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沈从文正传-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多年后,它还使我半夜里无法安睡。这大概是因为小时摔跤,脑子受了伤的缘故。”1984年夏,当年的沈岳焕在北京崇文门大街的高层寓所内,和我谈起60余年前他的顽童生涯时,就是这样开头的。“什么时候摔的跤?”我问。

  “摔了多次,爬树摔过,翻杠子也摔过。最重的还是在预备兵技术班的那一次。我攀上杠子,两臂向后反挂,准备作一次背车。不知怎么不小心,旋转时从杠子上猛地掼到砂地上,喉咙一下子跌哑了,想说话,却无论如何用力,也不出声。幸亏班长梁凤生赶紧将我扶起,架着我在操场上乱跑。跑了好一阵,才慢慢说得出话来。”

  “关于预备兵技术班的起因,您在自传里说过。那是民国5年,地方上受上年12月蔡锷在云南组织护国军讨伐袁世凯战事的刺激,感到军队非改革不能自存,凤凰镇守署便设立了四个军事学校:一个军官团,一个将弁学校,一个学兵营,一个教导队。如此说来,湘西地方军队也参加‘护国运动’了?”“当然参加了。当时田应诏任湘西镇守使,此人是日本士官学校毕业,和蔡锷同期,参加过辛亥革命,攻占雨花台,首先随大军进南京的军官里就有他。蔡锷的参谋长朱湘溪说他大少爷脾气,不中用,才转回湘西。‘护法’、‘靖国’等大规模战役,湘西方面都派兵参加过,曾兵出常德、桃源,进抵长沙。只是作首脑的割地自保情绪太重,战事一过,就又退守湘西。”

  “凤凰开设军事学校那年,我上了高小。本地人都觉得学军事较有出息,一个与军官团陈姓教官作邻居的,要求这教官饭后课余也教教孩子,于是就办起了预备兵技术班。开张不过半个月,就招集了100多人。我看见那些受过训练的同学,精神显得比别人强悍。他们告诉我,参加技术班的人,两个月考选一次,考取了可以补上名额当兵,问我愿不愿参加。我决定去问问母亲,看她是不是允许。”

  “以沈家在凤凰的地位,您那时是一个少爷。家里能同意你参加吗?”

  “在我们那地方,当兵不算耻辱,凤凰上层阶级大多是行伍出身。文人方面,人们记得的,好久才出了个翰林熊希龄,四个进士,四个拔贡。至于武人,不算咸同年间所出四个提督军门,单是后来保定军官团出身的,就有一大堆。从日本士官学校毕业,担任蔡锷参谋长的朱湘溪,也是凤凰人。因此,本地人多以当兵是年轻人唯一出路。这时,父亲谋刺袁世凯的事,风声也不那么紧了。辗转从熟人处得到消息,知道他在东北。哥哥受家里嘱托,已经一路给人画像,北上千里寻父。家里只有母亲操持,而我又不受管束,母亲正拿我没有办法。既然有机会考一份口粮,技术班里规矩又极严,觉得与其让我在外面撒野,不如让我进去受训练。因此听我一说,就立刻答应了。还特别为我缝制了一套灰布军服。”“在技术班里,难道如您母亲所期望的,您的野性被管束住了吗?”

  “说来也怪,倒真是被管住了。这大概得力于那位陈姓教官在我心目中的威信。这个人作事极认真,仪表又威严,永远挺着胸脯走路。先就听说他翻杠子技术极好,得过全省锦标,又亲见他在天桥上竖蜻蜓,用手走四五个来回;在单杠上打40多次大回环,似乎毫不费力。在我眼里,他简直是个新式徐良、黄天霸。我们既怕他,又心悦诚服归他管。“只是规矩太严了点,方法也有点死板。倒是另一处训练班更有趣些。

  “那时,我所在的技术班,用的是新式训练法,那另一处,用的是传统的旧式训练法。主持旧式训练的,和我家是街坊,小孩子喊他滕四叔,同辈称他滕师傅。

  “这两处的规矩截然不同。我在的一处,操练时姿势稍稍不合要求,教官当胸就是一拳;服装风纪略有疏忽,先就得吃一巴掌,还得罚立正半小时。跳木马时,一下子掼到地上,哼也不许哼一声;野外演习,喊一声卧倒,不管是水是泥,就得立即扑下去。这对于我们这些大不过17,小的才12岁的孩子,实在不大合适。滕四叔教的那个班,动作不合要领,就让退到一边,由师傅亲作示范,犯了错误也受处罚,可那种处罚却是让犯错误的人泅水过河一次,或其它类似有趣待遇。“教授的内容也不同。我们学跑步,一跑就是一点钟;练正步、齐步,一练就是老半天,十分单调。还学打靶、白刃战,最后是射击学、筑城学,得听种种艰深道理和不顺耳的陌生名词。我们的学习是枯燥呆板的,生命凝固而不流动,被另一处嘲笑为‘洋办法’。他们学的是翻筋斗,打盾牌,舞长矛,耍齐眉棍。单是盾牌就有藤编圆盾牌,皮制方盾牌,上面还描有各式好看的彩色花纹。武器有标枪、弓箭,花样多,形状也美丽悦目。他们学骑马射箭,学摆阵,全体排成方阵随金鼓声进退。练格斗时,可以单个练习,也可成对厮打,一人手持盾牌大刀,一人使关刀或长矛,一面格斗,一面喊‘杀!’他们的学习活泼有趣,学习与游戏无从分开。“这样一来,教官和学兵的关系也大不一样。我们尊敬、惧怕教官,在他面前紧张、拘束;他们爱自己的师傅,学兵和师傅在一处时,总是十分亲热。”

  “那您为什么不去参加滕师傅的训练班呢?”

  “家里不让我接近滕四叔。滕四叔是个怪人,一身奇才异能。不作任何准备,头略略一动,便可将身子向空中抛起,或前或后,或左或右,来一个空心筋斗;极高的桅杆,眨眼间就可爬到桅尖;又会扎猛子,再深的水也可以一扎到底,老半天不必浮出换气;又会捉鱼,要吃鱼时,只要到河里打一转身,总不会空手而归,还会采药医伤,谁手脚受伤,他随手在路边采几样花草,嚼碎敷上,就可包好。……说来实在太多,他给我的印象简直是无所不能。

  “性格也有趣。他不识字,一个粗人,身份又卑微,到老只是一个战兵。难得的是他对谁都和气,遇事比谁都讲公道,特别喜欢和小孩子玩在一处,样子既天真又妩媚。遇上‘额外’、‘守备’一类小官,总是垂手低眉,异常和气谦恭地喊一声‘总爷’。

  “只是他不但教孩子在操场上演兵摆阵,还教他们用骰子摆阵赌博;既教他们打拳练习,还鼓励他们打架斗殴:‘狗肏的,没得OE庞茫艿憔ⅲ倮矗倮矗虼耍依锕婢卮蟮的孩子,都不准到他那边去。参加他那个训练班的,多是寒微人家子弟。由于同住一条街,我家里要点草药或遇到别的什么事,常免不了找他帮点小忙,却不许我和他泡在一起,大约是担心我限着他学下流。我呢,却常常瞒着家里,跑到他那里去玩。我后来在军队中遇到危险,一些自救救人的知识,还是从他那里学来的。”

  “您在技术班的成绩如何?”

  “很不错。我六岁时出疹子,差点死去,又得蛔虫病,体质弄得很弱。亏得技术班的训练,使我体质结实了好多,同时也磨炼了性格的坚韧。后来凡事不关心成败得失,始终能坚持下去,就得力于这种训练。我还先后参加过三次守兵缺额补充的考试,考试的内容是将学习的各种技术演习一次。单杠上挂腿翻上接十字背车,蹿一次木马,走一回天桥,拿一个人顶;指挥一个十人小队,下正步、跑步、跪下、卧倒种种口令。虽有许多军官在场,临事心里不免有点慌张,但动作还没有失误。三次缺额考试我都没有得到。第一次被一个叫田杰的人得去,他在班上作大队长,聪明能干,各样都来得,在同学中威信极高;大家都喊他作‘田大哥’;第二次考取的是一个姓舒的孩子,年龄和我不相上下,虽各种技术不怎么出众,胆量却极大,从两丈多高的天桥上,翻筋斗落下,到地还稳稳站住;第三次是一个叫田棒槌的,撑竿跳会考全班第一。其余人虽然落选,倒也无话可说。我虽未考中,家里仍然十分高兴。一是进技术班后,我每天去军官团上操,衣服穿得整整齐齐,又懂了许多军中礼节;二是第一次考试还得过军部奖语,家里以为我已经上了正路。”

  “那您当时一定是很得意的了?”

  “是很得意。在技术班里,我有一个好朋友,名叫陈继瑛,家住在离我家不过50米。吃过晚饭,我和他就相约穿上灰布军服,有意挺起小小的胸脯子,气昂昂从街上走出城去。城门边有个卖牛肉的屠户,常常故意逗我们,拿腔拿调喊我们作‘排长’。还有一个守城老兵,一边对我们作鬼脸,一边阴阳怪气叫我们‘总爷’。我们照例不予理睬,自以为将来要作大事。陈继瑛一心想当团长,我只想进陆军大学,‘排长’、‘总爷’之类,我们还不放在眼里,父亲平时用甜甜的故事,给我讲祖父作将军赢得的那份荣光,平时不怎么在意,这时却在我身上起了作用。我本来就不爱读书,皇帝又被赶下了金銮宝殿,心想当状元已毫无希望,当将军还有可能。一有了这种念头,我便俨然有了当将军的气概。得到军部奖语时,我就认定自己将来总有一天要当将军。有一段时间,我几乎成天生活在作将军的想象里。”

  这大约就是人们常说的潜移默化,一种集体无意识,一遇机会,就会被诱发出来。据沈岳焕自己说,这种当官作大事意识的被清洗,是他在保靖读了许多书以后。然而,他后来的厌官从文,终不过是中国人那种“兼济天下”的心理模式换了一个方向而已。

  “可惜好景不长。陈姓教官一人主持技术班,处理一切井井有条,成绩特别突出,被镇守使看中,调去当了卫队团的营副。如此一来,技术班无形中就解散了。这时是1917年4月,技术班前后存在了8个月。”

  “您在自传里说,您是1917年8月入伍当兵的。从4月到8月,您在作什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