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邓小 平时代-第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了检查。'3…80' 几天后,邓小平陪同毛泽东接见菲律宾总统马科斯(Ferdinand  Marcos)时,把会议情况向毛做了汇 
报,毛对邓在会议上的做法表示认可,因为他没有对江青过于严厉。邓小平向毛泽东证明了他能按毛的意愿做事,会继 
续和江青一起工作。 
毛泽东从未完全放弃王洪文,王洪文后来还协助华国锋筹备了毛泽东的追悼会,但是,自从去了浙江之后,王洪 
文在党内的协商中事实上已经不起作用。王洪文被派往浙江时向毛泽东提议,请叶帅或邓小平代他主持党的会议。体力 
衰退的叶帅在 7 月 1 日写信给毛泽东说,自己年纪太大了,还是让邓小平领导党的日常工作吧,毛泽东立刻表示同意。 
叶帅在 7 月 2 日起草了一个正式文件,宣布邓小平除了作为事实上的总理领导政府工作、作为军委副主席领导军队以外, 
还要主持党的日常工作。最重要的是,大约就在这时,毛泽东还交给了邓小平一项外交领域的新任务:邓小平将成为第 
一位对西方国家进行国事访问的中共官员。 
与西方关系的突破:中法关系 
邓小平于 1975 年 5 月 12 日至 17 日对法国进行了国事访问,这是中共领导人首次出访一个西方国家,这使他 
有机会着手为中国向西方学习作准备枣就像 1950 年代学习苏联一样。'3…81'毛泽东选派邓小平进行这次重要的出访, 
使「四人帮」起了疑心,他们正确地看出这是邓小平权力增加的又一个迹象。这次出访对于作为领导人的邓小平确实有 
重大影响。与他一年之前路过法国时不同,这次访问提供了一次机会,使他能够更具体地了解这个他在半个世纪以前所 
熟悉的国家发生了多大变化,思考中国为实现四个现代化需要做些什么。 
为何是法国呢?毛泽东在一年前提出「三个世界」的理论,他把欧洲的发达国家看作第二世界的一部分,也就是 
说,它们是中国应该与之联合共同对抗苏美两大霸权的国家。在第二世界的所有国家中,法国又是最先主动与中国建立 
友好关系的国家。它在  1962  年就与中国实现了关系正常化,而当时没有几个西方国家愿意这样做。法国总统庞比杜 
(Georges Pompidou)在 1973 年 9 月正式访问北京,并受到良好接待,成为第一个访华的欧洲领导人。因此,当 
1975 年法国向中国发出国事访问的正式邀请时,中国很愿意把这个机会作为对庞比杜访华的回访,并表明自己正在从 
文革的自我封闭中走出来。 
在 1975 年访法期间,邓小平受到吉斯卡尔?德斯坦(Giscard d'Estaing)总统和希拉克(Jacques Chirac) 
总理的接待。希拉克后来回忆说,邓小平直率而热情,十分了解国际关系。'3…82'在访法期间,邓小平表现了他个人对法 
国生活的赞赏,游览了里昂和巴黎等半个世纪以前他去过的一些地方。 
邓小平要向法国传递的主要外交政策信息是,请求西方继续给予支持,共同对抗最具侵略性的超级大国苏联。他 
对同苏联搞缓和的价值表示怀疑,赞成西欧各国团结一致坚定对抗苏联。但是对于邓小平来说,学习现代化的经验至少 
和磋商外交政策问题同样重要。他参观了一些农业和工业场所,就如何扩大中法贸易举行会谈。这是邓小平第一次访问 
一个现代西方国家,在这里他看到了五十年前他离开之后法国发生的惊人变化,对中国已经变得多么落后感到震惊。这 
些见闻体验和成功的国事访问带来的连锁反应有着深远的影响。三年以后,谷牧率领的中国经济官员将延续邓小平的访 
问,在唤醒中共领导人对国外经济和外交机会的意识,为中国进一步向西方开放提供支持力量等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 
的作用。 
'3…1'参见程中原、夏杏珍:《历史转折的前奏:  邓小平在 1975》(中国青年出版社,2003), 
页 25;张化:《邓小平与 1975 年的中国》(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4)。 
'3…2'高文谦:《晚年周恩来》(Carle Place; N。 Y。:  明镜出版社,2003)。 
'3…3'高文谦:《晚年周恩来》(Carle Place; N。 Y。:  明镜出版社,2003)。 
'3…4'对能看到毛泽东和江青之间通信的党史专家的采访。 
 
 
'3…5'程中原、夏杏珍:《历史转折的前奏》,页 178。 
'3…6'周恩来:〈政府工作报告〉,1975 年 1 月 13 日。见 Documents of the First Session of 
the  Fourth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Peking:  Foreign 
Languages Press; 1975)。 
'3…7'程中原、夏杏珍:《历史转折的前奏》,页 44…45;2002 年 4 月作者对唐闻生的访谈。 
'3…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上下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 
社,2004),1975 年 2 月 1 日,页 14…16。 
'3…9'《邓小平年谱(1975…1997)》,1975 年 5 月 29 日,页 50…51;另参见  程中原、夏杏 
珍:《历史转折的前奏》,页 45…47。 
'3…10'张化:《邓小平与 1975 年的中国》,页 70…74。 
'3…11'《邓小平年谱(1975…1997)》,1975 年 1 月 25 日,页 10…11;SWDXP…2; pp。 11…13。 
'3…12'  Jonathan  D。  Pollack;  〃Rebuilding  China's  Great  Wall:  Chinese  Security  in  the 
1980s;〃  in  Paul  H。  B。  Godwin;  ed。;  The  Chinese  Defense  Establishment:  Continuity  and 
Change in the 1980s (Boulder; Colo。: Westview; 1983); pp。 3…20; Paul H。 B。 Godwin; 〃Mao 
Zedong Revised: Deterrence and Defense in the 1980s;〃 in Godwin; ed。; The Chinese Defense 
Establishment;  pp。  21…40;  June  Teufel  Dreyer;  〃Deng  Xiaoping:  The  Soldier;〃  The  China 
Quarterly; no。 135 (September 1993): 536…550。 
'3…13'《邓小平年谱(1975…1997)》,1975 年 1 月 25 日,页 10…1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编:《邓小平军事文集》(三卷本)(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 
社,2004),第 3 卷,页 4…6,1975 年 1 月 19 日。 
'3…14'程中原、夏杏珍:《历史转折的前奏》,页 424…425。另见《邓小平年谱(1975…1997)》, 
1975 年 1 月 12 日,页 4…5。 
'3…15'《邓小平军事文集》,第 3 卷,页 1…3。 
'3…16'邓小平:〈当前军事工作的几个问题〉,此文是 1975 年 1 月 14 日邓小平听取总参谋部工 
作人员的汇报后的批覆要点,见同上,页 1…3;邓小平:〈国防工业和军队装备工作的几点意见〉,此文 
是 1975 年 5 月 4 日对军委常委会汇报的批覆,见同上,页 20…25;邓小平:〈要建立严格的科学管理 
和科研生产制度〉,此文是 1975 年 5 月 19 日听取科学技术委员会和七机部(主管导弹研发和制造)的 
汇报后对军委常委会的讲话,《邓小平军事文集》,第 3 卷,页 26…27。 
'3…17'William Burr; ed。; The Kissinger Transcripts: The Top Secret Talks with Beijing 
and Moscow  (New York:  New Press;  1998);  p。  308。  关于此次会谈的背景和谈话备忘录,见  pp。 
265…321。 
'3…18'程中原、夏杏珍:《历史转折的前奏》,页 398。 
'3…19'例如在总参谋部的一次座谈会上,邓小平明确宣布,军队不必急着备战。见《邓小平军事文 
集》,第 3 卷,页 9。 
'3…20'例如在总参谋部的一次座谈会上,邓小平明确宣布,军队不必急着备战。见《邓小平军事文 
集》,第 3 卷,页 9…13。 
'3…21'程中原、夏杏珍:《历史转折的前奏》,页 404…405;《邓小平年谱(1975…1997)》, 
1975 年 1 月 19 日、25 日,页 8…9、10…11;《邓小平军事文集》,第 3 卷,页 6…8;SWDXP…2; pp。 
27…28。 
'3…22'《邓小平军事文集》,第 3 卷,页 1…3。 
'3…23'程中原、夏杏珍:《历史转折的前奏》,页 407…408。 
'3…24'程中原、夏杏珍:《历史转折的前奏》,页 415…417。 
'3…25'程中原、夏杏珍:《历史转折的前奏》,页 416。 
'3…26'《邓小平军事文集》,第 3 卷,  1975 年 5 月 19 日,页 26…27。 
 
 
'3…27'程中原、夏杏珍:《历史转折的前奏》,页 408、412…415。 
'3…28'程中原、夏杏珍:《历史转折的前奏》,页 94。 
'3…29'程中原、夏杏珍:《历史转折的前奏》,页 107…108;《邓小平年谱(1975…1997)》, 
1975 年 5 月 19 日,页 46…47。 
'3…30'2006 年对当代中国研究所副所长张星星的采访。 
'3…31'Harrison  E。  Salisbury;  The  New  Emperors:  China  in  the  Era  of  Mao  and  Deng 
(Boston: Little; Brown; 1992); p。 334。 
'3…32'程中原、夏杏珍:《历史转折的前奏》,页 55…56。 
'3…33'Salisbury; The New Emperors; pp。 333…334; Salisbury1987 年 10 月 7 日对万里的 
采访。 
'3…34'王立新:《要吃米找万里:安徽农村改革实录》(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0),页 
22。 
'3…35'程中原、夏杏珍:《历史转折的前奏》,页 57…59。 
'3…36'程中原、夏杏珍:《历史转折的前奏》,页 54…56。 
'3…37'程中原、夏杏珍:《历史转折的前奏》,页 57…61。 
'3…38'中国各省省委书记(省一级党的最高职务)的称谓经常变动,各省也不尽相同。一般说来, 
1982  年之前各省都有数名省委书记,其中一名称为「第一书记」。有时其他书记也有排序,有时则都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