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小女子古代记事-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下午的时候她又跑过来慢慢的扶着熊氏在花园散步,多多运动。如果经常坐着导致气血不通畅,对身体不好,生孩子的时候也没有力气。农村的农妇做那么多的农活生孩子确实容易得很,身体也好的多。熊氏看小女儿这么关心她,便天天和小女儿在一起。小女儿趴在她的肚子上听着胎动,一会儿说弟弟动了一会儿说弟弟睡了。把诗词拿来给弟弟读。天天有空就跑来熊氏这儿拿个荷包绣说弟弟出来给她戴。
    熊氏听着她的童言童语,心情大好。另外两个女儿已经十岁了(虚岁),是大姑娘了,变得安静得多,已经有少女风范。静静的在房中绣东西了。大女儿已经能裁衣了,二女儿也不差。就是小女儿也是听话乖巧。熊氏觉得心情大好。
    昭明六年,熊氏在早上发动了。苏父连忙请来产婆,苏聪并苏氏三姐妹都在产房外等着。熊氏本身已经二十九了,算是高龄产妇了。虽说平时保养的不错了可是生孩子就是鬼门关里走一趟。苏父也是着急。熊氏一声声的尖叫传来,外面的人都吓得白了脸还是稳婆说还早,先吃饭有力气。又喂熊氏喝了一碗参汤。苏妍被吓得不行了,苏父要三姐妹先回去。苏妍回到卧房还是没缓过神来,太吓人了。坚决少生孩子。。。
    熊氏终于在第二天早上生了个小猴子,叫苏安,终于安全的来了啊。苏妍看了看苏安,摸了摸他的脸,嘿嘿的笑了,小弟弟。前世的她十六岁妈妈才生第二胎,弟弟也是特别黏她。她来这儿的时候弟弟才四岁。手上抱着的这个好像是前世的弟弟一样。苏妍不禁心想,这就是自己前世的弟弟舍不得自己来了。每天都要来看弟弟,搞的大姐姐二姐姐都抱怨他们的地位都下降了。连苏聪都说,妹妹每次我一回来就找我玩,跟哥哥做好吃的现在倒好只往小弟弟那儿跑,菜也不做了。
    苏妍只好每天跟苏聪做点小菜,让他不要嫉妒。都是自己这是最亲的亲人。
    苏妍现在已经会裁衣了,毕竟萝莉的年纪女人的心。以前倒是不敢表现太过,现在完全融入家里了所以就没有特别大的顾忌。找苗族的姑娘宝德瓦学做了苗族的秘方小米酒,这可是苏妍绣了几个月的成果加腌酱果子换来的。小米酒和现在的米酒有点不同,味道更为纯正一点,爽口。
    苏安的洗三,苏妍就准备做这个。古代的洗三额,苏妍还真的没有看过。可要好好地看一下了。到了洗三这天,宾客盈门。把接生婆王氏接到家,酒食款待,然后由苏父在产房外厅供上碧霞元君、催生娘娘、痘疹娘娘、眼光娘娘等13位神祗。熊氏床头则供“床公床母”像,以点心或油糕为供品。上香叩头后,便将用槐条、艾叶熬过的水倒入铜盆摆上炕,旁边放凉水一碗和染上红色的各种果品(如花生、枣、栗子、桂圆及鸡蛋等)一盘,还有一个盘子盛肥皂、矾、胭脂、糖、白布、秤权和锁等。家人亲友按长幼依次往盆中添凉水、果品和铜钱,名曰“添盆”。添盆时王婆子在旁唱祝词,添水,唱“长流水,聪明伶俐”;如扔果,唱“早儿立子”、“桂元桂元,连中三元”等。添盆毕,由接生婆洗小儿。苏安被冷水一激灵,哭了起来。王婆子赶快说小少爷哭的响是“响盆”。洗时还边洗边念祝词:“先洗头,做王侯;后洗腰,一辈更比一辈高;洗洗蛋,做知县;洗洗沟,做知州。”苏妍偷偷地笑了。随后,点着艾叶球儿,用生姜片作托,象征性地在苏安脑门上灸一下,再将肚脐处敷以烧过的明矾末。梳头打扮时也有祝词:“三梳子,两拢子,长大戴个红顶子(指做官);左描眉,右打鬓,寻个媳妇准回衬。”此外,如用鸡蛋滚婴儿脸,谓“一生无险”;用葱打三下,谓“聪明伶俐”;拿秤权和锁比划几下,谓“秤权虽小压千斤”,“长大后头紧、脚紧、手紧”。还要把婴儿放在茶盘上,以准备好的金银锞子、首饰等往婴儿身上掖,谓“左掖金,右掖银,花不了赏下人。”最后焚化神祇牌位,洗三仪式方告结束。苏妍认为。洗三过程中的祝词,虽然带有封建色彩,但基本表达的还是希望婴儿将来有所作为的意愿





    正文 十一章
    更新时间:2012…11…11 16:19:32 本章字数:2584

    洗三之后,熊氏依然在坐月子。苏妍对古代的坐月子是敬谢不敏啊,女人生完孩子后就不能出房门了,整个房间都封闭避免产妇在月子中受到风,造成以后落下病根。并且也不能洗澡,只能偶尔下床。苏安长了几天倒是越长越白跟刚生下来的红绉绉的小猴子样不通,并且胎发浓密,别人看他头上有两个旋夸他以后也很聪明。他也很听话,例如夜里很少吵闹,吃奶吃饱了就去睡觉。
    真是个乖巧的孩子。
    熊氏坐月子期间给三个女儿布置了任务,就是要她们代替管家。苏仪最大就管理采买,苏早则管理厨房,而最小的苏妍则是管理的下人们的衣裳的发放。因为快要换季了大家是必定要换衣服的。熊氏也不管她们该怎么操作。也并不交代指导。只把事情交给她们。
    虽然苏妍要求的是发放衣服比较简单可是既然她有这个任务也要做好。例如一个平民一年的生活只要一两半银子就够了丝绸一匹贵的可以达到几十两,便宜的还不足一两。而她们家下人的衣服也分好几种,例如粗使丫头,后者三等的丫头穿的是葛布。而一些在主子面前有一些体面地,或者是要出去办事的管事所穿的衣服有好上一等。例如熊氏身边的连妈妈就是穿的绫罗绸缎,说出去是个老封君也一点都不为过。而苏妍身边的齐妈妈就比连妈妈要次点儿,因为她还没有那么大的体面。而外出的刘管事及二门外的管事都穿的一两一匹的。像苏妍身边的大丫头有的穿的大都是主子赏的。说出去是个小家千金也算的。
    而一匹布大约可以做十五件衣服,一匹布相当于现在的33米左右。伺候的下人倒是很多熊氏身边伺候达十人左右,苏妍姐妹也是一人八个丫头。还有粗使的不算。厨房上采买的人,管事,管理花园的人,还有守库房的,针线房的……总的来说居然有好几百人。苏妍看了往年的成例,到并没有什么不妥下人们春夏秋冬个两套衣服,加上平时月钱丰厚,大厨房吃的也比较好。难怪那么多人都要来当下人。这里不仅比家里吃得好住的暖,还整天看到平时都看不到的达官显贵。虽然失去了人身的自由,可是对她们来说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在大家族的庇护下不仅改善了自己的生活,也改变了家里的生活。有的女婢做了通房姨娘之后完全就是半个主子,从庶民到主子的路让她们甚至甘之如饴。
    可能这也是古代封建等级制度森严,人硬是分出了三六九等。这才导致人都向往高层次的生活。其实现代人谁不是向往富裕的生活呢?除了地位古往今来的不同,对名和利的追求古往今来都是如此。
    到了发放衣服那天,苏妍亲自坐镇,笑眯眯的要丫鬟玉清和玉蓝来发放衣服。以往那些用不完的碎布头都丢弃了,现在苏妍告诉针线房多的做成荷包,然后看那些伺候好的人就发给他们荷包。得了荷包的人自然就是做的好的人,而没有得的自然就是还差点或者是平时偷懒耍滑,不认真做事的人。一时间荷包大热,众人皆以荷包为荣,比得了银子还高兴。门房的老张平时是个最老实不过的人,有好处经常被那些嘴乖的人得了去。这次居然也得了个荷包,嘴咧的大大的。他的婆子是厨上的说他天天想打了鸡血似的。听的苏妍姐妹们狂笑。
    大姐二姐也很不错,大姐是管采买的就搞懂价钱之后,知道有几个婆子有些贪钱但是总的来说还好,毕竟熊氏也说过一句话,水者清则无鱼。二姐管理厨房的是每天不许有太多剩菜浪费,多也只能多三分之一。她还拟了个计划出来,例如一个人一天只多吃多少粮食然后就是自家菜园里的才也拿出来吃。不必时时都买。不过她们姐妹三也知道如今是熊氏在后方坐镇所以众人也并不好表露什么。
    熊氏出了月子后,并没有特别表扬谁。只是指出缺点,例如苏妍的荷包方式虽然有用也只是一时的,况且碎步零碎的狠反而要针线房的人花大力气。苏早则过于斤斤计较,如果有想法只管实施先看并不要和婆子讲得那么清楚,她们是下人按照指令做事就行。苏仪呢,虽然知道采买的事但是并不知道账册作假,下人也可能欺骗你。必须耳听六路眼观八方,多问则不会被蒙蔽。三姐妹一时受益匪浅。
    熊氏出了月子后就忙着给苏安请了位老成的健壮的妈妈,在身边。自己也时时观察注意。苏父本来是今年任满,奈何战争断后的人今年才把诸事处理好。例如和敌国签订合约,在战乱的地方休养生息。今年皇上可能要大封赏。因此正好今年任满回京。
    不这道熊氏已经略有些担心了。她担心的也不是苏父升不升官的问题,而是儿女们的问题。夫妻两不禁说起了夜话。“夫君,你看早儿仪儿还有妍儿也大了,和她们一般大的都订了亲。聪儿我是不担心的,他现在做学问就好。”苏父沉吟一下,“三个女儿也不急,慢慢来找。我苏亮的女儿焉有嫁不出去之理。”
    熊氏急了,“她们都不在郢都那么久,就是再好的良配也轮不到她们。我可听说了苏婉都说了人家,曲江侯的次子。听说人品不错。咱们女儿可是两个十岁一个八岁了。”
    苏父笑了,捏了捏她:“你这就急了和刚嫁过来一样。怕什么。天下正是百废待兴的时候,有多少豪杰呀。今年咱们回去怎么都不迟。”
    熊氏说:“凭他什么英雄豪杰我都不管,只要对我女儿好就行了。”话还没说完苏父就凑过去开始有节奏的揉捏熊氏“琳儿,我好想你。”两人不禁情动起来,红帐里一片春光。
    三姐妹倒是还不知道,只是对家务的要求更高了些。三人或习女红,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