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易中天中华史卷十:三国纪-第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懔晗嫦缛耍环训t,江夏鄳(读如盟)县人;姜维,天水冀县人。这些人有的属于荆州集团,有的属于东州集团,但都不是益州人。益州土著受信任的只有:费诗,犍为南安人;黄权,巴西阆中人;王平,巴西宕渠人。但王平起先不受信任,黄权后来不受信任,费诗中间出问题。诸葛亮提拔信任的益州人则有:杨洪,犍为武阳人;何祗,杨洪门下;张裔,蜀郡成都人。不过,诸葛亮并不能改变刘备既定之“荆州第一,东州第二,益州第三”的组织路线。
  22。冤杀益州豪族常房诸子一案载在《三国志·后主传》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裴松之认为是“妄杀不辜”。另请参看罗开玉《成都武侯祠“攻心”联再研究》。
  23。以上见《三国志·后主传》及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
  24。关于这副对联,请参看拙撰《武侯治蜀与“攻心联”》,已收入《帝国的惆怅》一书。
  25。见《三国志·后主传》及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
  26。见《晋书·武帝纪》。
  27。见《三国志·孙皓传》。
  28。见《三国志》之《吴主传》、《陆逊传》。
  29。见《三国志·孙翊传》裴松之注引《典略》、《三国志·孙策传》。
  30。见《三国志·张昭传》裴松之注引《吴历》。
  31。以下论述均请参看田余庆先生《孙吴建国的道路》一文,详请参看拙著《品三国》。
  32。《三国志·吴主传》裴松之注引《傅子》说孙策“诛其名豪,威行邻国”,《孙韶传》裴松之注引《会稽典录》说孙策“平定吴会(吴郡、会稽郡),诛其英豪”,《郭嘉传》说孙策“所诛皆英豪雄杰能得人死力者”,可见杀的都是什么人。
  33。孙坚旧部有:程普,右北平郡土垠县人;黄盖,零陵郡泉陵县人;韩当,辽西郡令支县人。孙策旧部有:周瑜,庐江郡舒县人;蒋钦,九江郡寿春县人;周泰,九江郡下蔡县人;陈武,庐江郡松滋县人。流亡北士有:张昭,彭城国人;诸葛瑾,琅琊郡阳都县人;步骘,临淮郡淮阴县人;张纮,广陵郡人;严畯,彭城国人;是仪,北海国营陵县人。
  34。陈寅恪先生《崔浩与寇谦之》一文即将其称之为“法家寒族之曹魏政权”。
  35。孔融事见《后汉书·孔融传》,荀彧事见前述。
  36。范文澜先生即指出:“士族障碍着曹操代汉做皇帝,与其说是为了拥汉,毋宁说是向曹操交换做官特权。”见范文澜《中国通史》。
  37。《三国志·先主传》曾高度评价刘备入蜀以后的人事安排:董和、黄权、李严是刘璋的旧部,吴壹、费观是刘璋的姻亲,彭羕曾受刘璋的排斥,刘巴则为自己所忌恨,却“皆处之显任,尽其器能”,结果是“有志之士,无不竞功”。《三国志·张裔传》则称诸葛亮“赏不遗远,罚不阿近,爵不可以无功取,刑不可以贵势免,此贤愚之所以佥忘其身者也”。
  38。见《三国志》之《周群传》、《彭羕传》、《廖立传》、《来敏传》。
  
  第六章
  
  1。三种形象的说法是朱维铮先生提出的。
  2。三种意见的说法是钱穆先生提出的。
  3。见《三国志·关羽传》。
  4。请参看胡适《〈三国志演义〉序》。
  5。请参看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6。见《三国志·陆逊传》及裴松之注引《吴录》。
  7。见《三国志·邓芝传》。
  8。以上见《三国志·吴主传》。
  9。见《三国志·邓芝传》。
  10。见《三国志·吴主传》。
  11。见《三国志·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
  12。见《三国志·吴主传》裴松之注引《吴书》。
  13。以下涉及刘备事,无另注者均见《三国志·先主传》。
  14。见《三国志·先主传》裴松之注引《魏书》。
  15。见《三国志》之《鲁肃传》、《吕蒙传》。
  16。据说当时曹丕眺望长江说:“彼有人焉,未可图也。”见《三国志·吴主传》。
  17。见《三国志·先主传》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
  18。见《三国志·简雍传》。
  19。见《三国志·黄权传》。
  20。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刘备自称汉中王,封关羽为前将军,张飞为右将军,马超为左将军,黄忠为后将军,所谓“五虎上将”其实只有这四人。景耀三年(公元260年),刘禅追谥关羽为壮缪侯,张飞为桓侯,马超为威侯,黄忠为刚侯,也没有赵云。后来由于姜维等人打抱不平,赵云才在第二年被追谥为顺平侯。
  21。请参看田余庆先生《孙吴建国的道路》一文。
  22。“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见诸葛亮《后出师表》。此文正史不载,文集不录,学者多疑为伪作,但仍可代表诸葛亮的思想。
  23。范文澜《中国通史》说,曹操在北方,诸葛亮在蜀国,都“革去了一些东汉的恶政”。田余庆《关于曹操的几个问题》一文则说,曹操“去浮华、清吏治、抑豪强”,与袁绍形成鲜明的对比,只有诸葛亮“可以同他比拟”。这实在是史家之笃论。
  24。建安八年,曹操因战马踏进麦田,便割下头发以示受罚,事见《三国志·武帝纪》裴松之注引《曹瞒传》。
  25。见《三国志》之《法正传》、《彭羕传》。
  26。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评语称:“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三国志·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蜀记》则称:“亮刑法峻急,刻剥百姓,自君子小人咸怀怨叹。”
  27。见《三国志·诸葛亮传》及裴松之注引《袁子》。
  28。见《三国志·蒋琬传》。
  29。把《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称为“张道陵的徒弟,吕洞宾的师兄”,是曹聚仁先生的说法,见曹聚仁《〈三国演义〉史事的真实性》。
  30。见《三国志·吕布传》、《后汉书·边让传》、《资治通鉴》卷六十一。
  31。陈宫为曹操谋得兖州牧一事,见《三国志·武帝纪》裴松之注引《世语》。
  32。见《三国志·吕布传》裴松之注引《典略》。
  33。见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
  后记
  1。见《三国志》之《典韦传》、《郭嘉传》,及裴松之注引《傅子》。
  2。见胡适《〈三国志演义〉序》。
  3。见鲁迅《随感录三十九》。
  4。详请参看拙撰《〈三国演义〉的“性之病”》一文,原载2010年7月22日《南方周末》。

 ……【白鹰魅影】整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