及说话,就看到不远处的大河河面上,晃晃悠悠飘过去二三十盏灯。看到这些漂浮在河面的灯,我觉得有些讶异,因为这样的灯,明显是“引路灯”。
    在河滩的旧习俗中,老辈人都认为那些失足或者各种祸乱死在河里的人,完全迷失了方向,不知道该往何处,所以都会聚集在当时死去的地方,久而不散。那些冤魂厉鬼聚到一块儿,很容易祸害乡里,经过河边的人,或者在水里讨生活的人,经常好端端的一头就栽进水里,等到人再浮上来,已经是一具尸体,全身上下到处都是一块一块漆黑的手掌印,那是因为水下有冤魂拖着他们。所以每年的中元节,沿河两岸的居民都有在河里放“引路灯”的习惯,据说那些燃烧在暗夜里的河灯,能把那些枉死在河里的人引到该去的地方。
    二三十盏引路灯在水里慢慢的漂,透过夜色,我隐约能看见引路灯后面,全是一团一团阴气森森的影子,那是被引路灯引出来的脏东西。那么多引路灯一直漂着,把这段河道乱七八糟的东西全部都引了出来,距离河边还远,就能感觉到一阵寒意。
    “是谁放的引路灯?想要干什么?”
    我和弥勒不由自主的就刻意隐匿身形,一路悄悄跟着那些引路灯走了十几里远,回到前几天逗留的卧龙滩,还没有完全靠近,就看到河滩上有一个人,举着一盏朦朦胧胧的小灯笼。
    二三十盏引路灯漂到这里的时候,噗噗的全部都灭掉了,昏天暗地里,仿佛只剩下那盏小灯笼散发着亮光。河里一团一团跟着引路灯而来的影子,争先恐后的朝岸上爬。
    
    第一百七十七章 坐收渔利
    
    那些乱七八糟的脏东西明显是冲着岸边那人手里的灯笼去的,鬼影绰绰,分辨不清楚到底有多少,爬上岸之后,全部趴在小灯笼前面。拿着灯笼的人看河里的东西上来的差不多了,调头就走,一片脏东西紧紧跟着,寸步不离。
    “这个可能是鬼马侯家的人。”弥勒小声道:“人皮灯笼。”
    侯家可能是整片河滩上历史最悠久的盗墓家族,据说,三国时曹操为筹措军饷,曾经组织过职业军队进行挖坟盗墓的事,后世流传下来的一些传说,比如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都是从那时候兴起的。孟津的侯家传闻是一个发丘中郎将的后裔,但是挖人祖坟那种事情太损阴德,侯家融入三十六旁门后就洗手不干,不过历代积累的各种各样的经验一直在用。侯家的人皮灯笼是聚阴的东西,一盏小灯笼拿出来,能把一片坟地里的玩意儿全部聚集在一起。
    这是个凶名在外的家族,外人都说,侯家的人只在夜晚出门,平时都戴着孝帽子,一盏人皮灯笼能连通阴阳。那只是传闻,但我爷爷那辈人都知道,侯家的人皮灯笼不掺假,货真价实的人皮做的,尤其是那种死在母胎里的成胎婴儿的皮,最有效用。侯家当年养着十几二十多个女人,怀胎八九个月,就用药把胎儿打下来取皮。
    “他想干什么?”我琢磨着,从表面上看,这个侯家的人应该不是冲着我们来的。
    正想着,那个侯家人把手里的人皮灯笼插在沙地上,轻轻拍了拍巴掌,顿时,从黑暗中跑出来四五个人,为首的是个二十六七岁的年轻人,梳着油亮的中分头,衣着打扮很讲究,那个年头还不时兴西装,这个年轻人身上的中山装熨的一条褶皱都没有,脸庞很白,胡子刮的干干净净的。
    “老侯,怎么样?”这个年轻人跟侯家人小声的交谈,眼睛里闪烁着一种兴奋的光。
    “把网下在这儿,绝对没问题。”侯家人在面前的沙地上指了指,又对那年轻人搓搓手指头,道:“金大少,事情已经差不多了,我该得的,是不是清算清算?”
    “这个都不是事,你们几个,下网。”那个叫金大少的年轻人拉着侯家人走了几步,掏出一个红布包着的小包塞了过去。河滩上的江湖人做事,都有各自的规矩,特别是金钱瓜葛,过去的银元,用麻黄纸包着,后来的钞票用红纸包着,这种红布包起来的红利,不是黄金就是白银。
    “这货可能是金窑的人。”弥勒想了想,道:“河滩上最大的一个金窑的总把头就姓金,这小子保不齐就是金总把的什么人。”
    我和弥勒不知道旁门的人和金窑的人凑在一起要做什么,所以暂时隐忍不动,继续观察。那个金大少很有气派,他手下几个人忙着在沙地上面铺网,他就拉着侯家人去一边说话,顺手从兜里掏出个圆铁桶,拿铁桶里的烟给侯家人抽。那种烟非常稀罕,五十支一装的铁桶中华,在当时属于特供物品,一般人弄不到。
    侯家人掂掂手里的红布包,觉得分量很足,当时就乐了,接过烟道:“金大少,你们家的钱足够把半个开封城都买下来了吧?安安稳稳在家享福不好么?非要半夜跑出来做这些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