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蒋介石与现代中国-第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徒弟”④。蒋怪自己不留心、无经验,才会赔钱,但又说此事没什么好气馁的。就像军事和政治上的挫败,他也可以扛下这么庞大的个人损失,然后完全置之度外。

  ① 杨天石,《蒋介石秘档》,pp。68…69; 73;Chiang Diaries; Hoover; July 17; 1921; box 2; folder 22。

  ② 1921年7月,蒋说他这一年迄今已经“花掉”17000银元。

  ③ Chiang Diaries; Hoover; May 23; 1922; box 3; folder 9。

  ④ 2003年中国大陆中央电视台和上海电视台播出由陈晓庆(Chen Xiaoqing,音译)制作、宋继昌导演的一部电视纪录片《海上沉浮》第二集,其中有一段黄金荣访谈。根据访谈,黄在1949年中共即将占领上海之前夕,与共产党达成某种协议。他在纪录片中提到这段替蒋斡旋债务的故事,可是因为这部纪录片是大陆电视片,因此他有可能编造此一故事;不过,如果此事属实,也不会令人惊讶。

  商场上此一经验使蒋思想上比往常更加左倾!也更加专注在革命及从军生涯上。不久之后,他试图在溪口开办学校,收容本地儿童,但根据他的日记,此事遭到某位村绅莫名所以地阻挠。他发誓,除非这个村绅死了,绝不肯再回老家①。他也观察到,要改造中国,必须终止绅、商统治。事实上,在他漫长的一生当中,蒋对资本家和资本主义并没太大好感。不过,他一贯相信共产主义无法在中国实行,阶级斗争是个有害的观念;和军阀、秘密会党一样,有钱的菁英和富有的仕绅是只是可以利用与交往的权力现实②。对他自己的革命前程,他现在认为是“极广大极光明”③。

  ① Chiang Diaries; Hoover; March 21; 1922; box 3; folder 7。

  ② 《民国档案》4(1998):3…10。

  ③ Chiang Diaries; Hoover; May 23; 1922; box 3; folder 9。

  蒋在上海邂逅一个年轻女子陈洁如;两年前她13岁时,他就已迷恋上她。陈的父亲是个支持国民党的纸商,根据她的说法,蒋是在她娘家的一场聚会认识她,几天后就约她吃午饭。后来蒋还引诱这位少女到旅馆,但她跑掉了。他于是试图说服陈母让洁如做他的侧室——她在回忆录中则坚称是要讨她为妻①。陈母尚未回答,他已回溪口安排母亲王太夫人的丧事。

  ① Chen Jieru(陈洁如),Chiang Kai…shek's Secret Past (Boulder; Colo。: Westview; 1993); pp。4…26。

  蒋等到母亲过世才休了毛福梅。蒋写信给内兄毛懋卿说:“十年来,闻步声,见人影,即成刺激……高明如兄,谅能为我代谋幸福,免我终身之苦痛。”①与毛福梅离异后,蒋仍然出钱资助姚夫人生活。他虽可以弃她于不顾,但因感念她愿意带养纬国,遂安排她带着纬国住到她老家苏州。同时,陈洁如母亲答应把女儿托付给蒋。陈洁如声称,他们两人在1921年12月5日结婚②。6年后,蒋已贵为国民党领导人,想和宋美龄成亲,公开宣称陈洁如是他的妾,不是正室③。

  ① Crozier(柯如奇),Man Who Lost China; p。114; citing Ting (n。p。)。

  ② 同上注,pp。27…42。

  ③ 1927年9月27日,蒋介石接受《纽约时报》的访谈。蒋纬国1996年6月6日接受作者访问时,也坚称陈洁如和蒋介石从来没有结婚。奉化的研究人员王舜祁也对结婚之说持疑。陈洁如提出她和蒋结婚证书上的文字,但没提出影本。同样的,她书中的照片也没有任何一张有关婚事或1921年12月5日的婚礼。蒋介石1921至1922年的日记叙述他经常夜访陈洁如,后来他们似乎也同居,但是在他公布的日记中完全没有提到两人结婚这件事。

  不论他们在何时、又是如何结识、相恋,依据陈洁如的说法乃是一段不寻常的婚配。她声称蜜月期间就染上性病,这段经验不像是她编出来的。她说蒋为示悔改,发誓再也不喝酒、咖啡或茶。从此以后他果真只喝白开水,不再喝酒或茶。他新的俭朴生活方式可能始自这段时期,包括表明忠于陈洁如,每天只吃简单的宁波菜,养成每天早睡早起习惯,除了仪式需要通常只穿军便服,不配勋章,只在胸前掛着潘兴式的背带,或简单的一袭中山装与长袍。这些习惯给人强烈却非常好的苦修印象,象征他的成熟、自律和严肃。这些后来更变成他举止的鲜明特质。

  蒋旋即回到粤军第二军参谋长岗位,忙着规划北伐攻打湖南、江西的作战。孙中山和陈炯明之间越来越紧张,当孙免去陈广东省省长和粤军总司令之职,广州陈部企图夺权,孙因此被迫连夜逃出广州,仓皇避上炮舰“永丰舰”航向黄埔岛。孙伪装拍发电报给蒋的养子纬国,通知人在溪口的蒋“事紧急,盼速来”①。在这次危机中,孙求助于这位可以随时效命、意志最为坚定的行动派大将。

  ① 关于参谋长一节,见《蒋介石日记类抄,第四部》,《民国档案》4(1999):24…25;关于孙中山逃上永丰舰,见Boorman; Biographicak Dictionary; vol。3; p。143;史诺对宋庆龄的访问记,见Snow; Journal;关于以蒋纬国为收受电报者,见1996年6月5日蒋纬国接受的访问。

  蒋赶赴上海,找到后来当上上海总商会会长的虞洽卿借到六万银元(银元类别不明)。他是孙中山的长期支持者。蒋带著巨款搭船到香港,再租一艘小艇沿珠江而上。1922年6月29日,蒋登上泊靠于黄埔的“永丰舰”,与孙会合①。蒋接过“永丰舰”的指挥权,命令它驶往下游。往后五个星期,粤军第二军和陈炯明部队激战时,“永丰舰”停靠在闷热的河港白鹅潭。但是舰上孙部接获报告,陈炯明击败许崇智以及效忠孙的滇黔盟军②。8月9日,英国一艘军舰同意载孙中山一行人到香港,让他们从香港再转往上海。

  ① 杨天石,《蒋介石秘档》,p。79。

  ② Chiang Diaries; Hoover; July 2; 1922; box 3; folder 11。

  蒋登上“永丰舰”与孙中山独处的时光,是他一生事业的转折点。显然,孙自此对他更加铭记在心。蒋在前敌指挥官、涉及多单位的参谋长、都市游击战、秘密作业(涉及两桩暗杀案)和其他地下工作上,都表现得可圈可点。他似乎忠心耿耿,又不怕向最高领袖表达异见。再者,尽管蒋的教育有限,却是个胸怀天下事的思想家,不仅对俄国新社会能侃侃而谈,也很早就提呈了一份北伐计划。此人有胆识且极为诚正。蒋还有个很大的优点是,除了有钱的张人杰支助他,他没有其他靠山。也只有几个像戴季陶、张群等的好友,没有什么人脉关系,因此不会因利益冲突或个人权力而有碍他对孙与革命事业的全力效忠。这项条件成为他崛起的关键。

  孙中山似乎又再次吞下失败,但仍很乐观——因为他获得了值得期待且也是至今最重要的新外援。前一年(1921年),化名马林(Maring)的共产国际代表和孙会面,建议苏联可与新改组的中国国民党合作,让那一年稍早在上海组党的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成立统一战线①。马林答应孙,苏联可以提供大量的军事武器与补给品援助国民党,让一直等不到日本和西方列强这类援助的孙,闻之大喜②。

  ① Bergere;(白吉尔)Sun Yat…Sen; p。279。

  ② Conrad Brandt; Stalin's Failure in China; 1924…1927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pp。26…27。

  虽然孙不肯和共产党组成统一战线,他答应让中国共产党及社会主义青年团成员加入国民党。中国共产党方面也在共产国际坚持之下修正自己立场,同意接受统一战线,成为“国民党内的集团”①。苏联此一决定反映出它希望有了孙中山这样具社会主义思想的领导人,国民党会接受共产主义的影响。俄国人也觉得他们需要有个强大、统一和友好的中国,做为抵抗英国和日本的堡垒,很清楚的,国民党乃是较有可能达到此目的的政党。此时中国共产党只有123名党员,马林还不觉得它是重要的组织。国民党本身虽然只有几千名党员,但是他们包含职业军人、作家、教师和学者,还有新兴的爱国商人阶级及金融家。最重要的是,国民党有军队②。苏联认为,同时加入国民党,可使居于少数的共产党得到重视与信赖③。

  ① 同上注,pp。30…32。马林出席8月中共中央委员会在杭州召开的全会,坚持此一新计划。

  ② Zhang Guotao(张国焘),The Rise of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Lawrence: University Press of Kansas; 1971); vol。1; p。247; C。 Martin Wilbur(韦慕廷),The Nationalist Revolution in China; 1923…1928 (Cambridge England: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3); p。2。

  ③ 熊裕文,《党内合作行使大革命的结局》,《民国档案》2(2001):71…75。

  1923年1月17日,苏联高阶外交官越飞(Adolph A。Joffe)在上海拜会孙中山,定出一个详尽的合作计画,包含莫斯科要提供的武器、弹药及现金的数量;准许中国共产党党员(以个人身分)加入国民党;以及国民党依照马列主义路线彻底改组①。此时,蒋写了一封长信请廖仲恺转呈给孙,陈述他的政治策略观点。他说,在戮力于统一与国家领导时,国民党“当先求政权而后推行主义”,也就是“不妨先用中国式政治家。如谭、唐、李、孙,专为统一中国之预备不然”②。孙同意这个看法。所以当孙回到陈炯明弃守的广州,他恢复的是大元帅的头衔而非总统的名号。他认为,军事手段是目前斗争的最高优先③。

  ① Boorman;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vol。2; p。366; Wilbur(韦慕廷),Nationalist Revo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