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新闻学概论(第4版)-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里需要核对的不是数字,而是在11月19日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有没有讲过这些话。

  中央文明委今天公布了全国首次文明城市评选的获奖名单,张家港、厦门、青岛等12个城市、城区获得了全国文明城市、城区称号。获得文明城市、城区称号的是张家港市、厦门市、青岛市、大连市、宁波市等12个城市、城区。专家表示,本次文明城市、城区评选是依据一套新的评测体系,这套体系综合考虑了政务环境、市场环境、人文环境、生活环境等多个因素【4】。

  这些获得“文明城市、城区”称号的地方被报道公开,人们可以去看、去听、去核对。

  而报道如果让人无法核对,那就可能出错。请看一则德国通讯社的报道《错把绿发当青草》【5】。

  德国19岁的吉他手奥吉把头发染成绿色,并剪了一个古怪的发型。一天下午,他去汉诺威动物园与女友约会,对方迟到,于是他沐浴着阳光在长凳上睡着了。这时适逢骆驼“托尼”路过,看中了他的头发,于是决定饱餐一顿。奥吉从疼痛中醒来,发出阵阵尖叫声。骆驼把头发在嘴里嚼了几口,发觉上当,于是吐了出来。“托尼”的饲养员说,“托尼”这是第二次犯同一错误,几年前它也拔掉了一个留有绿头发的小伙子的头发,它显然是把绿头发错当成了青草。

  在上述新闻中,吉他手奥吉的举动以及“饲养员说”的话都可以核对,骆驼“托尼”嚼奥吉的头发也可以核对,但“托尼”“看中了他的头发,于是决定饱餐一顿”,“发觉上当,于是吐了出来,”这一连串“看中”、“决定”、“发觉”属于动物的心理活动,怎么去核对?骆驼“托尼”不能告诉记者,记者只能“想象”出来,这样报道就错了。

  分析是建立在事实基础之上的,是对事实发生的原因、意义、影响所作的解释以及对未来发展趋势、结果所作的预测。分析的前提是掌握全面的事实,分析的依据是事实(人们常称之为背景材料),分析的结论同样必须是事实,或者是构成该事实的必要材料。正如恩格斯在《致〈社会明镜〉杂志的读者和撰稿人》中所要求的:“杂志将完全立足于事实,只引用事实和直接以事实为根据的判断——由这样的判断进一步得出的结论本身仍然是明显的事实”【6】。一名司机开车轧死一名路人,经最后查证,是因为司机喝醉了酒;一幢大楼失火,经最后验证,是因为电线老化引起短路起火。这些事件的原因分析简单且显而易见。

  本报讯 “上海在推进全面质量管理方面成绩显著,全市企业质量管理成熟度处于全国前列、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全国第一。”【7】在分析上海制造业质量竞争力居全国之首的原因时,新闻称,“据了解,本市的全面质量管理工作经过30年推进,已有5万人次的企业领导干部通过了全面质量管理知识培训,120万人次成为QC(质量管理)小组骨干,300余万一线职工加入QC小组。全市企业的质量管理总体成熟度为‘三级水平’,即处于国内前列;其中有三成上海企业处于‘四级水平’,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还有宝钢股份、振华港机、大众汽车等1。5%的企业达到‘五级水平’,即世界水平。在最新一轮全国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情况中,上海达到86。78,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拔得头筹。”

  制造业质量竞争力的提升,是由于长期以来质量管理工作的切实推进,这些管理工作均由可量化的一系列数据来体现。这样以一个具体的事实来解释另一个具体事实,令人信服。令受众生厌的是有些新闻报道“戴帽穿靴”,如“在××精神的鼓舞下”,“由于落实有关政策”取得巨大成绩,等等。

  判断是对某一事件利与弊、是与非、对与错、得与失、善与恶、荣与辱所作的结论。这种结论,有强烈的主观倾向,有鲜明的价值取向。如“申城打假特别执法月成绩斐然”,这“斐然”两字是作者对此事情持鲜明的肯定态度;再如“今晚,上海京剧团《曹操与杨修》剧组以精湛的演技征服了爱挑剔的天津观众”,一句导语里有三个判断词:演技精湛、天津观众爱挑剔、演出结果征服观众,这一条导语显示出作者鲜明的倾向。一些厅、局级干部“工作繁忙而效率不高”,这是对厅、局级干部工作的评判;“美佳饭店的服务既不美也不佳”,这是对一家饭店服务质量的判断。

  新闻既然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那么,它就应该尽可能多地向人们提供可以查证的事实,也不妨作些分析,但应尽可能避免下判断,更不要以判断来代替事实。但从实际情况看,在我们不少新闻中,事实不多,判断不少,以作者的主观判断来代替具体事实的情况比比皆是,造成新闻的空洞。

  1985年6月26日《经济日报》二版在《五省、区信访接待室见闻》总标题下,有两条新闻,我们来对比一下:

  《内蒙古——既讲政策又讲人情》:18日上午8时,记者来到内蒙古自治区信访接待室。第一个来上访的是伊盟达拉旗一位60岁的复员军人,负责接待的同志搬来椅子热情地招呼这位同志坐下,刚刚翻开接待记录,一位老农在儿子的搀扶下又走了进来。接待员站起来说:“看您的身体不好,隔壁有长条凳子,您先躺一会儿,等接待完这位同志再过来。”10点钟,记者看到这位老农手捧水碗发呆,问是不是对接待不满意?老农含着眼泪连连摆手说,我遇到了好人,这碗水就是接待我的那个女同志给倒的。

  《山西——安置孤儿局长过问》:18日上午6时,记者来到山西省委、省政府接待室。接待室干净、整洁。厅角的桌上放着一只装满开水的大保温桶,十几名上访者秩序井然地坐在长椅上等着依次接待。工作人员热情地询问情况,认真做着记录。这时一位年轻人推门进来,激动地对工作人员说:“太感谢你们了,真没想到事情解决得这样快,这样好。”这个年轻人叫李晓前,1960年随父母下放到潞城县农村,以后父母病故,小李成了孤儿,生活无着。1982年小李找到信访局要求给予安置,工作人员多次联系,局长还亲赴潞城县协商,终于解决了小李的问题。

  这两则新闻,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前好后次。前一篇,作者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用一连串动词来描述那位接待员一连串的动作:搬来椅子……招呼……坐下……站起来说……倒了一碗水,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令人信服地表明:这位接待员热情、周到、礼貌。而后一篇,对接待员的现场工作情况的叙述只有一句:热情地询问,认真地记录。接待员们究竟怎么“热情”、“认真”,这本来是全文的主题,也是读者最关心的事情,恰恰没有提供。具体的情况却被“热情”、“认真”两个副词淹没了。作者用自己的判断代替了对客观事物的叙述,用自己的评价来代替应该让读者从具体事实中得到的结论。这样的新闻空空洞洞,作者不得不用过去发生的事情来代替现场描写。

  在中国媒体许多新闻中,报道、分析、判断,往往交织在一起,一篇优秀的新闻要求这三者水乳交融,而不能油水分离。请看下面一篇新闻。

  白瓜变“苦瓜”,土苹果成金苹果

  ——西北两大特色农产品盛衰两重天【8】

  “吃瓜到兰州”,这句话道出了兰州白兰瓜的名气。但在今天,白兰瓜风光不再,原来的品味和市场尽失,即使在兰州街头也难寻白兰瓜的影子。可就在短短的十年间,陕西苹果却悄悄走出山沟,摆上了中外消费者的果盘。

  西北地区两大优势农产品一盛一衰的变化,发人深思。

  甘肃省农科院专家的调查表明,盲目生产与无序竞争将香甜的白兰瓜变成了“苦瓜”。白兰瓜自然生长周期本来需要120天,但为了抢市场卖好价,许多瓜农将传统的肥料渣改换成硝铵和尿素,甚至用一种叫乙烯剂的催熟剂擦洗,硬是将其生长期缩短到75天左右。可“早产”的白兰瓜非但不甜,反添涩味。据兰州市农牧局介绍,今年兰州瓜类种植总面积4。94万亩,其中白兰瓜只有千亩左右。

  就在白兰瓜逐渐衰弱之时,陕西苹果近年来却逐渐叫响全国,而且还销往30多个国家和地区。去年底陕西省的苹果种植面积达800万亩,仅苹果一项,去年苹果产区1000万农民人均增加纯收入910元。

  陕西苹果崛起的奥秘在于一方面加大优果工程、绿色果品基地建设力度,全面推行果园生产标准化,指导果农合理套袋、用药和施肥,使果品的优质率有明显的提高;另一方面着力扶持外向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打造开辟国际果品市场的“旗舰”,这几年,陕西形成了15个果品加工、储藏和营销龙头企业。

  这是一篇把三者结合得比较好的新闻。“白兰瓜风光不再”,陕西苹果“摆上了中外消费者的果盘”,这是报道;“盲目生产与无序竞争将香甜的白兰瓜变成了苦瓜”,“陕西苹果崛起的奥秘在于,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分析;记者对两种瓜果没有直接作判断,但“苦瓜”“金苹果”的称谓以及“一盛一衰”的描述,已使读者明白记者在提倡什么,反对什么。这是中国古代的“春秋笔法”在新闻中的灵活运用。

  现实生活是复杂的,有许多新闻事件一时原因未明,性质未定,而新闻又要求迅速作出报道。这里的一个技巧就是善于把判断变成报道。举例说,1998年7月8日,在第15届世界杯足球赛的半决赛法国队对克罗地亚队比赛中,裁判吹罚法国队后卫布兰科打人犯规而出示红牌。当时,无论是现场直播的主持人还是第二天的各报新闻,基本上都这样报道:

  法国队与克罗地亚队的半决赛,战至下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