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蒋介石与现代中国-第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② Robert Payne(白英),Chiang Kai…shek (New York: Wright and Talley; 1969); pp。239…241。

  尽管许多地区营养不足,1941年全年,在四川以及中央政府控制的省分,绝大多数没有闹饥荒的现象。谷物、盐和其他粮食可运输到数百英里之外,甚至穿越日军防线送到政府控制地区,如重庆。事实上,尽管全国残破,不时在各地爆发作战,自由中国仍然照常运作。国民党透过银行放款给农民、分配新种子、把难民安置到休耕地、整修灌溉圳道、保护交通网、养育驮兽等等,维持住农业生产。结果是:“直到1941年,国民党控制地区的农业生产都足够……平均卡路里摄取量……维持战前的同样水平。”为了压制通货膨胀,政府降低公务员薪水,增加赋税。1941年底,抗战进行了四年半,自由中国平均物价比战前高出20倍;数字虽高,但在当时的特殊状况下却算低,而且在勉为温饱的社会这是尚能调节的数字①。史迪威将军和其他美国人(包括新闻记者)一年后陆续国内报导,指责国民政府彻底贪腐、无能,其实若此话属实,恐怕就不会有此一成绩②。

  【55电子书网】请记住我们的网址 【Www。Txt55】

  ① Arthur N。Young; China and the Helping Hand; 1937…1945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63); p。257。

  ② 同上注,pp。17…18。

  7月中旬,美国学者拉铁摩尔(Owen Lattimore)飞抵位于长江江心岛的中坝重庆机场。拉铁摩尔是研究中国少数民族边区的专家,曾任《太平洋事务》(Pacific Affairs)主编,是居里将他推荐给蒋介石,聘为直通白宫的个人顾问。不过因为蒋已经不信任华府的国务院或驻华美国外交官员,因此在他的安排之下,拉铁摩尔成为中国政府的民间雇员,与驻重庆美国大使馆没有官方关系①。

  ① Owen Lattimore; China Memoirs (Tokyo: University of Tokyo Press; 1990); p。87。

  'p style=〃text…indent:0em〃''img src=〃images/145126558296。jpg〃/''/p'

  会讲宁波话的拉铁摩尔于1941年7月到达重庆,成为中国政府的民间雇员

  拉铁摩尔很了解他的雇主。原因之一是他幼年时到过中国,一直照顾他的保姆讲的就是跟蒋一样的宁波话,因此他也通晓宁波话。后来,拉铁摩尔对国民政府强烈批判,因此他在战后回忆录中对蒋的正面观点特别有可信度①。他认为蒋是个“真正的爱国者”、“非常具有国家意识”、“一个了不起的人”、“有时候……比罗斯福或邱吉尔更有远见。”例如,在巴巴罗萨行动的初期,德军横扫俄国欧洲地区,蒋很有信心地告诉拉铁摩尔苏联会站稳阵脚,最终必会战胜德国人。他了解版图具大陆规模的国家之实力。他也说被困在中国的日本需要有某种胜利,因此日本将会进攻南方的殖民地地区,不久也“将在太平洋另辟战线”,可是这将使日本陷入“和列强的严重冲突”②。拉铁摩尔虽然敬佩蒋介石,却不喜欢他沉默寡言的个性。他和多数美国人一样跟周恩来很谈得来③。

  ① 战后,麦卡锡参议员及其支持者指控拉铁摩尔是共产党员,他和同伙美国人痛批国民党政府,使得中国沦陷入共产党控制。这些指控并不符实情。

  ② Lattimore; China Memoirs; pp。135;149;155。

  ③ 同上注,p。149。

  7月底,日本接管南越;美国下令冻结日本在美财产,并且非正式却有效地对日本实施石油禁运。两天前,罗斯福终于批准由陈纳德率领的美国志愿飞行员飞虎队,以500架飞机在中国开始运作。8月,罗斯福和邱吉尔在纽芬兰会谈,发表“大西洋宪章”,重申威尔逊总统的国际主义,及共同致力于“纳粹暴政的最后摧毁”。蒋和多数观察家认为“纳粹暴政”一词包含日本在内①。

  ① Chiang Diaries; Hoover; August 16; 1941; box 41; folder 14。

  同时,蒋介石怀疑美、日双边正在进行的高阶会商,意在解决两国之间歧见,说不定会“出卖中国”。能制衡这个忧虑的是重庆、伦敦和莫斯科之间,都有盼望美国对日立场渐趋强硬的共识,当然强硬的结果会导致美、日交战,进而也和德国交战。蒋和邱吉尔保持密切联系,1941年秋天中、英之间出现“小小的友善”①。11月初,蒋预测美、日将在“12月中旬”发生冲突②。斯大林为了不让日本人忧虑其西侧,向东京担保会遵守日苏中立条约③。

  ① Akira Iriye(入江昭),Origins; p。179。

  ② Chiang Diaries; Hoover; November 9; 1941; box 41; folder 17。

  ③ Schecter and Schecter; Sacred Secret; pp。42…43。

  夏末,日本海军获准规划针对珍珠港美国舰队出动航空母舰突袭。日方的如意算盘和1937年进犯中国一样,其目的在于先予敌人沉重打击,以利未来交涉能依日方条件谈判。在此同时,日本将在东南亚和西太平洋站稳帝国脚步进一步孤立中国,使它得不到外援。近卫首相觉得这个计划太轻率,但军方反对他。10月,近卫辞职,东条英机大将接任首相①。

  ① Akira Iriye(入江昭),Origins; p。151。

  可能是得到宋美龄和宋子文的警告,指称战事即将扩大,宋庆龄离开香港,迁居重庆。不久,她就和妹妹一起露面,探访遭轰炸地区、慰问伤者。这时候,已经31岁的蒋经国,和父亲彼此交换日记参阅。此时蒋经国因为主持赣南行政专区,勤政爱民、平易近人,颇受美国记者和外交官好评。他父亲写说:“人民爱戴。”纬国则在军职求发展。他曾以德国士官学生身分参加德国合并奥地利的行动。他在1939年欧战爆发前不久毕业,跑到美国诺克斯堡陆军装甲兵中心受训1年。蒋介石对宋美龄隐瞒纬国的存在足足有13年之久,但是他说了之后,美龄立刻喜欢上这个温文、英俊、通晓英语的继子。纬国回国后以少尉军阶派驻西安附近某陆军单位,沿黄河与日军对峙①。

  ① 1996年6月5日,蒋纬国在台北受访。

  秋天,战火在湖南以及扼三峡之险的宜昌又转炽。中方部队还是没逃,损失上万人,日军伤亡亦大到足以让东京参谋本部觉得必须与西方列强开战——他们现在认为,日本唯有击败美国才能说服蒋介石的政府结束对日抗战①。

  ① Tobe Ryoici; 〃Japanese 11th Army's Operations in Central China; 1938…1941;〃 paper presented at Harvard University Conference on Wartime China; Maui; January 2004; pp。29…30。

  蒋不仅致函罗斯福总统,也不时写信给海军部长诺克斯(Frank Knox)和陆军部长史汀生(Henry Stimson)。他获悉美方为争取时间备战,正考虑把实施不久的对日禁运条件放宽。和日方新一回合的谈判,已订于12月在华府展开。蒋非常紧张,立刻拍发急电给赫尔、居里、诺克斯和史汀生,警告说:“美国一旦放松对日禁运,将使中国抗战悲溃。”蒋也把他对华府的警告转知邱吉尔;邱吉尔立刻拍发电报给罗斯福,支持中方立场。罗斯福决定对日谈判时不提出放松禁运的方案;赫尔国务卿于11月26日致函日本,重申美方早先的立场——日本应撤出中国(含满洲)。蒋觉得他的严重警告“得于千钧一发之时,旋转于瞬刻也”。中国要停止抗战这个威胁对苏联也管用;往后多年,他一再使用同一招数。他对这次经过有这样的说法:“真正的危机会产生妙计、妙行……有时候,人生的困顿反而是最好的滋补。”①

  ① Chiang Diaries; Hoover; December 25; 1941; box 41; folder 17。

  拉铁摩尔到中国还未满6个月,就得了痢疾,12月初他决定回美国就医。可是,蒋警告他:“局势不定。你必须先飞香港,再飞越太平洋;最好还是等一等才启程。”拉铁摩尔后来获悉,蒋在东南亚的情报人员报告说,日本驻新加坡领事馆及其他东南亚城市的领事馆,烟囱和焚化炉频频冒出浓烟。中方研判,日本人预期即将开战,已先烧毁秘密文件①。

  ① Lattimore; China Memoirs; p。160。 华府方面,联邦调查局报告说,日本大使馆正在烧毁文件。

  重庆时间12月8日凌晨一点鐘,一名副官叫醒委员长,报告日军航空母舰机群进攻珍珠港的消息。蒋嘱咐他立刻请国民党中常委们开会;然后他口述一封信给罗斯福,由蒋夫人译成英文:“现时我两国已对共同之公敌而作共同之奋斗,中国自当贡献其所能及其所有,期与友邦美国以及各与国团结一致,奋斗到底;必使太平洋以及全世界人类正义在野蛮暴力与无穷诡诈之空前劫运下获得解放而后已。”①

  ① 蒋1941年12月8日致函罗斯福,见秦孝仪,《大事长编》卷四,pp。1816…1917。

  7个小时后,蒋介石身穿朴素的潘兴式军服进入会议室,全体与会人士起立迎接。他看来神情泰然自若,照惯例要大家(包括拉铁摩尔在内)发表意见。拉铁摩尔强调美国会克服珍珠港的教训,全力展开作战。拉铁摩尔认为,委员长“并不真正高兴”太平洋战争在美国尚未有充分准备之前就开始。但是,更有可能的是,蒋不高兴是因为珍珠港事件已终结了日本攻打苏联的任何机会。总之,蒋的政治分析已证明正确,他的外交也成功。强大的美国最后已正式和中国结为盟友,加入对日作战①。

  ① Lattimore; China Memoirs; p。161。

  蒋告诉与会人士 ,他预备提议中、美、英、苏一起对德、义、日宣战,承诺在战胜之前绝不个别缔和。他又说,把苏联拉进来抗日,特别重要。会后,蒋读罗斯福给他的回信,它预言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