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蒋介石与现代中国-第7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② Wedemeyer; Reports; pp。359…361。

  接下来,魏德迈表达他个人看法,认为尽管杜鲁门声明支持,在他看来,美国没有能力、也不会提供必须的军事援助,使中央军能接管东北。甚且他又警告说,如果没有美国的援助,政府仍要在东北全力求胜,它将不会有力量在华北重新建立地位。魏德迈力促蒋集中力量坚守长城以南的领土——蒋似乎也认可此一建议。此外,他又建议蒋提出东北暂交5国托管的方案①。不论已有多迟,这是一位美国人提出的明智、独特的建议。但是这并非华府的官方立场。华府当局希望由国军(而非与苏联结盟的政党)去接管东北,可是华府也希望避免美国卷入中国的内战。要解决这些相互冲突的目标构成的两难之局,就是双管齐下。

  ① 同上注,pp。346; 451。

  魏德迈的新观点和建议、苏联明目张胆地作梗、林彪势力在东北坐大,加上杜聿明报告需要10个军的兵力才足以接管整个东北,这一切加起来使蒋停止以军事手段接收东北的暂时性动作。由1945年11月他的日记以及事后行动做判断,他决定撤出长春仍不足反映他已决定弃守东北,而比较像是要测试美、苏两国的意图。魏德迈的强烈措词大大影响到蒋之决定撤退,而“死马当做活马医”的念头至少在夏天已经浮现其脑海。即使如此,蒋定出一个双戟策略:准备完全撤退,但也让华府明白莫斯科所造成的危机。他希望杜鲁门会认真警觉到斯大林已违背他在雅尔达的承诺,以及只支持国民政府的其他承诺。可是他也希望保留一线机会,能往经国依然认为可行的方向发展——与苏联和好,包括重大的经济退让(如与中共分治东北),甚至可能变动到中国对美关系。

  蒋和魏德迈谈话后过了3天,他照会苏联大使馆已向华府就莫斯科在东北之行动提出抗议,苏联应对一切结果负责任①。他命令孙立人的新一军停止向潘阳推进;11月16日对高阶将领做重要演讲时,他也说即使再派五个军进入东北,他们“仍不能确实掌握地方”。他说在这种情况下,“我 们宁可将东北问题暂时搁置……首先来肃清华北方面的土匪,先安关内,再图关外。”②十一月十七 日,蒋介石致函杜鲁门,说明苏联如何卑鄙地未能遵守承诺。

  ① Chiang Diaries; Hoover; November 15; 1945; box 44; folder 12。

  ② Chiang Diaries; Hoover; November 17; 1945; box 44; folder 12。 蒋介石在1951年8月7日的日记中回忆这场1945年11月的谈话,见秦孝仪,《大事长编》卷五,p。4680。他在1945年11月16日的日记中,只提到当天和军官们有2次会议,见Chiang Diaries; Hoover; November 15; 1945; box 44; folder 12。

  苏联此时突然变了调子。他们在回复蒋传递给大使馆的照会中表示,俄国政府会恪遵中苏友好条约,因此为便利国民政府接收东北,他们将延迟2个月完成红军撤军。怪的是,蒋氏父子都认为延迟撤军可以避免中共乘虚而入的真空状态(其实这正中毛泽东下怀)。委员长又恢复几分希望,在日记中写下:“俄人对国际间殆尚有顾虑耶。”①

  ① Chiang Diaries; Hoover; November 17; 1945; box 44; folder 12。

  11月21日,马林诺夫斯基告诉蒋经国,他很抱歉国民政府撤退的事,更惊骇听说中共包围了长春的国民党总部。他同意,国民党派任的县市长等官员可到各地任所接任,他的部属表面上也开始认真交涉东北经济问题①。斯大林也接受蒋先前的提议:派特使到莫斯科一谈。马林诺夫斯基又乐于接受蒋的建议,把红军撤军日期再延到1946年2月1日。毛泽东很高兴,因为事实上他也要求再拖延撤军时间②。

  ① Chang Kia…ngau(张嘉璈)Last Chance in Manchuria; p。33。

  ② 同上注,p。158;Goncharov; Lewis; and Xue Litai(薛理泰); Uncertain Partners; p。11。

  12月初,蒋经国向他父亲报告:“政府所有的提案,(苏联)几乎全都同意,包括废除所有非政府的武装力量。”①在经国力促下,重庆没有大肆声张苏联在东北侵夺工厂、器械的行径;美国一项研究估计,苏联窃取的资材价值高达20亿美元②。

  ① 秦孝仪,《大事长编》,1945年12月5日,p。2737。

  ② 张令澳,《蒋经国在东北》,浙江省奉化市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蒋氏父子》(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4),pp。211…240。

  蒋介石1957年发表《苏俄在中国》专书,指责国内外的干预,使他未能坚守早先政策不去占领东北,他反而“将最精华各军闯入东北”。他指的显然不只是俄国答应要合作,也指涉华府当局——除了魏德迈的个人建议之外——鼓励国军接收东北、美国海军同意运送国军6个兵团到东北。1957年,蒋慨叹做这个决定时,他靠的是外交,因此“以致舍本逐末”。①1945年12月,为了测试苏联,蒋命令孙立人恢复向沈阳推进,孙奉命而为,沿路没遭遇共军太多抵抗。

  ① Chiang Kai…shek(蒋介石),Soviet Russia in China (New York: Farrar; Strauss and Cudahay; 1957); p。232。 另见秦孝仪,《大事长编》卷十,1951年8月7日,p。4753。

  11月27日,回到华府述职的赫尔利大使无预警地宣布辞职,谴责国务院有一批人掣肘。杜鲁门警觉到环绕着美国对华政策恐将出现风暴,认为需要有更杰出的使节在事态不可收拾之前就完成美国在华目标。马歇尔刚从陆军退役,是美国功勋最为彪炳的三位将领之一,可不能让他退隐山林,骑马、写回忆录——至少,现在还不行。马歇尔和太太凯撒琳才刚回到维吉尼亚州李斯堡的住家没几分钟,杜鲁门的电话就到了。总统说:“将军,我要你替我到中国去。”马歇尔答说:“是,总统先生。”电话就断了。他想让太太休息一下后才告诉她,不料她却先从收音机听到新闻:她丈夫已同意前往中国,促成国共两党组织民主的联合政府①。

  ① Larry I。Bland; ed。; The Paers of George Catlett Marshall (Baltimore: John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2003); vol。 5; p。 372。

  马歇尔使华消息一传出,周恩来在若干内部文件上说明,中共和这位美国最新使节谈判时,目标将是“中立美国”,善加利用“美国对华政策的内部分歧”。周有信心,由于“美、蒋之间的矛盾”,以及他对“美国人意识形态和价值体系的熟悉”,中共将因此一注定失败的谈判,在未来成功崭露头角①。这些因素事实上都会是马歇尔使华动态关系中的关键成分,没有人比周恩来更清楚热心的美国人之心理。

  ① Sheng(盛慕真),Battling Western Imperialism; p。120。 Zhang Baijia(章百家); 〃Zhou Enlai and the Marshall Mission;〃 pp。208…209。

  同时,孙立人部队已推进到沈阳市郊,可是蒋还不确定是否可能和斯大林达成合理的解决。他写下:“应一本行营撤退之方针进行,以免中途再受其挟制,陷于进退维谷之境……故更应特别慎重,不再急于接收也。”①

  ① Chiang Diaries; Hoover; December 12; 1945; box 44; folder 13。

  马歇尔启程赴华之前,于12月8日分别和杜鲁门总统、贝尔纳斯国务卿会面。马歇尔说,他明白他需要全力以赴,影响蒋介石和中共谈判时做出合理让步,他应该向委员长暗示,美国未来援助与否与此攸关。但是马歇尔也说,他担心若是蒋不肯做出合理的让步,国共和谈破局、美国也因而终止对重庆的援助,结局恐怕就是“俄国在东北恢复势力”!也就是中国会像东欧和朝鲜被瓜分为共产和非共产中国。马歇尔认为,这样的结果就是“我们参与太平洋战争的主要目的(强盛、友好的中国)……尽付流水”①。

  ① Dorothy Borg and Waldo Heinrichs; Uncertain Years: Chinese…American Relations; 1947…1950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80)。

  这是以现实政治观点对局势的分析。杜鲁门本身就是思想强悍的人,又倾向于围堵的理念,立刻同意;但是他强调美国绝不会再增派部队到中国①。次晨另一次会议中,马歇尔指出他收到的书面训令中的政策意涵:假设他无法让委员长在国共和谈中做出合理的行动,“美国政府依然必须透过我继续支持国民政府。”总统表示,没错,就是如此②。在公开发表的马歇尔指令中,杜鲁门要马告诉蒋介石,“因内斗不团结、分裂的中国,看起来一点都不像美国援助合适的地方。”③但是12月15日,杜鲁门又发表公开声明,申明国民政府是“达成中国统一的实际工具”。杜鲁门说,中国的团结需要“向民主进展”,同时也要消除如共军的“自主军队”。蒋读到此一声明,非常高兴。这正是他衷心盼望的东西。美国总统已支持国民政府,并且不拖泥带水地支持蒋和中共谈判时的核心原则④。

  ① 同上注,p。14;Levine; Anvil of Victory; p。53。

  ② FRUS(1945…1953); vol。 7: The Far East: China; pp。767…769。

  ③ White Paper; pp。606; 608; Feis; China Tangle; p。420。 范宣徳此时是远东事务局局长(Feis; China Tangle; p。351),大约同一时间,艾奇逊出任副国务卿,因而在国务卿贝尔纳斯经常出外时代理国务卿职务。

  ④ Chiang Diaries; Hoover; December 18; 1945; box 44; folder 13。

  'p style=〃text…indent:0em〃''img src=〃images/145558483357。jpg〃/''/p'

  蒋介石出席庆祝世界胜利日酒会,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