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在豆蔻年华-第10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一部在民国时期就早已被创造出来,论奇思异想程度及伟大程度丝毫不下于《西游记》《封神榜》,甚至比它们还要磅礴雄浑的一部作品。却因为种种原因,声名并不显,甚至因为政治原因,这本书根本就没有完成——但就算如此,也已经有泱泱五百万言了。后世的那些修真玄幻小说鼻祖们,十有八九都是参考过这部作品的,甚至古龙金庸等武侠大家,也受这部巨作影响甚深。

苏夏前世看多了那些修真作品,对这部书虽然如雷贯耳早闻其名,但是一因为它历史太久远了,二因为篇幅太长了,也可能心里也存着“你个百十年前的作品,怎么可能有今人写的精彩呢?”这样的想法,苏夏一直没有去翻看过那本书。

这辈子为了创作自己的作品,手头上又没有其他可参详的作品,苏夏就耐着性子读了这本书。谁知道一读之下就入了迷,甚至感叹道:看了这部书之后,才知道自己以前看的那些书,都是虚幻!这么一部作品,竟然是几十年前的人写出来的?!不可思议!

写《天衍》,是苏夏心中酝酿已久的一个想法。不得不说她其实中正统文学的毒甚深,也一直觉得写通俗文学网络文学不是正道,后来被王爷爷敲醒之后方才悔悟过来,忙不迭的就开始了心中这本书的创作。

虽然知道它势必会成为一本通俗文学小说,但是苏夏却尽量的在将它往正统文学的路子上靠拢。君不见,凡是能够流传于后世的作品,都不是主角一个人的英雄主义传奇经历能够撑得起来的。经典,往往不是因为它创造出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英雄人物,而是因为它创造出了一个新的背景世界,新的社会体系!

《天衍》不会写的很长,却必定要极精,要达到寥寥几语就能诉说出许多内在情节的地步,譬如说那草蛇灰线蜿蜒千里的《红楼梦》,就是如此写法。苏夏要刻画的重点也不是主人公苍冥,更不是他的传奇,他与女主角秋江月的爱情故事。而是他们生存的那个世界,那个全新的神州大地!

苏夏脑海中那些浩如烟海的书籍带给她的经验,加上她苦读已久的《封神演义》《西游记》《搜神记》《蜀山剑侠传》等书籍,苏夏就不相信自己写不出一部可以震撼人心的作品来。想想这本书出名以后随之而来的电影电视剧改编权,游戏改编权……哪怕苏夏不算爱财的人,都在晚上睡觉的时候忍不住笑出了声。

74、生日聚会 上

74、生日聚会上

先一天刚在论坛上更新了《天衍》的最新章节,宣告自己回来了,第二天一早,出版社的电话就打到了家里。催着苏夏快点完结她的那篇杂文集,出版社想要把它排到下一季度的出书名单中去。

苏夏的杂文集是与《天衍》一同在网上连载更新的,内容多是对海外书籍的品评,或者由时事引发联想,串到古代或者文学杂集,社会现象中去。因为是杂文,语言又有时候过于隐晦生涩,影射现实的意味有时候读起来非常强烈,但是定睛去一看,又看的不太明显。当然,点击量是《天衍》不能相比的,但是也有许多忠实的读者每日守着,等着新一篇文章的更新,他们借用这些杂文欣慰的表示“原本以为作者去写通俗小说去了,文笔功力肯定有所下滑。但是从这些短小精悍的文章上看,不但没有退步,反而精进了些。难道作者前阵子闭关修炼去了?”。苏夏因此还获得了一个外号,“小鲁迅”,当然,叫着玩的成分更大一些。

现在互联网在国内毕竟没有特别普及开来,网络不发达,能够在网上寻找的资料就很少,苏夏要些修真题材的小说,更多一部分是要靠她一手一手的去翻古籍,才能找到有用的材料的,也因为这样,《天衍》写作的时间比较长,占去了她一大部分的休闲时间,杂文那部分已经半个多月没有更新过了,读者们倒是仍然很淡定的在等待着,几个原先口头上叫嚷着“非正统文学不看!”的读者,也因为太过无聊了去看了《天衍》,入了迷,才留言,显得傲娇而羞涩的说“要不是看在这小说是苏夏作者写的份儿上,我才不看呢!”——让苏夏看到乐了好久。

读者们不急,出版社却有些焦躁了。春江文化出版社一直走的都是正统文学作品出版的路线,在这个年代里,正统的文学作品往往都有另外一个代号,那就是:卖不动。出版社原先也对这样不高不低,撑不着也饿不死的收益淡然视之,决定就这么一条路走下去,结果当家的刘主编偶然兴起签下了苏夏,结果却创造出了出版社历史上最高销售成绩的作品,前后几版加起来,《乱城》足足卖了上百万册!

一本《乱城》,让春江文化尝到了甜头,更因为这部作品虽然卖的特别好,但是文学色彩一点都没有消减,获得圈内外人士的一致好评,让出版社收获了名声,也收获了利益。再加上国内短期内并找不到能和苏夏势均力敌的抗衡的年轻作家,所以春江文化是下了大希望在苏夏身上的,恨不得她每半年就写出一本书来,每一本都能卖个几十万!

谁想得到苏夏早有准备,当初和出版社签的压根不是卖人的约,而是卖作品的约,只要苏夏不想写文章,出版社是没办法逼着她去写的。这下出版社就陷入了被动的局面,好话也不是没说过,新合约也不是没摆上来过,可苏夏就是不签,现在更是弹弹手指,直接上网发文章去了,那小说出版社的人都看过,虽然好看虽然很火,但是国内不能出啊!(05。06年以前,国内玄幻题材的网络小说要出版实体只能通过台湾出版社。)

现在出版社唯一的希望,就是苏夏写的那本杂文集了。网上的反应好,因为篇幅短曾被许多媒体转载过这文章,在坊间也多受好评,再加上苏夏的名头和出版社的宣传,首印个十五二十万册应该还是卖的动的。

但是苏夏为人实在是太懒散了,只要出版社不主动找她,她甚至都不去找出版社,有时候电话也不接。这种对名利看的特别淡然的态度让出版社的编辑们是又觉得佩服,又觉得无奈——这年头,出书不炒作,怎么卖的动呢?所以,他们为了逮人,早早的就派了人在网站蹲守着,时刻关注着苏夏的出现。昨日,在网站蹲点的出版社的编辑一看苏夏更新了新的章节,就知道这作者又潜水回来了,第二天一早上班的时候就汇报给了主编,主编的电话立即就打了过来。

出版社传达的意思只有一点:赶稿!赶稿!还是赶稿!我们要出书!我们要赶在下一季度来临之前迅速的出书!

苏夏私底下已经做了不少的读书笔记了,这些都是没发到网上的,自己改一改给出版社送过去,倒是可以凑一本实体书的字数。于是面对着迫切焦躁的出版社主编刘先生,苏夏难得干脆的点了头。

刘主编起初还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待到苏夏一再承诺会在下个星期就把修改好的一共三十二篇杂文文档传过去之后,才觉得现实了点,语气立刻松快起来。

人一高兴,话就显得有点多。刘主编开始跟苏夏巴拉些杂七杂八的八卦事儿了,先是说了一通他自己也有在看苏夏的《天衍》,觉得构思之奇特,故事之玄妙完全可以跟金庸古龙等大家在武侠风初起的时候写的那些经典作品相比。假以时日,这本书肯定能轰动全国!刘主编并且预测着,没准儿因为这本书,国内的小说界将会在以后产生一大堆类似的跟风作品,形成一股“修仙热”。可惜就是有一点:国内文学界的那些大佬们,并不怎么看得起这些通俗文学。就是造成再大的轰动,在现在也难登大雅之堂,只能留到十几几十年后,后人总结现当代作品的时候,才能看到这些小说中的闪光点了。

刘主编还喟叹:出版社不是没有考虑过出版《天衍》的,可惜现在国家文化局把关把的太严,看文学作品还是用的几十年前的老眼光。严禁黄赌毒,三观不正,神神怪怪什么的。这本书好是好,就是没可能被正式出版了。只希望几年之后国家能放宽一点政策吧……其实政策什么的,都是狗臭屁!《聊斋》他们怎么就出的那么欢腾!说《聊斋》的时候怎么就说这是古代经典文学作品了?!怎么一到现当代作品,都将手把得死严死严的,真是荒谬!

苏夏一面听着,一面在心中觉得佩服。刘主编不愧是王爷爷的好友,也不亏是做了几十年出版社编辑的人物,眼光之犀利毒辣,心胸之广阔,足足超出现在人那么一大截。不过,出版这回事儿吧,她早在写这本书的时候就有预见了,所以也并不觉得难过,反倒安慰了刘主编几句,说自己并不在意,大家都不用觉得惋惜。

这是一宗事,另外有一宗事情,刘主编说的有些支支吾吾的,却让苏夏从中听出了几许猫腻,大感兴趣。

二十年前,文革结束后的八十年代,社会上掀起了广泛的读书热潮,几乎任何一本新书出版都会引起抢购。八二年出版的普普通通的一本《说岳前传》,首印就足足有九十万册,这个数字在当时看来还很普通,就是因为社会现象造成的。而春江文化出版社,就是在那个时候创立的,起初是国营,八十年代末的时候,社会出版热潮冷了下来,不少出版社倒闭,春江文化出版社就接受了注资,成为公私合营,现在已经彻底变为私营企业了。

出版社的老总就是一位海外华侨,还是刘主编的某个老朋友,也因为这样,刘主编在这家出版社一做就是将近二十年。但是前几个月,这位海外华侨已经因病逝世了,这所出版社,连带着华侨在国内的其他生意,都被华侨的儿子给继承了。这位海外华侨的儿子事业都在国外,并不想回国打理父亲留下的生意,所以就寻思着将出版社以及其他的生意全部找人接手了,因为刘主编是那位海外华侨老友的缘故,这件事就托给了他去办。

消息放出去之后,倒是很有那么几家商人找上门来,要收购出版社和旗下的几家印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